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离我们并不遥远

 


孙文广先生展开竞选活动时,我住在南方的一个城市,无法前往济南为他助选,等处理完私人事务赶过去,这时候,竞选活动已全部结束。未能帮孙先生分担什么,却因这马后炮式的超脱,对整个竞选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希望本文的回顾可以对孙先生竞选日记的内容有所补充。


综观孙先生的这次竞选,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索。竞选一开始就没有悬念:当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唯一的谜底是竞选活动能够走到哪一步。所以孙先生走得小心翼翼。最初的竞选海报只张贴在家属院的布告栏上,但海报很快被各种奇怪的商业广告覆盖,覆盖引起了一些教师的反感,有人一开始并不赞同孙文广竞选,“这么大年纪了,折腾什么”,但覆盖海报的事发生后,舆论发生转向,他们转而对孙先生表示支持,在这样的鼓励下,几经恶意覆盖后,10月23日,孙先生找到校党委书记朱正昌的办公室,当时朱正昌书记在北京开会,书记办公室工作人员客气地接待了孙先生。在此之后的10月24日,当孙先生贴出《我在阳光下贴,你在黑夜中盖》等新海报,情况终于发生了变化,从这一天起,孙先生竞选过程中的所有海报再没有遭遇覆盖,这种变化很快被山大教师察觉,有人说:“孙老师,你快要胜利了。”


从这天起,孙文广先生开始向熟人发放《孙文广竞选人大代表请支持》的竞选资料,很多人表示会推荐孙先生做候选人。


签名推荐孙先生做候选人的选民主要来自孙先生所在的管理学院和孙先生老伴所在的山大校医院,但由于校方吹毛求疵地利用选举程序的技术性设置,并以主动打电话向选民推荐其他候选人等手段,使孙先生未能获得提名,10月26日,二十多位选民的推荐信被院选举办以“时间延误”为由加以拒绝,这样一来,孙先生只剩下最后一种选择,那就是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这就意味着:由于孙先生的名字无法列入候选人名单,决定投票选举孙先生的选民必须在选票上的“另选人姓名”一栏逐一写下“孙文广”三个字并在名字下面画“O”。


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孙先生对于候选人提名程序的了解不足,准备不够充分(从未享受过真正选举的我们,谁又熟悉这样的程序呢?),从而丧失了作为正式候选人的资格,这是以后的参选者应借鉴的教训,但孙先生毕竟是以一人面对整个制度,而这个制度可以调动一切资源进行密切的配合,对校方来说,如果孙先生的名字进入正式候选人之列,那就几乎意味着他的最终当选,因此,以中国目前的政治现状,无论如何,孙先生注定是要被排除在正式候选人名单之外的。


好在按照选举法的规定,道路并没有被全部堵死,从11月3日起,作为独立候选人,山东大学的这位唐吉诃德展开了与风车的较量。山东大学东校区新校食堂被称为“全中国最大的食堂”,可同时供上万人用餐,11月3日上午11时,孙文广先生在这个食堂的西门第一次摆开了他的选举宣传展版。展版是孙先生的好友李昌玉赠送的,上面除了贴有精彩纷呈的文字,还有身为摄影家的李昌玉拍摄制作的各种大幅照片,不过,李昌玉先生显然比孙先生多一些顾虑,其他推荐信签名人的勇气也不足以跟随孙先生走得更远,于是,73岁的孙文广只好出钱找来一个收破烂的商贩,要他帮忙运送这十张展版去新校食堂。


所幸的是,孙文广的展板一打开,就在年轻的大学生当中获得了巨大支持。当前来就餐的学生们理解了孙先生的意图,很快表现出极大热情。围观的同学很多,有人当场留下电话,愿意给孙先生帮忙,还有人主动提出愿为孙先生分发竞选材料。为了这次竞选,孙先生印刷了上万份材料和名片,全部印刷工作由校内一家文印社完成,校方并未对此加以干涉,文印社对孙先生全无顾忌的“敏感”文字大开方便之门,可见商业社会中“路线正确”的政治觉悟已被人们抛之脑后。


