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形形色色的“革命造反”运动是从“破四旧”开始的。由于置身在全国“文革”大背景下, 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具有全国红卫兵“破四旧”的共同色彩。通过对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考察, 探析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一些典型特征, 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


“红卫兵”是指“文革”初积极投身社会政治活动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在毛泽东的号召下, 成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先锋和闯将。“文革”时期的红卫兵运动, 曾经强烈地震撼着我国以至影响到世界。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全国“文革”大舞台大背景下, 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具有全国红卫兵的共同色彩。本文以福建红卫兵为主线, 试就红卫兵的“破四旧”运动作一探讨, 以求有益于学术界同仁对“文革”时期红卫兵问题的研究, 同时也期望有助于对福建“文革”史研究的深入。

红卫兵组织最早发源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5 年, 阶级斗争的弦已经绷得越来越紧,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兴无灭资”的斗争正在激烈进行, 对各种被说成修正主义毒草的小说、电影、理论、著作等等的批判一浪高过一浪。1966 年初春, 中国的政治形势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对吴晗、邓拓、廖沫沙“三家村”的政治批判充斥全国各大报纸。5 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五·一六通知》, 宣告撤消以彭真和陆定一为首的文化革命小组, 另设以陈伯
达为组长的中共中央文革小组。

由于受到政治空气变化的鼓舞, 5 月25 日下午, 北京大学的聂元梓等人贴出针对北大党委和北京市委的第一张大字报。5 月29 日, 清华附中卜大华、王明铭、骆小海为首的十几名学生聚集在圆明园旧址, 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清华附中红卫兵, 意思为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6 月初,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部分学生成立与清华附中红卫兵类似的自发学生组织——“红旗战斗队”。这两个组织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后全国最早产生的红卫兵组织。随后,“红卫兵”这一名称不胫而走, 出现在北京各个校园。不久, 北大附中、北京石油学院附中、北京二十五中、北京地质学院附中、北京矿业学院附中等校中学生相继成立了“红卫兵”组织。从1966 年8 月1 日毛泽东为清华附中复信和18 日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后, 红卫兵组织蜂起。红卫兵演
变成大中学校学生参加的青少年组织。

在北京红卫兵的鼓舞下, 福建的学生们也开始行动起来。6 月1 日晚中央广播电台播出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 人贴出第一张大字报的消息,《福建日报》当天转载《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文中提到:“一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 正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社会主义中国兴起。在短短的几个月内,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斗号召下, 亿万工农兵群众, 广大革命干部和革命的知识分子, 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 横扫盘踞在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大量牛鬼蛇神。其势如暴风骤雨, 迅猛异常, 打碎了多少年来剥削阶级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精神枷锁, 把所谓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祖师爷’打得落花流水, 使他们威风扫地。”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医学院、福建农学院、福建中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师生听到广播后, 纷纷集会、座谈、写大字报, 并给福建日报编辑部写信挂电话, 表示支持“北大无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行动”。翌日, 厦大经济系、中文系、外文系的少数学生贴出大字报, 揭发厦大党委在工作中的“错误”和“问题”, 点了学校领导人陆维特、张玉麟、未力工的名。当天晚上, 有的学生把党委书记陆维特揪到系里去斗争①。福州大学也于6 月4 日召开全校师生员工“参加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 并成立“文革办公室”。同一时间,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弧梅、福建师院党委书记曾鸣以及其它领导同志被批斗②。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反应也十分“热烈”。福州一中部分学生当即贴出大字报, 随后全市40所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相继贴出大字报③。有的单位还连夜发电报到北京, 福建二师院一天内就发出14 封电报, 表示拥护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定”, 声援北大师生的“革命行动”。

