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聚焦:国际压力持续,“袈裟革命”是否有转机?(下)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各国民众掀起反缅甸军政府游行。



马尼拉的抗议者要求释放昂山素季


亚洲各国主要城市的民众周六(6日)举行反缅甸军政府的大规模游行,抗议缅甸政府武力镇压僧侣游行的行为。


国际特赦组织了这次在二十多个亚洲、欧洲和北美城市的民众抗议活动,并吸引了好莱坞明星和其它名流的参与。


在墨尔本,200多人举着条幅,高呼\"停止流血\"的口号;在悉尼,200多名游行者身穿暗红色服装,以示对缅甸僧侣的支持。


在台北,数百人顶着\"罗莎\"台风的吹袭,要求国际社会对缅甸采取行动;在吉隆坡,300多人参加了烛光守夜。


此外,曼谷、马尼拉等地也举行了游行;欧洲的奥地利、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将相继举行抗议活动。


当天,英国首相布朗说,他将继续敦促对缅甸采取制裁措施。


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希望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缅甸采取强硬措施的决议,但中国则反对联合国的硬性干预。


▲BBC报道:大马外长呼吁缅甸当局无条件会谈。报道说:马来西亚外长敦促缅甸军政府放弃之前提出的先决条件,尽快与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举行会谈。


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哈米德•阿尔巴指出,在国际社会推动实施更大压力前,缅甸军政府应尽快无条件与昂山素季会晤。


阿尔巴同时表示,马来西亚反对对缅甸实施经济和军事制裁措施,认为\"缅甸军政府侵犯了公民基本人权,但并没有对国际和平和安全构成威胁\"。


●中国对缅甸局势的态度以及各国对中国的呼吁


▲美国之音(VOA)分析:中国不会施压缅甸停止镇压。报道说:西方国家呼吁对缅甸有影响力的中国施加影响,促使缅甸军政府停止暴力镇压。与此同时,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北京当局出于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考虑,不会对缅甸施加这样的影响。


多年来,缅甸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跟缅甸保持比较密切的经济往来的国家之一。在缅甸军政府对民众的和平行抗议进行镇压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呼吁中国动用国际间对缅甸的难得的影响力,要求缅甸当局停止暴力镇压。


*俄中阻安理会谴责缅军政府*


在联合国,中国和俄罗斯一道,阻止了联合国安理会对缅甸军政府的镇压进行谴责。中国和俄罗斯为此提出的理由是,缅甸发生的事情是缅甸的内政,没有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外界的干预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中国国内,许多观察家和北京当局的批评者认为,国际社会要求并期望北京对缅甸的镇压进行干预近乎梦想。中国作家赵达功认为,这样的期望和要求是可笑的。他说:“国际社会能够让一个在1989年开枪镇压民众的专制政权去劝说一个小兄弟别开枪,恐怕这小兄弟会说:‘那么,老大呀,你开不开枪?你遇到相同的事情,要不要开枪?’”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跟缅甸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是缅甸主要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国。中国官方的报导说,2006年中缅双边贸易额1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7%。西方国家也就是着眼于这一点,认为中国或许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期望缅甸政局稳定,因而会对缅甸当局施加压力,要求缅甸当局不要对民众进行明显的残暴镇压。


*“稳定压倒一切”*


但是,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有舆论指出,正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北京当局也完全可能支持缅甸军政府采取所谓的“稳定压倒一切”的策略,即不惜一切代价把民众的抗议镇压下去,以避免民众的抗议威胁缅甸军政府的生存。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多年来一直在掠夺缅甸的宝石和热带木材等自然资源,如果缅甸军人政权垮台,将是中国的一个损失。德国之声的报导说,缅甸北部地区已经接近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在那里,使用的时区和中国一样,当地充斥来自中国的商品和到那里消费的中国人。同时,仰光军政权也要靠中国的支持生存。但是,北京究竟会对仰光施加什么样的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


▲德国之声(DW)报道:热火朝天的中缅边境贸易。报道说,周二,人权观察要求在缅甸的外企人员撤离缅甸以示抗议。在缅甸有许多泰国,印度,法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公司,当然缅甸邻国中国也在缅甸设有公司。目前中缅贸易相对来说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呈急剧上升趋势。尤其是中缅边境地区贸易繁荣。


对于这家餐馆女老板来说,中缅边境城市瑞丽是一个可以淘金的地方。她说,“因为在缅甸生意不好,我20年前来到这里开了一家餐馆和一家茶馆,每天接纳大约150位顾客。所有人都是来自缅甸的长途旅客。自从中国开放以来,我们缅甸人开始大批涌入中国。”


说话期间,又有一位远道而来的卡车司机来餐馆进餐。他说,“我往这里运输了一车用来榨油的豆子。返回缅甸时我车上装满了中国产品,有化肥,机器,电子设备和厨房用具。中国产品价廉物美,而缅甸的产品恰恰相反。”


中国同缅甸的贸易额出现巨额盈余,出口额是进口额的5倍。中国不仅需要缅甸的木材,而且还计划铺设穿越缅甸的输油管道通往中国的西南地区,以缓解重庆等城市3千万居民的缺乏能源的状况。中国云南省畹町边境管理局的中国官员对此感到满意。该管理局官员杨金龙说,“中缅贸易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我们为缅甸地区方圆50公里的地区提供着能源供应和手机通讯服务。该地区,甚至距边境200公里远的缅甸公民,都可以支付人民币。”


在中缅边境城市瑞丽有许多来自缅甸的流动商贩。他们向游客出售用来当作纪念品的缅甸货币。而缅甸从事长途运输的卡车司机对这种买卖根本不感兴趣。一位卡车司机说,“我从缅甸沿海地区往这里运虾。我觉得中国棒极了,和缅甸完全不同。在缅甸,只要你说错点什么,就会被关进监狱。”


根据中国边境管理部门的统计,每年从缅甸开往瑞丽的汽车达50万辆,入境人次达6百万。除了商贩之外,还有很多跨越边境来中国上学的缅甸青少年。一位15岁的缅甸少年就每天步行半小时来中国上学。他说,“我家在缅甸。那里的教师不好,学生不受重视。缅甸很糟糕,非常腐败,我们饭都吃不饱。中国这里则完全不同。”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陈水扁批中国阻止国际介入缅甸局势。报道说,台湾总统陈水扁周四(4日)批评中国以“内政问题”为理由,阻止国际介入缅甸政府血腥镇压民主运动。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引述陈水扁的话表示,中国除了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外,最重要目的就是要为自己反民主、反自由与反人权的独裁统治找到合理的借口。欧美等民主先进的国家不应刻意放水,对中国有双重标准。


陈水扁在周四刊出的电子报中以“民主、自由与人权,只有一种标准”为题表示,缅甸僧侣与民众走上街头争取自由民主,遭到独裁军政府无情镇压,国际强权刻意忽视缅甸情势,令人感到十分忧心。


他指出,中国驻联合国官员以“这是缅甸的内政,不影响区域和平”的说法,企图混淆国际视听,为其暗中支持的缅甸军政府脱罪。


面对国际社会压力,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李保东2日在日内瓦呼吁缅甸有关各方保持克制,妥善处理当前发生的问题,不使事态进一步复杂化、扩大化。


陈水扁还批评了中国本身的人权纪录。他表示,中国无论是对异议人士、法轮功、新闻自由等,作出违反民主自由与残害人权的事例,有增无减、罄竹难书。中国以独裁者姿态持续镇压内部、威吓台湾及周遭奉行自由民主的国家,并不断暗助世界其它的独裁者。


▲美国之音(VOA)报道:美国会吁中印等国对缅甸政府施压。报道说,在缅甸军政府暴力镇压境内的民主抗议活动之后,美国国会民主与共和两党参议员星期三呼吁中国与印度等国运用对缅甸军政府的影响力,趋势其释放被关押的异议人士,停止镇压。


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小组星期三召开听证会,讨论缅甸局势,会中民主与共和两党议员一致谴责缅甸军政府以军事手段镇压示威活动,多位资深议员并且要求中国与印度等跟缅甸有密切经贸往来的邻国,运用对军政府的影响力,施加压力,释放包括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在内的异议人士与佛教僧侣,实行民主治国。听证会的现场摆着多幅军政府暴力镇压民众的照片,包括一名日本摄影记者被枪杀、倒在地上的照片。


民主党参议员约翰.凯利表示,美国对缅甸的经济制裁并不足以停止军政府的暴力镇压,中国必须清楚表明,缅甸军政府拘捕僧侣、用车把他们载到不明地点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而杀戮必须停止。凯利呼吁中国对缅甸局势扮演更大角色。他说:“中国可以带领国际社会对缅甸施压,中国能够做出许多改变,在国际社会的眼中,在未来几个小时以内,中国可以通过采取适当措施达到这个目的。这是美国国会要求中国驻美大使向中国最高领导人所传达的讯息。”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出席听证会,他指出,中国对缅甸的态度是可以预期的,但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因此印度对缅甸局势态度暧昧,令人惊讶。麦康奈尔说:“很明显地,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印度、甚至泰国等缅甸的邻国,没有一个国家似乎有兴趣对军政府施加真正的压力,要求改变。中印两国是对缅甸拥有最大影响力的国家,他们的态度似乎主要出于经济利益:如果开始跟支持民主的势力站在同一边,对经贸关系没有好处。”


麦康奈尔表示自己从10几年前就开始关注昂山素季被软禁,他曾经提案要求美国对缅甸施加经济制裁。外交关系委员会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小组主席芭芭拉.博克瑟在听证会中,把第一夫人劳拉.布什敦促缅甸军政府停止暴力镇压、要求让合法领袖统治缅甸的声明,列为国会记录。博克瑟并且敦促国际社会做出实际的行动。她说:“如果我们放手不管假装没有看到缅甸的情况,那是羞耻的。美国、东盟、联合国、甚至中国、以及俄罗斯已经透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谴责,但是言语必须化为行动。”


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斯科特.马谢尔在听证会中表示,布什政府一直努力说服中国对缅甸局势尽更大努力;而印度在沉默一段时间之后也呼吁缅甸军政府对暴力镇压进行调查,这是好的一步。马谢尔说,美国会继续说服中国等国家。他说:“中国也许是对这个地区拥有最大影响力的国家,在我们得到迹象显示,北京正悄悄地对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施加压力展现自制的同时,我们认为中国能够做得还更多。美国一直也会继续要求中国,尽更多的努力。”


美国参众两院分别在这个星期早些时候通过决议案,呼吁军政府释放昂山素季,并且立刻停止暴力镇压民众。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也一致通过一项决议案,呼吁对缅甸的人权状况进行独立调查。


▲美国之音(VOA)报道:中国积极评价联合国特使访问缅甸。报道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星期四对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别顾问甘巴里访问缅甸做出积极评价。


刘建超说,甘巴里在访问期间与缅甸领导人就缅甸局势深入交换了意见,同缅甸各界人士进行广泛的接触。他说,中国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及其缅甸问题特别顾问的斡旋努力,为甘巴里先生此行取得的成果感到欣慰。


刘建超说,中方注意到,缅甸局势近日趋于平静,中国呼吁缅甸各方继续保持克制,通过和平手段尽快恢复局势的全面稳定,促进内部和解,实现民主与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此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是缅甸的邻国,也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自从缅甸军政权开始镇压要求民主的抗议人士以来,中国政府受到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但是,中国对缅甸的局势保持沉默,并反对联合国安理会有关缅甸的决议案。这些报导说,不过,与此同时,鉴于北京奥运会正在逼近,中国也不希望让自己显得和世界上践踏人权和不受欢迎的政府走得太近。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世界政要致信呼吁中国施压缅甸。报道说,20名前世界领导人周五(5日)致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敦促中国对缅甸军政府施压,促其与反对党展开对话。


据法新社报道,这封信由挪威前首相邦德维克递交给中国驻奥斯陆大使高建。信中说:“尊敬的胡主席,我们希望你能支持为实现缅甸民族和解而进行的和平包容的对话”。“我们相信中国能在说服缅甸军政府与昂山素季展开对话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签署联名信的包括法国前总理若斯潘、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逊、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德、巴西前总统卡多索、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等20名政要。联名信还要求中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缅甸立即实施武器禁运的决议。



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认为安理会不应过多插手缅甸事务。王光亚承认缅甸目前面临一场危机。但这并达到成联合国宪章所定义的对地区和国际和平安全构成的一种威胁。因此,中方认为这基本上不属于安理会的管辖范畴。


与此同时,美国驻缅甸高级外交官维拉罗萨前往首都内比都,同缅甸军政府举行会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柯马克说,为拉罗萨将发出明确信息,


▲美国之音(VOA)报道:俄中再反对安理会对缅甸采取措施。报道说,联合国安理会星期五计划听取联合国秘书长特使甘巴里有关缅甸问题的汇报。与此同时,中国和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表示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对缅甸采取任何行动。


星期四,访问缅甸归来的甘巴里特使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一些联合国高级官员举行了会晤。


早些时候,潘基文秘书长表示,他不认为甘巴里的缅甸之行是成功的。潘基文表示他希望安理会星期五开会的时候讨论可能对缅甸采取的行动。


中国和俄罗斯星期四明确表示反对安理会对缅甸采取行动。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重申了中国的观点,认为缅甸军政府镇压要求民主的民众是缅甸的内部事务,国际社会不应当干涉。