看到展版上的孙文广三个字,当时就有大学生惊讶地说:“你就是孙文广啊。”还有人激动地告诉孙先生:“我不仅在网上读你的文章,而且在外电的广播中听到过你的声音。”为了证实这一点,这位同学当场拿出手机,播放手机中储存的孙先生接受外电采访的录音。事实证明,商业社会中的大学生依旧关注国家命运,并且对那些被阻隔的声音相当珍视,由此可见将“政治冷漠”的指责加诸当代大学生是不公平的。孙先生竞选活动的贡献之一,就是让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


山大东校区分新校、老校两部分,11月4日,孙文广先生在部分大学生的帮助下,又携带展版来到老校区。李昌玉提供的展版相当实用,既可以立于地面,又可以悬挂于绳索。由于展版正对校公安处值班室,公安处校警很快前来阻拦:“你有批件吗?没有批件不可以悬挂横幅。”孙先生辩解说这不是横幅,而是展版,但校警不予通融,争执不下,孙先生说:“我给你们处长打个电话。”因为有公开赴京悼念六四亡灵被抓回济南等“前科”记录,孙先生早与校公安处处长打过交道,电话接通后,孙先生对公安处长说:“你我都是老熟人了。我悬挂的并不是横幅,而且竞选是公民的正当权利,要不,你也投我一票吧。”公安处长顺嘴应道:“好,投你一票。”一旁听着的校警笑了,气氛有所缓和,孙先生也后退了一步,将展版从绳子上解下,立在水泥地面上,继续对前来就餐的同学宣讲他的竞选理念。


和新校的情况一样,老校同学对孙先生的竞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帮助孙先生分发选举材料、运送展版,甚至主动到孙先生家中帮助他修理电脑和打印机,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年轻人的帮助,73岁的孙先生很难将公开展示和拉票演讲坚持将近十天。11月6日,还是在老校食堂门口,校警察不再允许孙先生在地面上安放展版,出示过工作证件之后,他们强硬地要孙先生到办公室谈话,孙先生追问道:“你们有逮捕证吗?有拘留证吗?有传唤证吗?三证一个没有,我不跟你们走。”但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警察坚持要孙先生跟他们去办公室,正在这时,一位正在看展版的教师高声断喝:“你们是干什么的,你们有什么权力要孙先生跟你们走?”喊声引来了五六十名大学生,他们的到来逼退了气势汹汹的校警。陆续前来看展版的教师和学生大都表示会投孙先生一票。


大学生的支持不仅有点出乎孙先生意料,显然也超出了校方的估计。这时候,两位异议人士——来自贵阳的陈西先生和济南本地的车宏年先生也主动前来为孙先生助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作为独立候选人的孙先生真能当选也未可知。一看形势不对头,校方马上布置召开紧急会议。学生中的党员干部被集中起来开会,会议召集人让他们转告各系各班同学,选票后要查对笔迹,凡投票选举孙文广者,一律要受处分,不仅如此,如果投票支持孙文广,他们的辅导员和院系领导也要受处分。


压力之下,有学生给孙先生发来电子邮件:“再三考虑,请原谅我不再投你票,不过,我会在另外四个正式候选人的名字上全部打叉。”


也有学生打电话告诉孙先生:“不管怎么样,我都会投你一票。”事后有学生很自豪地前来告诉孙先生,他们那个班90%以上的同学都投了孙先生的票。


来自学生的支持无疑是孙文广这次竞选活动的最大收获,11月9日,就在孙先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自由亚洲电台打来电话,有三位同学当场接受采访,公开表达对孙先生的支持和意识形态灌输的反感,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这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而在孙先生公开散发竞选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们大都表现出欢迎和支持的态度,孙先生说,前后大约十天时间内,只有一位同学当面拒绝接收资料。在与我的谈话中,孙先生更不止一次地感慨:“初生牛犊不怕虎。” 事实上,山东大学师生对孙先生的竞选所表现出的热情,很可能已超过1989年5月我最初发动签名声援北京绝食同学时的情形。尽管也偶遇一些相反的声音,但这无疑已经是个奇迹。


选举结果自然是可以想象的,当选本来就不是孙先生的唯一目的,可孙先生竞选活动的影响并未因选举的结束而终止。选举过后,有法学院的学生与孙先生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质疑山东大学人大代表选举中的违法行为,要求重新选举,而且,继续有人与孙先生联系,有人打电话给孙先生:“前一阵只顾忙了,不知道孙先生竞选的事,今天才知道山大还有这么一个敢说话的人。”除此之外,校外也有人慕名前来拜访。