6 月13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办法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学生“停课闹革命”, 废除所谓的“资产阶级考试制度”, 并停止了招生。毕业设计、写毕业论文也被作为“资产阶级教育路线产物”予以取消, 应届毕业生推迟毕业, 留校搞运动。决定播出后, 全省各市县学校又连夜写大字报表示“拥护”④。7 月3 日, 福建省教育厅颁布《关于中等学校不举行学期考试的通知》指出:“为了保证中等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集中精力彻底搞好文化大革命, 所有普通中学、中等师范和半农半读学校本学年第二学期, 除中学毕业班已经举行考试之外, 其它年级均不举行学期考试, 学生均予升级。”⑤同日, 福建省教育厅又颁布《关于中学、师范、小学暑假的通知》, 规定:“今年中学、师范是否放暑假, 由各地、市委视文化大革命发展情况, 自行决定。中学放假也可采取初中、高中分别处理的办法, 即初中放假, 高中不放假”⑥。7 月5 日, 省教育厅、省人事局联合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师范学校推迟毕业的通知》, 规定:“根据省委指示: 为了保证把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搞深、搞透, 我厅研究后提出以下意见和问题: 高等学校、师范学校、普通高中毕业生按教育部通知推迟半年毕业, 高等学校、师范学校、农业职业学校以及普通中学初中三年级以上学生不放暑假; 这些学生全部留原校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 俟文化大革命告一段落时组织下乡下厂劳动”。规定还说, 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助学金, 各级学校集训中的公杂费, 教师参加学习往返的车(船) 旅费补助、民办中学、农业中学教师的生活补助费等等均要专列经费, 所需的经费高等学校可由高教经费统一调整解决; 其它教育方面, 因今年经费已安排得很紧, 切实无法调整, 所需增加经费共206. 75 万元, 请省人委批准予以如数追加, 以支持各地学校文化大革命的开展。”⑦12 月15 日, 省人事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内务部、高教部有关指示精神发出《关于1966 年中等专业学校、师范学校毕业生分配派遣问题的通知》, 今后中专学校、师范学校毕业生一律在本校“文革”基本结束时进行分配考察⑧。上述一系列通知、规定的下发、实施, 从此, 福建大、中、小学开始全面“停课闹革命”。校内外贴满了揭发和批判所谓“反动学术权威”和“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大字报, 学校动乱逐步向社会上蔓延。

为了稳定福建局势, 根据“五·一六通知”和华东会议的精神, 6 月16 日, 省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 做出了《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部署的决定》, 要求各地派工作组进驻学校。这样, 福建省各市县先后派出工作组进驻各大专院校及部分中学, 福建省委派出以陈玉西为团长、张格心为副团长的工作团进驻厦门大学, 领导全校开展“文化大革命”⑨。省委工作团进校后, 宣布工作团领导全校“运动”, 厦大党委停止领导工作, 集中精力学习。10 日, 厦门市委向一中、八中、集美中学、集美航校等各中等学校及文化团体派出“文革”工作队, 领导文化教育部门的运动。福州从6月6 日起, 市委先后向全市42 所中等以上学校(包括福建教育学院) 派出42 个工作组(队) ; 随后又向市文化系统机关和基层单位派出一个工作队, 下分7 个工作组(52 人)。以上共派出工作组人员326 名。

工作组进驻学校不久, 由于沿袭“四清”做法, 强调控制, 便不免与一些带有自发倾向的学生发生矛盾。1967 年6 月28 日, 厦门大学反工作团的林银鹏等学生贴出第一批批判工作组的材料。7 月1 日中文系学生林金铭(1966 年8 月26 日成立的厦大红卫兵独立团负责人)、朱开平、汤木生、张起丁4 人咬破手指写了“赤血红心誓死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血书。8 月5 日, 林金铭、朱开平、汤木生等给毛主席打了一封电报,“控诉省委厦大工作团残酷镇压厦大文化大革命的罪行”bl。7 月28 日, 毛泽东愤怒批评中央一线派工作组的做法。8 月1 日, 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写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的消息。8 月4 日, 省委迅速做出了《关于撤销大、中学校工作队(组) 的决定》。决定指出: 在撤销工作(组) 之后, 大、中学校的“文化大革命”, 由全校师生员工分别选举成立领导“文革”的群众组织负责领导bm。8 月10 日, 厦门市委在全市万人大会上宣布撤走“文革”工作组的决定。当天, 省委工作团撤离厦大。