德国外交部前东亚和太平洋事务问题主管汉斯.迪特.席尔说,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发表的这种谈话表达的是中国的一贯立场,这就是不应当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但是席尔说,中国对缅甸问题所表达的这种态度显然也有战略利益考虑在内。他说:“中国希望得到的战略利益是在印度洋有一个出海口。中国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出海口,因此中国希望能在缅甸得到印度洋出海口。”


缅甸军政府上个出动军队镇压了民众要求民主的示威。缅甸军政府表示,有10人被打死。但是缅甸反对派组织表示,有多达200人被打死,6000人被拘留。


缅甸军政府当局进行镇压之后,传统上对其成员国内部事务问题十分谨慎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发表声明,对缅甸当局的镇压给予了强烈的谴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使访问缅甸发表谈话说:“中方注意到,缅甸局势近日趋于平静。这是缅有关各方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美联社报导,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一些外交官私下批评中国的这种声明着重缅甸恢复平静,却回避缅甸当局杀人和大规模逮捕。


在被问到中国为什么在谈论缅甸的时候闭口不谈逮捕人和镇压造成死亡的问题的时候,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强调了甘巴里特使在访问缅甸其间跟缅甸政府领导人以及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的会晤,并重申了先前的立场,这就是缅甸是有问题、有危机,但是没有危及地区以及世界和平,因此基本上依然是缅甸的内部事务,联合国不应当干预,而应当让缅甸自己解决。


在中国国内,缅甸问题成为超敏感问题,官方控制的新闻媒体的报导十分低调。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不希望“外界”干扰缅甸局势。报道说,国际间要求中国向缅甸军政府施压之际,中国重申不希望“外界”干扰缅甸局势,否则“首先受到殃及的是缅甸人民”。


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别顾问甘巴里向安理会汇报他访问缅甸的情况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强调,缅甸的未来只能依靠缅甸人民和政府自身的努力来解决。


王光亚说,中国是缅甸的直接邻国,对缅甸局势的关心程度不亚于其他任何国家。


不过他承认,缅甸局势出现“动荡”,但中国努力推动缅甸与国际社会接触,并希望看到一个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主进步的缅甸。他指出,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多次呼吁缅甸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手段尽快恢复局势稳定,促进内部和解,实现民主与发展。中国也呼吁缅甸军政府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和睦,处理好相关社会问题,同时尽快启动民主“七点路线图”计划,继续推进国内民主进程。


王光亚表示,中国相信缅甸的稳定符合缅甸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符合亚太地区的利益,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王光亚说,中国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积极斡旋缅甸事务,并鼓励甘巴里继续与缅甸各方保持接触,进一步建立互信和开展对话。


据报道,缅甸军政府已邀请甘巴里在11月中旬再次访问该国。


但是王光亚说,安理会采取的行动应有助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进行的斡旋工作,而不是对其“形成干扰”,甚至影响斡旋所需的互信。


他指出,缅甸问题并未构成对国际与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缅甸的未来也只能由缅甸人民和政府依靠自身的努力,通过协商而得到最终妥善解决。他认为,“外界”向缅甸军政府施压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对立,甚至中断缅甸与联合国及国际社会业已开展的对话与合作进程。王光亚警告说,如缅甸局势因“外界”干预而再度陷入动荡,“首先受到殃及的”将是缅甸人民。


另一方面,尽管王光亚坚称,缅甸问题并未构成对国际与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但有报道指出,大量缅甸难民进入泰国,对泰国构成了安全问题。


缅甸军政府多年来对异议人士和少数民族的镇压,使得大量缅甸人逃到邻国泰国。


泰国官员估计,缅甸军政府多年来的镇压行动,导致约300万缅甸人逃到泰国,大部分在两国边界的难民营栖身,但一些缅甸人已深入泰国国内,寻找工作和新生活。


泰国官员指出,大量缅甸难民进入泰国,对泰国来说,这已构成了安全问题。


报道指出,缅甸军政府继续打压曾参加示威的群众和僧人,泰国将可能迎来另一轮缅甸难民潮。


在泰缅边境的救援工作者说,除非达成政治和解方案,一些曾参加示威的僧人和异议者将越过边境进入泰国,逃避军政府的逮捕。


▲亚洲时报报道:缅甸局势敏感 中国媒体低调。报道描述:他躺在地上,一手按着肚子,另一只手依然举起摄影机拍照。站在旁边的一位缅甸政府军士兵,正用枪指着他蜷缩的身子。警察在不远处挥舞着棍棒;再加上持枪士兵的追赶,恐慌的示威者四处逃窜。这是日本摄影记者长井健司临终一刻,发生在仰光的一幕。9月27日下午,在大批示威者在仰光市中心与军警发生冲突时,他不幸中弹身亡。


随后,日本电视台播放了长井健司的遇害经过,国际传媒也刊载了躺在潮湿街道上的尸体图片。然而,大部分中国媒体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报道说,敢于刊登那张长井健司挣扎在死亡边缘之照片的中国媒体,屈指可数;而广州的《南方都市报》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即使是以“敢言”著称的《南方都市报》,也不敢将那张照片完整地呈现给读者,而是裁掉了站在长井健司旁边的持枪士兵,大批奔逃的示威者也被裁掉,仅剩下其中一位示威者的两条腿(从照片看,显然是属于一位女士)。


从这幅经过裁剪处理的照片,人们很难了解当时的情形,更无法得知这位记者是在缅甸军方镇压平民示威时被枪杀的事实。


当然,也有中国媒体刊载了未经剪裁的照片。例如,《京华时报》就将原图与剪裁过的照片,一起刊登出来。尽管如此,《南方都市报》剪裁照片的做法,仍显示了中国媒体对这起发生在“家门口”的事件中的谨慎态度。


在缅甸形势9月27日恶化前,中国对缅甸示威游行的报道已非常低调。即使当游行人数达到数以万人,是缅甸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但要在中国报纸上看到相关消息,非要花一番功夫仔细寻找不可。


这些获得报道的消息,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它是为数不多的能在仰光设立分社的新闻社之一。新华社9月25日报道,示威者打出了“改善民生”、“释放政治犯”、“实现民族和解”的标语,但丝毫不提他们的“民主改革”要求。


大多数报道只简单地介绍示威活动,多引用缅甸官方的消息,而不关注示威者的声音。镇压开始之初,一些中国传媒提出相反的论调。《北京青年报》9月27日称,“缅甸官方在处理各地僧侣示威游行时一直保持克制,没有动用武力驱散示威者。”中国的电视新闻,则显得“毫无兴趣”报道缅甸的示威浪潮。


但当冲突爆发后,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反映缅甸政府残酷镇压示威活动的照片与视频。无奈之下,中国媒体感到不能继续忽略这一新闻了。它们开始引述缅甸官方的伤亡数字,报道国际社会对此的关注,并呼吁双方保持克制。然而,它们大多依然不敢提及示威者的要求,还是引用军政府的说法照本宣科。


当西方媒体转载仰光民间对伤亡数字的统计(比官方数字高出很多)时,当人权组织批评缅甸军政府逮捕数千僧人与示威者时,英文版的《中国日报》却选择引述缅甸外长吴年温(U Nyan Win)的讲话。10月1日,吴年温在联合国大会上称,“某些强权国家”支持的“政治机会主义者”策动了这场骚乱。这种言论与对西方媒体夸大报道的指责,随即出现在中国各大媒体上。


9月28日,《人民日报》主办的《环球时报》派记者进入仰光,进行现场报道。在其译为英文的博客文章中,记者任建民对西方媒体从“记者难以取得签证”(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签证)到“仰光发生武力镇压”等等报道提出质疑。他说,街道上一切都很平静。值得一提的是,他到达的时间是夜晚,而缅甸军政府刚刚宣布实施宵禁。


任建民写道:“对西方媒体所谓的‘血腥冲突’,尚无可信证据来证实。”他没有去倾听示威者、当地人、外国参赞的说法,而是引述官媒《缅甸新光报》的话称“美国之音与英国广播公司都在扯谎”。在北京,一位关注中国媒体动态的美国人称:“虽然这篇新闻来自记者的海外报道,但所有观点更像是在国内制造的。”


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hina Media Project)的研究员班志远(David Bandurski)坚信,即便如此,《环球时报》仍然是敢于刊载新华社以外观点的少数几家媒体之一。“它在泰国有一名常驻记者,经常发回一些来自新加坡《海峡时报》、泰国报纸及西方传媒的文章。它还特别关注西方社会呼吁中国在缅甸局势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文章。”


不过,《环球时报》还是引述了一些质疑西方选择此时干涉缅甸事务的学者观点。任建民写道:“军队控制缅甸已有多年,欧美如今才对它产生兴趣,无非都是为了争夺资源。”


一位分析国际事务的中国消息人士称,北京认为缅甸示威的新闻太敏感了,因此不敢大张旗鼓地进行报道。他说:“鉴于两国政府关系密切,媒体在报道这类新闻时不得不分外谨慎,以免对双边关系制造麻烦。”


班志远表示:“这种说法,毫不出奇。缅甸不仅仅是中国的贸易伙伴,更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有人说,缅甸是中国的附庸国;更有人相信,缅甸实际上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但中国根本不理会外界对于两国关系的看法。中国只是重申,不会干涉他国内政。在这样的官方政策面前,媒体自然不敢去挖掘更深、更复杂的报道。”


班志远还指出,讽刺的是,如果这的确纯属缅甸的国内事务,反而更会在中国引发广泛的媒体报道。“实际上,它属于外交政策范畴,一个更为敏感的领域。若只是诸如征兵法等国内事务,根本不可能变得如此敏感。但一旦进入外交范畴,它就会像宗教活动、迷信和法轮功一样,成为绝对不能触及的高压线。”


也许中国政府更担心的是,要是报道缅甸的示威活动,可能会让不少国民“触景生情”,想起了1989年学生运动遭到血腥镇压一事。也许中国政府亦担心,要是播放缅甸僧人游行的新闻,可能会令西藏喇嘛们深感鼓舞,纷纷要求民主自由。


况且,即使在最平静的日子,传媒也会小心这类新闻。更何况中共十七大召开在即(10月15日),媒体们自是更加提高警惕了。


●专业人士、学者的评论


▲专栏作家陈破空发表评论《中缅关系:肮脏的交易》。评论指出,在缅甸的“僧侣革命”和军政府的血腥镇压期间,全世界的目光投向缅甸,也投向中国。因为,谁都知道,中国政府,是缅甸政府的唯一和最大靠山。这种关系,要追溯到上世纪中叶。中共在中国夺取政权后,又转而向东南亚大举“输出”革命。最初,中共试图培植缅甸共产党,但归于失败;于是转而支持靠政变上台的缅甸军政权。之后,中共政权和缅甸军政权,打得火热,数十年如一日,号称“胞波情谊”。


1988年,缅甸爆发民主运动,遭军政权血洗,3千多人丧生,是为1989年中国“ 六四”大屠杀的预演;今年,仰光再度爆发民主示威,再度遭到军政权血腥镇压,更被外界解读为北京“六四”惨案的重演。各自制造的大屠杀,各自受到的国际制裁,将中缅两个独裁政权,更紧地绑在一起。


中共在缅甸砸下15亿美元,建立起高科技电子监控和作战网络系统,将一北一南 、一大一小的两个独裁政权连为一体。利用这套系统,两个独裁政权,可共同监视缅甸克伦族、华族(缅甸华人)和瓦族等少数民族的游击队活动;同时,共同监视经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的所有船只,包括美国战舰;对中方来说,还可借机监视其“战略竞争对手”---- 印度。


当倒行逆施的缅甸军政权成为国际社会、乃至东南亚的弃儿和孤儿的时候,中共毫不汗颜地站在缅甸军政权背后,填补缅甸的国际真空。中方从缅方得到的回报,是该国的能源和资源:石油、天然气、宝石和木材。仅2005年,中国就从缅甸进口了3.5亿美元以上的木材,其中大部分是非法交易,以至于,中缅边境宝贵的原始森林几乎被砍伐一光;2005年,中方开出185亿美元的天价,拟收购美国优尼科(Unocal)石油公司,原因之一就在于,优尼科拥有在缅甸沿海的雅达那油气田,该油气田拥有超过1千4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一旦转归中共,其势不可想象。中共的收购,因美国朝野反对,最终失手;如今,中缅两国又开始修建从缅甸亚拉坎(Arakan)到中国云南省、全长2380公里的石油天然气管道。


北京方面,极力把中缅关系,描绘为仅仅是经贸关系。然而,中共给予缅甸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主要用以巩固双边政府关系,进而巩固两个独裁政权的统治。毕竟,这样的独裁统治,在世界上,已经渐渐变得稀少,孤寡落单,犹如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自然需要“猩猩相惜”。


中共在缅甸的大量投资,并没有给缅甸带来繁荣,更没有给缅甸民众带来实惠。缅甸民众依然陷于贫困。倒是在官场腐败方面,缅甸效法中国,亦步亦趋。去年,缅甸军头丹瑞为其女儿举行盛大婚礼,10分钟的婚礼短片,迅速流传到互联网上,引发缅甸民众极度愤怒。镜头里,丹瑞的女儿丹达瑞穿金戴银,满身珠光宝气;婚礼豪华,极尽铺张,犹如旧时代的皇室;婚礼气氛,奢华淫靡,放浪形骸。这一切,充分显示缅甸军方特权阶层与广大民众的巨大贫富差距。 “国际透明”组织最新公布的“贪污印象指数”报告中,将缅甸与索马里并列为全球最腐败国家。