在这次参选过程中,选民中的教师对孙先生的支持并不逊色于大学生。孙先生所在民主党派负责人私下称,不是不想推荐孙先生,而是没有这个权力。参与签名推荐孙先生的教师大都遭遇院系党委领导的家访,而且是平生第一次的家访,谈话中,当官员对他们施加压力时,均被他们以“孙文广既未被剥夺选举权,也未被剥夺被选举权”的理由挡了回去。有位不相识的教师打电话给孙先生说,这段时间他出差去了,未能帮助孙先生,“以后再有事就找我”。


我要在这里特别写下一笔。在孙先生的竞选过程中,有件事最让我吃惊,并使我受到触动,据中文系一位教师说,孙先生的竞选在山大几乎无人不晓(不要忘记那一万多份竞选材料!),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话题,就连原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系主任、校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明义也在和别人谈话时肯定说:“参选是他的公民权利。”言辞间对孙先生的行为表示赞赏。


这位赵明义先生是山东省内赫赫有名的马列理论权威,但对我来说,他什么都不是,多年来,他只是世间所有邪恶的代表,当年坚持要开除我学籍的就是这位马列教授,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左棍、学阀、风派人物,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毁掉了我的青春,我曾在《伤感的山大,亲切的孙文广》一文中将他和孙文广视作山大教师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典型。坦白地说,我想不到赵明义会对孙文广的竞选表示肯定和赞赏,没有人能体会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复杂心情。


如果传言属实,我要告诉赵明义先生,我愿意视之为我和他之间和解的第一步,此前我满怀仇恨、不时让他意识到我和我的仇恨的存在,而且我也从不讳言,我会追究他作为人权迫害者的一切责任。但是,由于他对孙文广选举一事的态度,我愿意逐步放弃仇怨,尽管他几乎毁掉了我的一生。现在,我希望看到赵明义先生进一步的明确表态,以洗刷他的历史污点。


赵明义的态度再次让我意识到:世界在变,人也会变。这样的变化也可能体现在山大及山东警方身上。在这次选举活动中,尽管山东大学管理当局多有违背选举法之处,但公允而言,迄今为止,这些非法活动的目的只是为了阻止孙先生当选,而没有对有关参与者施加其它的迫害,现实政治背景下,仅就这一点来说,是值得肯定的。我一直认为,作为政治异议者,不仅要敢于说出当权者的错误,也要敢于肯定他们的任何一点微小进步。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社会的文明进程也不再允许他们无限扩张迫害之手,权力如果想与民间社会保持和解的可能,就必须克制其惩处冲动。


由于缺乏独立客观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民主的呼声局限在少数异议者当中,我们无法准确估量一般民众对于民主变革的愿望,也不能越俎代庖地假设他们具有追求民主的热情。孙文广参选的实践证明:在六四镇压十八年过后,人们并未丧失对于民主的渴望,尽管尚不具备足够的交流与合作通道,但公开呼吁民主的政治异议者显然并未丧失他们的听众,借助网络、海外媒体、自由出版物等媒介,异议者声音的扩散广度可能超出人们想象,而当异议者公开站在民众面前,他们仍然具有唤起民众热情的能力。令人欣喜的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延续着民主前行者的思考与探索,当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向那位勇敢的山大学生提问:“象你这样关心这些事情的学生在学校里多不多呢?”他的回答足可以让我们深思——“这种学生在学校里其实是很多的。”
 
确实,孙先生用他的行动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展版前那一双双焦渴的眼神、孙先生家中那络绎不绝的脚步、一封封邮件、一个个电话、一条条短信••••••难道这不是清楚无误的信号吗?长期以来,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官方的政治走向和某些政治明星的仕途升迁上,却可能忽略了对更基础性的变革因素——民众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发育——进行切实的评估和推进。孙文广的竞选目标虽然只是济南市历城区的一个人大代表席位,但其宪政启示意义却是全局性的:民众显然具有强烈的民主要求,而且,他们与民主前行者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希望民间社会和权力体系都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并以足够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共同寻求社会和作的局面,逐步拓展自由空间,尽早开启政改,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


悲观、冷漠的情绪不应该、也绝不会长期笼罩在这个民族的心头。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民主离我们并不遥远