8 月10 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决定的传达, 对福建省各高校震动很大。11 日, 厦门市3 万人上街游行, 拥护中共中央公布文化大革命的“十六条”决定。《福建日报》是这样报道的: 厦门大学革命师生员工听了中央决定的广播后, 情不自禁地高呼:“毛主席万岁!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中文系四年级的革命师生说:“党中央决定中的每一句话都说到我们心里。我们决不辜负党中央、毛主席的期望, 头可断, 血可流, 不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誓不罢休! ”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六三(1) 班学生刘永乐说:“这个纲领性的文件, 是我们革命的方向盘, 掌握了它, 我们对一切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 一切牛鬼蛇神就能打得更准、更狠。有了这个决定, 我们斗志更高, 胆气更豪, 力量更大, 信心更足! ”bn8 月12 日, 中共中央又通过了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福建日报》当天作了这样报道:“这一消息更使福州全城充满了革命的欢乐的气氛”。“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第一次广播刚结束, 无数支高举红旗, 簇拥着毛主席画像, 欢唱颂歌的报喜队伍, 便川流不息地涌过街头, 涌向中共福建省委, 福州市委所在地,‘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响彻天空”bo。来自中央的这些精神, 都对福建省群众组织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 为此, 8 月15 日, 福建省委发出学习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和《十六条》的通知, 要求各学校建立健全革命组织, 各地市机关根据情况逐步成立革命群众组织。8 月中旬, 福州、厦门等地学生界出现第一批红卫兵组织, 即福州红卫兵总部(东海前线红卫兵的前身)、厦门大学红卫兵总部、厦门前线八·一红卫兵。1966 年8 月中旬至10 月中旬又成立了一批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红卫兵组织, 如毛泽东思想福建革委会(简称“革委会”)、福建前线红卫兵(简称“福建兵”) 等。1967 年1 月在“一月风暴”夺权行动和“反经济主义之风”中, 一些立场、观点相同或相近的红卫兵组织结成松散的联盟——福建省“八·二九”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八·二九总司”)。“文革”时期, 福建红卫兵组织遍布全省, 真可谓名目繁多, 数不胜数。

红卫兵组织从诞生开始, 就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派”的“造反”精神。红卫兵高喊“造反有理”、“革命就是造反,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就是造反”、“我们过去造反, 现在造反, 将来还要造反! ”bp“我们的‘野心’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

红卫兵的形形色色的“革命造反”运动是从“破四旧”开始的。“破四旧”来源于林彪的1966 年5 月18 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由《人民日报》6 月1 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是要彻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 创造和形成崭新的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移风易俗的伟大事业。”“破四旧”为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十六条》所肯定。在“八·一八”大会上, 林彪再一次为“破四旧”作了煽动性号召。林彪在讲话中说:“我们坚决地支持你们敢打、敢闯、敢干、敢革命、敢造反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向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旧风俗、旧习惯势力, 展开猛烈的进攻! ”

红卫兵们似乎一下子找到了显示他们力量最好的方式。“八·一八”大会以后, 首都红卫兵刮起了“破‘四旧’”的狂飙。8 月20 日, 在受到毛泽东接见而产生的激动心情中, 首都各红卫兵组织的“小将”走上街头, 张贴大字报, 集会演说, 开始所谓的“破四旧”。北京“破四旧”不几日就蔓延到上海、天津和全国各大城市。新华社8 月25 日曾报道:“红卫兵革命造反精神振奋全国革命群众,各地革命小将向一切剥削阶级的‘四旧’发动总攻击。”

