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对外宣布今年将召开18大,胡锦涛总书记的任期就要满了。一位知名的体制内学者是这样评价胡锦涛的:“下定决心,决不作为”。还有学者把小胡比喻为中国的勃列日涅夫。纵观胡总书记近十二年来的政绩,除了践踏人权的记录举世瞩目外,人们还真看不出他有什么能载入史册的建树。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是胡当局的政治作风。胡锦涛2012年元旦祝词又一次印证了胡政权一心维稳,决不政改的“混日子”本色。

2012年新年来临之际,胡锦涛在北京发表了题为《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元旦祝词。其标题完全是乌鸦的老话,是以往元旦祝词的重复,令人乏味。当然,对胡锦涛而言,混过最后一个元旦就万事大吉了。有广东网友说,胡锦涛今年元旦贺词的重点是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胡在2007年元旦说的是祝愿世界人民共享和平发展成果;既然2007年都已经共享了,为何到2012年还在促进,实在是前后矛盾,逻辑混乱。

“2012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很高兴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向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世界各国的朋友们,致以新年的祝福。”这段启文为历次中国领导人新年祝词所用了几十年的陈词滥调,人们听起来都烦心了。有网民讽刺说“就不能换种说法,这官腔我听了几十年,恶心了几十年”。 还有网民如是评价说“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一日三餐中,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几天大鱼大肉下来,胃口定是腻味、恶心,肯定想换换素食青菜,天天粗茶淡饭,也必然也会向往山珍海味。天然人性口味使然。”虽然此话有些刻薄,但确实反映大众感受。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人民同心协力、锐意进取,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中国加强同各国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国际合作,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胡锦涛对2011年的总结中以“混”为策略,通过混淆是非来糊弄听众。在祝词中,他丝毫不提2011年全国发生了几十万起群体事件,上百万访民长期上访和维稳经费超过军费的事实,反而撒谎称中国人民在2011年同心协力发展稳定任务。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大量倒闭,资金外逃,政府官员贪污腐化急剧膨胀,普通公民实际收入相对严重下降,胡锦涛却得出了“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的结论。2011年世界民主变革的鼎盛之年,在中东北非的茉莉花革命中,中共逆流而行,明里暗里极力帮助专制政府的独裁者,扮演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为世界人民所鄙视;在朝鲜大独裁者金正日死后,中共如丧考妣,并且又一次全力扶植金正日的后人延续朝鲜的专制统治,再次把中国推向民主世界的敌对面;在南亚,中国日趋孤立,连中共以往的专制死铁缅甸都敢叫停中国在缅甸的大型水电建设项目,而中国的南海问题上长期受周边小国欺负,在2011年以致空前,南海资源遭到周边小国的疯狂掠夺,几乎连主权快要丧失如此等等。而胡锦涛却大言不惭地说出“中国加强同各国的交流合作……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国际合作,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胡锦涛在祝词中刻意回避民主和人权问题。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不讲民主和人权的国家,在这方面中共不仅长期为国际社会所谴责,而且也遭到国内民众所讨伐。对中国人权情况之糟糕,胡锦涛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说其好只能遭人嗤之以鼻,自讨没趣。于是乎,尽管民主人权是世界绝大多数政府元旦祝词必不可少的话题,胡锦涛也采取“混”的手法混过这话题,干脆只字不提民主和人权。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同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携手努力,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增进两岸同胞共同利益。”这段官话大部分内容人们至少听了十几年了,话听多了就变成废话。但是胡锦涛在元旦祝词中却变废为宝,因为他恰恰使用这段废话来“混”出一个妙结果。文中的“伟大旗帜”、“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历次公开讲话都要涉及的内容,也是中共欺骗全国人们的政治标签。这些“旗帜”、“理论”、“代表”、“发展观”是中共粉饰自己的口号,是一党专制的符号,是不应该出现在全人类共有的重大节日中。可是胡锦涛居然把这些狗皮膏药巧妙地“混”贴到全人类共同的元旦节日上,从而把共产党的专制统治与新年新气象挂上钩。文章对中国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如贪污腐化、贫富悬殊、法制落后等实质性问题不予提及,而是在大唱“努力巩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赞歌,胡锦涛这样一“混”,就把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处于崩溃的社会状态演绎成一幅歌平升舞景象。

胡锦涛在祝词中没有提到南海危机、钓鱼岛被日本占领等遭受外侮的屈辱大事,反而大谈“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和针对台湾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其美言是中共要着力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胡锦涛这内外矛盾的轻重倒置之“混”是在掩饰中共对民族不负责任的事实,因为由于南海危机和钓鱼岛问题,中共的不作为已经引起全国人们的严重不满,甚至连中共体制内的人都开始怀疑共产党执政的必要性。香港、澳门早已回国,并且该两地都已经繁华稳定了几十年,根本不存在外患内忧的问题,更谈不上要大陆政府去维稳和发展经济。台湾作为亚洲自由民主的标榜,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不需要中共去增进她的利益,并且台湾领导人也多次提出只要大陆放弃一党专制,什么都可以谈,统一不成问题。因此,台湾也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是在今天南海利益已被周边小国侵占,钓鱼岛已被日本人占领,胡锦涛反而不着急。难道在胡锦涛眼里香港人、澳门人与台湾人还不如越南人、菲律宾人、印尼人和日本人吗?