缅甸爆发民主示威之后,联合国与文明国家,都寄希望于中国,指望北京当局能够对缅甸军政权施压,不要镇压民众;国际社会还对北京报以更不切实际的指望:让缅甸军政府与民众对话,进而实现缅甸“政治和解”。


缅甸民众再度惨遭军政权血洗的结果,证明,外界对中共的指望,根本是缘木求鱼 。但为什么,还要知不可为而为之?究其缘由,一则出于无奈:缅甸危机,绕不过中国,没有中共政权的合作,缅甸问题,永远无解;二则出于幻想:以为中共碍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顾及自身国际形象,可能出面制约缅甸军政权,不得胡作非为。


不用说,出于共同的独裁本性,中共本身与缅甸军政权沆瀣一气;即便说,中共顾及北京奥运会,愿意策略性地对缅甸军政权施压,也未必能够办得到。缅甸军政权自有算盘:如果它失去支配能力,中共将毫不犹豫地抛弃它,转而与缅甸反对派合作;如果它能够控制局面,中共将不得不继续给予它扶持。要稳住中共这个大靠山,进而逃避国际法庭的起诉,缅甸军政权的唯一选择,就是将镇压和屠杀进行到底 。


因此,说到向缅甸军政权施压,中共既无心也无力。中共的外交辞令一如既往:“我们呼吁各方保持克制。”说的是“各方”,而不是“缅甸当局”。这就好比:面对一个再度行凶的杀人惯犯,民众尽都谴责,有人不去制止杀人犯,反而说什么“各人保持克制”。其阴阳怪气,不言而喻。


▲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家洛发表文章《容忍暴力践踏人民——亚洲地区对缅甸局势的影响》。文章写道,缅甸独裁政权重施故伎,暴力镇压仰光的僧侣和平民的和平示威。执笔之际,仰光的市面看似平静,死伤人数仍是个谜,但位于挪威的“缅甸民主之声电台”报道,小规模的抗议在缅甸其他地区继续发生。


自奈温在1962年发动政变,军政府一直遵循强盗逻辑,用武力维持政权,封锁资讯,践踏知识分子和学生,并且纵容走私、贩毒,欺压少数民族。军政府把持缅甸丰富的天然资源,据为己有,贪污腐败,不顾人民在赤贫中挣扎,可谓坏事做尽。现在军人领袖丹瑞年逾70,主持一个所谓“国家和平及发展议会”。军政府头目满手血腥,1988年杀害逾千抗争的平民,继而否定1990年大选的结果,消灭反对的党派,把昂山素姬长期软禁至今。丹瑞迷信占卜,近年将首都迁往新建内陆城市奈比多,意思是“帝王之都”。面对今次因能源价格暴升触发的社会抗争,丹瑞及他的左右手显然不会接受与反对力量谈判,还政于民。


缅甸人民的无助和悲哀并非必然,因为民主的理想早于80年代落地生根,而昂山素姬身体力行地坚持“人民有不害怕政府的自由”(people\'s freedom from fear),让人心不死。以该国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资源,在“民有民享”的前提下实在具备雄厚的发展潜质。笃信佛教的缅甸人民,跟邻国泰国一样也有条件和平迈向民主。


只是,缅甸军政府身处的国际环境多是容忍暴力横行的政权,紧人权的国家真的不多,因而不利民主转型。至今,西方国家强烈谴责军政府的暴行,声明加强制裁军政府。相反,亚洲地区大大小小的独裁者纷纷抬出“不干预别国内政”的借口。中国、印度、泰国以至东盟各国政府最多是表现出“友善劝喻”的姿态,提醒缅甸政府不要殃及池鱼,实际上就继续不负责任地纵容侵害人权的行为。


缅甸外长吴年温在联合国不点名指摘一些国家是新殖民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企图令缅甸局势恶化,牟取利益。讽刺的是,那些跟军政府关系密切的邻国,又何尝不是利字当头,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呢?这些机会主义者都为了建立战略关系,竞逐珍贵资源,与缅甸军政府合作,互惠互利。所谓“不干预别国内政”与掩耳盗铃无异。


国际舆论一直关注中国的动向,希望中国对缅甸军政府施加影响,是无办法中之办法而已。在“主权大过人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前提下,我们只能主观地寄望中国以至亚洲各国会对保护缅甸人民作出承担。可是这个地区格局正正是争取缅甸民主的不利因素,亚洲地区的人民似乎都习惯了这些不利推动民主发展的特征。


另一区域组织欧盟对人权的坚持就令人耳目一新。欧盟对所有成员国有民主条件(democratic conditionalty)的要求,并谨慎监察各国的人权状。例如,在2000年间欧盟各国强烈抗议奥地利右翼自由党加盟联合政府,并为此拒绝与该政府进行任何会议。该党领凯尔达(Haider)不时以新纳粹主义者自居,鼓吹排斥少数族裔和移民的政策。这场风波要等到凯尔达放弃加入奥地利政府才告终。


除非东盟这个松散的区域组织认真面对区内各国的人权问题,否则西方国家可以做的其实不多。若有人问昂山素姬,她作为缅甸民主运动象征为何仍未为缅甸带来民主,她也许会引述英国思想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的话:“只要好人选择袖手旁观,邪恶必得胜。”民主从来是长期争取所得。关注亚洲地区人权的组织没有袖手旁观,亦深信缅甸人民最终得胜。这是关乎信念和毅力的持久运动,没有人会比昂山素姬和支持她的缅甸人民清楚。


▲汉堡“和平与安全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德国全球和区域研究学院”亚洲研究部的研究员Bernt Berger在亚洲时报发表文章《缅甸危机:王光亚误判形势?》。文章指出,镇压缅甸和平示威者是在缅甸军政府,但军政权主要资助者之一的中国,某程度上也被视为缅甸暴力镇压的共犯。虽说中国对缅甸军政府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北京在仰光确拥有相当的外交影响力。北京是否支持国际社会对缅甸军政府的新制裁,很可能成为国际社会是否能够左右影响当地局势的关键。


中国当前对缅甸的立场,是由于它误判了军政权统治下的缅甸局势,也误判了它自身的国际角色。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最近在联合国安理会承认缅甸存在问题,但同时表示,中国相信这些问题并未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而在当前局势下,西方即使对缅甸政权作出新一轮制裁,也不会起作用。


王光亚的声明并不奇怪。此前,中国也曾在1月反对安理会按美国提议,在会上讨论缅甸人权问题。上周,美国和欧盟起草了一份联合声明,敦促中国、印度和东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支持缅甸人民提出的要求,即要求军政权与被拘押的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举行政治对话。然而,这一呼吁迄今仍未得到回应。


当下中国正努力塑造自身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但缅甸问题正日益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由于苏丹爆发达富尔人道灾难,中国已经因为与苏丹政府走得太近而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如今,北京又一次与制造人道危机的残暴政权(缅甸)拉上关系。


虽说中国不是唯一与缅甸军政权亲近的国家,而且也不应为缅甸正在出现的危机承担全部责任,但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要为任何已经采取或未能采取的行动,承担间接责任。缅甸军政权凌虐国民之举令人发指,也蔑视一切文明标准,北京应该尽快认识到问题的迫切性。


早在缅甸示者在五月走上街头之前,仰光大街小巷就盛传一场人民起义在酝酿中。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逐渐改变对缅甸的立场。例如,中国大使馆网站在五月刊登一份声明,批评缅甸军政府在内比都(Naypyidaw)建立新首都,是铺张浪费的行为。中国还提议美国和缅甸代表举行幕后会谈,以讨论双方紧张关系的发展新方向。


然而,面对缅甸当前的危机,中国又回到“不干涉别国内政”这一传统立场上。北京这么做,可以说不仅有损其国际形象,而且也浪费了一次影响缅甸领导人、树立自己道义形象的宝贵机会。从全球层面来看,中国本来可以藉此机会,显示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社会成员,大大提高自己的国际形象。而且,中国还可与地区竞争对手印度形成对比,因为印度迄今同样是无视缅甸危机。


联合国特使甘巴里(Ibrahim Gambari)往缅甸会晤军政府和民主反对派,只是国际社会努力促使军政府改弦易辙的第一步。


北京的决策者很清楚,由于中国与缅甸军政权的经济关系,这些年来由美国领导的制裁行动,一直效果不彰。经济制裁的确没有对缅甸军政府产生重大影响,遭受严重打击的,是那些本已贫穷的穷人和大众。


在当前形势下,外界只能旨望缅甸军政府内部产出变化。中国可以利用其管道、联系和影响力,让缅甸军政权相信:现在是要改变的时候了。


面对缅甸问题,中国一直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只是强调说,政府和反对派都要保持克制,以确保稳定。然而,中国干涉缅甸内政,其实至少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在冷战期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公开支持缅甸共产党与政府作对。缅甸前军事领导人奈温(Ne Win)将军1980年与中国和解,北京此后一直是缅甸历届军政府的战略盟友。


目前,中国在缅甸基础设施、商业和自然资源领域有大量投资,也默许大量中国公民向缅甸移民。北京还向缅甸提供大量武器,因而扰乱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导致该国的政治权力中心向军方转移。中国的这种干涉政策,与西方在前殖民地维持影响力的方法并无不同。只要中国不改变政策,别人就会继续指责中国推行新殖民主义。


在冷战期间,“干涉”意味着破坏发展中世界小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但这种狭隘的意思,在今天已经过时。今天,西方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相信,社会权利是政治稳定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事实上,如果不干涉流氓政权的内部事务,国际社会有可能会面临人道灾难和发展问题。坚持人权与发展并举的政策,不仅是向残暴政府施压的一种方式,而且因其溢出效应,对维持全球安全也日益重要。


尽管如此,北京一直反对外界对缅甸的干涉,包括联合国牵头的多边反应。北京之所以采取这种立场,是担心国际社会树立一个先例。观察家指出,北京担心要是有一天它无法应对内部日益增多的挑战,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然而,尽管中国的人权记录也不光彩,但中共领导人采取务实的外交政策,因此没有在国际社会沦落到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Robert Mugabe)、缅甸军阀丹瑞(han Shwe)以及其他北京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流氓政权领导人的地步。在中国以外,没有人认真提出过,要促进中国的政权更替,因此不管国际社会对缅甸军阀采取什么行动,都不可能成为未来对北京采取行动的先例。


中国最近表示,缅甸的近邻,都没有把缅甸最近的反政府示威看作是对地区稳定与安全的威胁。但早在缅甸军阀镇压示威者之前,东盟一些成员已把缅甸看作是影响该组织国际地位提升的累赘而不是资产。


缅甸政权虽作出了一些外交姿态,但对东盟要求它改善人权、走向民主化的呼吁充耳不闻。东盟最近对缅甸政权的谴责说明,东盟成员国已对缅甸军政权日益失去信心,并越来越担心,在东盟日益重视规则之际,缅甸会破坏该组织追求规范化的努力。


如果中国要想证明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超越单纯与东盟地区政府维持良好的商业关系,那么处理缅甸危机将是一块试金石。然而,迄今的所有迹象显示,中国的目标是维持缅甸的现状,同时也再次证实了国际社会的看法:北京的外交政策,完全是为了追求狭隘的经济利益。北京显然担心,国际社会对缅甸领导人施压或该国政权更迭,都会伤害中国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中国在缅甸能源等自然资源领域的利益。


冷战结束后,缅甸领导人学会了打中国和印度这两张战略牌维持生存。缅甸领导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这两个邻居在争夺缅甸的资源。如今的理想情景是,中印与西方一道,要求缅甸进行政治变革。如果中国现在在缅甸的政治变革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日后缅甸民主政府把中国排除在贸易伙伴名单之外的可能性,也会低一些。


中国是缅甸的最大邻居,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该国前途发挥重大影响。一旦发生政权更替、军政权被推翻,新政府在过渡期间,将会很好地利用中国的金融资源和技术知识。但如果缅甸新建立的是民主政府,相信它会欧美倾斜,而与此同时,中国将会遭受损失。


中国一直习惯上阻挠安理会通过制裁或干涉各种残暴政权的决议,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未必代表发展中世界的心声。今天包括富国和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信奉民主、人权和良好政府等价值观,因此随时会谴责像缅甸这类时常践踏这些理想的政权。这就是全球的现实情况,中国领导人没有接受它,中国将会自食其果。


▲居住在美国的中国政治活动人士方觉发表文章《缅甸问题症结-中共袒护暴政》。文章写道,通常的看法是:中国几乎是缅甸军人独裁政权唯一的政治朋友和主要的经济及军备援助者,从而中国拥有对缅甸的最大影响。有人期待着中国运用它的影响促使缅甸军人独裁政权回心转意。


这种期待正在使人失望:中国不但自己不对缅甸军人独裁政权实行抵制,而且再次阻挠联合国安理会(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对那个独裁政权采取严肃行动。


许多人认为:中国之所以不愿意抵制缅甸军人独裁政权,之所以不赞成外国制裁缅甸军人独裁政权,主要原因是中国在那个国家有商业利益。这种看法是长期生活在商业社会的人的过于简单的结论。


尽管中国从缅甸进口一些自然资源产品(譬如木材、矿产物等),但是这些进口对中国迅猛增长的全球第三大经济来说,并不具有重要意义。相反,中国给予缅甸的各种经济援助和军备援助,其价值明显超过中国从缅甸得到的商业好处。换言之,中国同缅甸的经济交往是“负收益”:中国给出多,获利少。缅甸是一个贫穷的“小姑娘”,中国这个经济大汉永远不会主要为了商业利益而与“她”谈情说爱。


那么共产党中国在缅甸到底图什么呢?


