退休政府官员苴公

 


                                   前  奏


这条寻访线索是个四处云游的摄影家朋友提供的。某天狭路相逢,彼此问询近况,我随口说还在“搞土改”。不料彼兴趣极浓,并当场摸出手机,给彼元谋县老家的舅舅打电话,三言两语就敲定了。


稍后在酒桌子上,我还表示疑问:你舅舅是政府官员,咋会干反政府的事儿?彼答:现在的政府官员,私底下干的都是反政府的事儿,当婊子立牌坊,社会主义墙角大家挖嘛。可我舅舅的情况还有点特别,他跟你一样,多看了几本书,假反动就变成真反动。


2007年4月8日凌晨从成都抵达昆明,滞留1日,拉上冤案线人孙医生,约也曾在元谋县做过政府官员的蒋老师见面。我刚说:土改这本书的开头就是我们3人……蒋老师就接上话茬:那结尾这趟也是我们3人。孙医生点头称好。


于是像循环的戏剧,第三日清晨,我们同样在老地方碰头,同样由蒋老师驾同一辆甲壳虫型的小车,乘兴出发。一路翻山越岭,却有闹有笑。我说:小时候在历史课本里就读到过元谋,北京猿人,元谋猿人、山顶洞人。没料到这次还真投奔祖先去了。孙医生说:时代朝前你朝后,跟考古一个性质嘛。蒋老师说:对对。所以我们愿意陪你。


沿途停了两三次车,我们借小便空隙,参观了云南白药的原料基地。气温极低,令人下车就打寒战。哈气成冰夸张了,但吹气成雾却实实在在。蒋老师说:这儿是马头山制高点,差不多是马眼睛的位置,从眼下起,全是下坡路,从马脖子到马屁股,落脚点就是元谋县城。


下完马脖子,连拐两三个山坳,刚拢一个叫“大梁子”的场口,一团团空心石头般的积雾便迎面砸来,令人晕头转向。蒋老师立即减速,把汽车变成牛车,一寸一寸挪动,可双眼透过镜片,鼓得像两颗核桃。我说:刚才空气比玻璃还透,怎么眨眼就成迷宫了?蒋老师说:元谋是云南最热的地方,每年5月,气温就窜高40多度。蒸锅原理嘛,热气顺着山体往上翻,在这儿遭遇头顶的冷空气,就形成了迷宫带。我调侃说:我们祖先咋会选口蒸锅定居?孙医生插话:猿人时期,元谋说不定是个四季如春的风景区呢,后来树砍光了,当然变成蒸锅。蒋老师刚说:对啰,四周差不多变为老威的脑壳……车嘎地刹住,路堵了。原来有倒霉鬼连人带车栽岩了。


等候十几分钟。不料我车前面的大卡车突然发作羊癫疯,坦克一般倒退而来。我车措手不及,刹那间竟扎入货箱之下,犹如被怪兽的巨嘴吞入半截。我们3张嘴一起呐喊,以蒋老师的女声为最,惊恐,尖利,像被几十把刀子给刺穿。


然而呐喊并没有阻止末日的降临,我们仍在巨轮之下,在轰鸣之上,中邪一般后退。眼看要坠崖,而且是万丈悬崖。四周掀起了人声的骇浪。怪兽嘎嚓一下站住了。


如梦方醒的卡车司机跑了过来;


屁股后跟了一大堆看客。透过车窗玻璃,那些脸如从云雾山洞里飘出。


有一只后轮已悬空。我们3人面面相觑,不由自主地哆嗦。后来在县城修车时,蒋老师还心有余悸,指责我是“著名的扫帚星”。我问为什么?她说:你忘了前年的第一趟土改采访?也是这辆车,也是这3个人,结果陷进泥坑,差点没起得来。我连忙哦哦,猛拍秃脑门,称“必有后福,必有后福”。