20 日, 首都红卫兵上街横扫“四旧”的广播传出后, 福建红卫兵立即响应, 许多学校的红卫兵, 敲锣打鼓, 走上街头。每天从清晨到夜晚, 锣鼓声, 革命口号声此起彼伏, 一队队红卫兵, 高举红旗, 抬着毛主席画像, 沿街并深入大街小巷和工厂进行宣传, 提建议,“大破资产阶级四旧”,“大立无产阶级四新”, 以体现“彻底砸烂旧世界”的革命行为。从更改街名、店名、校名、批判服务行业的歪风, 打菩萨、毁神像, 发展到对“黑七类”进行搜查, 后来破“四旧”从城市迅速发展到农村, 大体有几个方面:

(一) 更改街名、店名、校名

更改所谓“散发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霉味”的商店、学校、街道等名称, 如8 月23 日, 福州红卫兵把“福州中国协和医院”8 个字砸烂, 换上用大红纸书写的“反帝医院”, 把“省立医院”改名为“福建反修医院”,“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改名为“福建医学院工农兵医院”,“四海春饭店”改名为“群众饭店”,“安泰楼饭店”改名为“工农兵饭店”,“百龄百货商店”改名为“红桥百货店”,“回春医药店”改名为“人民医药店”等等。8 月29 日和12 月, 福州市人民委员会还应红卫兵与“革命群众”要求, 发布公告更改一批山、河、路、公园及街道、居委会名称, 如将“法海路”改为“革命路”,“圣庙路”改为“反帝路”,“观井路”改为“光明路”,“乌山路”改为“红光路”,“道山路”改为“前进路”等等bs。1968 年9 月11 日, 福州市革委会、军管会又做出决定, 将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分别更名为红卫区、赤卫区和朝阳区bt。

在厦门, 红卫兵“破四旧”运动“风起云涌”。厦门大学红卫兵在《向旧世界宣战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是厦门大学毛泽东思想的红卫兵。我们是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的后代。我们无限忠于党无限忠于毛主席。我们看到, 厦门虽然解放十七年了, 可是, 许多地名,许多招牌, 许多陈规陋俗, 仍然散发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臭气, 毒害着人们的灵魂。

对这些, 我们实在不能容忍了! 我们决不允许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留下的臭名字, 玷污我们英雄的城市”。我们红卫兵战士向全市革命群众呼吁, 立即行动起来, 猛烈地向旧世界开火! ”

在厦门大学和各中学红卫兵的倡议下, 厦门市人委决定更改一批道路、医院、学校的名称, 命名了工农路、解放路、人民路、东方红路、红卫兵路、东风路、向阳路、红旗路、红星路等道路名称;人们所熟悉的医院也更名为白求恩医院、工农兵医院、革命医院、反帝医院等; 一些中学也更名为红旗中学、东方红中学、红卫中学、红星中学、工农中学、人民中学、前线中学, 市机关业余文化学校和农业职业学校也改名为“工农兵学校”和“共产主义劳动学校”。“原来的菽庄花园, 是以一个资本家的名字命名的, 在厦门第二中学革命师生的倡议下, 改成了‘前哨花园’”。泉州市人民委员会也在《泉州报》上发布公告, 更改了城区28 条街(路) 巷的名称和两座桥、两座山、两个公园的名称。如“镇抚巷”、“胭脂巷”、“聚宝街”、“万寿路”等分别以“红旗”、“战斗”、“兴无”、“灭资”等命名cn。“三明二中的红卫兵, 挥笔大书‘坚决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赶下台, 让工农兵英雄形象占领舞台’等标语, 贴在三明闽剧团的剧场墙壁上, 小将们还倡议把新建的闽剧场命名为‘东方红’影剧院”co。1966 年9 月5 日《福建日报》还报道: 革命老根据地龙岩地区各县城关的红卫兵们,连日来出动到大街小巷横扫“四旧”。革命小将们和广大群众一起, 把一切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色彩的路名、桥名、店名全部换上新的名称。龙岩“西兴桥”改为“反帝桥”,“西宫巷”改为“军民巷”。长汀城关横跨汀江两岸的5 座大石桥, 都换上了红光闪闪的新名,“水车桥”改为“东方红大桥”,“泰安桥”改为“跃进桥”,“五通桥”改为“红卫桥”,“旱桥”改为“解放桥”。当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三官巷”改名为“工农兵巷”时, 当地群众无不热烈欢迎, 都说改得好! 我们走起路来更威风了。

