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如何看待长江洪水,是三峡工程反对派和主上派的一个主要分水岭

 
 
 图1:1992年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居民敲锣打鼓、扭秧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兴建三峡大坝工程议案,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2:你怎么理解“三峡大坝泄洪发挥防洪效益”?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3:你怎么理解湖北宜昌洪水灾害中的内涝与外水水位的关系?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在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兴建三峡大坝工程议案投票表决之前,1月4日原湖南省省长陈邦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湖南人民盼望早建三峡工程》,把6千万湖南人民代表了一番。紧接着1月11日原湖北省省长郭树言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题为《兴建三峡工程是湖北人民的愿望》,把5千万湖北人民代表了一番。其实在三峡大坝工程决策之前,中共中央政府就已经把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人召集到三峡大坝所在地三斗坪,让他们对着滚滚长江表态,支持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这些省市自治区领导人已经把全中国13亿人都代表了。
 
图1是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国务院提交的兴建三峡大坝工程议案,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居民敲锣打鼓、扭秧歌表示庆祝,盼望进入人间天堂的生活。
 
图2是经常看到的照片或者视频,展示三峡大坝泄洪发挥所谓的防洪效益。通过2020年6月三峡大坝下游湖北和上游重庆同时出现严重洪灾,人们对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应该有个新的认识。钱正英曾希望通过实践来证明三峡工程决策的正确。通过实践来证明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这个代价太大。
 
图3是湖北宜昌洪灾中的一个景象,很好地解释了城市内涝与长江水位的关系。而长江水位的抬高是三峡水库泄洪和满负荷发电有直接关系。湖北人、宜昌人都知道,历史上宜昌是鲜有洪灾记录。
 
 
 
图4:湖南长沙橘子洲头被水淹的景象,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2019年7、8月长江中下游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湖南损失惨重(见图4)。笔者已经把陈邦柱的文章重新拿出来晒了一下。从读者的留言中发现,许多湖南人对被代表一事一无所知,不少湖南人对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十分失望。为了忘却的纪念,把陈邦柱文章中的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的图(图5)附在下面,按照陈文的意思,三峡工程可以帮助用横线标出的地区免受洪水灾害。1992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第二天会议上邀请钱正英来解释建设三峡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钱正英讲洞庭湖逐年淤积,已经不能起蓄水作用,只能用三峡水库来替代。二十多年过去了,钱正英一直不敢把她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讲话公开出来。为什么?有什么见不得阳光的内容?2003年之后,这个区域的老百姓是饱受洪涝灾害之苦,现在要特别注意洪水时期的人身安全。还有眼光要长远一些,洪灾之后很可能就是旱灾,那时的水库也不会来救命的,就像洪水期间没有救命一样。
 
 
 
 
图5: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图片来源:陈邦柱:湖南人民盼望早建三峡工程,人民日报
 
2020年6、7月长江三峡大坝下游湖北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尤其是三峡大坝、葛洲坝大坝下游的宜昌市在长江高水位和城市内涝的夹击下,居民生命和财产受到巨大损失。湖北省人民真应该把郭树言的《兴建三峡工程是湖北人民的愿望》文章再拿出来好好读一遍,也许对目前正遭受的、今后还要遭受的严重洪涝灾害有个更好的理解。笔者把郭文挂在最后。
 
图6是郭文中长江中游荆江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按照郭树言的意思,三峡工程可以帮助用斜线标出的地区免受洪水灾害。
 
在图中可以看到,宜昌市(当时的宜昌市)并不是一个受长江洪水威胁的地区。现在的宜昌市,相当于当时的宜昌地区,有一部分属于清江流域,如长阳等地。
 
 
 
 
 
图6:长江中游荆江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图片来源:郭树言:兴建三峡工程是湖北人民的愿望,人民日报
 
