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导师包遵信先生千古!






 


博闻社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9日11时44分 发布




   
   
   从网上惊悉:当代中国著名思想家、理论家,中国民主理论的传播者,中国民主运动的推动者,包遵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0月28日离开了人世。
   
   噩耗传来,悲痛难禁!
   
   我们终于未能挽留住包老,包老也终于没等看到中国民主实现的那一天,就匆匆别我们而去了。
   
   我认识包先生是1986年深秋,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次讲座上。当时中国高校在难得的\"三宽\"(宽容、宽厚、宽松)春风吹拂下,各种人文讲座、沙龙格外活跃。包遵信先生就是受邀到我校主讲一个多
   
   元文化的讲座。记得那天晚上在一个阶梯教室中,由于到的人太多,教室没法坐下,以致楼道走廊都站满了人。当包先生出现在讲台时,台下掌声雷动。不过我初见包先生时,感到一种很强的差距--他
   
   的身材太矮小了,比起他的名声与在当时大学生心中的威望显得有些不相称。但那高高的讲台却没能遮挡住他睿智的大脑,他对世界文化多元论说的旁征博引,让人难以置疑。整个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
   
   时,应该说那不是个活跃欢快的讲座,而是个让人感到沉重压抑的讲座。包先生一句句话语揭开了中国\"伟光正\"文化专制主义的面纱,让在坐者看到中国文化与世界的差距,尤其感到我们生活的现实
   
   与世界文明的格格不入。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或者当时包先生的顾虑,讲座没有由文化多元进一步延伸到政治多元,但任何有心的听者都能感觉到这种逻辑的必然。多元是世界的本来景观,也是民主政
   
   治的坚实基石,然而这在一个专制统治的国度,多元就是对极权理论的颠覆,其深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那次讲座给我思想很大的冲击,让我走出专制思维的禁锢,以另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我们这
   
   个世界。可以说在我大学生活的四年中,听过的讲座不计其数,但多年后能想起的却屈指可数,而包遵信先生的这个多元文化的讲座却永远烙印在脑海中。
   
   说包遵信先生以自己的思想与文字影响过一代人,引领过一个时代,是一点也不夸张的。试问他所主编的《走向未来从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稍有阅读能力的青年中有几人不知?又有几人没有买过?至
   
   少我在北京的高校中,在那个年代提起包遵信先生,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后来八九年爆发中国民主运动,期间我们曾多次看到包遵信先生联合知识界为运动理性健康发展而费尽心力,也曾多次看到包老公开发声表明立场,呼吁在理性、和平、协商、法制轨道上解决问题。后
   
   来专制独裁者将他作为八九民主运动最大的\"黑手\",重判五年。一个五十多岁的学者,就这样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在秦城监狱中度过了近二千个日夜。
   
   我再次见到包遵信先生已经是2003年底了。当时应一位师长之约前去与几位师友聚餐,席间就有包遵信先生。包先生席间妙语连珠、意气风发,不断鼓励在座的晚辈要努力奋发,有所作为,并且对敬酒
   
   来之不拒,那种达观、豪放、激昂给我们后辈很大的激励。但转眼两年后,我又一次见到包老时,他大病初愈,已经戒酒了。谈起住院,记得我还大不敬地说了句:\"中国民主还没有实现,您老就想当
   
   逃兵,上帝是不会答应的。\"包老听到也只是宽厚地笑笑,没有跟我计较。
   
   后来也还在几次北京师友聚会时见到过包老,我印象中包老总是对大家谈到的社会情况耐心倾听,并且经常追问,那份较真让人在他面前简直不敢轻言。记得一次我就一高兴脱口而出:\"中国实现民主
   
   不会太远,估计十年八年就会到来\"。结果包老就非常认真地追问我:\"你有什么根据这么乐观?我看要比你说的长得多。\"我当时椤了半天,感觉自己太轻言了,的确举不出能说服人的证据。当然从
   
   包老的追问中除了听到一份学者的严谨,我更听出一份热切的期待。中国民主对于一个一生致力追求的人,是多么希望尽快到来,也肯定希望自己有生之年得以看见!
   
   然而这一切今天都成空了!包老终于没能等到中国民主到来那一天就走了!
   
   中国民主到来实在太慢了!这让多少一生为之追求的老人含恨而去!----
   
   不尽悲痛!无以为记!
   
   包老千古!英名永垂!
   
    晚辈:王德邦哭悼
   
   2007-10-29日于北京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民主导师包遵信先生千古!