下午两点过,我们坐在小饭馆里狂吃一顿,算自己给自己压惊。元谋是个没啥特点的小县城,就一些高低不平的房子,一些宽窄不等的街道。因刚下过雨,行人稀稀拉拉,空气也黏乎乎的,像被铺天盖地的油汤给滤过一遍。但是蒋老师却数说了此地的不少优越之处,其中有蔬菜特别新鲜,番茄比外面的苹果还好吃,等等。


我点头称是。接着让这位昔日父母官带路,去中兴街某某号寻另一位昔日父母官。在当街铁门外大呼小叫一阵,又打了电话,一个头发乱如刺猬、衣着简如乡民的家伙才开门纳客。大家相视一笑,他自我介绍道:苴公,你朋友的舅舅,元谋县政府某某部门原主任。说着绽露一口比头发更乱的牙。


从小院子上到2楼和3楼,我们参观了苴公的书房和卧室,陈年旧货、老书老杂志极多,可同样乱如刺猬。在客室,宾主各自掸扫臀下灰,落座。交谈开始。



正   文


老威:先生蛮有名士风度的。
苴公:人死就是一堆灰,既然活到这把年纪了,就没讲究的必要了。我侄儿来过电话,说你是专门搞土改专题的大作家?
老威:惭愧,惭愧。
苴公:我在县里负责编纂过《地方志》,晓得解放前元谋县长朱淮的侄姑娘还活着,快90岁了。你可有兴趣?
老威:当然。经历过土改的老人我还想多采访几个呢。
苴公:抢救历史,义不容辞,一会儿我亲自带路。
老威:没料到先生你如此爽快!
苴公:共产党衙门呆过的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我承认我以前也有毛病,可近几年活醒豁啰。每去一趟昆明,都要去逛地摊,买不少海外的盗版书回来啃。《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文革内幕》《往事并不如烟》刚读过不久,还有《炎黄春秋》上的文章,很有分量,很长见识。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看书想问题啰,可我身边退下来的老同志,一天到晚钓鱼打麻将,最多看点《晚霞报》,抄点老年养生知识,没得意思。
老威:你是那年到元谋的?
苴公:我在昆明读的大学,1963年毕业,就分来,一直在单位坐办公室。文革中是造反派,被结合进革委会,可因为胸无城府,不整人害人,也没树什么敌。后来提升进县政府,上进心实在缺乏,官当不大,就挪开屁股把座位让给有本事有野心的人。今年67啰,来日无多,才觉得平生最大的失误就是加入共产党。把成立了57年的新中国砍成两半截,前半截专制独裁,后半截贪污腐败,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真他妈的一无是处!越想越气愤,越想越觉得自己划不来,于是就在几年前写了份《退党申请》,递交给县委组织部。这下捅了大漏子,官阶从高到低的领导,都排着队找我谈话,苦口婆心啊。嘿嘿,年轻时候,觉得入党光荣,入党不容易;可到老来,退党虽不光荣,却比入党更不容易。但是不行,我非退不可,免得我的子孙后代骂我是腐败分子,免得我夸海口标榜清白的时候,他们表面不吭声,转过脑壳就龇牙咧嘴笑。但是啊,组织不吃这一套,元谋这地方,自有猿人以来,就翻不出一个退党的,你苴公想借这个制造新闻效应,办不到。
老威:后来呢?
苴公:组织部长是我的老朋友,他说不服我,就出了个主意:将组织关系从县委提出来,交给我个人,并开了介绍信,指明转入本人目前所在的街道党委。
老威:什么意思?
苴公:县委踢出的球,街道没接着,就装聋作哑嘛。如此,这个狗日的组织关系就永远睡在我的荷包里,甩不脱。我不交党费,也没人来要。组织部长说:卖我个面子,莫闹了,好歹你的铁饭碗还是共产党给的啰。
老威:还蛮有人情味的。
苴公:算了,莫提这流产的退党了。还是书归正传,给你们讲一件我所接触到的土改公案。
老威:洗耳恭听。
苴公:大概是87还是86年?有些含混了。上级转了1封《申诉信》到我手中,并责令我调查。咋个回事儿?原来这信是离县城不远的苴林乡1个老倌倌所写,他连续不断地申诉好几年,楚雄州委就将他的材料转发元谋县委。嘿嘿,县委领导一碰头,这个谁都不肯去的“历史遗留问题调查”就落到我这个主任肩上。