 


孙文广先生展开竞选活动时,我住在南方的一个城市,无法前往济南为他助选,等处理完私人事务赶过去,这时候,竞选活动已全部结束。未能帮孙先生分担什么,却因这马后炮式的超脱,对整个竞选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希望本文的回顾可以对孙先生竞选日记的内容有所补充。


综观孙先生的这次竞选,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一种尝试性的探索。竞选一开始就没有悬念:当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唯一的谜底是竞选活动能够走到哪一步。所以孙先生走得小心翼翼。最初的竞选海报只张贴在家属院的布告栏上,但海报很快被各种奇怪的商业广告覆盖,覆盖引起了一些教师的反感,有人一开始并不赞同孙文广竞选,“这么大年纪了,折腾什么”,但覆盖海报的事发生后,舆论发生转向,他们转而对孙先生表示支持,在这样的鼓励下,几经恶意覆盖后,10月23日,孙先生找到校党委书记朱正昌的办公室,当时朱正昌书记在北京开会,书记办公室工作人员客气地接待了孙先生。在此之后的10月24日,当孙先生贴出《我在阳光下贴,你在黑夜中盖》等新海报,情况终于发生了变化,从这一天起,孙先生竞选过程中的所有海报再没有遭遇覆盖,这种变化很快被山大教师察觉,有人说:“孙老师,你快要胜利了。”


从这天起,孙文广先生开始向熟人发放《孙文广竞选人大代表请支持》的竞选资料,很多人表示会推荐孙先生做候选人。


签名推荐孙先生做候选人的选民主要来自孙先生所在的管理学院和孙先生老伴所在的山大校医院,但由于校方吹毛求疵地利用选举程序的技术性设置,并以主动打电话向选民推荐其他候选人等手段,使孙先生未能获得提名,10月26日,二十多位选民的推荐信被院选举办以“时间延误”为由加以拒绝,这样一来,孙先生只剩下最后一种选择,那就是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这就意味着:由于孙先生的名字无法列入候选人名单,决定投票选举孙先生的选民必须在选票上的“另选人姓名”一栏逐一写下“孙文广”三个字并在名字下面画“O”。


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孙先生对于候选人提名程序的了解不足,准备不够充分(从未享受过真正选举的我们,谁又熟悉这样的程序呢?),从而丧失了作为正式候选人的资格,这是以后的参选者应借鉴的教训,但孙先生毕竟是以一人面对整个制度,而这个制度可以调动一切资源进行密切的配合,对校方来说,如果孙先生的名字进入正式候选人之列,那就几乎意味着他的最终当选,因此,以中国目前的政治现状,无论如何,孙先生注定是要被排除在正式候选人名单之外的。


好在按照选举法的规定,道路并没有被全部堵死,从11月3日起,作为独立候选人,山东大学的这位唐吉诃德展开了与风车的较量。山东大学东校区新校食堂被称为“全中国最大的食堂”,可同时供上万人用餐,11月3日上午11时,孙文广先生在这个食堂的西门第一次摆开了他的选举宣传展版。展版是孙先生的好友李昌玉赠送的,上面除了贴有精彩纷呈的文字,还有身为摄影家的李昌玉拍摄制作的各种大幅照片,不过,李昌玉先生显然比孙先生多一些顾虑,其他推荐信签名人的勇气也不足以跟随孙先生走得更远,于是,73岁的孙文广只好出钱找来一个收破烂的商贩,要他帮忙运送这十张展版去新校食堂。


所幸的是,孙文广的展板一打开,就在年轻的大学生当中获得了巨大支持。当前来就餐的学生们理解了孙先生的意图,很快表现出极大热情。围观的同学很多,有人当场留下电话,愿意给孙先生帮忙,还有人主动提出愿为孙先生分发竞选材料。为了这次竞选,孙先生印刷了上万份材料和名片,全部印刷工作由校内一家文印社完成,校方并未对此加以干涉,文印社对孙先生全无顾忌的“敏感”文字大开方便之门,可见商业社会中“路线正确”的政治觉悟已被人们抛之脑后。