在整个东南亚,大多数国家是亲西方的。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以来,菲律宾(Philippines)、印度尼西亚(Indonesia)相继进行了初步的民主改革。东南亚的亲西方和民主化,使紧邻这个地区的共产党中国感到不舒服。目前缅甸是东南亚唯一的公开坚持独裁的国家,也是东南亚唯一的坚定反对西方的国家,因而它是共产党中国的珍贵朋友。如果没有了独裁的反西方的缅甸,对中国来说东南亚就失去了平衡,这个地区就可能一致抗衡正在咄咄逼人地“崛起”的中国。这种前景在中国看来是不可取的。所以,共产党中国愿意在政治上、经济上、军备上、外交上支持缅甸独裁政权。这就是中缅关系的实质。


当前的中缅关系继承了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处于极端孤立状态的贫困的共产党中国,不惜节衣缩食,在经济上和军备上援助屈指可数的亲华的“第三世界国家”。曾经排列在这张中国援助名单上的发展中国家有:坦桑尼亚(Tanzania),赞比亚(Zambia),加纳(Ghana),几内亚(Guinea),等等。那时缅甸就排列在这张名单上。那时缅甸也是军人统治。当然,那时的缅甸军人政权并不是今天的缅甸军人政权。共产党中国那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亲华国家“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这个主要目的同今天中国支持缅甸军人政权的主要目的是有连续性的。


指望来自保守无能劣质的“团派”的总书记们、来自边远的地质勘探队的总理们、来自苏联炮兵军事工程学院的国防部长们、来自国营电表厂的外交部长们改变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可能是不现实的。共产党中国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和战略需要,将继续支持独裁的缅甸,正如它将继续支持独裁的北朝鲜(North Korea),继续支持独裁的古巴(Cuba),继续支持独裁的伊朗(Iran)。


怎样才有可能改变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呢?


只有在中国实行民主改革,让那些具备民主意识并正确认知世界潮流的新一代政治家通过自由选举走上治国舞台,中国的外交才可能现代化,中国才可能不再袒护一切暴政。离开促进中国的民主化和创造政治条件让新一代领导者掌舵,单纯呼吁共产党中国改变支持独裁的外交方针,恳求传统的共产党领导人关怀其它国家的人道主义悲剧,往往是无法奏效的。


▲香港民主人士、立法会议员刘慧卿发表文章《向勇敢的缅甸人民致敬》。文章写道。在过去两星期,很多市民在电视新闻看见缅甸佛教僧侣和平民百姓在仰光和其他城市游行和示威,反抗军政府暴政和争取民主。这些勇敢示威者的抗争场面在香港人的脑海留下深刻印象。


缅甸军政府残暴殴打人民、向群众开枪和任意逮捕和平示威者的暴行不单只令人发指,更叫人回想起1989年六四事件中北京的血腥镇压。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在这关键时刻,很多香港人都支持缅甸人民的民主诉求,并谴责缅甸军政府践踏其人民的基本权利。


在9月27日,我联同数十名人士到缅甸总领事馆示威,抗议军政府以武力镇压和平的僧侣及平民。我们呼吁军政府释放被拘留的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姬和其他和平示威者,我们更希望缅甸能尽快举行自由和公平的选举。


在同一天,中国及俄罗斯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会议席上,合力阻止一项谴责缅甸军政府及向缅甸实施制裁的动议。两国声称缅甸的问题涉及该国的内政,因此不应放在安理会的议程。前线并不认同这说法,因为人权是跨越国界,不论违反人权事情在何处发生,国际社会是有责任介入,终止残暴行为。


在9月30日,前线成员向中联办递交抗议信,促请中央政府停止支持缅甸的残暴政权及谴责其血腥镇压。我们并没有忘记北京在1989年同样以暴力镇压民运,因此对北京与缅甸军政府建立紧密联系并不觉得奇怪。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已向缅甸提供军备,包括火箭发射器、战斗机及导向飞弹。近年来,中国与缅甸加强发展经贸关系加密发展,这从中国对能源的渴求及参与缅甸大型发展项目已见一斑。


在外交上,中国亦给予军政府支持,多年来令其所作所为不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上讨论。尽管中缅两国有紧密关系,前线仍然希望最近发生的事件能令北京三思。如果中国想与国际社会接轨,就必须尊重人权和民主,立刻停止支持残暴军政府。


近年来,缅甸人民要求政治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可惜国际社会多次努力促成民主阵营与军政府举行协调会议的努力均不成功。


经过数十年的独裁统治,我们看不见有迹象显示军政府有意推动民主。有报道指很多缅甸人对能够和平达至民主改革持悲观态度。有缅甸人更认为在这抗争中,无辜示威者和民运人士的流血牺牲是无可避免的。这可能是实际的评估,但我仍希望减少流血的结果并非完全不可能。联合国特使甘巴里在过去数天与昂山素姬及军政府官员进行对话,我希望这些会面能打开新局面,协助缅甸走向民主自由。


缅甸人民遭受苛政压逼数十年,由僧侣领导的袈裟革命引起多国关注。在未来,国际社会将会屏息以待地留意缅甸局势的发展,看邪恶势力会否被击败,民主政制可否开花结果。


▲美国网刊《观察》发表署名杨莉藜的周五社评《缅甸血光中的党控媒体 》。文章指出:街头抗议、血腥屠杀、疯狂搜捕……缅甸发生了和发生着的一切对于经历了1989的中国人都是那么眼熟。患有民主恐惧症的中共自然早已发现了缅甸人的民主诉求可能会在中国引起的连锁反应,从事件一开始就小心翼翼地操控媒体,像当年对付东欧的颜色革命那样把经过党的意志扭曲的点滴信息透露给铁桶里的大陆人。回望十天来党控媒体对于缅甸事件的报道,不难看出中共对民主潮流的惧怕,对沆瀣一气的缅甸军政府的偏袒,以及对中国对缅政策的缺乏反思。甚至可以预见,国际社会对 “中国在缅甸问题上起积极作用”的企盼迟早会成为毫无结果的一厢情愿。


回避民众抗议的真实原因:缅甸这次由僧侣主导的抗议示威活动从今年8月中下旬已经开始,国际重要媒体以及一些人权组织对此都作了报道。但是由于中共严控各类媒体独立采编国际新闻,重要新闻要等新华社编发通稿,大陆媒体对发生在邻国的一切竟然不置一词,直到9月25日,缅甸的示威规模达到十万余人,军政府已经准备实行戒严,仰光已经登上国际各大媒体的头条,新华社才编发了一条不长的消息,但突出强调缅甸的游行抗议是出于经济原因:“缅甸能源部门8月中旬大幅提高能源产品的供应价格,导致物价普遍上涨。此举引发缅甸部分市民和僧侣上街示威游行。” 此后,一些媒体开始刊载有关缅甸局势的零星消息,但是都不敢越过新华社划定的界限。


9月27日的血腥镇压爆发之后,新华社在一幅图片的说明文字中提到了缅甸民众游行示威是为了推动民主、改善民生、释放政治犯、实现民族和解等,但主要的报道仍然沿用经济原因。如,“9月份大事回顾”的专栏中就依旧声称缅甸的僧侣示威是因为不满物价上涨。


近日,大陆媒体刊发了一些文章煞有介事地探讨缅甸局势动荡的原因。《中国青年报》麾下的《青年参考》10月2日发表的报道称示威的原因是“老百姓负担重”,且“误解政府政策”,而百姓负担重的原因竟然又是美国惹的祸——“2003年,美国正式实施的经济制裁也对缅甸造成了打击,缅甸的贸易、投资都受到影响,经济每况愈下,停电已是家常便饭。”这类文章闭口不谈军政府的专制、腐败、贪婪、暴虐,以及缅甸军政府执政以来日积月累的民生、民主、民族问题,竟然把一场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分析成官民之间的误解,指鹿为马,莫此为甚。


淡化军政府的血腥暴行:9月26日,军政府紧急调动兵力包围仰光;次日,军人对手无寸铁的僧侣和市民开枪镇压,酿成举世瞩目的血案。然而,新华社在关于此血案的首次报道中只引述了缅甸官方的《缅甸新光报》的消息,声称仰光的血腥镇压只造成“一人死亡”,“3名示威者被打伤”。与此相对照的是“有8名警察被示威者打伤”,有“军车被示威者焚毁”。随后,缅甸官方报道的死亡人数有所上升。28日,新华社才又根据缅甸官方的数字修改为九人死亡。


中共不但独霸着文字叙述权,甚至对于图片、视频也不放过。血腥镇压的图片,主要纸媒一概不予刊载,网络上也进行严密监控。《亚洲时报》刊发的Dinah Gardner的文章指出: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在刊登日本记者长井健司遇害的图片时,剪掉了遇害者身边荷枪实弹的士兵,和近处仓皇逃生的行人。这样奇怪的编辑方法难以用常理解释,除非是编辑受到某种压力,心存太多的顾忌。


一些报刊在叙述缅甸事件中甚至为军政府开脱。9月27日,《北京青年报》、《中国日报》、《东方今报》等的报道说“缅甸官方在处理各地僧侣示威游行时一直保持克制,没有动用武力驱散示威者。”事实是,早在27日的血案前,军政府已经多次向和平示威的僧侣下手。9月初,缅甸军人政府在木各具镇向游行僧侣鸣枪恫吓,使局势从此升级。9月18日,缅甸警方在西北部港市实兑发射催泪弹和鸣枪,驱散大约1000名僧侣示威者……所谓“保持克制”,不过是新华社当年为中共天安门大屠杀的凶手们涂脂抹粉的缅甸翻版。


有意思的是,9月27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对缅甸的示威和屠杀不着一字,重头文章反倒是一篇题为《翡翠大亨的偏执梦想》的报道,虽然讲的也是缅甸,却是一个华裔在这个 “翡翠之国”靠做玉石生意飞黄腾达的故事。采访是九月下旬在北京进行的,这位翡翠大亨似乎也忘记了他籍以发财的那个国度正在经历的苦难,一再强调自己的“血管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


闭口不谈国际社会的抗议:仰光大屠杀让国际社会感到震惊。事件发生之后,国际重要媒体和人权机构对缅甸军政府的暴行表示强烈抗议,美国、欧盟、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调查事件真相,惩罚施暴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新华社为首的党控媒体对此极少报道,反倒以一种“平暴胜利,社会安定”的心态渲染缅甸局势的稳定,为杀人有理张目。近日,大陆媒体广为转载的是《缅安全部队扩大警戒面积 仰光示威游行减少》,闭口不谈军政府正在进行的大搜捕和国际社会所担心的进一步血腥镇压。另一篇是新华社的《国际社会呼吁缅甸和平解决冲突》,而所谓的“国际社会”原来只是在缅甸看到利益却看不到人权的印度、俄罗斯。


英文媒体《中国日报》在血案发生后也置事实于不顾,对国外英文媒体铺天盖地的抗议提都不提,只是一味引述军政府外交部的发言,指责反对派是“政治投机分子”,受了“海外大国”的煽动。


党控媒体连别人对军政府的抗议都不愿报道,自然也不会检讨北京长期以来为了经济利益豢养流氓政权,无视它国人权,贪婪掠夺资源的政策,更不会批评军政府的所作所为,或回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向流氓政权施压。


信息铁桶中的一丝光芒:中共虽然使出浑身解数封锁媒体,但是今天的国人视界的开阔和新技术的发达已经超出了中共所能严密控制的范围。近日的一些非“主流”媒体的有关报道让人看到了中国媒体的勇气和希望。10月1日,《南方都市报》刊发了著名时评作家刘洪波的随笔《好消息,坏消息》,其中的“坏消息”说到了缅甸局势,虽然用词多有躲闪,但是具有足够的超语言信息的读者仍然可以看出对党控媒体在缅甸问题上的胡言乱语的质疑。


一些官方、半官方的互联网新闻媒体近日也勇敢地突破了新华社划定的圈圈,采用了一些中共平日可以容忍的海外中文媒体,如《联合早报》、《明报》等的消息,这与中共的杀人保稳定的宣传调调形成了鲜明对照——《卫星现形 缅军焚毁少数民族村落》、《缅甸捕僧侣逼饮铅水 军警武力清场 街头见人就打》、《传仰光有人目击 缅军挖掘万人塚》、《日本记者遭军警枪杀视频曝光 缅甸政府封锁互联网》——这样的题目和内容在党控的“主流”媒体上是绝对见不到的。遗憾的是,这些网站大都是较小的地方网站或行业网站,由于访问量不大,虽然逃过了中共的新闻检查人员的查堵,但影响力还相当有限的。尽管如此,这些媒体的编辑们的勇气依然值得我们敬佩,有了他们在铁桶内凿壁偷光,缅甸人民争民主的斗争就不会仅仅是新华社传播的“一群和尚因衣食之需闹事”这样的无赖谎言。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一周新闻聚焦:国际压力持续,“袈裟革命”是否有转机?(下)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各国民众掀起反缅甸军政府游行。