苴林乡有个白沙井,从解放前到解放后,村民都在井里舀水吃。可到了土地改革,可能是工作组刚拢不久,有贫雇农发现井水有毒,就指控是村子里几户地主干的,其中就有这个申诉的老倌倌。在当时,这是个比较轰动的反革命集团案子,罪名除了投毒,还有放火、预谋杀人、反革命暴动等等。开群众大会公审,结果枪毙1个,无期徒刑1个,其他还判了好几个。
我动身到苴林乡,在白沙井蹲点整整1个月。每天上午、中午、下午都找不同角色的人问话,案子当事人及家属,贫下中农,民兵,农民协会,一般群众。我还跑了别的几个地方,尽量不漏掉任何关键性的细节。每一份讯问笔录,我都当场念给证人听,如认可,就签字盖手印。不认可就拉倒。
劳改农场也去了,法院的判刑材料也调来对照研究了。我的调查结论是:彻彻底底的假案。所有罪名都是通过刑讯逼供强加的,比如几个民兵轮番用柴块子暴打,不招,很可能当时就出人命。我给县委写了个将近30页纸的详细报告,仍然把老倌倌的《申诉信》,还有大量的询问笔录附在后面。其实老倌倌的要求很简单:感谢政府摘掉他戴了多年的“反动伪军”的帽子;要求政府摘掉他戴了多年却还没摘掉的“现行反革命”帽子。
老威:可怜啊可怜。
苴公:某某部长看了我的报告,点头认可,马上汇报给上级。县委为此召开专门会议,让我到场作详尽的案情介绍,并展开讨论。大家都认为,既然是元谋县境内发生的历史冤案,就应该由我们自己妥善处理,该摘帽就摘帽,该平反就平反,这样也能保个面子;如果以后让州委来清查、纠正、责令解决,就被动了。
老威:这个结局还算可以啰。
苴公:是。某某部长根据会议精神,将所有材料转给县委“历史旧案复查领导小组”。可谁都没想到,那个组长刚巧是土改后期由民办教师提升上来的干部,思想深处压根没觉得土改有错误。听说他翻了翻材料,只有一句话: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意思是,你平了这一桩案子,其它的跟着就来,到那时收不拢口,就相当于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老威:可是1979年就给所有地富分子揭了帽。
苴公:左的思潮在党内影响还在,直到现在影响也还在。那个组长就是抵着不办,谁能拿他咋样?
老威:我手中有本《土地改革运动史》,2005年出版,作者罗平汉。上面还在赞美土改是“中国农民伟大的翻身运动,它使广大农民从封建制度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第一次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苴公:所以,只要土改整个没翻,哪怕在其中发生过再多的局部冤案,都可以死拖死赖,时间一长,就不了了之。
老威:你写的那些材料呢?
苴公:全部上交了,这是组织原则。可能一直冷藏在公安局的档案里吧?这么多年又过去,当事人死得差不多了,材料销没销毁也不晓得。哎呀,你这个年轻人,还写土改!费力不讨好啰。
老威:我也算地主阶级狗崽子嘛。
苴公:《炎黄春秋》杂志上,也经常登一些揭露真相的文章。去年有一篇《土地改革法的夭折》,就透露了共产党内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赞成以行政命令或暴力手段去推进土改。但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是大局,“和平土改”必然破产——明白人一看就晓得,这字里行间掩盖着何等血淋林的历史!
我身处偏远小县城,也能读到这种与“八荣八耻”的时代主旋律格格不入的东西,算幸运了。说明胡锦涛还有点点想法,明里暗里都要显示:我这个胡式共产党,与毛式、邓式和江式不一样。


(鉴于被采访人的真名及职务需要隐私保护,该文使用了“苴公”的化名)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退休政府官员苴公