“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呼唤,是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将继续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

2011年中国外交连连失利,出现不可预料的困局。3月中国政府的老朋友缅甸军政府叫停中国投资的大型水电站,2011年亚太九国签订TPP协议,中国被排除在外,使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孤立从军事领域蔓延到亚太峰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会议上公然批评“中国玩弄国际规则”,并称“受够了”,甚至连非洲贫穷落后的盟友国家也纷纷背叛中国。加之作为中国政府的老铁杆朋友独裁者卡扎菲死了、独裁者穆巴拉克被关了、独裁者金正日归西了,这些独裁者的悲惨结局颇使北京当局大有兔死狐悲之感。尽管中国提供的外援越来越多,但中国的国际朋友却越来越少,北京已越来越孤独了。胡锦涛深知中国已经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困境之艰难,但他不承认造成中国今日外交之尴尬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与世界背道而驰的客观事实,更不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以胡“混”来欺骗不知情的国内民众,单相情愿地叫喊“中国将继续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北京的声音在国际上越来越虚弱,如果北京当局一如既往地拒绝普世价值,怎么“混”也难以回春。

“我相信,只要各国人民戮力同心、同舟共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征程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最后,我从北京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胡锦涛无视中国内外交困的现实,无视中国底层人民的疾苦,没有提出在新的一年里,当局实施怎样的政策帮助自己的老百姓摆脱困难,过上好日子,怎样去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而是把他自己“混”成了地球王,竟然号召“各国人民戮力同心、同舟共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在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征程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胡锦涛一生谨小慎微。唯有1989年平息西藏骚乱时他是地方当局的一把手,亲自上街指挥镇压,此举受到邓小平的赏识并把他钦定为隔代接班人。上任伊始,善良的人们还以为他胸有城府,腹有良谋,当会有所作为;还有不少人期盼他继承恩师胡耀邦的衣钵,实行“新政”,开启政改。而今他的任期已经快满了,在政治改革和推进民主方面也没有任何作为。人们终于明白他是在平平庸庸地“混”日子,最为痛苦的是他当政十多年,全国人们被迫跟着他“混”了十多年。

东也“混”西也“混”,在一天混一天,胡锦涛2012年元旦祝词的“混”之精神也预示着中国整个社会在2012年仍将会是实实在在“混”的一年。


附:警惕“石头摸上了瘾,连河也不想过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清华大学发布2011年度“社会进步研究报告”——

须警惕“石头摸上了瘾,连河也不想过了”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1月9日发布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最需警惕的是“转型陷阱”。报告称,既得利益集团用“维稳”的理由拒绝改革、绑架改革,是“转型陷阱”的主要症状。

  “在今天,体制改革已经陷入困境,可以说是个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来,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被搁置,政治体制改革尚未进一步推进。”

  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院社会进步研究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今天发布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最需警惕的是“转型陷阱”。

  转型陷阱:改革中途,“不想过河”

  在新的世纪走完10年后,国内的观察家说“中国社会的气质正在发生变化”;有人则认为改革已经终结,已经死亡。“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特征是改革,90年代的特征前期是改革后期是开放,而最新的这10年,维稳则成了最基本的基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目前流行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认为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经历的“中等收入陷阱”,另一种认为是改革处于停滞甚或倒退状态。

  而这份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主笔撰写的报告指出,中国现在最需要警惕的,不是上述两者,而是“转型陷阱”。

  “转型陷阱”指的是,改革和转型过程会造就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会阻止进一步变革,要求把过渡时期的体制定型化,形成使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由此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和经济社会问题的不断积累。

  “这就如同在一幢烂尾的大楼中,人们简单装修一下就搭灶做饭,娶妻生子,也俨然成为一片天地。”

  报告认为:“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渐进式改革的优势,但现在看,一个渐进式改革的国家陷入转型陷阱的危险会大大增加。因为在渐进中,使转型过程停滞并定型化的机会太多,既得利益集团从容形成的条件更为有利。”

  “其实,现在中国的改革困境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改革开始进入深水区,已经改不动了’。在改革初期,提出‘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现在的问题是,可能是摸石头摸上瘾了,连河也不想过了。”

  盘点五大症状:用“维稳”的理由,拒绝改革

  报告分析了转型陷阱的“五大症状”。第一个症状是,经济发展步履沉重并日益畸形。

  报告指出,中国在经济上最现实的问题“不是停滞,而是亢奋、畸形的发展”。一方面,落后地区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潜力等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体制决定了政府“反放缓”、“反停滞”的能力是极强的。“在转型陷阱的格局中,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处境艰难,经济活动的民间动力下降,于是,只能越来越依靠政府推动,大拆大建,上大项目,办大活动,盖大高楼,修大广场,甚至造大塑像。”