马尼拉的抗议者要求释放昂山素季


亚洲各国主要城市的民众周六(6日)举行反缅甸军政府的大规模游行,抗议缅甸政府武力镇压僧侣游行的行为。


国际特赦组织了这次在二十多个亚洲、欧洲和北美城市的民众抗议活动,并吸引了好莱坞明星和其它名流的参与。


在墨尔本,200多人举着条幅,高呼\"停止流血\"的口号;在悉尼,200多名游行者身穿暗红色服装,以示对缅甸僧侣的支持。


在台北,数百人顶着\"罗莎\"台风的吹袭,要求国际社会对缅甸采取行动;在吉隆坡,300多人参加了烛光守夜。


此外,曼谷、马尼拉等地也举行了游行;欧洲的奥地利、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将相继举行抗议活动。


当天,英国首相布朗说,他将继续敦促对缅甸采取制裁措施。


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希望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缅甸采取强硬措施的决议,但中国则反对联合国的硬性干预。


▲BBC报道:大马外长呼吁缅甸当局无条件会谈。报道说:马来西亚外长敦促缅甸军政府放弃之前提出的先决条件,尽快与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举行会谈。


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哈米德•阿尔巴指出,在国际社会推动实施更大压力前,缅甸军政府应尽快无条件与昂山素季会晤。


阿尔巴同时表示,马来西亚反对对缅甸实施经济和军事制裁措施,认为\"缅甸军政府侵犯了公民基本人权,但并没有对国际和平和安全构成威胁\"。


●中国对缅甸局势的态度以及各国对中国的呼吁


▲美国之音(VOA)分析:中国不会施压缅甸停止镇压。报道说:西方国家呼吁对缅甸有影响力的中国施加影响,促使缅甸军政府停止暴力镇压。与此同时,观察人士普遍认为,北京当局出于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考虑,不会对缅甸施加这样的影响。


多年来,缅甸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跟缅甸保持比较密切的经济往来的国家之一。在缅甸军政府对民众的和平行抗议进行镇压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呼吁中国动用国际间对缅甸的难得的影响力,要求缅甸当局停止暴力镇压。


*俄中阻安理会谴责缅军政府*


在联合国,中国和俄罗斯一道,阻止了联合国安理会对缅甸军政府的镇压进行谴责。中国和俄罗斯为此提出的理由是,缅甸发生的事情是缅甸的内政,没有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外界的干预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中国国内,许多观察家和北京当局的批评者认为,国际社会要求并期望北京对缅甸的镇压进行干预近乎梦想。中国作家赵达功认为,这样的期望和要求是可笑的。他说:“国际社会能够让一个在1989年开枪镇压民众的专制政权去劝说一个小兄弟别开枪,恐怕这小兄弟会说:‘那么,老大呀,你开不开枪?你遇到相同的事情,要不要开枪?’”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跟缅甸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是缅甸主要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国。中国官方的报导说,2006年中缅双边贸易额1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7%。西方国家也就是着眼于这一点,认为中国或许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期望缅甸政局稳定,因而会对缅甸当局施加压力,要求缅甸当局不要对民众进行明显的残暴镇压。


*“稳定压倒一切”*


但是,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也有舆论指出,正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北京当局也完全可能支持缅甸军政府采取所谓的“稳定压倒一切”的策略,即不惜一切代价把民众的抗议镇压下去,以避免民众的抗议威胁缅甸军政府的生存。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多年来一直在掠夺缅甸的宝石和热带木材等自然资源,如果缅甸军人政权垮台,将是中国的一个损失。德国之声的报导说,缅甸北部地区已经接近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在那里,使用的时区和中国一样,当地充斥来自中国的商品和到那里消费的中国人。同时,仰光军政权也要靠中国的支持生存。但是,北京究竟会对仰光施加什么样的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


▲德国之声(DW)报道:热火朝天的中缅边境贸易。报道说,周二,人权观察要求在缅甸的外企人员撤离缅甸以示抗议。在缅甸有许多泰国,印度,法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公司,当然缅甸邻国中国也在缅甸设有公司。目前中缅贸易相对来说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呈急剧上升趋势。尤其是中缅边境地区贸易繁荣。


对于这家餐馆女老板来说,中缅边境城市瑞丽是一个可以淘金的地方。她说,“因为在缅甸生意不好,我20年前来到这里开了一家餐馆和一家茶馆,每天接纳大约150位顾客。所有人都是来自缅甸的长途旅客。自从中国开放以来,我们缅甸人开始大批涌入中国。”


说话期间,又有一位远道而来的卡车司机来餐馆进餐。他说,“我往这里运输了一车用来榨油的豆子。返回缅甸时我车上装满了中国产品,有化肥,机器,电子设备和厨房用具。中国产品价廉物美,而缅甸的产品恰恰相反。”


中国同缅甸的贸易额出现巨额盈余,出口额是进口额的5倍。中国不仅需要缅甸的木材,而且还计划铺设穿越缅甸的输油管道通往中国的西南地区,以缓解重庆等城市3千万居民的缺乏能源的状况。中国云南省畹町边境管理局的中国官员对此感到满意。该管理局官员杨金龙说,“中缅贸易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我们为缅甸地区方圆50公里的地区提供着能源供应和手机通讯服务。该地区,甚至距边境200公里远的缅甸公民,都可以支付人民币。”


在中缅边境城市瑞丽有许多来自缅甸的流动商贩。他们向游客出售用来当作纪念品的缅甸货币。而缅甸从事长途运输的卡车司机对这种买卖根本不感兴趣。一位卡车司机说,“我从缅甸沿海地区往这里运虾。我觉得中国棒极了,和缅甸完全不同。在缅甸,只要你说错点什么,就会被关进监狱。”


根据中国边境管理部门的统计,每年从缅甸开往瑞丽的汽车达50万辆,入境人次达6百万。除了商贩之外,还有很多跨越边境来中国上学的缅甸青少年。一位15岁的缅甸少年就每天步行半小时来中国上学。他说,“我家在缅甸。那里的教师不好,学生不受重视。缅甸很糟糕,非常腐败,我们饭都吃不饱。中国这里则完全不同。”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陈水扁批中国阻止国际介入缅甸局势。报道说,台湾总统陈水扁周四(4日)批评中国以“内政问题”为理由,阻止国际介入缅甸政府血腥镇压民主运动。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引述陈水扁的话表示,中国除了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外,最重要目的就是要为自己反民主、反自由与反人权的独裁统治找到合理的借口。欧美等民主先进的国家不应刻意放水,对中国有双重标准。


陈水扁在周四刊出的电子报中以“民主、自由与人权,只有一种标准”为题表示,缅甸僧侣与民众走上街头争取自由民主,遭到独裁军政府无情镇压,国际强权刻意忽视缅甸情势,令人感到十分忧心。


他指出,中国驻联合国官员以“这是缅甸的内政,不影响区域和平”的说法,企图混淆国际视听,为其暗中支持的缅甸军政府脱罪。


面对国际社会压力,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李保东2日在日内瓦呼吁缅甸有关各方保持克制,妥善处理当前发生的问题,不使事态进一步复杂化、扩大化。


陈水扁还批评了中国本身的人权纪录。他表示,中国无论是对异议人士、法轮功、新闻自由等,作出违反民主自由与残害人权的事例,有增无减、罄竹难书。中国以独裁者姿态持续镇压内部、威吓台湾及周遭奉行自由民主的国家,并不断暗助世界其它的独裁者。


▲美国之音(VOA)报道:美国会吁中印等国对缅甸政府施压。报道说,在缅甸军政府暴力镇压境内的民主抗议活动之后,美国国会民主与共和两党参议员星期三呼吁中国与印度等国运用对缅甸军政府的影响力,趋势其释放被关押的异议人士,停止镇压。


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小组星期三召开听证会,讨论缅甸局势,会中民主与共和两党议员一致谴责缅甸军政府以军事手段镇压示威活动,多位资深议员并且要求中国与印度等跟缅甸有密切经贸往来的邻国,运用对军政府的影响力,施加压力,释放包括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在内的异议人士与佛教僧侣,实行民主治国。听证会的现场摆着多幅军政府暴力镇压民众的照片,包括一名日本摄影记者被枪杀、倒在地上的照片。


民主党参议员约翰.凯利表示,美国对缅甸的经济制裁并不足以停止军政府的暴力镇压,中国必须清楚表明,缅甸军政府拘捕僧侣、用车把他们载到不明地点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而杀戮必须停止。凯利呼吁中国对缅甸局势扮演更大角色。他说:“中国可以带领国际社会对缅甸施压,中国能够做出许多改变,在国际社会的眼中,在未来几个小时以内,中国可以通过采取适当措施达到这个目的。这是美国国会要求中国驻美大使向中国最高领导人所传达的讯息。”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出席听证会,他指出,中国对缅甸的态度是可以预期的,但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因此印度对缅甸局势态度暧昧,令人惊讶。麦康奈尔说:“很明显地,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国、印度、甚至泰国等缅甸的邻国,没有一个国家似乎有兴趣对军政府施加真正的压力,要求改变。中印两国是对缅甸拥有最大影响力的国家,他们的态度似乎主要出于经济利益:如果开始跟支持民主的势力站在同一边,对经贸关系没有好处。”


麦康奈尔表示自己从10几年前就开始关注昂山素季被软禁,他曾经提案要求美国对缅甸施加经济制裁。外交关系委员会东亚暨太平洋事务小组主席芭芭拉.博克瑟在听证会中,把第一夫人劳拉.布什敦促缅甸军政府停止暴力镇压、要求让合法领袖统治缅甸的声明,列为国会记录。博克瑟并且敦促国际社会做出实际的行动。她说:“如果我们放手不管假装没有看到缅甸的情况,那是羞耻的。美国、东盟、联合国、甚至中国、以及俄罗斯已经透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谴责,但是言语必须化为行动。”


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斯科特.马谢尔在听证会中表示,布什政府一直努力说服中国对缅甸局势尽更大努力;而印度在沉默一段时间之后也呼吁缅甸军政府对暴力镇压进行调查,这是好的一步。马谢尔说,美国会继续说服中国等国家。他说:“中国也许是对这个地区拥有最大影响力的国家,在我们得到迹象显示,北京正悄悄地对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施加压力展现自制的同时,我们认为中国能够做得还更多。美国一直也会继续要求中国,尽更多的努力。”


美国参众两院分别在这个星期早些时候通过决议案,呼吁军政府释放昂山素季,并且立刻停止暴力镇压民众。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也一致通过一项决议案,呼吁对缅甸的人权状况进行独立调查。


▲美国之音(VOA)报道:中国积极评价联合国特使访问缅甸。报道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星期四对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别顾问甘巴里访问缅甸做出积极评价。


刘建超说,甘巴里在访问期间与缅甸领导人就缅甸局势深入交换了意见,同缅甸各界人士进行广泛的接触。他说,中国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及其缅甸问题特别顾问的斡旋努力,为甘巴里先生此行取得的成果感到欣慰。


刘建超说,中方注意到,缅甸局势近日趋于平静,中国呼吁缅甸各方继续保持克制,通过和平手段尽快恢复局势的全面稳定,促进内部和解,实现民主与发展,中国政府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此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是缅甸的邻国,也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自从缅甸军政权开始镇压要求民主的抗议人士以来,中国政府受到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但是,中国对缅甸的局势保持沉默,并反对联合国安理会有关缅甸的决议案。这些报导说,不过,与此同时,鉴于北京奥运会正在逼近,中国也不希望让自己显得和世界上践踏人权和不受欢迎的政府走得太近。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世界政要致信呼吁中国施压缅甸。报道说,20名前世界领导人周五(5日)致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敦促中国对缅甸军政府施压,促其与反对党展开对话。


据法新社报道,这封信由挪威前首相邦德维克递交给中国驻奥斯陆大使高建。信中说:“尊敬的胡主席,我们希望你能支持为实现缅甸民族和解而进行的和平包容的对话”。“我们相信中国能在说服缅甸军政府与昂山素季展开对话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签署联名信的包括法国前总理若斯潘、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逊、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德、巴西前总统卡多索、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等20名政要。联名信还要求中国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对缅甸立即实施武器禁运的决议。



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认为安理会不应过多插手缅甸事务。王光亚承认缅甸目前面临一场危机。但这并达到成联合国宪章所定义的对地区和国际和平安全构成的一种威胁。因此,中方认为这基本上不属于安理会的管辖范畴。


与此同时,美国驻缅甸高级外交官维拉罗萨前往首都内比都,同缅甸军政府举行会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柯马克说,为拉罗萨将发出明确信息,


▲美国之音(VOA)报道:俄中再反对安理会对缅甸采取措施。报道说,联合国安理会星期五计划听取联合国秘书长特使甘巴里有关缅甸问题的汇报。与此同时,中国和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表示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对缅甸采取任何行动。


星期四,访问缅甸归来的甘巴里特使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一些联合国高级官员举行了会晤。


早些时候,潘基文秘书长表示,他不认为甘巴里的缅甸之行是成功的。潘基文表示他希望安理会星期五开会的时候讨论可能对缅甸采取的行动。


中国和俄罗斯星期四明确表示反对安理会对缅甸采取行动。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重申了中国的观点,认为缅甸军政府镇压要求民主的民众是缅甸的内部事务,国际社会不应当干涉。


