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财爷曾俊华在特首选战中虽然因北京强力操控而落败,可他的民意支持始终不衰,他提出的和解、团结、休养生息之理念对当选的林郑月娥也有重大影响,令她在当选后不得不将化解撕裂,改善分化,理顺与各界关系定为管治重点,其中改善行政立法关系、缓和与泛民主派关系更将优先处理。林郑其中一个考虑的做法就是任命一些民主派人物成为主要官员进入建制,一方面扩阔管治班子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透出这些人建立沟通的管道,不用事事抗争。
任命泛民入阁作用不大
林郑有多大的决心及能力任命不同意见人士进入政府、建制仍有待观察,北京对行政机关权力向来抓得紧,建制派及土共拥戴林郑上任有功,对建制内的不同位置也是虎视眈眈,不会轻言放弃,林郑如何在北京、建制派双重压力下掏出一些位置让不同政见人士掌管已是疑问,如何能避免民主派人士变成点缀式的政治花瓶更是难题。梁振英上任后任命了少数跟民主派关系密切的人士进入政府,例如运房局局长张炳良、环境局副局长陆恭蕙等。5年下来,他们两人在促进沟通上显然没有甚么帮助,也不能把不同意见以至工作方式带入政府,反而变得面目与立场模糊,两面不讨好。林郑即使成功任命个别民主派人士入阁,他们大有可能重蹈张炳良等的覆辙,发挥不了作用之余又赔上自己的政治能量。
前几天在一个讨论香港管治的研讨会上,自由党荣誉主席田北俊先生谈到林郑如何改善行政立法关系时指出,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不是任命个别民主派人士成为问责官员,而是政府在处理跟立法会的关系时多点弹性柔性,少点霸王硬上弓,不要把议员特别是非建制派议员提出的议案、意见看成洪水猛兽,不由分说「落闸放狗」大加鞭鞑,来一点认真讨论尝试如何吸纳再作决定。这样不但更能显示政府跟各派合作的诚意,非建制派政团、议员跟政府的关系也不致剑拔弩张,非建制与建制之间的鸿沟也能收窄。
尊重议员民意收窄分歧
田先生是有历练的政治老手,离开政坛第一线后看问题更清晰透彻,他的看法可说一针见血,林郑真该好好细味。事实上民主派政团、议员代表的是大多数民意,认受性比由小圈子选举产生的特首高,比由特首任用的主要官员更是高一大截,两方面若要合作的话至少得在平等的基础上沟通及互谅互让。可惜,过去5年梁振英政府反其道而行,把透过畸形政制得到的权力用尽甚至滥用,不把民主派、非建制派及他们代表的民意放在眼内,经常透过建制派支持悍然通过不受欢迎、得不到民意支持的法案、议案,对民主派、议员提出的合情合理修订全数否决,还要责难议员拉布阻碍议会正常运作。作为民意代表的民主派政团及议员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跟政府沟通,只能以不同形式的议会抗争捍卫市民的权益,坚持市民的诉求。
若要真正接近政府与民主派、非建制派的距离,首要的是改变梁振英那种有权用尽的作风,尊重议会、议员是民意代表,重视他们代表市民提出的意见。在制订政策、法案时固然认真与他们商讨,吸纳他们的想法;而在其它一些不涉政府开支的议案更该尊重议员、议会的权力,不要事事say no及反对。只有建立对等的合作关系,政府与民主派及议会才可能有良性互动,才谈得上加强合作改善行政立法关系。
有议员透露,以往林郑当政务司司长期间虽定期与立法会内会正副主席会面商讨行政立法关系,但会面往往几分钟就完成,没有甚么「商量」、互动,只是行礼如仪。若果成为特首后林郑不改变这样的作风,继续不把议会、议员放在眼内,和解、团结在她5年任内只能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