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总统发表柏林墙讲话(1987年6月12日)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鲁迅所写的杂文当中,堪称脍炙人口的一篇。那篇杂文最初是1924年发表的,将近100年前了。1987年,冷战期间,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欧洲最著名的城市之一、东西德交界的柏林发表一篇演说,高呼“推倒柏林墙”,其象征性意义不下于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不过,里根演说中的这句关键话语,在美国政府内部,一度被当作异己而遭排斥、甚至几乎被消灭掉。
里根是美国第40届总统,在1980年的大选中击败时任总统的民主党人吉米.卡特,并在四年后的大选中,成功连任。2004年六月五号,里根辞世,享年93岁。在里根诞辰100周年之际(里根是1911年2月出生的),美国各地举办了很多缅怀里根的活动,而这位好莱坞电影明星出身、后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前总统,经久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他最重要的政治遗产都有哪些?
*布兰登堡演讲*
对里根总统任上政治、外交和经济领域一系列政策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来自不同党派和背景的人,几乎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里根总统在促使冷战结束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中间,最具有代表性的言行,就是他1987年6月12号在西柏林布兰登堡(Brandenburg Gate)发表的有关东西方关系的政策演说。
在这篇演说中,里根总统说:
“现在,苏联人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意识到自由的重要性了。我们常常听到说莫斯科现在要开始实施新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了;一些政治犯已经得到释放了,一些外国广播也不再被干扰了,而且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了松动、某些商业活动也被允许。所有这些,是否标志着苏维埃体制在开始彻底的改变?或者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姿态、目的是要让西方抱有不实际的幻想、以及在不改变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苏维埃体制?”
*推倒这堵墙!*
图片来源: Reagan Library
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瑞士首度会晤(1985年11月19日)
里根继续说,苏联政府可以做出一个具体的表示,打消人们心中的这些问号,并且极大程度地推进和平和自由。
“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假如你真地爱好和平、假如你真地渴望给苏联人民和东欧人民带来繁荣,假如你真地是要开放,那么,请你到布兰登堡来!戈尔巴乔夫先生:请你打开这道大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
“推倒这堵墙”(Tear Down This Wall)这句话,随着里根总统的演说,传遍了世界各地,成为让冷战结束、东西德统一、让东欧国家从前苏联的控制下独立出来、迈向自由民主体制的一个标志;人们每每想到里根总统,往往也都会想到他说过的这句话。但是,或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句话当初在美国政府内部,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而且差点被消灭掉。
彼得.罗宾逊(Peter Robinson)回忆说:“1987年4月,我接到任务,写这篇演讲稿。”
罗宾逊当时是白宫写作班子的一员。
87年6月初,里根总统最初并没有打算去柏林,欧洲之行只到罗马和威尼斯,后在西德政府的大力邀请下,决定从意大利返回美国的途中,在德国停留几个小时。
罗宾逊说,当时他只是知道总统将要在柏林墙发表演说,大约会有一万人参加,鉴于演说的地点,主题应当涉及外交政策。
*随先遣队到柏林*
4月下旬,罗宾逊随同白宫先遣队去到柏林;先遣队成员当中,有负责保卫的和新闻处等其他部门的官员,罗宾逊的任务就是要为演说内容,寻找一些素材。他首先去见了美国派驻柏林的一位高级外交官。本以为从从这位外交官那里得到很多、很好的素材,但是没想到,那位戴着厚厚的眼镜、身材颇为壮实的外交官,谈话时,表现得“非常紧张、不自在”,而且似乎“里根到访这件事儿本身就让他感到不自在。”
罗宾逊说,这位派驻柏林的外交官给他一些出了点子,但是,几乎所有的点子都是负面的;都是里根不应该说什么。
该外交官警告罗宾逊说,住在西柏林的人,在西德人口当中,算是最左的,而且知识水平也都很高,因此,总统来这儿,要小心点儿,不要大声高喊什么口号,不要说苏联太多“坏话”,而且切忌有关柏林墙的任何“煽动性话语”。
图片来源: 斯坦福大学
里根撰稿人罗宾森
罗宾逊回忆说:“这位外交官对我解释说,这些住在西柏林的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早就都习惯了。”
和外交官交谈之后,罗宾逊和白宫先遣队的其他几个成员一道,乘坐美军直升机,在柏林上空转了一圈。他回忆说,1961年造的、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到西德去的这堵墙,在西柏林这边,只是简单的一堵墙而已,但是在另外一边,有无数的铁丝网和站岗的警卫,还有一座监狱。罗宾逊回忆说,直升机驾驶员当时说,假如东德那边某一个警卫让谁逃到西柏林那边的话,那么,警卫本身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当天晚上,罗宾逊没有跟先遣队其他成员一起活动,而是到朋友介绍的熟人家去吃晚饭,并且认识一些当地的人。
*真地是见惯不怪了吗?*
起先,大家先是谈谈当地的气候、德国出产的酒,等等,然后,罗宾逊就着那天下午那位外交官跟他说的话,问了一句:“你们大家真地是对周围这一切都见惯不怪了吗?”