德国外交部前东亚和太平洋事务问题主管汉斯.迪特.席尔说,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发表的这种谈话表达的是中国的一贯立场,这就是不应当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但是席尔说,中国对缅甸问题所表达的这种态度显然也有战略利益考虑在内。他说:“中国希望得到的战略利益是在印度洋有一个出海口。中国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出海口,因此中国希望能在缅甸得到印度洋出海口。”


缅甸军政府上个出动军队镇压了民众要求民主的示威。缅甸军政府表示,有10人被打死。但是缅甸反对派组织表示,有多达200人被打死,6000人被拘留。


缅甸军政府当局进行镇压之后,传统上对其成员国内部事务问题十分谨慎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发表声明,对缅甸当局的镇压给予了强烈的谴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使访问缅甸发表谈话说:“中方注意到,缅甸局势近日趋于平静。这是缅有关各方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美联社报导,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一些外交官私下批评中国的这种声明着重缅甸恢复平静,却回避缅甸当局杀人和大规模逮捕。


在被问到中国为什么在谈论缅甸的时候闭口不谈逮捕人和镇压造成死亡的问题的时候,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强调了甘巴里特使在访问缅甸其间跟缅甸政府领导人以及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的会晤,并重申了先前的立场,这就是缅甸是有问题、有危机,但是没有危及地区以及世界和平,因此基本上依然是缅甸的内部事务,联合国不应当干预,而应当让缅甸自己解决。


在中国国内,缅甸问题成为超敏感问题,官方控制的新闻媒体的报导十分低调。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不希望“外界”干扰缅甸局势。报道说,国际间要求中国向缅甸军政府施压之际,中国重申不希望“外界”干扰缅甸局势,否则“首先受到殃及的是缅甸人民”。


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别顾问甘巴里向安理会汇报他访问缅甸的情况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强调,缅甸的未来只能依靠缅甸人民和政府自身的努力来解决。


王光亚说,中国是缅甸的直接邻国,对缅甸局势的关心程度不亚于其他任何国家。


不过他承认,缅甸局势出现“动荡”,但中国努力推动缅甸与国际社会接触,并希望看到一个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主进步的缅甸。他指出,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多次呼吁缅甸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手段尽快恢复局势稳定,促进内部和解,实现民主与发展。中国也呼吁缅甸军政府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和睦,处理好相关社会问题,同时尽快启动民主“七点路线图”计划,继续推进国内民主进程。


王光亚表示,中国相信缅甸的稳定符合缅甸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符合亚太地区的利益,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王光亚说,中国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积极斡旋缅甸事务,并鼓励甘巴里继续与缅甸各方保持接触,进一步建立互信和开展对话。


据报道,缅甸军政府已邀请甘巴里在11月中旬再次访问该国。


但是王光亚说,安理会采取的行动应有助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进行的斡旋工作,而不是对其“形成干扰”,甚至影响斡旋所需的互信。


他指出,缅甸问题并未构成对国际与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缅甸的未来也只能由缅甸人民和政府依靠自身的努力,通过协商而得到最终妥善解决。他认为,“外界”向缅甸军政府施压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对立,甚至中断缅甸与联合国及国际社会业已开展的对话与合作进程。王光亚警告说,如缅甸局势因“外界”干预而再度陷入动荡,“首先受到殃及的”将是缅甸人民。


另一方面,尽管王光亚坚称,缅甸问题并未构成对国际与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但有报道指出,大量缅甸难民进入泰国,对泰国构成了安全问题。


缅甸军政府多年来对异议人士和少数民族的镇压,使得大量缅甸人逃到邻国泰国。


泰国官员估计,缅甸军政府多年来的镇压行动,导致约300万缅甸人逃到泰国,大部分在两国边界的难民营栖身,但一些缅甸人已深入泰国国内,寻找工作和新生活。


泰国官员指出,大量缅甸难民进入泰国,对泰国来说,这已构成了安全问题。


报道指出,缅甸军政府继续打压曾参加示威的群众和僧人,泰国将可能迎来另一轮缅甸难民潮。


在泰缅边境的救援工作者说,除非达成政治和解方案,一些曾参加示威的僧人和异议者将越过边境进入泰国,逃避军政府的逮捕。


▲亚洲时报报道:缅甸局势敏感 中国媒体低调。报道描述:他躺在地上,一手按着肚子,另一只手依然举起摄影机拍照。站在旁边的一位缅甸政府军士兵,正用枪指着他蜷缩的身子。警察在不远处挥舞着棍棒;再加上持枪士兵的追赶,恐慌的示威者四处逃窜。这是日本摄影记者长井健司临终一刻,发生在仰光的一幕。9月27日下午,在大批示威者在仰光市中心与军警发生冲突时,他不幸中弹身亡。


随后,日本电视台播放了长井健司的遇害经过,国际传媒也刊载了躺在潮湿街道上的尸体图片。然而,大部分中国媒体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报道说,敢于刊登那张长井健司挣扎在死亡边缘之照片的中国媒体,屈指可数;而广州的《南方都市报》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即使是以“敢言”著称的《南方都市报》,也不敢将那张照片完整地呈现给读者,而是裁掉了站在长井健司旁边的持枪士兵,大批奔逃的示威者也被裁掉,仅剩下其中一位示威者的两条腿(从照片看,显然是属于一位女士)。


从这幅经过裁剪处理的照片,人们很难了解当时的情形,更无法得知这位记者是在缅甸军方镇压平民示威时被枪杀的事实。


当然,也有中国媒体刊载了未经剪裁的照片。例如,《京华时报》就将原图与剪裁过的照片,一起刊登出来。尽管如此,《南方都市报》剪裁照片的做法,仍显示了中国媒体对这起发生在“家门口”的事件中的谨慎态度。


在缅甸形势9月27日恶化前,中国对缅甸示威游行的报道已非常低调。即使当游行人数达到数以万人,是缅甸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但要在中国报纸上看到相关消息,非要花一番功夫仔细寻找不可。


这些获得报道的消息,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它是为数不多的能在仰光设立分社的新闻社之一。新华社9月25日报道,示威者打出了“改善民生”、“释放政治犯”、“实现民族和解”的标语,但丝毫不提他们的“民主改革”要求。


大多数报道只简单地介绍示威活动,多引用缅甸官方的消息,而不关注示威者的声音。镇压开始之初,一些中国传媒提出相反的论调。《北京青年报》9月27日称,“缅甸官方在处理各地僧侣示威游行时一直保持克制,没有动用武力驱散示威者。”中国的电视新闻,则显得“毫无兴趣”报道缅甸的示威浪潮。


但当冲突爆发后,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反映缅甸政府残酷镇压示威活动的照片与视频。无奈之下,中国媒体感到不能继续忽略这一新闻了。它们开始引述缅甸官方的伤亡数字,报道国际社会对此的关注,并呼吁双方保持克制。然而,它们大多依然不敢提及示威者的要求,还是引用军政府的说法照本宣科。


当西方媒体转载仰光民间对伤亡数字的统计(比官方数字高出很多)时,当人权组织批评缅甸军政府逮捕数千僧人与示威者时,英文版的《中国日报》却选择引述缅甸外长吴年温(U Nyan Win)的讲话。10月1日,吴年温在联合国大会上称,“某些强权国家”支持的“政治机会主义者”策动了这场骚乱。这种言论与对西方媒体夸大报道的指责,随即出现在中国各大媒体上。


9月28日,《人民日报》主办的《环球时报》派记者进入仰光,进行现场报道。在其译为英文的博客文章中,记者任建民对西方媒体从“记者难以取得签证”(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了签证)到“仰光发生武力镇压”等等报道提出质疑。他说,街道上一切都很平静。值得一提的是,他到达的时间是夜晚,而缅甸军政府刚刚宣布实施宵禁。


任建民写道:“对西方媒体所谓的‘血腥冲突’,尚无可信证据来证实。”他没有去倾听示威者、当地人、外国参赞的说法,而是引述官媒《缅甸新光报》的话称“美国之音与英国广播公司都在扯谎”。在北京,一位关注中国媒体动态的美国人称:“虽然这篇新闻来自记者的海外报道,但所有观点更像是在国内制造的。”


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计划(China Media Project)的研究员班志远(David Bandurski)坚信,即便如此,《环球时报》仍然是敢于刊载新华社以外观点的少数几家媒体之一。“它在泰国有一名常驻记者,经常发回一些来自新加坡《海峡时报》、泰国报纸及西方传媒的文章。它还特别关注西方社会呼吁中国在缅甸局势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文章。”


不过,《环球时报》还是引述了一些质疑西方选择此时干涉缅甸事务的学者观点。任建民写道:“军队控制缅甸已有多年,欧美如今才对它产生兴趣,无非都是为了争夺资源。”


一位分析国际事务的中国消息人士称,北京认为缅甸示威的新闻太敏感了,因此不敢大张旗鼓地进行报道。他说:“鉴于两国政府关系密切,媒体在报道这类新闻时不得不分外谨慎,以免对双边关系制造麻烦。”


班志远表示:“这种说法,毫不出奇。缅甸不仅仅是中国的贸易伙伴,更是中国的重要邻国。有人说,缅甸是中国的附庸国;更有人相信,缅甸实际上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但中国根本不理会外界对于两国关系的看法。中国只是重申,不会干涉他国内政。在这样的官方政策面前,媒体自然不敢去挖掘更深、更复杂的报道。”


班志远还指出,讽刺的是,如果这的确纯属缅甸的国内事务,反而更会在中国引发广泛的媒体报道。“实际上,它属于外交政策范畴,一个更为敏感的领域。若只是诸如征兵法等国内事务,根本不可能变得如此敏感。但一旦进入外交范畴,它就会像宗教活动、迷信和法轮功一样,成为绝对不能触及的高压线。”


也许中国政府更担心的是,要是报道缅甸的示威活动,可能会让不少国民“触景生情”,想起了1989年学生运动遭到血腥镇压一事。也许中国政府亦担心,要是播放缅甸僧人游行的新闻,可能会令西藏喇嘛们深感鼓舞,纷纷要求民主自由。


况且,即使在最平静的日子,传媒也会小心这类新闻。更何况中共十七大召开在即(10月15日),媒体们自是更加提高警惕了。


●专业人士、学者的评论


▲专栏作家陈破空发表评论《中缅关系:肮脏的交易》。评论指出,在缅甸的“僧侣革命”和军政府的血腥镇压期间,全世界的目光投向缅甸,也投向中国。因为,谁都知道,中国政府,是缅甸政府的唯一和最大靠山。这种关系,要追溯到上世纪中叶。中共在中国夺取政权后,又转而向东南亚大举“输出”革命。最初,中共试图培植缅甸共产党,但归于失败;于是转而支持靠政变上台的缅甸军政权。之后,中共政权和缅甸军政权,打得火热,数十年如一日,号称“胞波情谊”。


1988年,缅甸爆发民主运动,遭军政权血洗,3千多人丧生,是为1989年中国“ 六四”大屠杀的预演;今年,仰光再度爆发民主示威,再度遭到军政权血腥镇压,更被外界解读为北京“六四”惨案的重演。各自制造的大屠杀,各自受到的国际制裁,将中缅两个独裁政权,更紧地绑在一起。


中共在缅甸砸下15亿美元,建立起高科技电子监控和作战网络系统,将一北一南 、一大一小的两个独裁政权连为一体。利用这套系统,两个独裁政权,可共同监视缅甸克伦族、华族(缅甸华人)和瓦族等少数民族的游击队活动;同时,共同监视经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的所有船只,包括美国战舰;对中方来说,还可借机监视其“战略竞争对手”---- 印度。


当倒行逆施的缅甸军政权成为国际社会、乃至东南亚的弃儿和孤儿的时候,中共毫不汗颜地站在缅甸军政权背后,填补缅甸的国际真空。中方从缅方得到的回报,是该国的能源和资源:石油、天然气、宝石和木材。仅2005年,中国就从缅甸进口了3.5亿美元以上的木材,其中大部分是非法交易,以至于,中缅边境宝贵的原始森林几乎被砍伐一光;2005年,中方开出185亿美元的天价,拟收购美国优尼科(Unocal)石油公司,原因之一就在于,优尼科拥有在缅甸沿海的雅达那油气田,该油气田拥有超过1千4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一旦转归中共,其势不可想象。中共的收购,因美国朝野反对,最终失手;如今,中缅两国又开始修建从缅甸亚拉坎(Arakan)到中国云南省、全长2380公里的石油天然气管道。


北京方面,极力把中缅关系,描绘为仅仅是经贸关系。然而,中共给予缅甸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主要用以巩固双边政府关系,进而巩固两个独裁政权的统治。毕竟,这样的独裁统治,在世界上,已经渐渐变得稀少,孤寡落单,犹如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自然需要“猩猩相惜”。


中共在缅甸的大量投资,并没有给缅甸带来繁荣,更没有给缅甸民众带来实惠。缅甸民众依然陷于贫困。倒是在官场腐败方面,缅甸效法中国,亦步亦趋。去年,缅甸军头丹瑞为其女儿举行盛大婚礼,10分钟的婚礼短片,迅速流传到互联网上,引发缅甸民众极度愤怒。镜头里,丹瑞的女儿丹达瑞穿金戴银,满身珠光宝气;婚礼豪华,极尽铺张,犹如旧时代的皇室;婚礼气氛,奢华淫靡,放浪形骸。这一切,充分显示缅甸军方特权阶层与广大民众的巨大贫富差距。 “国际透明”组织最新公布的“贪污印象指数”报告中,将缅甸与索马里并列为全球最腐败国家。


