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鸣:楝花楝果(小说连载三十九)

 
 
 
三十九
 
 
阿菲陪着乔楝花和李友兰母女,来到三医院急诊室,乔老三正在抢救室抢救。他们只好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焦急的等待。
二个小时后,医生出来了,问谁是家属,李友兰站了起来,医生让她进去,不一会,里面传来了哭声,楝花知道,爸爸可能不行了,她也哭了起来。
“乔枣花法律声援团”办公室。信息组在第一时间知道了乔老三的死讯,孙点点要宣传组的同学马上撰写文章,到现场拍摄照片,第一时间将这个新闻事件挂到了网上。乔老三是乔枣花的父亲,因组织工人到北京上访,被昌江市公安局截访组关进了精神病院,被里面的精神病人打死。
《光华时报》的记者向明找到了“乔枣花法律声援团”宣传组,宣传组的同学向他提供了不少新闻线索,向明也将他所掌握的新闻线索提供给了宣传组的同学。
市委宣传部李部长敏感的嗅出了一些政治气味,他马上指示昌江电视台、昌江人民广播电台和昌江日报社,必须在第一时间对当事人的亲属、同事、朋友、邻里进行现场采访,“弘扬”正气,彰显党的一贯正确。
李部长坚信,孙永隆完了,武元成也已经走到了头,再混一、两年也得离休了。他必须和政治新秀曾宁搞好关系,他是省委书记明光灿身边的红人。而明光灿在下一届进入中央政治局,几乎是党内共识。 
孙永隆被省纪委的人控制在市委招待所一间豪华的套间里,由四个武警轮流看管。他可以看书、看报、看电视,到阳台上透透气,但不能出去,不能给外面打电话。他的手机已被收缴。
阳台上装有不锈钢防盗栏。
他是从电视中得知乔老三的死讯的,他的红颜知己、现在移情他人的昌江电视台当红主播江流,一字一顿的播出一个叫乔守信的上访者死在精神病院,他感觉这个名字好生熟悉,他认真地看完了整个专题采访,看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面孔——乔守信的老伴李友兰。她已不再青春年少,头发白了一半,脸上出现了不少鱼尾纹。
他终于记起乔守信就是乔老三。他是他年轻时的兄弟,他只叫他老三,从不叫他学名。
一九六九年,孙永隆十六岁,他已经高中毕业,不得不“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他在父亲的运作下,回老家楝树湾当了知青。父亲对他说,他认识楝树湾大队的支部书记李来宝,他会照顾你的。
同他一样插队的知青还有两人——乔老三和李友兰,乔老三的家在昌江棉纺厂,李友兰的家在昌江医院,两个人的老家也是楝树湾,都回楝树湾插了队。孙永隆和乔老三同一年出生,李友兰比他们两个大一岁。
青年时代的李友兰是一个美人坯子,她皮肤白净,身材高挑,两条又黑又长的辫子从白白的后颈脖垂到圆鼓鼓的屁股丫,她喜欢穿一件红白相间的细布褂子,就像《红灯记》里的李铁梅。
孙永隆除了能写一手好看的毛笔字外,他还会拉二胡,每到夏天的夜晚,人们都在外面乘凉,月光把地面照得朦朦胧胧,孙永隆一只手提了凳子,一只手拿一把二胡,找一个宽阔的地方坐下,先调一调弦,就开始了他的二胡演奏,先是《喜送公粮》、接着是《翻身道情》、再就是《骏马奔驰保家乡》。人越聚越多,有人看到李友兰也来了,提议让孙永隆伴奏,李友兰来一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人们不管李友兰同不同意,先鼓起了掌。
李友兰先是推托,后来推托不过,只好同意,却站得离孙永隆远远的,于是有人将她推到了孙永隆的身边。
李友兰的嗓子不错,唱得棒,表情和手势也标准,特别是那个兰花指比划的到位,唱完后掌声雷动。
有人发现了站在人群外围的乔老三,提议乔老三和李友兰对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孙永隆伴奏,乔老三正要逃跑,被两个后生逮住,“押”到了李友兰身边。
乔老三长得敦实憨厚,其貌不扬,但唱起歌来中气十足。于是掌声更加响亮,有人大声喊道再来一首“哦哦呀呀”,听的人迷糊,问哪首“哦哦呀呀”?有人马上解释,就是《逛新城》。
从此以后,《人家的闺女有花戴》和《逛新城》成了乔老三、李友兰的保留曲目,大队和公社有文艺演出,乔老三和李友兰就会安排上台,演唱这两首歌曲,乔老三由此得了一个外号,叫“走得忙”,李友兰也得了一个外号,叫“哦哦呀呀”。
也许是在唱歌的搭配中,乔老三总是李友兰的爸爸,李友兰总是乔老三的女儿,当孙永隆和乔老三同时爱上了李友兰时,李友兰只钟情于孙永隆,却把乔老三晾得远远的,这让乔老三非常痛苦。李友兰想把二姐友菊介绍给乔老三,友菊在附近一个大队插队。乔老三与友菊交往了半个月就分了手,原因是乔老三老是把友菊叫友兰,这让友菊实在受不了。孙永隆与李友兰交往的第三个年头,公社推荐孙永隆上了大学,也就宣告了孙永隆和李友兰恋爱关系的终结。送走孙永隆后,李友兰痛不欲生,两只眼睛哭成了两个熟透的桃子,她已经怀了孙永隆的孩子。她偷偷来到他们经常幽会的楝树下,吞食了十几颗楝果,当场倒在树下不省人事,幸好乔老三赶到,把她送到医院洗胃,救活了她。于是,她跟了他,在孙永隆走的第二个月,他娶了她,八个月后,他们的大女儿出生,正好是楝花开得茂盛的时节,他们给女儿取名楝花。
 
