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汉学家玛丽-侯芷明女士在斯特拉斯堡世界人权会议
2010年12月10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在奥斯隆重举办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授予狱中作家刘晓波先生,为此,博讯记者“巴黎动态”专程采访了法国“团结中国”协会、著名汉学家玛丽-侯志明女士。
巴黎动态:你好玛丽,请您谈一谈今天的媒体热点挪威首都奥斯陆刘晓波颁奖典礼?”
玛丽-侯芷明:今天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有一个令全球瞩目的事件——诺委会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把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刘晓波。遗憾的是刘晓波本人及他的妻子刘霞都不能参加本次会议,所以,今年隆重颁奖典礼的意义比往年要深刻得多。
比方说去年的颁奖时间,奥斯陆非常热闹,去年是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获奖,在刚刚当选总统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注意他的行动与计划,他虽然获奖,但是,全世界对诺贝尔奖给奥巴马并不是太在意,得奖与不得奖对于奥巴马的生活不会有任何变化,对全世界的政治的影响也没有太大。所以,当时虽然在奥斯陆很热闹,但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相对很平静,世界媒体与政治家对诺贝尔委员会的评论与攻击的也很少。
与去年的情况正好相反。同样是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刘晓波目前在狱中,而且他的妻子刘霞以及很多关心这件事的人都有了麻烦。
最近几天接受了邀请,参加了几场座谈会及电视媒体的广播节目,法国老百姓提问最多的是现在中国那么富裕、强大,它为什么那么怕一个知识分子和平的言论?为什么要抓他坐牢?为什么要阻止老百姓知道他的思想?为什么要封锁消息诋毁诺贝尔和平奖?很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
这说明了西方的老百姓根本不懂一个集权、独裁制度是怎么回事?是什么意思?
这个制度非常害怕它自己的老百姓、这个政权不会顾及世界对他的评价是什么。中国封锁对此事的报导,这种作法似乎对西方国家形成了刺激,并提醒各民主国家,中国与民主国家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这就体现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具体意义与价值。
自从1895年享有国际声望的诺贝尔奖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创办以来,中国人从未像2010年这样直接置身于围绕诺贝尔和平奖的争议之中。2010年10月8日,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这个奖项颁发给了中国著名异议人士刘晓波。
根据创始人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当颁发给那些“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规军队以及为组织和宣传和平会议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维护人及个体的基本权利逐渐上升为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标准之一。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因为人权努力而得奖的名单日益加长:美国的马丁-路德-金、俄罗斯的萨哈罗夫、南非的图图大主教、波兰的瓦文萨、流亡印度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缅甸的昂山素姬、东帝汶的贝罗大主教和拉莫斯-霍塔,等等。
诺贝尔和平奖百余年历史中不乏得奖者无法前来领奖的例子。萨哈洛夫、瓦文萨、昂山素季等人都是由家人代为领奖。然而,刘晓波本人不仅因为仍在狱中服刑而不能亲赴奥斯陆,而且,其妻子刘霞也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刘霞希望代表领奖的人士也陆续受到当局阻挠、软禁。
1935年,德国记者奥西茨基因为被希特勒关入纳粹集中营而不能领奖。后来,一名身份不甚明确的律师代表他领奖,并将奖金据为己有。此后,诺委会决定,在得奖者本人不能前来,又没有亲属可以代表领奖时,奖章、证书及奖金均延后再发。
中国当局丑化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并破坏颁奖典礼的作法,出现了反效果,不仅招来外界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更多批评,同时也使遭关押的刘晓波更加成了国际瞩目的名人。
博讯记者“巴黎动态”述评:
刘晓波在被二审时有着精辟的辩护词“言论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言论自由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民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理念,是最基本的人权。其应有之义是每个人既有发表“正确言论”的权利,又有发表“错误言论”的权利。对于这项权利,公权力不仅不能干预,更不能剥夺,甚至不能审查,而应予以保护。”
最后,玛丽·侯芷明女士表示:非常感谢博讯新闻网多年来为媒体自由网络所作出的无私贡献”。
巴黎动态:感谢玛丽·侯芷明女士在百忙中接受采访以及对中国问题多年来不懈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