 


                                   前  奏


这条寻访线索是个四处云游的摄影家朋友提供的。某天狭路相逢,彼此问询近况,我随口说还在“搞土改”。不料彼兴趣极浓,并当场摸出手机,给彼元谋县老家的舅舅打电话,三言两语就敲定了。


稍后在酒桌子上,我还表示疑问:你舅舅是政府官员,咋会干反政府的事儿?彼答:现在的政府官员,私底下干的都是反政府的事儿,当婊子立牌坊,社会主义墙角大家挖嘛。可我舅舅的情况还有点特别,他跟你一样,多看了几本书,假反动就变成真反动。


2007年4月8日凌晨从成都抵达昆明,滞留1日,拉上冤案线人孙医生,约也曾在元谋县做过政府官员的蒋老师见面。我刚说:土改这本书的开头就是我们3人……蒋老师就接上话茬:那结尾这趟也是我们3人。孙医生点头称好。


于是像循环的戏剧,第三日清晨,我们同样在老地方碰头,同样由蒋老师驾同一辆甲壳虫型的小车,乘兴出发。一路翻山越岭,却有闹有笑。我说:小时候在历史课本里就读到过元谋,北京猿人,元谋猿人、山顶洞人。没料到这次还真投奔祖先去了。孙医生说:时代朝前你朝后,跟考古一个性质嘛。蒋老师说:对对。所以我们愿意陪你。


沿途停了两三次车,我们借小便空隙,参观了云南白药的原料基地。气温极低,令人下车就打寒战。哈气成冰夸张了,但吹气成雾却实实在在。蒋老师说:这儿是马头山制高点,差不多是马眼睛的位置,从眼下起,全是下坡路,从马脖子到马屁股,落脚点就是元谋县城。


下完马脖子,连拐两三个山坳,刚拢一个叫“大梁子”的场口,一团团空心石头般的积雾便迎面砸来,令人晕头转向。蒋老师立即减速,把汽车变成牛车,一寸一寸挪动,可双眼透过镜片,鼓得像两颗核桃。我说:刚才空气比玻璃还透,怎么眨眼就成迷宫了?蒋老师说:元谋是云南最热的地方,每年5月,气温就窜高40多度。蒸锅原理嘛,热气顺着山体往上翻,在这儿遭遇头顶的冷空气,就形成了迷宫带。我调侃说:我们祖先咋会选口蒸锅定居?孙医生插话:猿人时期,元谋说不定是个四季如春的风景区呢,后来树砍光了,当然变成蒸锅。蒋老师刚说:对啰,四周差不多变为老威的脑壳……车嘎地刹住,路堵了。原来有倒霉鬼连人带车栽岩了。


等候十几分钟。不料我车前面的大卡车突然发作羊癫疯,坦克一般倒退而来。我车措手不及,刹那间竟扎入货箱之下,犹如被怪兽的巨嘴吞入半截。我们3张嘴一起呐喊,以蒋老师的女声为最,惊恐,尖利,像被几十把刀子给刺穿。


然而呐喊并没有阻止末日的降临,我们仍在巨轮之下,在轰鸣之上,中邪一般后退。眼看要坠崖,而且是万丈悬崖。四周掀起了人声的骇浪。怪兽嘎嚓一下站住了。


如梦方醒的卡车司机跑了过来;


屁股后跟了一大堆看客。透过车窗玻璃,那些脸如从云雾山洞里飘出。


有一只后轮已悬空。我们3人面面相觑,不由自主地哆嗦。后来在县城修车时,蒋老师还心有余悸,指责我是“著名的扫帚星”。我问为什么?她说:你忘了前年的第一趟土改采访?也是这辆车,也是这3个人,结果陷进泥坑,差点没起得来。我连忙哦哦,猛拍秃脑门,称“必有后福,必有后福”。