看到展版上的孙文广三个字,当时就有大学生惊讶地说:“你就是孙文广啊。”还有人激动地告诉孙先生:“我不仅在网上读你的文章,而且在外电的广播中听到过你的声音。”为了证实这一点,这位同学当场拿出手机,播放手机中储存的孙先生接受外电采访的录音。事实证明,商业社会中的大学生依旧关注国家命运,并且对那些被阻隔的声音相当珍视,由此可见将“政治冷漠”的指责加诸当代大学生是不公平的。孙先生竞选活动的贡献之一,就是让我们有了这样的认知。


山大东校区分新校、老校两部分,11月4日,孙文广先生在部分大学生的帮助下,又携带展版来到老校区。李昌玉提供的展版相当实用,既可以立于地面,又可以悬挂于绳索。由于展版正对校公安处值班室,公安处校警很快前来阻拦:“你有批件吗?没有批件不可以悬挂横幅。”孙先生辩解说这不是横幅,而是展版,但校警不予通融,争执不下,孙先生说:“我给你们处长打个电话。”因为有公开赴京悼念六四亡灵被抓回济南等“前科”记录,孙先生早与校公安处处长打过交道,电话接通后,孙先生对公安处长说:“你我都是老熟人了。我悬挂的并不是横幅,而且竞选是公民的正当权利,要不,你也投我一票吧。”公安处长顺嘴应道:“好,投你一票。”一旁听着的校警笑了,气氛有所缓和,孙先生也后退了一步,将展版从绳子上解下,立在水泥地面上,继续对前来就餐的同学宣讲他的竞选理念。


和新校的情况一样,老校同学对孙先生的竞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帮助孙先生分发选举材料、运送展版,甚至主动到孙先生家中帮助他修理电脑和打印机,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年轻人的帮助,73岁的孙先生很难将公开展示和拉票演讲坚持将近十天。11月6日,还是在老校食堂门口,校警察不再允许孙先生在地面上安放展版,出示过工作证件之后,他们强硬地要孙先生到办公室谈话,孙先生追问道:“你们有逮捕证吗?有拘留证吗?有传唤证吗?三证一个没有,我不跟你们走。”但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警察坚持要孙先生跟他们去办公室,正在这时,一位正在看展版的教师高声断喝:“你们是干什么的,你们有什么权力要孙先生跟你们走?”喊声引来了五六十名大学生,他们的到来逼退了气势汹汹的校警。陆续前来看展版的教师和学生大都表示会投孙先生一票。


大学生的支持不仅有点出乎孙先生意料,显然也超出了校方的估计。这时候,两位异议人士——来自贵阳的陈西先生和济南本地的车宏年先生也主动前来为孙先生助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作为独立候选人的孙先生真能当选也未可知。一看形势不对头,校方马上布置召开紧急会议。学生中的党员干部被集中起来开会,会议召集人让他们转告各系各班同学,选票后要查对笔迹,凡投票选举孙文广者,一律要受处分,不仅如此,如果投票支持孙文广,他们的辅导员和院系领导也要受处分。


压力之下,有学生给孙先生发来电子邮件:“再三考虑,请原谅我不再投你票,不过,我会在另外四个正式候选人的名字上全部打叉。”


也有学生打电话告诉孙先生:“不管怎么样,我都会投你一票。”事后有学生很自豪地前来告诉孙先生,他们那个班90%以上的同学都投了孙先生的票。


来自学生的支持无疑是孙文广这次竞选活动的最大收获,11月9日,就在孙先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自由亚洲电台打来电话,有三位同学当场接受采访,公开表达对孙先生的支持和意识形态灌输的反感,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这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而在孙先生公开散发竞选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们大都表现出欢迎和支持的态度,孙先生说,前后大约十天时间内,只有一位同学当面拒绝接收资料。在与我的谈话中,孙先生更不止一次地感慨:“初生牛犊不怕虎。” 事实上,山东大学师生对孙先生的竞选所表现出的热情,很可能已超过1989年5月我最初发动签名声援北京绝食同学时的情形。尽管也偶遇一些相反的声音,但这无疑已经是个奇迹。


选举结果自然是可以想象的,当选本来就不是孙先生的唯一目的,可孙先生竞选活动的影响并未因选举的结束而终止。选举过后,有法学院的学生与孙先生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质疑山东大学人大代表选举中的违法行为,要求重新选举,而且,继续有人与孙先生联系,有人打电话给孙先生:“前一阵只顾忙了,不知道孙先生竞选的事,今天才知道山大还有这么一个敢说话的人。”除此之外,校外也有人慕名前来拜访。