当孙永隆从电视中得知他的兄弟乔老三已死,并且是被精神病人殴打致死时,他的精神几近崩溃,他在房间里大声喊着乔老三的名字,大声喊着“孙永隆,你不是人。”、“孙永隆,你害死了老三。”看守他的武警战士以为他疯了,马上给省纪委专案组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待纪委专案组的人赶到后,他又不哭不闹了,只静静地坐在窗前发呆,什么话也不说。
第三天,专案组的人审问他,他还是不说话。专案组的人真的以为他脑子出了问题,正当他们准备结束审问,离开时,孙永隆说活了,他说,请组织上放心,我会主动配合你们,把我的问题说清楚的。我这几天情绪不好,是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那个死在精神病院的、叫乔守信的、五十多岁的男人,是我的患难兄弟。他是被我害死的,明天是他火化的日子,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要给他开追悼会,我想去参加他的追悼会,希望组织上满足我这个要求。
专案组的人听完他的话很是诧异,对他说,我们先给领导汇报一下,明天答复你。
第二天,专案组的人通知他,可以去参加追悼会,但有纪律,只能是参加追悼会,不能作其他的事。我们要安排两个人全程陪同,如遇到什么新的情况,需请示陪同人员。
孙永隆说,我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希望组织上能够准许。我的这位亡友,生前喜欢听我演奏的二胡曲,我想在他的灵前给他演奏一曲。
专案组的人早就听说孙永隆这个人重情义,一接触,还真是这样,忙说这个可以,二胡由我们帮你准备。
李友兰在街坊邻居的帮助下,在昌江殡仪馆简单的布置了一个追悼会场。
楝花、枣花披麻戴孝,跪在父亲的灵前。李友兰和阿菲、李友梅、李友菊等站在门口迎来送往,方雅萍和一班道亲二十多人围坐在一起扎纸花。
音响里正在连续不断的播放哀乐。
孙永隆在专案组两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了殡仪馆,走到了追悼会场,他摆放好花圈后,在乔守信的灵位前跪下,叩头,号啕大哭,哭声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大家都不认识这个不速之客,都在一边小声议论。哭声引起了楝花的注意,她刚才正在低头啜泣,这个人从他跟前走过去时,她没留意,当她抬起头看清是孙书记时,她大感意外。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意,她没看错人,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有情有意的男人。但她马上又觉不对:如果仅仅是他俩之间的露水之恩,这也太小题大作了。她想,他一定是爸爸、妈妈的朋友。
哭声引起了李友兰的注意,她是主人,必须过来答谢回礼。她觉得这个人好像是孙永隆,但又没有十足的把握,她是女人,不能过于靠前与他接触,更不能扶他起身。她只能赔站在一边,不停的鞠躬,不停的作揖,不停地说谢谢。
方雅萍正在折纸花,当他听到一个男人在乔守信的灵前号啕大哭时,她猜想这个人不是乔守信的亲哥哥,就是他的亲弟弟——只有袍泽兄弟,才会如此难以割舍。当她看清是她的老公孙永隆时,她大感意外——他怎么认识乔守信?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不是被控制了吗?他是怎么过来的?
李友兰还在鞠躬,还在作揖,还在说谢谢。
孙永隆停止了哭声,他从随行人员手中接过一把二胡,说道:“老三兄弟,我知道你喜欢听我拉二胡,我今天再给你拉一曲。”
灵堂里响起了二胡演奏的《逛新城》,李友兰一听,晕倒在地。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勿鸣:楝花楝果(小说连载三十九)