下午两点过,我们坐在小饭馆里狂吃一顿,算自己给自己压惊。元谋是个没啥特点的小县城,就一些高低不平的房子,一些宽窄不等的街道。因刚下过雨,行人稀稀拉拉,空气也黏乎乎的,像被铺天盖地的油汤给滤过一遍。但是蒋老师却数说了此地的不少优越之处,其中有蔬菜特别新鲜,番茄比外面的苹果还好吃,等等。


我点头称是。接着让这位昔日父母官带路,去中兴街某某号寻另一位昔日父母官。在当街铁门外大呼小叫一阵,又打了电话,一个头发乱如刺猬、衣着简如乡民的家伙才开门纳客。大家相视一笑,他自我介绍道:苴公,你朋友的舅舅,元谋县政府某某部门原主任。说着绽露一口比头发更乱的牙。


从小院子上到2楼和3楼,我们参观了苴公的书房和卧室,陈年旧货、老书老杂志极多,可同样乱如刺猬。在客室,宾主各自掸扫臀下灰,落座。交谈开始。



正   文


老威:先生蛮有名士风度的。
苴公:人死就是一堆灰,既然活到这把年纪了,就没讲究的必要了。我侄儿来过电话,说你是专门搞土改专题的大作家?
老威:惭愧,惭愧。
苴公:我在县里负责编纂过《地方志》,晓得解放前元谋县长朱淮的侄姑娘还活着,快90岁了。你可有兴趣?
老威:当然。经历过土改的老人我还想多采访几个呢。
苴公:抢救历史,义不容辞,一会儿我亲自带路。
老威:没料到先生你如此爽快!
苴公:共产党衙门呆过的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我承认我以前也有毛病,可近几年活醒豁啰。每去一趟昆明,都要去逛地摊,买不少海外的盗版书回来啃。《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文革内幕》《往事并不如烟》刚读过不久,还有《炎黄春秋》上的文章,很有分量,很长见识。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看书想问题啰,可我身边退下来的老同志,一天到晚钓鱼打麻将,最多看点《晚霞报》,抄点老年养生知识,没得意思。
老威:你是那年到元谋的?
苴公:我在昆明读的大学,1963年毕业,就分来,一直在单位坐办公室。文革中是造反派,被结合进革委会,可因为胸无城府,不整人害人,也没树什么敌。后来提升进县政府,上进心实在缺乏,官当不大,就挪开屁股把座位让给有本事有野心的人。今年67啰,来日无多,才觉得平生最大的失误就是加入共产党。把成立了57年的新中国砍成两半截,前半截专制独裁,后半截贪污腐败,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真他妈的一无是处!越想越气愤,越想越觉得自己划不来,于是就在几年前写了份《退党申请》,递交给县委组织部。这下捅了大漏子,官阶从高到低的领导,都排着队找我谈话,苦口婆心啊。嘿嘿,年轻时候,觉得入党光荣,入党不容易;可到老来,退党虽不光荣,却比入党更不容易。但是不行,我非退不可,免得我的子孙后代骂我是腐败分子,免得我夸海口标榜清白的时候,他们表面不吭声,转过脑壳就龇牙咧嘴笑。但是啊,组织不吃这一套,元谋这地方,自有猿人以来,就翻不出一个退党的,你苴公想借这个制造新闻效应,办不到。
老威:后来呢?
苴公:组织部长是我的老朋友,他说不服我,就出了个主意:将组织关系从县委提出来,交给我个人,并开了介绍信,指明转入本人目前所在的街道党委。
老威:什么意思?
苴公:县委踢出的球,街道没接着,就装聋作哑嘛。如此,这个狗日的组织关系就永远睡在我的荷包里,甩不脱。我不交党费,也没人来要。组织部长说:卖我个面子,莫闹了,好歹你的铁饭碗还是共产党给的啰。
老威:还蛮有人情味的。
苴公:算了,莫提这流产的退党了。还是书归正传,给你们讲一件我所接触到的土改公案。
老威:洗耳恭听。
苴公:大概是87还是86年?有些含混了。上级转了1封《申诉信》到我手中,并责令我调查。咋个回事儿?原来这信是离县城不远的苴林乡1个老倌倌所写,他连续不断地申诉好几年,楚雄州委就将他的材料转发元谋县委。嘿嘿,县委领导一碰头,这个谁都不肯去的“历史遗留问题调查”就落到我这个主任肩上。