缅甸爆发民主示威之后,联合国与文明国家,都寄希望于中国,指望北京当局能够对缅甸军政权施压,不要镇压民众;国际社会还对北京报以更不切实际的指望:让缅甸军政府与民众对话,进而实现缅甸“政治和解”。


缅甸民众再度惨遭军政权血洗的结果,证明,外界对中共的指望,根本是缘木求鱼 。但为什么,还要知不可为而为之?究其缘由,一则出于无奈:缅甸危机,绕不过中国,没有中共政权的合作,缅甸问题,永远无解;二则出于幻想:以为中共碍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顾及自身国际形象,可能出面制约缅甸军政权,不得胡作非为。


不用说,出于共同的独裁本性,中共本身与缅甸军政权沆瀣一气;即便说,中共顾及北京奥运会,愿意策略性地对缅甸军政权施压,也未必能够办得到。缅甸军政权自有算盘:如果它失去支配能力,中共将毫不犹豫地抛弃它,转而与缅甸反对派合作;如果它能够控制局面,中共将不得不继续给予它扶持。要稳住中共这个大靠山,进而逃避国际法庭的起诉,缅甸军政权的唯一选择,就是将镇压和屠杀进行到底 。


因此,说到向缅甸军政权施压,中共既无心也无力。中共的外交辞令一如既往:“我们呼吁各方保持克制。”说的是“各方”,而不是“缅甸当局”。这就好比:面对一个再度行凶的杀人惯犯,民众尽都谴责,有人不去制止杀人犯,反而说什么“各人保持克制”。其阴阳怪气,不言而喻。


▲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家洛发表文章《容忍暴力践踏人民——亚洲地区对缅甸局势的影响》。文章写道,缅甸独裁政权重施故伎,暴力镇压仰光的僧侣和平民的和平示威。执笔之际,仰光的市面看似平静,死伤人数仍是个谜,但位于挪威的“缅甸民主之声电台”报道,小规模的抗议在缅甸其他地区继续发生。


自奈温在1962年发动政变,军政府一直遵循强盗逻辑,用武力维持政权,封锁资讯,践踏知识分子和学生,并且纵容走私、贩毒,欺压少数民族。军政府把持缅甸丰富的天然资源,据为己有,贪污腐败,不顾人民在赤贫中挣扎,可谓坏事做尽。现在军人领袖丹瑞年逾70,主持一个所谓“国家和平及发展议会”。军政府头目满手血腥,1988年杀害逾千抗争的平民,继而否定1990年大选的结果,消灭反对的党派,把昂山素姬长期软禁至今。丹瑞迷信占卜,近年将首都迁往新建内陆城市奈比多,意思是“帝王之都”。面对今次因能源价格暴升触发的社会抗争,丹瑞及他的左右手显然不会接受与反对力量谈判,还政于民。


缅甸人民的无助和悲哀并非必然,因为民主的理想早于80年代落地生根,而昂山素姬身体力行地坚持“人民有不害怕政府的自由”(people\'s freedom from fear),让人心不死。以该国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资源,在“民有民享”的前提下实在具备雄厚的发展潜质。笃信佛教的缅甸人民,跟邻国泰国一样也有条件和平迈向民主。


只是,缅甸军政府身处的国际环境多是容忍暴力横行的政权,紧人权的国家真的不多,因而不利民主转型。至今,西方国家强烈谴责军政府的暴行,声明加强制裁军政府。相反,亚洲地区大大小小的独裁者纷纷抬出“不干预别国内政”的借口。中国、印度、泰国以至东盟各国政府最多是表现出“友善劝喻”的姿态,提醒缅甸政府不要殃及池鱼,实际上就继续不负责任地纵容侵害人权的行为。


缅甸外长吴年温在联合国不点名指摘一些国家是新殖民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企图令缅甸局势恶化,牟取利益。讽刺的是,那些跟军政府关系密切的邻国,又何尝不是利字当头,彻头彻尾的机会主义者呢?这些机会主义者都为了建立战略关系,竞逐珍贵资源,与缅甸军政府合作,互惠互利。所谓“不干预别国内政”与掩耳盗铃无异。


国际舆论一直关注中国的动向,希望中国对缅甸军政府施加影响,是无办法中之办法而已。在“主权大过人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前提下,我们只能主观地寄望中国以至亚洲各国会对保护缅甸人民作出承担。可是这个地区格局正正是争取缅甸民主的不利因素,亚洲地区的人民似乎都习惯了这些不利推动民主发展的特征。


另一区域组织欧盟对人权的坚持就令人耳目一新。欧盟对所有成员国有民主条件(democratic conditionalty)的要求,并谨慎监察各国的人权状。例如,在2000年间欧盟各国强烈抗议奥地利右翼自由党加盟联合政府,并为此拒绝与该政府进行任何会议。该党领凯尔达(Haider)不时以新纳粹主义者自居,鼓吹排斥少数族裔和移民的政策。这场风波要等到凯尔达放弃加入奥地利政府才告终。


除非东盟这个松散的区域组织认真面对区内各国的人权问题,否则西方国家可以做的其实不多。若有人问昂山素姬,她作为缅甸民主运动象征为何仍未为缅甸带来民主,她也许会引述英国思想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的话:“只要好人选择袖手旁观,邪恶必得胜。”民主从来是长期争取所得。关注亚洲地区人权的组织没有袖手旁观,亦深信缅甸人民最终得胜。这是关乎信念和毅力的持久运动,没有人会比昂山素姬和支持她的缅甸人民清楚。


▲汉堡“和平与安全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德国全球和区域研究学院”亚洲研究部的研究员Bernt Berger在亚洲时报发表文章《缅甸危机:王光亚误判形势?》。文章指出,镇压缅甸和平示威者是在缅甸军政府,但军政权主要资助者之一的中国,某程度上也被视为缅甸暴力镇压的共犯。虽说中国对缅甸军政府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北京在仰光确拥有相当的外交影响力。北京是否支持国际社会对缅甸军政府的新制裁,很可能成为国际社会是否能够左右影响当地局势的关键。


中国当前对缅甸的立场,是由于它误判了军政权统治下的缅甸局势,也误判了它自身的国际角色。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最近在联合国安理会承认缅甸存在问题,但同时表示,中国相信这些问题并未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而在当前局势下,西方即使对缅甸政权作出新一轮制裁,也不会起作用。


王光亚的声明并不奇怪。此前,中国也曾在1月反对安理会按美国提议,在会上讨论缅甸人权问题。上周,美国和欧盟起草了一份联合声明,敦促中国、印度和东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支持缅甸人民提出的要求,即要求军政权与被拘押的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举行政治对话。然而,这一呼吁迄今仍未得到回应。


当下中国正努力塑造自身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但缅甸问题正日益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由于苏丹爆发达富尔人道灾难,中国已经因为与苏丹政府走得太近而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如今,北京又一次与制造人道危机的残暴政权(缅甸)拉上关系。


虽说中国不是唯一与缅甸军政权亲近的国家,而且也不应为缅甸正在出现的危机承担全部责任,但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要为任何已经采取或未能采取的行动,承担间接责任。缅甸军政权凌虐国民之举令人发指,也蔑视一切文明标准,北京应该尽快认识到问题的迫切性。


早在缅甸示者在五月走上街头之前,仰光大街小巷就盛传一场人民起义在酝酿中。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逐渐改变对缅甸的立场。例如,中国大使馆网站在五月刊登一份声明,批评缅甸军政府在内比都(Naypyidaw)建立新首都,是铺张浪费的行为。中国还提议美国和缅甸代表举行幕后会谈,以讨论双方紧张关系的发展新方向。


然而,面对缅甸当前的危机,中国又回到“不干涉别国内政”这一传统立场上。北京这么做,可以说不仅有损其国际形象,而且也浪费了一次影响缅甸领导人、树立自己道义形象的宝贵机会。从全球层面来看,中国本来可以藉此机会,显示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社会成员,大大提高自己的国际形象。而且,中国还可与地区竞争对手印度形成对比,因为印度迄今同样是无视缅甸危机。


联合国特使甘巴里(Ibrahim Gambari)往缅甸会晤军政府和民主反对派,只是国际社会努力促使军政府改弦易辙的第一步。


北京的决策者很清楚,由于中国与缅甸军政权的经济关系,这些年来由美国领导的制裁行动,一直效果不彰。经济制裁的确没有对缅甸军政府产生重大影响,遭受严重打击的,是那些本已贫穷的穷人和大众。


在当前形势下,外界只能旨望缅甸军政府内部产出变化。中国可以利用其管道、联系和影响力,让缅甸军政权相信:现在是要改变的时候了。


面对缅甸问题,中国一直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只是强调说,政府和反对派都要保持克制,以确保稳定。然而,中国干涉缅甸内政,其实至少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在冷战期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公开支持缅甸共产党与政府作对。缅甸前军事领导人奈温(Ne Win)将军1980年与中国和解,北京此后一直是缅甸历届军政府的战略盟友。


目前,中国在缅甸基础设施、商业和自然资源领域有大量投资,也默许大量中国公民向缅甸移民。北京还向缅甸提供大量武器,因而扰乱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导致该国的政治权力中心向军方转移。中国的这种干涉政策,与西方在前殖民地维持影响力的方法并无不同。只要中国不改变政策,别人就会继续指责中国推行新殖民主义。


在冷战期间,“干涉”意味着破坏发展中世界小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但这种狭隘的意思,在今天已经过时。今天,西方和很多发展中国家都相信,社会权利是政治稳定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事实上,如果不干涉流氓政权的内部事务,国际社会有可能会面临人道灾难和发展问题。坚持人权与发展并举的政策,不仅是向残暴政府施压的一种方式,而且因其溢出效应,对维持全球安全也日益重要。


尽管如此,北京一直反对外界对缅甸的干涉,包括联合国牵头的多边反应。北京之所以采取这种立场,是担心国际社会树立一个先例。观察家指出,北京担心要是有一天它无法应对内部日益增多的挑战,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然而,尽管中国的人权记录也不光彩,但中共领导人采取务实的外交政策,因此没有在国际社会沦落到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Robert Mugabe)、缅甸军阀丹瑞(han Shwe)以及其他北京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流氓政权领导人的地步。在中国以外,没有人认真提出过,要促进中国的政权更替,因此不管国际社会对缅甸军阀采取什么行动,都不可能成为未来对北京采取行动的先例。


中国最近表示,缅甸的近邻,都没有把缅甸最近的反政府示威看作是对地区稳定与安全的威胁。但早在缅甸军阀镇压示威者之前,东盟一些成员已把缅甸看作是影响该组织国际地位提升的累赘而不是资产。


缅甸政权虽作出了一些外交姿态,但对东盟要求它改善人权、走向民主化的呼吁充耳不闻。东盟最近对缅甸政权的谴责说明,东盟成员国已对缅甸军政权日益失去信心,并越来越担心,在东盟日益重视规则之际,缅甸会破坏该组织追求规范化的努力。


如果中国要想证明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超越单纯与东盟地区政府维持良好的商业关系,那么处理缅甸危机将是一块试金石。然而,迄今的所有迹象显示,中国的目标是维持缅甸的现状,同时也再次证实了国际社会的看法:北京的外交政策,完全是为了追求狭隘的经济利益。北京显然担心,国际社会对缅甸领导人施压或该国政权更迭,都会伤害中国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中国在缅甸能源等自然资源领域的利益。


冷战结束后,缅甸领导人学会了打中国和印度这两张战略牌维持生存。缅甸领导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这两个邻居在争夺缅甸的资源。如今的理想情景是,中印与西方一道,要求缅甸进行政治变革。如果中国现在在缅甸的政治变革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日后缅甸民主政府把中国排除在贸易伙伴名单之外的可能性,也会低一些。


中国是缅甸的最大邻居,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该国前途发挥重大影响。一旦发生政权更替、军政权被推翻,新政府在过渡期间,将会很好地利用中国的金融资源和技术知识。但如果缅甸新建立的是民主政府,相信它会欧美倾斜,而与此同时,中国将会遭受损失。


中国一直习惯上阻挠安理会通过制裁或干涉各种残暴政权的决议,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未必代表发展中世界的心声。今天包括富国和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信奉民主、人权和良好政府等价值观,因此随时会谴责像缅甸这类时常践踏这些理想的政权。这就是全球的现实情况,中国领导人没有接受它,中国将会自食其果。


▲居住在美国的中国政治活动人士方觉发表文章《缅甸问题症结-中共袒护暴政》。文章写道,通常的看法是:中国几乎是缅甸军人独裁政权唯一的政治朋友和主要的经济及军备援助者,从而中国拥有对缅甸的最大影响。有人期待着中国运用它的影响促使缅甸军人独裁政权回心转意。


这种期待正在使人失望:中国不但自己不对缅甸军人独裁政权实行抵制,而且再次阻挠联合国安理会(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对那个独裁政权采取严肃行动。


许多人认为:中国之所以不愿意抵制缅甸军人独裁政权,之所以不赞成外国制裁缅甸军人独裁政权,主要原因是中国在那个国家有商业利益。这种看法是长期生活在商业社会的人的过于简单的结论。


尽管中国从缅甸进口一些自然资源产品(譬如木材、矿产物等),但是这些进口对中国迅猛增长的全球第三大经济来说,并不具有重要意义。相反,中国给予缅甸的各种经济援助和军备援助,其价值明显超过中国从缅甸得到的商业好处。换言之,中国同缅甸的经济交往是“负收益”:中国给出多,获利少。缅甸是一个贫穷的“小姑娘”,中国这个经济大汉永远不会主要为了商业利益而与“她”谈情说爱。


那么共产党中国在缅甸到底图什么呢?