(二) 批判服务行业的“歪风”

扫除“封、资、修”首先是对不合“无产阶级口味”的发式、服装、装饰等攻击。“凡是宣扬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 我们要坚决取缔, 决不能让它自由泛滥。”各城市学校红卫兵, 普遍向理发店、饮食店、裁缝店、照相馆、古书店等, 贴了许多大字报, 批判“奇装怪服”, 妇女一律剪成“三八”式齐耳短发, 男人不许留“飞机头”、“大包头”、“高顶尖尾头”, 不照“奇形怪相”, 不许出租、出售所谓的坏书。

“福州红卫兵看到凡有打辫子的女人就给剪头发, 如果不服从就削光头。看到穿尖皮鞋则用斧头、刀子砍去尖的部分。看到穿牛仔裤就用剪刀剪破。”cq据《福建日报》报道:“福州‘百代’服装合作厂的革命职工, 响应‘红卫兵’的倡议, 昨天一早就打掉了‘百代’的旧招牌。砸烂了妖里妖气的飞天女像, 职工们表示, 坚决不做袒胸露肩的‘眼睛领’衣服, 小裤管的‘牛仔裤’等奇装异服; 要面向工农兵, 做大众化的服装。”福建师范学院附中革命造反队学生写出大字报, 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决、干净、彻底、全部地烧毁一切旧发型照相。二、发出公告, 拒绝理“飞机头”、“大包头”之类的怪发。三、每个理发员都有义务向顾客宣传毛泽东思想, 向喜爱理怪发的顾客宣传破旧立新的意义。四、向资产阶级宣战cs! 福州助产学校学生大字报是这样写的:“我们提倡不烫头发。因为烫头发也是资产阶级的一种生活方式。资产阶级想用种种方式来腐蚀群众, 征服人心, 达到它复辟的目的。再说烫头发很浪费电, 如果我们把这些电用来支援国家建设, 那岂不是更好吗? 在这次文化大革命中, 我们要彻底铲除资产阶级与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 ”ct“福州市新华书店古旧书籍门市部的营业员, 接受‘红卫兵’革命大字报的批评, 立即动手整理古旧书籍, 不让一本坏书传出去, 而要更好地传播毛泽东思想。”dk“厦门物资回收公司所属的职工, 连夜清理出一批奇装异服, 以便改制。”dl《福建日报》1966 年8 月27 日报道:“泉州高中的‘红卫兵’, 在‘图书合作租赁商店’门前宣传讲演。这家店出租臭名昭著的苏联修正主义小说《静静的顿河》、《第四十一》以及其他一些坏书,‘红卫兵’教育他们把坏书收起。”“泉州的‘良友’、‘真真’、‘宛然’等照相馆的革命职工, 把一切带有资本主义毒素和没有意义的照片, 通通收起。”dm“南平市商业系统近千名革命职工连夜行动, 认真检查橱窗摆设, 除掉所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色彩的图案和花边”dn。有的地方还要求把商店、门市部改为服务部, 把营业时间改为服务时间等等。