如何看待长江,如何看待长江洪水,是三峡工程主上派和反对派的一个主要分水岭。
 
郭树言在文章中写道:“据史书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多年中,发生大小洪灾200多次,平均约十年一次。本世纪以来就发生了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四次较大洪水。1931年的洪水,使得江汉平原一片汪洋,全省54个县受灾,淹没耕地2650万亩,受灾人数达到1152万人,特别是荆江大堤江陵沙沟子决口,造成大量人口伤亡,整个长江中下游死亡达14万人,悲惨至极。武汉三镇,水深丈余。陆地行舟,淹没时间长达133天。”
 
这个描述对不对?对,但是不准确、不科学。
 
长江洪水灾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类与水争夺空间的活动不断加强,人类不断为取得的胜利而陶醉,长江洪水发生的频率也不断提高。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与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编的《中国水旱灾害》指出:“隋代以前,长江中下游沿江一带人口尚不密集,两岸分洪蓄洪之地也多,虽洪水泛滥而社会损失有限。自唐以来,这一地区的居室日密,经济发展,洲滩筑堤围垦渐多,水灾也日趋严重。据历史记载粗略统计,自唐至清近1300年间,水灾共223次,其中汉江42次。水灾频次愈到近期愈多,灾情也愈严重:唐代平均每18年一次,宋、元时期平均5年至6年一次,明清时期平均每4年一次。”
 
宋正海主编的《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中记录长江水灾至清朝结束,一共有327次,时间分布如下和出现频率如下:
 
  水灾记录 每十年发生水灾次数
汉朝(公元前205年至220年) 5次 0.12
三国(221年至280年) 2次 0.33
两晋、南北朝、隋朝(281年至619年) 18次 0.53
唐朝(620年至960年) 19次 0.56
宋朝(961年至1279年) 50次 1.57
元朝(1280年至1367年) 18次 2.05
明朝(1368年至1644年) 92次 3.32
清朝(1645年至1912年) 123次 4.59
 
从这两千多年的水灾记录中可以看到,发生水灾的频率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地增加。
 
騰飛說史的《長江本無水患,洪水為什麼會越來越嚴重?我們對長江做了什麼?》一文指出:唐代平均18年一次(水灾),宋代平均5、6年一次,明清平均4年一次。1921年至1949年,長江平均每2年發生一次洪水。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长江水灾频率,没有给出数据。文章认为:長江流域的洪水頻率越來越高,洪水的災害程度越來越大,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長江上游森林資源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第二,長江中游和下游,大量的圍湖造田,湖泊和沼澤等天然水體的消失,使得長江自我調節洪水的能力喪失。兩方面的原因加重了長江的水患。
 