在这次参选过程中,选民中的教师对孙先生的支持并不逊色于大学生。孙先生所在民主党派负责人私下称,不是不想推荐孙先生,而是没有这个权力。参与签名推荐孙先生的教师大都遭遇院系党委领导的家访,而且是平生第一次的家访,谈话中,当官员对他们施加压力时,均被他们以“孙文广既未被剥夺选举权,也未被剥夺被选举权”的理由挡了回去。有位不相识的教师打电话给孙先生说,这段时间他出差去了,未能帮助孙先生,“以后再有事就找我”。


我要在这里特别写下一笔。在孙先生的竞选过程中,有件事最让我吃惊,并使我受到触动,据中文系一位教师说,孙先生的竞选在山大几乎无人不晓(不要忘记那一万多份竞选材料!),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话题,就连原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系主任、校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明义也在和别人谈话时肯定说:“参选是他的公民权利。”言辞间对孙先生的行为表示赞赏。


这位赵明义先生是山东省内赫赫有名的马列理论权威,但对我来说,他什么都不是,多年来,他只是世间所有邪恶的代表,当年坚持要开除我学籍的就是这位马列教授,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左棍、学阀、风派人物,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毁掉了我的青春,我曾在《伤感的山大,亲切的孙文广》一文中将他和孙文广视作山大教师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典型。坦白地说,我想不到赵明义会对孙文广的竞选表示肯定和赞赏,没有人能体会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复杂心情。


如果传言属实,我要告诉赵明义先生,我愿意视之为我和他之间和解的第一步,此前我满怀仇恨、不时让他意识到我和我的仇恨的存在,而且我也从不讳言,我会追究他作为人权迫害者的一切责任。但是,由于他对孙文广选举一事的态度,我愿意逐步放弃仇怨,尽管他几乎毁掉了我的一生。现在,我希望看到赵明义先生进一步的明确表态,以洗刷他的历史污点。


赵明义的态度再次让我意识到:世界在变,人也会变。这样的变化也可能体现在山大及山东警方身上。在这次选举活动中,尽管山东大学管理当局多有违背选举法之处,但公允而言,迄今为止,这些非法活动的目的只是为了阻止孙先生当选,而没有对有关参与者施加其它的迫害,现实政治背景下,仅就这一点来说,是值得肯定的。我一直认为,作为政治异议者,不仅要敢于说出当权者的错误,也要敢于肯定他们的任何一点微小进步。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社会的文明进程也不再允许他们无限扩张迫害之手,权力如果想与民间社会保持和解的可能,就必须克制其惩处冲动。


由于缺乏独立客观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民主的呼声局限在少数异议者当中,我们无法准确估量一般民众对于民主变革的愿望,也不能越俎代庖地假设他们具有追求民主的热情。孙文广参选的实践证明:在六四镇压十八年过后,人们并未丧失对于民主的渴望,尽管尚不具备足够的交流与合作通道,但公开呼吁民主的政治异议者显然并未丧失他们的听众,借助网络、海外媒体、自由出版物等媒介,异议者声音的扩散广度可能超出人们想象,而当异议者公开站在民众面前,他们仍然具有唤起民众热情的能力。令人欣喜的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延续着民主前行者的思考与探索,当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向那位勇敢的山大学生提问:“象你这样关心这些事情的学生在学校里多不多呢?”他的回答足可以让我们深思——“这种学生在学校里其实是很多的。”
 
确实,孙先生用他的行动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展版前那一双双焦渴的眼神、孙先生家中那络绎不绝的脚步、一封封邮件、一个个电话、一条条短信••••••难道这不是清楚无误的信号吗?长期以来,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官方的政治走向和某些政治明星的仕途升迁上,却可能忽略了对更基础性的变革因素——民众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发育——进行切实的评估和推进。孙文广的竞选目标虽然只是济南市历城区的一个人大代表席位,但其宪政启示意义却是全局性的:民众显然具有强烈的民主要求,而且,他们与民主前行者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希望民间社会和权力体系都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并以足够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共同寻求社会和作的局面,逐步拓展自由空间,尽早开启政改,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


悲观、冷漠的情绪不应该、也绝不会长期笼罩在这个民族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