(三) 破文物、毁遗址

旧文物既然产生于封建时代, 不管它本身有无阶级性, 有无作为文物遗产的价值, 在红卫兵的眼中都是必须予以“革命”的对象。“文革”时期, 在“红卫兵”的倡议下, 初步统计, 福建省各地共打掉菩萨53. 8 万多个, 烧毁耶酥像、十字架、神牌等80 万件do, 漳州地区共计捣毁菩萨近20 万尊, 神牌40 多万个dp。据不完全统计, 龙岩全县农村共交出旧书、坏书18068 本, 罗盘83 个, 迷信道具700 副, 菩萨5712 尊、神牌26672 块dq。闽侯专区, 至9 月6 日, 短短几天, 全区被烧毁神像、神牌13 万多个, 宗教道具等12 万多件, 石牌、庙宇等历史古迹被拆毁70 多座, 圣经、古书等各种书籍被收缴近3 万册dr。莆田城关文峰官后侧隋唐建的石塔、宋朝遗留下来的石狮石马、莆田的湄洲妈祖庙、城关十字街明朝建造的6 座石坊、历朝县衙门等被拆除毁坏, 许多佛经被烧毁ds。闻名全国的建阳书坊宋代刻版印刷古迹和朱熹讲学旧址“考亭书院”被破坏得支离破碎; 建瓯一座具有500 多年历史的水南塔和一座有着独特建筑风格和研究价值的下洋状元桥毁于红卫兵的炸药和雷管。甚至连地处深山的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也和“四旧”挂上了钩, 林内的珍禽异兽惨遭捕杀。名扬中外的古刹泉州开元寺和东西塔也险遭不测, 当泉州市市长得知破“四旧”队伍要对它们采取行动时, 及时组织力量, 并亲自出面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才得以幸免。此外各地群众还打掉烧毁神主牌、香炉等各种迷信工具66 万斤和“坏”书刊122 万本dt。查抄的物品一般由红卫兵掌管, 有的堆放在仓库里, 有的就堆放在露天场所任凭风吹日晒。

(四) 横扫社会上“牛鬼蛇神”, 打击“地、富、反、坏、右”分子

当红卫兵对道路、店铺的易名和社会上的扫除“封、资、修”运动推向高潮后, 他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击, 就是对所谓有“反动”意识的人进行攻击。“文革”初期, 红卫兵组织对所谓“地、富、反、坏、右”及“牛鬼蛇神”分子的乱批乱斗事件层出不穷, 一度使“文化革命”变成了“武化革命”。各地红卫兵, 配合当地公安派出所, 居委会干部, 对一些“黑七类”分子进行搜查, 据统计, 福建省共搜查了80268 户, 占全省户数2. 37%。同时红卫兵还把一些坏分子揪出来进行批判斗争并戴上高帽游街ek。在“破四旧”中, 据不完全统计, 福州市区自1966 年8 月23 日至1967 年5 月4 日止,有8000 余户被“造反派”随意抄家, 造成文物和财产的损失和丢失el。至9 月底, 龙溪全地区共强行入室非法搜查1099 户, 全地区共无理搜去资材黄金407. 63 两、银元72087 枚、银器516 斤、现金55055 元、英文打字机1 架、照相机5 架、自行车51 辆、手表63 只、收录机9 台, 以及许多珍宝、贵重药品等财物em。在大抄家中, 漳州地区有2649 人遭游街示众, 有2560 人遭批判斗争en。泉州市遭破坏的文物、书籍、字画、工艺品等共25000 多件, 其中著名画家李硕卿家里被抄走的文物、古字画、书籍、画册等就有300 件eo。

 
 
 