汉朝之前,长江流域没有水灾记录;汉朝时,长江流域鲜有水灾记录;到了两晋、南北朝,发生水灾的频率增加;唐、宋、元、明、清,发生水灾的频率持续增加。
 
两千多年前,从西起宜昌、宜都东至武汉以东的江北地区和部分江南地区是连绵不断的湖泊和沼泽,这一地区称云梦泽,也是楚王的猎狩区。云梦泽面积最大时面积有2万6千平方公里。长江在南津关出了三峡之后,进入云梦泽,江湖不分,随着长江的汛枯季,江湖水位自然消涨,云梦泽成为长江、汉江洪水自然的调节场所。所以秦汉之前江患甚少。长江流域的最早洪水记录出现在汉江上游,而不是出现在荆江河段,那是因为那时荆江河段还是云梦泽的核心区域。由于泥沙沉积,云梦泽的水深变小,部分地区汛期是湖泊,枯水期是湿地。但是江南的洞庭湖的面积却不断扩大,分担了云梦泽的部分洪水自然调节的作用。到了唐宋时期,云梦泽和洞庭湖的总体洪水自然调节能力不如秦汉之前的云梦泽。南宋时期,金人占据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人们开始在河湖地区围垦枯水期的湿地,并在四周筑堤,形成围垸,保证农田在汛期也不被洪水淹。《湖北通志》记载:“荆江九穴十三口分泄江流,宋以前诸穴皆通,故江患甚少”。到了明朝,对云梦泽的围垦加剧。特别是湖北出了张居正这么一个强势的宰相,将长江北岸的围垸连成一线,成为长江干流北岸大堤(其中一段就是荆江大堤),将长江从江湖一体的状态修整为长江干流一条线,两侧受大堤约束的状态,当然长江南岸大堤的强度和高度都不如北岸大堤。长江和云梦泽、洞庭湖的自然联系被长江大堤切断了。从此,云梦泽全部消亡。湖北省现存的一些湖泊如洪湖等诸多湖泊,都是历史上云梦泽的一部分。1860年和1870年荆江河段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灾害,就是张居正治江的结果。这是自明清之后,长江洪水频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在1958年南宁会议的庭前辩论上,李锐用30分钟的时间,抓住问题的要害,指出自古多河患而鲜有江患(注:河患指黄河水灾,江患指长江水灾),从而阻止了三峡工程的仓促上马。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峡工程主上派提出,如果不建三峡大坝,冲溃荆江北堤,在沙市决口,要“造成上百万人死亡”。正如郭树言文章所言:“若遇到1870年型的特大洪水,势必在荆江南岸与北岸溃堤,向南直驱洞庭湖,向北将淹没江汉平原,威胁武汉安全,造成城镇被淹、农田被毁,人口大量死亡的惨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李锐指出,自古以来,北有云梦泽,南有洞庭湖,荆江两侧有九穴十八口天然滞洪泄洪,因此“唐宋以来无大水患”。后来到了明朝,湖北人张居正作了宰相,为了保北舍南,北岸仅有的郝穴口被堵塞,从此荆江大堤连成整体,荆北不再进洪。1870年,上游发生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因为荆江南堤比北堤低,洪水首先冲开松滋口,注入洞庭,当时又矮又弱的荆江大堤在监理以上并没有决口。现在,经过多年加高加固,荆江大堤已经比过去强大得多……(参见:三峡工程21世纪再定——李锐答戴晴问,戴晴:《长江长江》1989年,李南央:《长江啊》,2020年)
 
所以,并非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的洪旱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而是有一个发展过程。而水灾频率的增加是由于人和水争夺空间的结果。长江洪水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也不是从汉初以来就是平均十年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长江上水库大坝建设越来越多,中国近一半得水库大坝分布在长江流域,但是长江的洪水灾害却是越来越频繁。何报寅发表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2000年第10卷专刊上的《对长江洪水的分析》一文给出了一千多年来长江洪灾频度表。从公元276年到1524年(约为三国后期到明朝中期),平均每83年发生一次严重洪涝灾害;从1525年到1851年(约为明朝中期到清朝中后期),平均每20年发生一次严重洪涝灾害;从1852年到1949年(约为清朝中后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严重洪涝灾害;1904年至1983年(九江站),平均每3.6年发生一次严重洪涝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更加频繁,从1983年到1998年是每1.6年发生一次严重洪涝灾害(即每十年发生6.25次严重洪涝灾害)。这里必须问一个为什么!
 
作家郑义2020年6月22号在自由亚洲电台撰文分析,据过去两千多年的记载,中国共发生1600多次大水灾,1300多次大旱灾,可谓年年有灾。而且,灾害的频率有加快趋势,每年所遭受的水旱灾害,隋朝0.6次,唐朝1.6次,两宋1.8次,元朝3.2次,明朝3.7次,清朝3.8次。这显然与开发强度密切相关。在隋朝到清朝的1300年间,水旱灾害增加了3.2次,其增长速度大约是每400年增长1次。
 
另据资料证实,自1949年至上世纪末的5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水旱灾13.5次。历史上每400年增长1次,现在的增速是历史上的几十倍。这种几十倍的加速,是应该认真想一想了。
 
1998年长江洪水发生时和发生之后,中国社会对于长江洪水越发频繁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得到了一些结果: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越來越严重;
——长江中游和下游大量的围垦湖造田,湖泊和沼泽等天然水体的消失等等;
——忽视对长江中下游堤防的投资等等。
 
在洪水过后,中央政府也是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又比如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堤防的投资。从1999年起,中央政府投资对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认为不可能加高加固的荆江堤防以及长江干流中下游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利用国债投入巨资,到2016年3月荆江堤防已经普遍加高了1.5至2米,加宽了3至5米,土石方量若筑成1米见方的土墙,可绕地球4圈,荆江防洪能力已经提高到百年一遇!
 
