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林昭、张志新铜像的“开光”仪式,首先要感谢严正学、朱春柳两位艺术家夫妇,他们在完成林昭、张志新的雕塑后,短短四个月里,排除种种干扰,克服许多困难,终于完成了这个意义重大的工程,这是很值得庆贺的。
他们决定把这两个铜像无偿地分别赠送给林昭和张志新的母校——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安放在校园里。在这两所大学同意接受以前,先设置在他们的小花园——“铁玫瑰园”里,供公众瞻仰。
在她们的铜像回到母校前,先安置在铁玫瑰园里,可以说是意味深长。林昭、张志新生前的精神和铜像所蕴藏的内涵,就像美丽的玫瑰,枝条上长满了刺,而且是铁的,任何人都无法折断它,摧毁它。它象征着这两位女杰的铁骨铮铮的崇高品格。铜像和铁玫瑰园融为一体,成为铁玫瑰园的灵魂。
林昭和张志新面对专制暴力,不屈不挠,宁折不弯。但另一方面,她们对祖国,对人民,却充满了仁爱之心。林昭在她的血书里呼唤自由,呼唤人性,并且把人性归结为“仁心”,确是她的肺腑之言。
我不久前为一位朋友在《杜光文存》上题字:“为文当如利剑良药,为人当有铁骨仁心。”林昭、张志新就是铁骨仁心的典范。
仁心,既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也是普世价值。“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据有人统计,在《论语》里,“仁”字出现过109次。《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一书的作者王杰认为:“‘仁’所表现的是一种服务于‘理想人格’的境界”,这是很有见地的。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人类共有的天性,所以,仁心的孕育、培养、发挥,也就具有普世的意义。关于仁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对普世价值的重大贡献。
仁心表现为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和忠诚。文天祥的《正气歌》里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的“丹心”也可以理解为“仁心”。张志新和林昭正是因为对祖国和我们民族的热爱和忠诚,坚持真理,才受到专制暴力的长期摧残,并最终遭到杀害。孔子在《论语·卫灵公》里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张志新和林昭就是这样杀身成仁的仁人志士。
林昭、张志新在专制暴政的残酷迫害面前铁骨铮铮,对祖国和亿万同胞却柔情似水,深怀眷爱。林昭1966年在监狱里对探望她的张元勋说:“如果有一天允许的话,不要忘记告诉活着的人们:有一个林昭因为太爱他们而被杀掉。”只有大仁大爱的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林昭和张志新都是铁骨仁心的楷模,我们为她们建立雕塑和铜像,不仅是为了纪念她们,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和发扬她们那种铁骨仁心的高尚品格,为在中国争取自由民主的伟大事业作出贡献。
在维权人士的队伍里,有许多继承、发扬着铁骨仁心的精神和品格的人物,陈光诚就是他们的出色代表。陈光诚自幼双目失明,靠自修法律而成为律师。从1996年起,他就为残疾人和乡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受到人们的爱戴,享誉海内外。2002年3月,美国《新闻周刊》以封面故事介绍了他维护残疾人权益和建立乡村法律图书馆的梦想。2003年,临沂市把他评为“十大新闻人物”之一。2005年12月,香港《亚洲周刊》发表文章,赞誉他是“2005年风云人物”。2006年5月,他又被美国《时代周刊》选入“塑造世界的100人”,中国入选者除他外还有温家宝等4人。
2005年春天,陈光诚根据乡民的反映,调查临沂地方政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种种野蛮的违法行为,并在网上公布,引起了国务院计生委的重视,一些有关官员因此受到查处,陈光诚却遭到残酷的报复。他在被软禁7个月后,2006年3月被沂南县公安局拘留,6月以“毁坏公共财物”、“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等罪名,被判处四年又三个月徒刑。今天正好是陈光诚刑满出狱的日子。昨天有一位维权律师送给我一件印有陈光诚头像的文化衫,今天我就穿着它参加林昭、张志新的铜像揭幕式,因为他是林昭张志新的铁骨仁心的精神和品格的继承者,同时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同大家一起祝贺他今天重新获得自由。他在专制暴力面前顽强抗争,坚定不屈,对权益受到侵害的弱者,却充满了仁爱关切之情,甘愿为帮助他们讨回公道而备受打压,坐穿牢底。他的品格和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铁玫瑰园的铜像同陈光诚的心是相通的。
2010年是民间民主运动的潜流汹涌澎湃的一年,也是社会发展充满变数的一年,形势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遥望前景,凶险与乐观并存。处在这个特殊的情景里,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铁骨仁心的精神,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宪政民主运动、维权运动和再启蒙运动,在专制暴力面前百折不挠;另一方面,要抱有一片仁爱之心,以宽容、宽厚、宽松的胸怀去待人处事,推动、建立广泛的联合阵线,用争取自由民主的新进展、新成就,回报林昭、张志新为我们所作的牺牲。
(根据9月9日揭幕式上的即席发言整理,有所增删)
(安放林昭和张志新铜像的铁玫瑰园,位于北京的北五环外、清河镇北的回龙观天慧园5楼 101号严正学寓所南面。在楼东的小马路上 ,可以看到严寓墙外的“铁玫瑰园”中英文标志,南行几米,隔着绿篱,铜像就赫然在目了)
2010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