在整个东南亚,大多数国家是亲西方的。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以来,菲律宾(Philippines)、印度尼西亚(Indonesia)相继进行了初步的民主改革。东南亚的亲西方和民主化,使紧邻这个地区的共产党中国感到不舒服。目前缅甸是东南亚唯一的公开坚持独裁的国家,也是东南亚唯一的坚定反对西方的国家,因而它是共产党中国的珍贵朋友。如果没有了独裁的反西方的缅甸,对中国来说东南亚就失去了平衡,这个地区就可能一致抗衡正在咄咄逼人地“崛起”的中国。这种前景在中国看来是不可取的。所以,共产党中国愿意在政治上、经济上、军备上、外交上支持缅甸独裁政权。这就是中缅关系的实质。


当前的中缅关系继承了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处于极端孤立状态的贫困的共产党中国,不惜节衣缩食,在经济上和军备上援助屈指可数的亲华的“第三世界国家”。曾经排列在这张中国援助名单上的发展中国家有:坦桑尼亚(Tanzania),赞比亚(Zambia),加纳(Ghana),几内亚(Guinea),等等。那时缅甸就排列在这张名单上。那时缅甸也是军人统治。当然,那时的缅甸军人政权并不是今天的缅甸军人政权。共产党中国那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亲华国家“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这个主要目的同今天中国支持缅甸军人政权的主要目的是有连续性的。


指望来自保守无能劣质的“团派”的总书记们、来自边远的地质勘探队的总理们、来自苏联炮兵军事工程学院的国防部长们、来自国营电表厂的外交部长们改变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可能是不现实的。共产党中国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和战略需要,将继续支持独裁的缅甸,正如它将继续支持独裁的北朝鲜(North Korea),继续支持独裁的古巴(Cuba),继续支持独裁的伊朗(Iran)。


怎样才有可能改变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呢?


只有在中国实行民主改革,让那些具备民主意识并正确认知世界潮流的新一代政治家通过自由选举走上治国舞台,中国的外交才可能现代化,中国才可能不再袒护一切暴政。离开促进中国的民主化和创造政治条件让新一代领导者掌舵,单纯呼吁共产党中国改变支持独裁的外交方针,恳求传统的共产党领导人关怀其它国家的人道主义悲剧,往往是无法奏效的。


▲香港民主人士、立法会议员刘慧卿发表文章《向勇敢的缅甸人民致敬》。文章写道。在过去两星期,很多市民在电视新闻看见缅甸佛教僧侣和平民百姓在仰光和其他城市游行和示威,反抗军政府暴政和争取民主。这些勇敢示威者的抗争场面在香港人的脑海留下深刻印象。


缅甸军政府残暴殴打人民、向群众开枪和任意逮捕和平示威者的暴行不单只令人发指,更叫人回想起1989年六四事件中北京的血腥镇压。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在这关键时刻,很多香港人都支持缅甸人民的民主诉求,并谴责缅甸军政府践踏其人民的基本权利。


在9月27日,我联同数十名人士到缅甸总领事馆示威,抗议军政府以武力镇压和平的僧侣及平民。我们呼吁军政府释放被拘留的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姬和其他和平示威者,我们更希望缅甸能尽快举行自由和公平的选举。


在同一天,中国及俄罗斯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会议席上,合力阻止一项谴责缅甸军政府及向缅甸实施制裁的动议。两国声称缅甸的问题涉及该国的内政,因此不应放在安理会的议程。前线并不认同这说法,因为人权是跨越国界,不论违反人权事情在何处发生,国际社会是有责任介入,终止残暴行为。


在9月30日,前线成员向中联办递交抗议信,促请中央政府停止支持缅甸的残暴政权及谴责其血腥镇压。我们并没有忘记北京在1989年同样以暴力镇压民运,因此对北京与缅甸军政府建立紧密联系并不觉得奇怪。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已向缅甸提供军备,包括火箭发射器、战斗机及导向飞弹。近年来,中国与缅甸加强发展经贸关系加密发展,这从中国对能源的渴求及参与缅甸大型发展项目已见一斑。


在外交上,中国亦给予军政府支持,多年来令其所作所为不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上讨论。尽管中缅两国有紧密关系,前线仍然希望最近发生的事件能令北京三思。如果中国想与国际社会接轨,就必须尊重人权和民主,立刻停止支持残暴军政府。


近年来,缅甸人民要求政治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可惜国际社会多次努力促成民主阵营与军政府举行协调会议的努力均不成功。


经过数十年的独裁统治,我们看不见有迹象显示军政府有意推动民主。有报道指很多缅甸人对能够和平达至民主改革持悲观态度。有缅甸人更认为在这抗争中,无辜示威者和民运人士的流血牺牲是无可避免的。这可能是实际的评估,但我仍希望减少流血的结果并非完全不可能。联合国特使甘巴里在过去数天与昂山素姬及军政府官员进行对话,我希望这些会面能打开新局面,协助缅甸走向民主自由。


缅甸人民遭受苛政压逼数十年,由僧侣领导的袈裟革命引起多国关注。在未来,国际社会将会屏息以待地留意缅甸局势的发展,看邪恶势力会否被击败,民主政制可否开花结果。


▲美国网刊《观察》发表署名杨莉藜的周五社评《缅甸血光中的党控媒体 》。文章指出:街头抗议、血腥屠杀、疯狂搜捕……缅甸发生了和发生着的一切对于经历了1989的中国人都是那么眼熟。患有民主恐惧症的中共自然早已发现了缅甸人的民主诉求可能会在中国引起的连锁反应,从事件一开始就小心翼翼地操控媒体,像当年对付东欧的颜色革命那样把经过党的意志扭曲的点滴信息透露给铁桶里的大陆人。回望十天来党控媒体对于缅甸事件的报道,不难看出中共对民主潮流的惧怕,对沆瀣一气的缅甸军政府的偏袒,以及对中国对缅政策的缺乏反思。甚至可以预见,国际社会对 “中国在缅甸问题上起积极作用”的企盼迟早会成为毫无结果的一厢情愿。


回避民众抗议的真实原因:缅甸这次由僧侣主导的抗议示威活动从今年8月中下旬已经开始,国际重要媒体以及一些人权组织对此都作了报道。但是由于中共严控各类媒体独立采编国际新闻,重要新闻要等新华社编发通稿,大陆媒体对发生在邻国的一切竟然不置一词,直到9月25日,缅甸的示威规模达到十万余人,军政府已经准备实行戒严,仰光已经登上国际各大媒体的头条,新华社才编发了一条不长的消息,但突出强调缅甸的游行抗议是出于经济原因:“缅甸能源部门8月中旬大幅提高能源产品的供应价格,导致物价普遍上涨。此举引发缅甸部分市民和僧侣上街示威游行。” 此后,一些媒体开始刊载有关缅甸局势的零星消息,但是都不敢越过新华社划定的界限。


9月27日的血腥镇压爆发之后,新华社在一幅图片的说明文字中提到了缅甸民众游行示威是为了推动民主、改善民生、释放政治犯、实现民族和解等,但主要的报道仍然沿用经济原因。如,“9月份大事回顾”的专栏中就依旧声称缅甸的僧侣示威是因为不满物价上涨。


近日,大陆媒体刊发了一些文章煞有介事地探讨缅甸局势动荡的原因。《中国青年报》麾下的《青年参考》10月2日发表的报道称示威的原因是“老百姓负担重”,且“误解政府政策”,而百姓负担重的原因竟然又是美国惹的祸——“2003年,美国正式实施的经济制裁也对缅甸造成了打击,缅甸的贸易、投资都受到影响,经济每况愈下,停电已是家常便饭。”这类文章闭口不谈军政府的专制、腐败、贪婪、暴虐,以及缅甸军政府执政以来日积月累的民生、民主、民族问题,竟然把一场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分析成官民之间的误解,指鹿为马,莫此为甚。


淡化军政府的血腥暴行:9月26日,军政府紧急调动兵力包围仰光;次日,军人对手无寸铁的僧侣和市民开枪镇压,酿成举世瞩目的血案。然而,新华社在关于此血案的首次报道中只引述了缅甸官方的《缅甸新光报》的消息,声称仰光的血腥镇压只造成“一人死亡”,“3名示威者被打伤”。与此相对照的是“有8名警察被示威者打伤”,有“军车被示威者焚毁”。随后,缅甸官方报道的死亡人数有所上升。28日,新华社才又根据缅甸官方的数字修改为九人死亡。


中共不但独霸着文字叙述权,甚至对于图片、视频也不放过。血腥镇压的图片,主要纸媒一概不予刊载,网络上也进行严密监控。《亚洲时报》刊发的Dinah Gardner的文章指出:广州的《南方都市报》在刊登日本记者长井健司遇害的图片时,剪掉了遇害者身边荷枪实弹的士兵,和近处仓皇逃生的行人。这样奇怪的编辑方法难以用常理解释,除非是编辑受到某种压力,心存太多的顾忌。


一些报刊在叙述缅甸事件中甚至为军政府开脱。9月27日,《北京青年报》、《中国日报》、《东方今报》等的报道说“缅甸官方在处理各地僧侣示威游行时一直保持克制,没有动用武力驱散示威者。”事实是,早在27日的血案前,军政府已经多次向和平示威的僧侣下手。9月初,缅甸军人政府在木各具镇向游行僧侣鸣枪恫吓,使局势从此升级。9月18日,缅甸警方在西北部港市实兑发射催泪弹和鸣枪,驱散大约1000名僧侣示威者……所谓“保持克制”,不过是新华社当年为中共天安门大屠杀的凶手们涂脂抹粉的缅甸翻版。


有意思的是,9月27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对缅甸的示威和屠杀不着一字,重头文章反倒是一篇题为《翡翠大亨的偏执梦想》的报道,虽然讲的也是缅甸,却是一个华裔在这个 “翡翠之国”靠做玉石生意飞黄腾达的故事。采访是九月下旬在北京进行的,这位翡翠大亨似乎也忘记了他籍以发财的那个国度正在经历的苦难,一再强调自己的“血管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


闭口不谈国际社会的抗议:仰光大屠杀让国际社会感到震惊。事件发生之后,国际重要媒体和人权机构对缅甸军政府的暴行表示强烈抗议,美国、欧盟、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调查事件真相,惩罚施暴者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新华社为首的党控媒体对此极少报道,反倒以一种“平暴胜利,社会安定”的心态渲染缅甸局势的稳定,为杀人有理张目。近日,大陆媒体广为转载的是《缅安全部队扩大警戒面积 仰光示威游行减少》,闭口不谈军政府正在进行的大搜捕和国际社会所担心的进一步血腥镇压。另一篇是新华社的《国际社会呼吁缅甸和平解决冲突》,而所谓的“国际社会”原来只是在缅甸看到利益却看不到人权的印度、俄罗斯。


英文媒体《中国日报》在血案发生后也置事实于不顾,对国外英文媒体铺天盖地的抗议提都不提,只是一味引述军政府外交部的发言,指责反对派是“政治投机分子”,受了“海外大国”的煽动。


党控媒体连别人对军政府的抗议都不愿报道,自然也不会检讨北京长期以来为了经济利益豢养流氓政权,无视它国人权,贪婪掠夺资源的政策,更不会批评军政府的所作所为,或回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向流氓政权施压。


信息铁桶中的一丝光芒:中共虽然使出浑身解数封锁媒体,但是今天的国人视界的开阔和新技术的发达已经超出了中共所能严密控制的范围。近日的一些非“主流”媒体的有关报道让人看到了中国媒体的勇气和希望。10月1日,《南方都市报》刊发了著名时评作家刘洪波的随笔《好消息,坏消息》,其中的“坏消息”说到了缅甸局势,虽然用词多有躲闪,但是具有足够的超语言信息的读者仍然可以看出对党控媒体在缅甸问题上的胡言乱语的质疑。


一些官方、半官方的互联网新闻媒体近日也勇敢地突破了新华社划定的圈圈,采用了一些中共平日可以容忍的海外中文媒体,如《联合早报》、《明报》等的消息,这与中共的杀人保稳定的宣传调调形成了鲜明对照——《卫星现形 缅军焚毁少数民族村落》、《缅甸捕僧侣逼饮铅水 军警武力清场 街头见人就打》、《传仰光有人目击 缅军挖掘万人塚》、《日本记者遭军警枪杀视频曝光 缅甸政府封锁互联网》——这样的题目和内容在党控的“主流”媒体上是绝对见不到的。遗憾的是,这些网站大都是较小的地方网站或行业网站,由于访问量不大,虽然逃过了中共的新闻检查人员的查堵,但影响力还相当有限的。尽管如此,这些媒体的编辑们的勇气依然值得我们敬佩,有了他们在铁桶内凿壁偷光,缅甸人民争民主的斗争就不会仅仅是新华社传播的“一群和尚因衣食之需闹事”这样的无赖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