2003年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之后,这个本来十分有意义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加固堤防工程再次发生逆转。这就所谓的防洪工程效应。2003年6月1日新华社记者施勇峰发表文章称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的洪水。这就让人们错误地认为,有了三峡大坝这样强大的防洪工程的保障,可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规模地开发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等。大规模地开发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可以促进GDP的快速发展。但是,房地产、工业园区等土地利用,与过去的农业土地利用不同。洪水淹了一茬庄家,损失有限,下一季或者明年可以重来。在农业土地利用时,人口密度小,灾前组织转移比较容易。现在河边到处是水景房、高级别墅,水淹不得,水淹一次的房地产损失特别大,就算房屋不倒,房屋被水淹了一次,其价值起码损失百分之二十以上。如今人口密度大了,交通道路多了,道路上的车辆多了。水淹一辆车的经济损失超过水淹一亩地的损失。武汉市政府最清楚,他们在最近的近二十年钟,开发了多少湿地,违法占领了原本属于水的空间。
 
湖北人应该知道,郭树言的图中所示的长江中游荆江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江水高出平原10余米”。
 
如今是比1991年更加险峻,为了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丹江口大坝下游的汉江下游地区带来的水资源不足问题,从长江边的枝城到汉江的高石碑修建了一条的引江济汉运河,直穿荆江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现在沙市是背腹受敌,两面迎水。
 
1998年之后朱镕基用国债巨资加高加固的长江干堤包括荆江江堤,现在有的堤段,由于受到三峡大坝清水下泄的肆虐,已经是千疮百孔,受到新的威胁,需要新的投资,急需维护。
 
郭树言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动员湖北全省人民为工程尽力。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一旦国家决定上马,会得到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湖北人民更是责无旁贷。湖北的党政军民将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服从工程需要,服从大局需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三峡工程,使三峡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如今,已经投入运行但一直没有得到最后验收的三峡大坝竖立在湖北的大地上,湖北人民献出了金钱(三峡建设基金),湖北人民献出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湖北人民献出了祖传的房屋、湖北人民献出了自己的故乡!湖北人民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三峡工程。可是三峡工程,你给湖北人民带来什么?洪水!干旱!违反自然规律的逆调节!
 
前几天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的姐姐将屈原的尸体从湖南带回了故乡,所以屈原的故乡叫秭(姐姐的意思)归。为了葛洲坝大坝工程的建设,屈原寺和屈原坟被淹没一次,屈原寺和屈原坟被迫迁建。屈原寺和屈原坟在秭归县城找到了新家。紧接着又要建设三峡工程,迁建后的屈原寺和屈原坟必须再次被迫迁建。都说葛洲坝大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练兵,可是为什么屈原寺和屈原坟要被迫迁建两次?湖北人想过吗?
 
湖北人民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三峡工程。为了三峡工程,湖北人民献出了故乡!湖北巴东县城搬迁了四次。为什么巴东县城需要搬迁四次?湖北人想过吗?
 
郭树言号召湖北人民,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三峡工程。现在洪水灾害肆虐湖北,湖北人民也经历过三峡工程带来和加重的干旱灾难和水资源的缺乏;三峡工程的发电的利润归于湖北人民吗?不,三峡工程的发电的利润归于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股份的持有者,它既不属于湖北人民,也不属于中国人民。湖北人民乃至中国人民获得了三峡工程承诺的廉价电力吗?没有!就是三峡工程泄洪,也需要中国纳税人向那个股份有限公司交钱!
 