听了这话,主人夫妇和客人都显得不大自在;罗宾逊心想,在座的是不是都觉得“这个老美怎么那么没眼色,不分场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像那位外交官先前警告过、里根总统要切忌的。就在这会儿,在座的一位先生说话了:
“我的亲姊妹就住在那一端、和这里相隔只有20英哩的地方,但是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你认为我会‘习惯’这种局面吗?!”
另外一位男士说:“每天早上我去上班的路上,都要经过一个岗哨;东柏林那边站岗的,每天都要从望远镜里监视我的一举一动;我和那个警卫说同样的语言,有着共同的历史,但是我们两个人,一个就像动物园里的野兽一样,另外一个就像动物园的看守;只不过很难说谁是看守,谁是被看管的。”
*‘证明他有诚意!’*
罗宾逊回忆说,主人太太随后激动地说:“如果戈尔巴乔夫这个人真要是有决心进行‘改革’、‘开放’的话,他可以把这堵墙推倒,证明他有诚意!”
回到美国之后,罗宾逊对他的顶头上司、里根总统写作班子的负责人托尼·多伦(Tony Dolan)汇报说,想把在柏林晚宴上听到的话写进演说词里,而且要把“推倒柏林墙”作为主题。
白宫写作班子的主管对这个主意表示支持。
5月18日,罗宾逊之后在和里根总统谈话的时候说:“总统先生,我和先遣队一起去柏林的时候了解到,您得讲话不仅能在西柏林听到,而且东德各地也能听到。”罗宾逊说,假如天气好的话,甚至莫斯科的广播电台也能收听到当天的讲话。“您想对柏林墙那边的民众,说点什么?”
里根抬头想了一下,然后说:“稿子里提到要推倒柏林墙那段,就是我想要说的;那堵墙一定要倒下来。”
尽管里根本人喜欢这段话,但是,讲稿被送交美国国务院(State Department)和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之后,这两个部门竭尽全力,试图要把“推倒柏林墙”这段话给砍掉。
*层层反对*
罗宾逊回忆说,对这段话,“负责东欧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打电话来,表示反对,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位高级官员通过备忘录的形式,来表示反对,柏林那位外交官发电报来,表示反对。”各个反对部门、包括驻柏林的那位外交官,不仅是口头上说,而且还都落实到行动上;分别递上本部门撰写的、“更恰当”的讲稿。罗宾逊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时其他部门提供了至少七份讲稿;每一份里面都没有‘推倒柏林墙’那句话。”
罗宾逊说,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那些官员,原则上讲,都不反对推倒柏林墙,他们所提供的那些讲稿,和罗宾逊要说的意思,大体上也差不多;比如,派驻柏林那位外交官提供的稿子里面就有这么句话:“终有一天,这堵丑陋的墙将会消失。”
罗宾逊说,“初看,这些稿子里的话、其中的涵义,和我要说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呀,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对我的那份稿子持有那么强烈的反对意见呢?仔细一看,字里行间的意思确实大有不同。就拿派驻柏林那位外交官提供的文本来说吧;‘终有一天,这堵丑陋的墙将会消失’。乍听起来,也不错;但是,仔细一想,‘终有一天’狮子和绵羊还会同床共枕呢,但是要等到什么时候?!另外,‘这堵丑陋的墙将会消失’,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这堵墙会把自己给搬走不成?事实上,只有当苏联人把这堵墙给推倒、或者是让别人把它推倒,它才能倒!‘这堵丑陋的墙将会消失’完全忽视了人在这个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罗宾逊说,美国国务院和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实际上要说的是,里根总统可以上去讲一通这堵墙不应该存在这种话,但是他的话不应该讲得那么“实”,不应该那么直截了当。罗宾逊说,他们实际上是想让里根在这个问题上敷衍了事。
*遭鲍威尔训话*
就在里根将要启程前往欧洲的那个星期,白宫写作班子还在和国务院以及国家安全务委员会的人,就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格斗。罗宾逊回忆说:
“一天,我又被叫到白宫新闻处处长办公室。这回,当时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相当于副国务卿一级)的鲍威尔,坐在那里,等着我呢。我当时不过30岁,除了在白宫写讲稿以外,别的什么全职工作都没做过,而鲍威尔那时候已经是一个四星级上将了。”(注:鲍威尔后在里根总统任内升为国家安全顾问,并在小布什总统任内出任美国国务卿。)
在听了鲍威尔训话以后,罗宾逊照样用之前和别人辩论时用的语调,把为什么要把“推倒柏林墙”这句话留在讲稿里的理由,整个说了一遍。罗宾逊回忆说,当时也不知道自己那点勇气是哪儿来的。
和鲍威尔面对面的一个回合之后,事情并没有完结。不几天,罗宾逊的老板、白宫新闻处处长格里斯康被副国务卿贝克叫到办公室。等着他的,除了贝克之外,还有国务卿舒尔茨。舒尔茨说:“我认为‘推倒柏林墙’这句话会冒犯戈尔巴乔夫。”格里斯康说:“总统本人已经表示过,对这句话没意见。”三人随之不欢而散。
*‘把那段话留下’*
6月5号,里根总统一行已经抵达意大利了,舒尔茨还在对那句话表示反对,并且让白宫的办公厅副主任(Deputy Chief of Staff)杜伯斯坦将他的反对意见告知总统。杜伯斯坦将反对意见统统都对里根说了,然后把讲稿递给他,请他把那一段再重新看一下。
图片来源: Reagan Library
里根总统在白宫
看过之后,里根问杜伯斯坦,你怎么想?杜伯斯坦说,我觉得那一段听起来挺好的,“但是您是总统,您得亲自决定。”
杜伯斯坦回忆说,过了几秒钟,里根脸上浮现出大家都熟悉的、很难用话语形容的明朗的笑容,随后说:“把那段话留下。”
不过,来自国务院和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的反对派,直到最后,也没有要放弃的意思;就在里根抵达柏林的当天,再度递交了又一份他们认为里根应该用的讲稿。
在乘车去到柏林墙发表演说的路上,里根对杜伯斯坦说,一定会把那句话讲出来。里根对杜伯斯坦说:“国务院的那些小子们这下肯定要置我于死地了”,但是,里根说,那句话是他“应该说的”。
*里根的立场是关键*
当年撰写“推倒柏林墙”讲稿的罗宾逊目前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罗宾逊1979年从美国八所长青藤院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拿到英文学士文凭,之后又到英国牛津大学获得政治、哲学和经济学硕士学位。1982年从牛津毕业,随即加盟白宫写作班底。
回想当年的那场政坛‘格斗’,彼得.罗宾逊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里根总统本人以及他所秉持的道义和理念。
“那篇讲话的基本点是道义上的呼吁,是对戈尔巴乔夫在道义上的一个挑战;在整个争论的过程中,里根总统把国务院和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的反对意见都否了,坚持把话说出去,因为里根多年来所秉持的理念就是如此;他不可能站在柏林墙前面,不大声呼吁,让柏林墙倒掉。”
在分析美国政府内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官员都大声疾呼反对的时候,罗宾逊说:“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那些职业外交官们,他们都有很好的学历、受过很好的训练,但是,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都已经养成了按规矩、或者说是依照惯例办事的习惯,至于说道义上的考量、正义与非正义、自由与强权,所有这些,在依照惯例办事的过程中,都被忘到一边去了。从道义的角度考虑问题,让他们感到不自在,不符合他们一贯的思维和想法。”
在里根站在柏林墙前面,发表讲话时,共产专制在苏联和东欧已经实行40年了,柏林墙在那里已经有20多年了。罗宾逊说:“那时候,人们已经不再以为这堵高墙可以被推倒;共产主义已经以某种方式,潜入了人们的思维。当里根总统对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说‘推倒柏林墙’的时候,他实际上说出了普通民众想都不敢想、更不敢说的话;他的这番话拓展了人们的想象力,引发了人们对自由和民主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