红卫兵“破四旧”的“革命造反”行动造成了社会的严重混乱和无政府状态, 经过红卫兵的“横扫”,“处处是革命的标志和文字, 处处是革命的语言和歌声”。地名的“大革命”, 带来了地名的大混乱。一则地名改动幅度太大, 再则重名太多, 翻来复去, 非常革命的名词就只有那么多, 三则全部都是随意更改, 从未经过哪个部门批准。地名的大混乱, 给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损失和不便。邮电部门更是苦不堪言。“福建有关部门反映, 因地名混乱影响了部队指挥和抢险救灾工作”eq。而且蜂拥而起的红卫兵山头林立, 通令五花八门, 打砸抢抄抓等歪风到处横行, 已经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例如, 据不完整统计, 漳州地区在红卫兵建立之初的10 天内, 共戴高帽游斗87 人, 其中市属单位82 人, 省地属单位5 人。漳州市之外9 个县共游斗81 人, 最多的是诏安县共42 人er。红卫兵自以为是捍卫无产阶级文化, 不分青红皂白的“破四旧”, 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践踏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物质积淀。福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古代书画与传统题材工艺美术品(如脱胎漆器、寿山石雕、龙眼木雕等) 均被当作“四旧”加以破坏。福州市外贸局仓库, 被捣毁一万多元的出口工艺品。南平皮鞋厂被人烧掉了出口皮鞋400 双es。在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故乡、爱国老人安息的集美鳌园, 里面的石雕和泥雕被红卫兵视为“四旧”, 有些就遭到人为的毁坏, 甚而有人破坏鳌园中的建筑物, 遭到陈嘉庚族属的誓死保卫, 几乎酿成武斗。这一事件经市“文革办”同志向市委书记汇报, 书记认为事关重大, 当即向国务院值班室详细汇报, 几小时后总理办公室用电话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要说服造反派, 暂时封存鳌园建筑物,
等运动后期处理。”厦门市市长亲自到集美向“造反派”传达周总理的指示, 鳌园建筑才得以保存下来。

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 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公开的媒体只剩下一种声音, 当时各种报刊杂志一再歌颂红卫兵的造反精神。1966 年9 月17 日《红旗》杂志评论员文章“红卫兵赞”是这样写的:“千百万红卫兵由学校走上街头, 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他们高举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红旗, 发扬了敢想、敢说、敢干、敢闯、敢革命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荡涤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污泥浊水, 清扫着几千年来堆积起来的垃圾脏物”。“革命小将们的革命行动, 真是好得很! 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功绩, 将永远载入无产阶级的革命史册”。1966 年8 月23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好得很! 》是这样评论的:“扫帚不到, 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千千万万‘红卫兵’举起了铁扫帚, 在短短几天之内, 就把这些代表着剥削阶级思想的许多名称和风俗习惯, 来了个大扫除。”“这是振奋人心的大事, 这是大快人心的喜事。

‘红卫兵’的革命精神, 将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永保革命的青春。”“‘红卫兵’的革命行为, 是任何顽固的旧势力也阻挡不了的洪流。‘红卫兵’的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好得很! ”1966 年8 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向我们的红卫兵致敬! 》社论是这样赞颂的:“红卫兵充当了革命这个群众运动冲锋陷阵的急先锋。我们向英雄的红卫兵欢呼, 向我们的红卫兵致敬! ”“红卫兵上阵以来, 时间并不久, 但是, 他们真正地把整个社会震动了, 把旧世界震动了。他们的斗争锋芒, 所向披靡。一切剥削阶级的旧风俗、旧习惯, 都像垃圾一样, 被他们扫地出门。一切藏在暗角里的老寄生虫, 都逃不出红卫兵锐利的眼睛”。“这些吸血虫, 这些人民的仇敌, 正在一个一个地被红卫兵揪了出来。他们隐藏的金银财宝, 被红卫兵拿出来展览了。他们隐藏的各种变天账, 各种杀人武器, 也被红卫兵拿出来示众了。这是我们红卫兵的功勋! ”

《福建日报》也接连报道八闽红卫兵“破四旧”的“战况”以及为赞颂“破四旧”运动而写的诗歌, 如刊登在《福建日报》上的福州灯泡厂业余创作组写的《革命造反精神好》:“长空春雷震天响,毛主席号召传八方; 红卫兵上街大造反, 大地处处换新装。”《福建日报》1966 年9 月2 日战士钟瑞云写的《红色城市闪光芒》:“天不怕, 地不怕,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强大工农兵作后盾, 破旧立新建立新天下。”《福建日报》1966 年9 月2 日海军战士万九如写的《革命小将红卫兵》:“革命小将红卫兵, 鲜红的袖章, 火红的心, 跟着伟大的统帅毛主席, 勇敢造反闹革命, 挥动革命铁扫帚, 大破‘四旧’立‘四新’, 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高高举, 冲锋陷阵向前进! ”