“但闻猛虎千家哭,怅望轮台悔诏空。”
 
附录:湖北人民盼望三峡工程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王维洛:如何看待长江洪水,是三峡工程反对派和主上派的一个主要分水岭

 
 
 图1:1992年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居民敲锣打鼓、扭秧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兴建三峡大坝工程议案,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2:你怎么理解“三峡大坝泄洪发挥防洪效益”?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图3:你怎么理解湖北宜昌洪水灾害中的内涝与外水水位的关系?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在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兴建三峡大坝工程议案投票表决之前,1月4日原湖南省省长陈邦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湖南人民盼望早建三峡工程》,把6千万湖南人民代表了一番。紧接着1月11日原湖北省省长郭树言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题为《兴建三峡工程是湖北人民的愿望》,把5千万湖北人民代表了一番。其实在三峡大坝工程决策之前,中共中央政府就已经把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人召集到三峡大坝所在地三斗坪,让他们对着滚滚长江表态,支持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这些省市自治区领导人已经把全中国13亿人都代表了。
 
图1是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国务院提交的兴建三峡大坝工程议案,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居民敲锣打鼓、扭秧歌表示庆祝,盼望进入人间天堂的生活。
 
图2是经常看到的照片或者视频,展示三峡大坝泄洪发挥所谓的防洪效益。通过2020年6月三峡大坝下游湖北和上游重庆同时出现严重洪灾,人们对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应该有个新的认识。钱正英曾希望通过实践来证明三峡工程决策的正确。通过实践来证明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这个代价太大。
 
图3是湖北宜昌洪灾中的一个景象,很好地解释了城市内涝与长江水位的关系。而长江水位的抬高是三峡水库泄洪和满负荷发电有直接关系。湖北人、宜昌人都知道,历史上宜昌是鲜有洪灾记录。
 
 
 
图4:湖南长沙橘子洲头被水淹的景象,图片来源:网络截屏
 
2019年7、8月长江中下游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湖南损失惨重(见图4)。笔者已经把陈邦柱的文章重新拿出来晒了一下。从读者的留言中发现,许多湖南人对被代表一事一无所知,不少湖南人对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十分失望。为了忘却的纪念,把陈邦柱文章中的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的图(图5)附在下面,按照陈文的意思,三峡工程可以帮助用横线标出的地区免受洪水灾害。1992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第二天会议上邀请钱正英来解释建设三峡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钱正英讲洞庭湖逐年淤积,已经不能起蓄水作用,只能用三峡水库来替代。二十多年过去了,钱正英一直不敢把她一生中最值得自豪的讲话公开出来。为什么?有什么见不得阳光的内容?2003年之后,这个区域的老百姓是饱受洪涝灾害之苦,现在要特别注意洪水时期的人身安全。还有眼光要长远一些,洪灾之后很可能就是旱灾,那时的水库也不会来救命的,就像洪水期间没有救命一样。
 
 
 
 
图5:长江中游荆江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图片来源:陈邦柱:湖南人民盼望早建三峡工程,人民日报
 
2020年6、7月长江三峡大坝下游湖北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尤其是三峡大坝、葛洲坝大坝下游的宜昌市在长江高水位和城市内涝的夹击下,居民生命和财产受到巨大损失。湖北省人民真应该把郭树言的《兴建三峡工程是湖北人民的愿望》文章再拿出来好好读一遍,也许对目前正遭受的、今后还要遭受的严重洪涝灾害有个更好的理解。笔者把郭文挂在最后。
 
图6是郭文中长江中游荆江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按照郭树言的意思,三峡工程可以帮助用斜线标出的地区免受洪水灾害。
 
在图中可以看到,宜昌市(当时的宜昌市)并不是一个受长江洪水威胁的地区。现在的宜昌市,相当于当时的宜昌地区,有一部分属于清江流域,如长阳等地。
 
 
 
 
 
图6:长江中游荆江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图片来源:郭树言:兴建三峡工程是湖北人民的愿望,人民日报
 