 
 
 
三十九
 
 
阿菲陪着乔楝花和李友兰母女,来到三医院急诊室,乔老三正在抢救室抢救。他们只好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焦急的等待。
二个小时后,医生出来了,问谁是家属,李友兰站了起来,医生让她进去,不一会,里面传来了哭声,楝花知道,爸爸可能不行了,她也哭了起来。
“乔枣花法律声援团”办公室。信息组在第一时间知道了乔老三的死讯,孙点点要宣传组的同学马上撰写文章,到现场拍摄照片,第一时间将这个新闻事件挂到了网上。乔老三是乔枣花的父亲,因组织工人到北京上访,被昌江市公安局截访组关进了精神病院,被里面的精神病人打死。
《光华时报》的记者向明找到了“乔枣花法律声援团”宣传组,宣传组的同学向他提供了不少新闻线索,向明也将他所掌握的新闻线索提供给了宣传组的同学。
市委宣传部李部长敏感的嗅出了一些政治气味,他马上指示昌江电视台、昌江人民广播电台和昌江日报社,必须在第一时间对当事人的亲属、同事、朋友、邻里进行现场采访,“弘扬”正气,彰显党的一贯正确。
李部长坚信,孙永隆完了,武元成也已经走到了头,再混一、两年也得离休了。他必须和政治新秀曾宁搞好关系,他是省委书记明光灿身边的红人。而明光灿在下一届进入中央政治局,几乎是党内共识。 
孙永隆被省纪委的人控制在市委招待所一间豪华的套间里,由四个武警轮流看管。他可以看书、看报、看电视,到阳台上透透气,但不能出去,不能给外面打电话。他的手机已被收缴。
阳台上装有不锈钢防盗栏。
他是从电视中得知乔老三的死讯的,他的红颜知己、现在移情他人的昌江电视台当红主播江流,一字一顿的播出一个叫乔守信的上访者死在精神病院,他感觉这个名字好生熟悉,他认真地看完了整个专题采访,看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面孔——乔守信的老伴李友兰。她已不再青春年少,头发白了一半,脸上出现了不少鱼尾纹。
他终于记起乔守信就是乔老三。他是他年轻时的兄弟,他只叫他老三,从不叫他学名。
一九六九年,孙永隆十六岁,他已经高中毕业,不得不“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他在父亲的运作下,回老家楝树湾当了知青。父亲对他说,他认识楝树湾大队的支部书记李来宝,他会照顾你的。
同他一样插队的知青还有两人——乔老三和李友兰,乔老三的家在昌江棉纺厂,李友兰的家在昌江医院,两个人的老家也是楝树湾,都回楝树湾插了队。孙永隆和乔老三同一年出生,李友兰比他们两个大一岁。
青年时代的李友兰是一个美人坯子,她皮肤白净,身材高挑,两条又黑又长的辫子从白白的后颈脖垂到圆鼓鼓的屁股丫,她喜欢穿一件红白相间的细布褂子,就像《红灯记》里的李铁梅。
孙永隆除了能写一手好看的毛笔字外,他还会拉二胡,每到夏天的夜晚,人们都在外面乘凉,月光把地面照得朦朦胧胧,孙永隆一只手提了凳子,一只手拿一把二胡,找一个宽阔的地方坐下,先调一调弦,就开始了他的二胡演奏,先是《喜送公粮》、接着是《翻身道情》、再就是《骏马奔驰保家乡》。人越聚越多,有人看到李友兰也来了,提议让孙永隆伴奏,李友兰来一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人们不管李友兰同不同意,先鼓起了掌。
李友兰先是推托,后来推托不过,只好同意,却站得离孙永隆远远的,于是有人将她推到了孙永隆的身边。
李友兰的嗓子不错,唱得棒,表情和手势也标准,特别是那个兰花指比划的到位,唱完后掌声雷动。
有人发现了站在人群外围的乔老三,提议乔老三和李友兰对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孙永隆伴奏,乔老三正要逃跑,被两个后生逮住,“押”到了李友兰身边。
乔老三长得敦实憨厚,其貌不扬,但唱起歌来中气十足。于是掌声更加响亮,有人大声喊道再来一首“哦哦呀呀”,听的人迷糊,问哪首“哦哦呀呀”?有人马上解释,就是《逛新城》。
从此以后,《人家的闺女有花戴》和《逛新城》成了乔老三、李友兰的保留曲目,大队和公社有文艺演出,乔老三和李友兰就会安排上台,演唱这两首歌曲,乔老三由此得了一个外号,叫“走得忙”,李友兰也得了一个外号,叫“哦哦呀呀”。
也许是在唱歌的搭配中,乔老三总是李友兰的爸爸,李友兰总是乔老三的女儿,当孙永隆和乔老三同时爱上了李友兰时,李友兰只钟情于孙永隆,却把乔老三晾得远远的,这让乔老三非常痛苦。李友兰想把二姐友菊介绍给乔老三,友菊在附近一个大队插队。乔老三与友菊交往了半个月就分了手,原因是乔老三老是把友菊叫友兰,这让友菊实在受不了。孙永隆与李友兰交往的第三个年头,公社推荐孙永隆上了大学,也就宣告了孙永隆和李友兰恋爱关系的终结。送走孙永隆后,李友兰痛不欲生,两只眼睛哭成了两个熟透的桃子,她已经怀了孙永隆的孩子。她偷偷来到他们经常幽会的楝树下,吞食了十几颗楝果,当场倒在树下不省人事,幸好乔老三赶到,把她送到医院洗胃,救活了她。于是,她跟了他,在孙永隆走的第二个月,他娶了她,八个月后,他们的大女儿出生,正好是楝花开得茂盛的时节,他们给女儿取名楝花。
 