红卫兵的“破四旧”运动业已成为了历史。然而, 历史总是与现实对话。回顾历史, 是为了更好地反思过去, 把握今日与未来。

注释:
①厦门大学:《厦大校史》第1~ 8 页, 福建省档案馆藏。
②福州大学:《福州大学校史》第22~ 31 页, 福建省档案馆藏。
③④、19、41、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州市志·大事记》。
⑤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中等学校不举行学期考试的通知》, 福建省档案馆藏。
⑥福建省教育厅:《关于中学、师范、小学暑假的通知》, 福建省档案馆藏。
⑦省教育厅、省人事局:《关于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师范学校推迟毕业的通知》, 福建省档案馆藏。
⑧福建省教育史志编写办公室编:《福建省教育史志资料集》第2 集。
⑨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编:《福建省委大事记》(1957—1966 年) , 1999 年6 月印。
10、福州市档案馆藏资料: 市委办1966 年。
11、厦大红卫兵独立团:《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厦门前线胜利万岁! ——一部“革”与“保”的斗争史》, 福建师
范大学图书馆馆藏。
12、福建省教育史志编写办公室等编:《福建省教育史志资料集》第2 集, 1990 年10 月。
13、《全省人民热烈欢呼党中央伟大决定》,《福建日报》1966 年8 月11 日。
14、《福州倾城欢呼党中央全会公报》,《福建日报》1966 年8 月14 日。
15、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
16、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三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
17、《林彪在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上的讲话》(1966 年8 月18 日)。
18、《以革命的精神打破“四旧”大立“四新”》,《福建日报》1966 年8 月29 日。
20、厦门大学红卫兵总部:《红卫兵》创刊号, 1966 年9 月7 日。
21、《厦门日报》1966 年8 月30 日。
22、31、32、《厦门、泉州“红卫兵”烈火烧“四旧”》,《福建日报》1966 年8 月26 日。
23、25、《红卫兵是革命的好后代——各县城关革命群众和红卫兵并肩战斗横扫《“四旧”》,《福建日报》1966 年
9 月5 日。
24、30、 《拿起革命铁扫帚 横扫一切旧习俗》,《福建日报》1966 年8 月28 日。
26、龙溪地委文革办:《文革情况反映》第24 期, 1966 年9 月11 日。
27、《誓与红卫兵在一起》,《福建日报》1966 年8 月28 日。
28、29、《把旧世界打个天翻天覆——福州“红卫兵”大字报选》,《福建日报》1966 年8 月25 日。
33、《南平、漳州红卫兵大造反》,《福建日报》1966 年8 月27 日。
34、39、40、48、《关于破四旧的情况》(参考资料) , 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范办文件(二) , 福建省档案馆藏。
35、42、43、龙溪地委文革办:《文革情况反映》第44 期, 1966 年10 月16 日。
36、中共龙岩县委:《中共龙岩县委常委和十七级以上党员干部学习讨论文化大革命文件的报告》(文件总字
[66 ]82 号)
37、中共闽侯地委文化革命办公室:《红卫兵横扫“四旧”的情况》, 1966 年9 月6 日。
38、《莆田县文化大革命核查大事记》, 莆田县委核查办, 1987 年10 月。
45、《晋江地委报告》, 1966 年8 月。
46、福建省档案馆藏资料。
47、李炳印:《“文化大革命”时期乱改地名的历史教训》,《青年思想家》, 1991 年4 月。
48、龙溪地委文革办:《半个多月来大宣传、大发动和“破四旧”的情况》, 1966 年9 月8 日。
49、《集美学校校史》, 第222 页, 福建省档案馆藏。

── 原载 党史研究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