如何看待长江,如何看待长江洪水,是三峡工程主上派和反对派的一个主要分水岭。
 
郭树言在文章中写道:“据史书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多年中,发生大小洪灾200多次,平均约十年一次。本世纪以来就发生了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四次较大洪水。1931年的洪水,使得江汉平原一片汪洋,全省54个县受灾,淹没耕地2650万亩,受灾人数达到1152万人,特别是荆江大堤江陵沙沟子决口,造成大量人口伤亡,整个长江中下游死亡达14万人,悲惨至极。武汉三镇,水深丈余。陆地行舟,淹没时间长达133天。”
 
这个描述对不对?对,但是不准确、不科学。
 
长江洪水灾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类与水争夺空间的活动不断加强,人类不断为取得的胜利而陶醉,长江洪水发生的频率也不断提高。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与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编的《中国水旱灾害》指出:“隋代以前,长江中下游沿江一带人口尚不密集,两岸分洪蓄洪之地也多,虽洪水泛滥而社会损失有限。自唐以来,这一地区的居室日密,经济发展,洲滩筑堤围垦渐多,水灾也日趋严重。据历史记载粗略统计,自唐至清近1300年间,水灾共223次,其中汉江42次。水灾频次愈到近期愈多,灾情也愈严重:唐代平均每18年一次,宋、元时期平均5年至6年一次,明清时期平均每4年一次。”
 
宋正海主编的《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中记录长江水灾至清朝结束,一共有327次,时间分布如下和出现频率如下:
 
  水灾记录 每十年发生水灾次数
汉朝(公元前205年至220年) 5次 0.12
三国(221年至280年) 2次 0.33
两晋、南北朝、隋朝(281年至619年) 18次 0.53
唐朝(620年至960年) 19次 0.56
宋朝(961年至1279年) 50次 1.57
元朝(1280年至1367年) 18次 2.05
明朝(1368年至1644年) 92次 3.32
清朝(1645年至1912年) 123次 4.59
 
从这两千多年的水灾记录中可以看到,发生水灾的频率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地增加。
 
騰飛說史的《長江本無水患,洪水為什麼會越來越嚴重?我們對長江做了什麼?》一文指出:唐代平均18年一次(水灾),宋代平均5、6年一次,明清平均4年一次。1921年至1949年,長江平均每2年發生一次洪水。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长江水灾频率,没有给出数据。文章认为:長江流域的洪水頻率越來越高,洪水的災害程度越來越大,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長江上游森林資源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第二,長江中游和下游,大量的圍湖造田,湖泊和沼澤等天然水體的消失,使得長江自我調節洪水的能力喪失。兩方面的原因加重了長江的水患。
 