当孙永隆从电视中得知他的兄弟乔老三已死,并且是被精神病人殴打致死时,他的精神几近崩溃,他在房间里大声喊着乔老三的名字,大声喊着“孙永隆,你不是人。”、“孙永隆,你害死了老三。”看守他的武警战士以为他疯了,马上给省纪委专案组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待纪委专案组的人赶到后,他又不哭不闹了,只静静地坐在窗前发呆,什么话也不说。
第三天,专案组的人审问他,他还是不说话。专案组的人真的以为他脑子出了问题,正当他们准备结束审问,离开时,孙永隆说活了,他说,请组织上放心,我会主动配合你们,把我的问题说清楚的。我这几天情绪不好,是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那个死在精神病院的、叫乔守信的、五十多岁的男人,是我的患难兄弟。他是被我害死的,明天是他火化的日子,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要给他开追悼会,我想去参加他的追悼会,希望组织上满足我这个要求。
专案组的人听完他的话很是诧异,对他说,我们先给领导汇报一下,明天答复你。
第二天,专案组的人通知他,可以去参加追悼会,但有纪律,只能是参加追悼会,不能作其他的事。我们要安排两个人全程陪同,如遇到什么新的情况,需请示陪同人员。
孙永隆说,我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希望组织上能够准许。我的这位亡友,生前喜欢听我演奏的二胡曲,我想在他的灵前给他演奏一曲。
专案组的人早就听说孙永隆这个人重情义,一接触,还真是这样,忙说这个可以,二胡由我们帮你准备。
李友兰在街坊邻居的帮助下,在昌江殡仪馆简单的布置了一个追悼会场。
楝花、枣花披麻戴孝,跪在父亲的灵前。李友兰和阿菲、李友梅、李友菊等站在门口迎来送往,方雅萍和一班道亲二十多人围坐在一起扎纸花。
音响里正在连续不断的播放哀乐。
孙永隆在专案组两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了殡仪馆,走到了追悼会场,他摆放好花圈后,在乔守信的灵位前跪下,叩头,号啕大哭,哭声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大家都不认识这个不速之客,都在一边小声议论。哭声引起了楝花的注意,她刚才正在低头啜泣,这个人从他跟前走过去时,她没留意,当她抬起头看清是孙书记时,她大感意外。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意,她没看错人,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有情有意的男人。但她马上又觉不对:如果仅仅是他俩之间的露水之恩,这也太小题大作了。她想,他一定是爸爸、妈妈的朋友。
哭声引起了李友兰的注意,她是主人,必须过来答谢回礼。她觉得这个人好像是孙永隆,但又没有十足的把握,她是女人,不能过于靠前与他接触,更不能扶他起身。她只能赔站在一边,不停的鞠躬,不停的作揖,不停地说谢谢。
方雅萍正在折纸花,当他听到一个男人在乔守信的灵前号啕大哭时,她猜想这个人不是乔守信的亲哥哥,就是他的亲弟弟——只有袍泽兄弟,才会如此难以割舍。当她看清是她的老公孙永隆时,她大感意外——他怎么认识乔守信?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不是被控制了吗?他是怎么过来的?
李友兰还在鞠躬,还在作揖,还在说谢谢。
孙永隆停止了哭声,他从随行人员手中接过一把二胡,说道:“老三兄弟,我知道你喜欢听我拉二胡,我今天再给你拉一曲。”
灵堂里响起了二胡演奏的《逛新城》,李友兰一听,晕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