苴林乡有个白沙井,从解放前到解放后,村民都在井里舀水吃。可到了土地改革,可能是工作组刚拢不久,有贫雇农发现井水有毒,就指控是村子里几户地主干的,其中就有这个申诉的老倌倌。在当时,这是个比较轰动的反革命集团案子,罪名除了投毒,还有放火、预谋杀人、反革命暴动等等。开群众大会公审,结果枪毙1个,无期徒刑1个,其他还判了好几个。
我动身到苴林乡,在白沙井蹲点整整1个月。每天上午、中午、下午都找不同角色的人问话,案子当事人及家属,贫下中农,民兵,农民协会,一般群众。我还跑了别的几个地方,尽量不漏掉任何关键性的细节。每一份讯问笔录,我都当场念给证人听,如认可,就签字盖手印。不认可就拉倒。
劳改农场也去了,法院的判刑材料也调来对照研究了。我的调查结论是:彻彻底底的假案。所有罪名都是通过刑讯逼供强加的,比如几个民兵轮番用柴块子暴打,不招,很可能当时就出人命。我给县委写了个将近30页纸的详细报告,仍然把老倌倌的《申诉信》,还有大量的询问笔录附在后面。其实老倌倌的要求很简单:感谢政府摘掉他戴了多年的“反动伪军”的帽子;要求政府摘掉他戴了多年却还没摘掉的“现行反革命”帽子。
老威:可怜啊可怜。
苴公:某某部长看了我的报告,点头认可,马上汇报给上级。县委为此召开专门会议,让我到场作详尽的案情介绍,并展开讨论。大家都认为,既然是元谋县境内发生的历史冤案,就应该由我们自己妥善处理,该摘帽就摘帽,该平反就平反,这样也能保个面子;如果以后让州委来清查、纠正、责令解决,就被动了。
老威:这个结局还算可以啰。
苴公:是。某某部长根据会议精神,将所有材料转给县委“历史旧案复查领导小组”。可谁都没想到,那个组长刚巧是土改后期由民办教师提升上来的干部,思想深处压根没觉得土改有错误。听说他翻了翻材料,只有一句话: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意思是,你平了这一桩案子,其它的跟着就来,到那时收不拢口,就相当于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老威:可是1979年就给所有地富分子揭了帽。
苴公:左的思潮在党内影响还在,直到现在影响也还在。那个组长就是抵着不办,谁能拿他咋样?
老威:我手中有本《土地改革运动史》,2005年出版,作者罗平汉。上面还在赞美土改是“中国农民伟大的翻身运动,它使广大农民从封建制度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第一次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苴公:所以,只要土改整个没翻,哪怕在其中发生过再多的局部冤案,都可以死拖死赖,时间一长,就不了了之。
老威:你写的那些材料呢?
苴公:全部上交了,这是组织原则。可能一直冷藏在公安局的档案里吧?这么多年又过去,当事人死得差不多了,材料销没销毁也不晓得。哎呀,你这个年轻人,还写土改!费力不讨好啰。
老威:我也算地主阶级狗崽子嘛。
苴公:《炎黄春秋》杂志上,也经常登一些揭露真相的文章。去年有一篇《土地改革法的夭折》,就透露了共产党内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赞成以行政命令或暴力手段去推进土改。但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是大局,“和平土改”必然破产——明白人一看就晓得,这字里行间掩盖着何等血淋林的历史!
我身处偏远小县城,也能读到这种与“八荣八耻”的时代主旋律格格不入的东西,算幸运了。说明胡锦涛还有点点想法,明里暗里都要显示:我这个胡式共产党,与毛式、邓式和江式不一样。


(鉴于被采访人的真名及职务需要隐私保护,该文使用了“苴公”的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