汉朝之前,长江流域没有水灾记录;汉朝时,长江流域鲜有水灾记录;到了两晋、南北朝,发生水灾的频率增加;唐、宋、元、明、清,发生水灾的频率持续增加。
 
两千多年前,从西起宜昌、宜都东至武汉以东的江北地区和部分江南地区是连绵不断的湖泊和沼泽,这一地区称云梦泽,也是楚王的猎狩区。云梦泽面积最大时面积有2万6千平方公里。长江在南津关出了三峡之后,进入云梦泽,江湖不分,随着长江的汛枯季,江湖水位自然消涨,云梦泽成为长江、汉江洪水自然的调节场所。所以秦汉之前江患甚少。长江流域的最早洪水记录出现在汉江上游,而不是出现在荆江河段,那是因为那时荆江河段还是云梦泽的核心区域。由于泥沙沉积,云梦泽的水深变小,部分地区汛期是湖泊,枯水期是湿地。但是江南的洞庭湖的面积却不断扩大,分担了云梦泽的部分洪水自然调节的作用。到了唐宋时期,云梦泽和洞庭湖的总体洪水自然调节能力不如秦汉之前的云梦泽。南宋时期,金人占据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人们开始在河湖地区围垦枯水期的湿地,并在四周筑堤,形成围垸,保证农田在汛期也不被洪水淹。《湖北通志》记载:“荆江九穴十三口分泄江流,宋以前诸穴皆通,故江患甚少”。到了明朝,对云梦泽的围垦加剧。特别是湖北出了张居正这么一个强势的宰相,将长江北岸的围垸连成一线,成为长江干流北岸大堤(其中一段就是荆江大堤),将长江从江湖一体的状态修整为长江干流一条线,两侧受大堤约束的状态,当然长江南岸大堤的强度和高度都不如北岸大堤。长江和云梦泽、洞庭湖的自然联系被长江大堤切断了。从此,云梦泽全部消亡。湖北省现存的一些湖泊如洪湖等诸多湖泊,都是历史上云梦泽的一部分。1860年和1870年荆江河段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洪水灾害,就是张居正治江的结果。这是自明清之后,长江洪水频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在1958年南宁会议的庭前辩论上,李锐用30分钟的时间,抓住问题的要害,指出自古多河患而鲜有江患(注:河患指黄河水灾,江患指长江水灾),从而阻止了三峡工程的仓促上马。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三峡工程主上派提出,如果不建三峡大坝,冲溃荆江北堤,在沙市决口,要“造成上百万人死亡”。正如郭树言文章所言:“若遇到1870年型的特大洪水,势必在荆江南岸与北岸溃堤,向南直驱洞庭湖,向北将淹没江汉平原,威胁武汉安全,造成城镇被淹、农田被毁,人口大量死亡的惨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李锐指出,自古以来,北有云梦泽,南有洞庭湖,荆江两侧有九穴十八口天然滞洪泄洪,因此“唐宋以来无大水患”。后来到了明朝,湖北人张居正作了宰相,为了保北舍南,北岸仅有的郝穴口被堵塞,从此荆江大堤连成整体,荆北不再进洪。1870年,上游发生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因为荆江南堤比北堤低,洪水首先冲开松滋口,注入洞庭,当时又矮又弱的荆江大堤在监理以上并没有决口。现在,经过多年加高加固,荆江大堤已经比过去强大得多……(参见:三峡工程21世纪再定——李锐答戴晴问,戴晴:《长江长江》1989年,李南央:《长江啊》,2020年)
 
所以,并非自古以来长江流域的洪旱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而是有一个发展过程。而水灾频率的增加是由于人和水争夺空间的结果。长江洪水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也不是从汉初以来就是平均十年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长江上水库大坝建设越来越多,中国近一半得水库大坝分布在长江流域,但是长江的洪水灾害却是越来越频繁。何报寅发表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2000年第10卷专刊上的《对长江洪水的分析》一文给出了一千多年来长江洪灾频度表。从公元276年到1524年(约为三国后期到明朝中期),平均每83年发生一次严重洪涝灾害;从1525年到1851年(约为明朝中期到清朝中后期),平均每20年发生一次严重洪涝灾害;从1852年到1949年(约为清朝中后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严重洪涝灾害;1904年至1983年(九江站),平均每3.6年发生一次严重洪涝灾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更加频繁,从1983年到1998年是每1.6年发生一次严重洪涝灾害(即每十年发生6.25次严重洪涝灾害)。这里必须问一个为什么!
 
作家郑义2020年6月22号在自由亚洲电台撰文分析,据过去两千多年的记载,中国共发生1600多次大水灾,1300多次大旱灾,可谓年年有灾。而且,灾害的频率有加快趋势,每年所遭受的水旱灾害,隋朝0.6次,唐朝1.6次,两宋1.8次,元朝3.2次,明朝3.7次,清朝3.8次。这显然与开发强度密切相关。在隋朝到清朝的1300年间,水旱灾害增加了3.2次,其增长速度大约是每400年增长1次。
 
另据资料证实,自1949年至上世纪末的5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水旱灾13.5次。历史上每400年增长1次,现在的增速是历史上的几十倍。这种几十倍的加速,是应该认真想一想了。
 
1998年长江洪水发生时和发生之后,中国社会对于长江洪水越发频繁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得到了一些结果: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越來越严重;
——长江中游和下游大量的围垦湖造田,湖泊和沼泽等天然水体的消失等等;
——忽视对长江中下游堤防的投资等等。
 
在洪水过后,中央政府也是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又比如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堤防的投资。从1999年起,中央政府投资对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认为不可能加高加固的荆江堤防以及长江干流中下游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利用国债投入巨资,到2016年3月荆江堤防已经普遍加高了1.5至2米,加宽了3至5米,土石方量若筑成1米见方的土墙,可绕地球4圈,荆江防洪能力已经提高到百年一遇!
 