 


博闻社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9日11时44分 发布




   
   
   从网上惊悉:当代中国著名思想家、理论家,中国民主理论的传播者,中国民主运动的推动者,包遵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0月28日离开了人世。
   
   噩耗传来,悲痛难禁!
   
   我们终于未能挽留住包老,包老也终于没等看到中国民主实现的那一天,就匆匆别我们而去了。
   
   我认识包先生是1986年深秋,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次讲座上。当时中国高校在难得的\"三宽\"(宽容、宽厚、宽松)春风吹拂下,各种人文讲座、沙龙格外活跃。包遵信先生就是受邀到我校主讲一个多
   
   元文化的讲座。记得那天晚上在一个阶梯教室中,由于到的人太多,教室没法坐下,以致楼道走廊都站满了人。当包先生出现在讲台时,台下掌声雷动。不过我初见包先生时,感到一种很强的差距--他
   
   的身材太矮小了,比起他的名声与在当时大学生心中的威望显得有些不相称。但那高高的讲台却没能遮挡住他睿智的大脑,他对世界文化多元论说的旁征博引,让人难以置疑。整个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
   
   时,应该说那不是个活跃欢快的讲座,而是个让人感到沉重压抑的讲座。包先生一句句话语揭开了中国\"伟光正\"文化专制主义的面纱,让在坐者看到中国文化与世界的差距,尤其感到我们生活的现实
   
   与世界文明的格格不入。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或者当时包先生的顾虑,讲座没有由文化多元进一步延伸到政治多元,但任何有心的听者都能感觉到这种逻辑的必然。多元是世界的本来景观,也是民主政
   
   治的坚实基石,然而这在一个专制统治的国度,多元就是对极权理论的颠覆,其深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那次讲座给我思想很大的冲击,让我走出专制思维的禁锢,以另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我们这
   
   个世界。可以说在我大学生活的四年中,听过的讲座不计其数,但多年后能想起的却屈指可数,而包遵信先生的这个多元文化的讲座却永远烙印在脑海中。
   
   说包遵信先生以自己的思想与文字影响过一代人,引领过一个时代,是一点也不夸张的。试问他所主编的《走向未来从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稍有阅读能力的青年中有几人不知?又有几人没有买过?至
   
   少我在北京的高校中,在那个年代提起包遵信先生,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后来八九年爆发中国民主运动,期间我们曾多次看到包遵信先生联合知识界为运动理性健康发展而费尽心力,也曾多次看到包老公开发声表明立场,呼吁在理性、和平、协商、法制轨道上解决问题。后
   
   来专制独裁者将他作为八九民主运动最大的\"黑手\",重判五年。一个五十多岁的学者,就这样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在秦城监狱中度过了近二千个日夜。
   
   我再次见到包遵信先生已经是2003年底了。当时应一位师长之约前去与几位师友聚餐,席间就有包遵信先生。包先生席间妙语连珠、意气风发,不断鼓励在座的晚辈要努力奋发,有所作为,并且对敬酒
   
   来之不拒,那种达观、豪放、激昂给我们后辈很大的激励。但转眼两年后,我又一次见到包老时,他大病初愈,已经戒酒了。谈起住院,记得我还大不敬地说了句:\"中国民主还没有实现,您老就想当
   
   逃兵,上帝是不会答应的。\"包老听到也只是宽厚地笑笑,没有跟我计较。
   
   后来也还在几次北京师友聚会时见到过包老,我印象中包老总是对大家谈到的社会情况耐心倾听,并且经常追问,那份较真让人在他面前简直不敢轻言。记得一次我就一高兴脱口而出:\"中国实现民主
   
   不会太远,估计十年八年就会到来\"。结果包老就非常认真地追问我:\"你有什么根据这么乐观?我看要比你说的长得多。\"我当时椤了半天,感觉自己太轻言了,的确举不出能说服人的证据。当然从
   
   包老的追问中除了听到一份学者的严谨,我更听出一份热切的期待。中国民主对于一个一生致力追求的人,是多么希望尽快到来,也肯定希望自己有生之年得以看见!
   
   然而这一切今天都成空了!包老终于没能等到中国民主到来那一天就走了!
   
   中国民主到来实在太慢了!这让多少一生为之追求的老人含恨而去!----
   
   不尽悲痛!无以为记!
   
   包老千古!英名永垂!
   
    晚辈:王德邦哭悼
   
   2007-10-29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