2003年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之后,这个本来十分有意义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加固堤防工程再次发生逆转。这就所谓的防洪工程效应。2003年6月1日新华社记者施勇峰发表文章称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的洪水。这就让人们错误地认为,有了三峡大坝这样强大的防洪工程的保障,可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规模地开发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等。大规模地开发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可以促进GDP的快速发展。但是,房地产、工业园区等土地利用,与过去的农业土地利用不同。洪水淹了一茬庄家,损失有限,下一季或者明年可以重来。在农业土地利用时,人口密度小,灾前组织转移比较容易。现在河边到处是水景房、高级别墅,水淹不得,水淹一次的房地产损失特别大,就算房屋不倒,房屋被水淹了一次,其价值起码损失百分之二十以上。如今人口密度大了,交通道路多了,道路上的车辆多了。水淹一辆车的经济损失超过水淹一亩地的损失。武汉市政府最清楚,他们在最近的近二十年钟,开发了多少湿地,违法占领了原本属于水的空间。
 
湖北人应该知道,郭树言的图中所示的长江中游荆江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江水高出平原10余米”。
 
如今是比1991年更加险峻,为了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丹江口大坝下游的汉江下游地区带来的水资源不足问题,从长江边的枝城到汉江的高石碑修建了一条的引江济汉运河,直穿荆江北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现在沙市是背腹受敌,两面迎水。
 
1998年之后朱镕基用国债巨资加高加固的长江干堤包括荆江江堤,现在有的堤段,由于受到三峡大坝清水下泄的肆虐,已经是千疮百孔,受到新的威胁,需要新的投资,急需维护。
 
郭树言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动员湖北全省人民为工程尽力。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一旦国家决定上马,会得到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湖北人民更是责无旁贷。湖北的党政军民将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服从工程需要,服从大局需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三峡工程,使三峡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如今,已经投入运行但一直没有得到最后验收的三峡大坝竖立在湖北的大地上,湖北人民献出了金钱(三峡建设基金),湖北人民献出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湖北人民献出了祖传的房屋、湖北人民献出了自己的故乡!湖北人民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三峡工程。可是三峡工程,你给湖北人民带来什么?洪水!干旱!违反自然规律的逆调节!
 
前几天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的姐姐将屈原的尸体从湖南带回了故乡,所以屈原的故乡叫秭(姐姐的意思)归。为了葛洲坝大坝工程的建设,屈原寺和屈原坟被淹没一次,屈原寺和屈原坟被迫迁建。屈原寺和屈原坟在秭归县城找到了新家。紧接着又要建设三峡工程,迁建后的屈原寺和屈原坟必须再次被迫迁建。都说葛洲坝大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练兵,可是为什么屈原寺和屈原坟要被迫迁建两次?湖北人想过吗?
 
湖北人民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三峡工程。为了三峡工程,湖北人民献出了故乡!湖北巴东县城搬迁了四次。为什么巴东县城需要搬迁四次?湖北人想过吗?
 
郭树言号召湖北人民,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三峡工程。现在洪水灾害肆虐湖北,湖北人民也经历过三峡工程带来和加重的干旱灾难和水资源的缺乏;三峡工程的发电的利润归于湖北人民吗?不,三峡工程的发电的利润归于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股份的持有者,它既不属于湖北人民,也不属于中国人民。湖北人民乃至中国人民获得了三峡工程承诺的廉价电力吗?没有!就是三峡工程泄洪,也需要中国纳税人向那个股份有限公司交钱!
 
“但闻猛虎千家哭,怅望轮台悔诏空。”
 
附录:湖北人民盼望三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