  报告把这称为“增量依赖症”。“在转型陷阱中,人们没有通过重要的体制变革来解决问题,于是只能寄希望于做大蛋糕,在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用发展形成的增量来缓解问题。”

  在这种增量依赖症中,经济增长了,民众不见得会受益;但如果不增长,民众则会受损。

  症状之二是,过渡的体制因素被定型下来。

  出人意料的是,报告指出“改革动力的丧失,并不仅仅是领导层的改革意愿问题,而是在民众中已经对改革发生了疑问”。

  “如果现在是民众要求继续改革,而既得利益集团在那里阻挠和反对,事情也许还比较简单。”报告分析,“问题在于,既得利益集团让改革走样变形,以改革的名义获取利益,由此引起一般民众对改革的抵触。正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看到的,现在老百姓一说起改革就心惊肉跳。其结果是,不仅实质性改革受阻,而且这个字眼都在失去民心。”

  比如,在一些地区的医疗改革中,需要降低不合理的高药价,相应提高医疗的价格,改变“以药养医”的现象。但过一段时间,压下去的药价又高了,结果是由过去的药价高、医疗价格低变成两者价格都高,患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了。

  症状之三是,社会结构趋于定型,固化为“贫富分化”的断裂社会。

  报告提醒,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社会氛围或社会心态:其一,由于社会中的门槛加高,社会活力大大下降。其二,阶层之间的对立情绪凸显,“仇富”与“嫌贫”的集体意识在蔓延。其三,普遍的不平衡感为部分人的绝望感所取代。“比如在农民、农民工和城市底层等群体中,存在看不到希望的绝望感。一些社会矛盾的激化往往与这个因素有关。”

  症状之四,就是误判社会矛盾形成的拘谨心理和“维稳”政策导向。

  “近些年来,社会矛盾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应当说,一些本来是市场经济中正常存在的矛盾,其中绝大多数并不会形成对政权和基本制度框架的严重威胁。但近些年来,有关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误判,形成了一种不稳定的幻象。”

  在这种判断的基础上,“大维稳”模式形成了。它将社会的大小事都与稳定联系起来,“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维稳,将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常规化、体制化,使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处于一种很不正常的状态”。

  报告指出,用“维稳”的理由拒绝实质性改革,是“转型陷阱”的典型逻辑。“僵硬的维稳思维以及大维稳模式,最终结果往往反而是激化社会矛盾,甚至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演变为对体制的怀疑和怨恨。”

  症状之五,社会溃败日渐明显。“首先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权力失控,暴力截访、血腥拆迁;权力失控的直接结果,是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在降低。于是,社会底线失守,道德沦丧,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

  “转型陷阱”是如何形成的?

  “转型陷阱”下的体制,是怎么逐步定型下来的?

  报告指出,它以权力与市场的奇异结盟为特征。“往往是权力与市场手段的交替结合使用,在权力手段方便的时候使用权力手段,在市场手段方便的时候使用市场手段。”

  报告分析,在既得利益群体崛起的过程中,下述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官倒”、国企改制、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开发、房地产热、企业上市融资……既得利益集团迅速支配了土地、矿产、金融资源,涉及遍布全国的基础设施、城市开发、公共工程、农村水利建设以及能源、电力、通信、制造等重要行业。

  “所谓中国模式,就是在这种体制中派生出的发展模式。在行政能力继续强化的前提下,把市场体制打碎为市场因素,通过权力重组市场因素,实现对资源的高度垄断。”

  由此,报告也解析了目前中国思想界“左派”和“右派”争论的混乱。“因为在过去许多年中,人们一直把权力和市场看成是两个截然对立的东西,两者关系是此消彼长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左”理解为对这个混合型体制中“市场”或“资本”因素的警惕,将“右”理解为对“权力”因素的警惕。反过来说,“左”是在为“权力”因素呼唤,而“右”是在为“市场或资本”因素呼唤。

  “在打破转型陷阱之前,无论哪种呼唤,都有可能被既得利益集团借用,变成完善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而当人们还在为我国“市场化改革不彻底还是过头”争论的时候,一些权力的非市场化和商品的市场化相衔接,已经成为最有利的牟利方式。“比如从行政上获得廉价的土地和资源,然后再以高价格卖到市场,还有比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既得利益集团聚敛财富的吗?”

  靠什么打破“转型陷阱”?

  报告承认,目前变革社会的现实动力已经越来越微弱。“转型陷阱之所以能成为‘陷阱’,就是因为此时的体制已经对遏制变革作出了周密安排,资源垄断日益严重、利益集团坐大、社会控制愈益严密。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已经完全没有变革的动力。”

  “目前对改革停滞的不满在增加,变革的要求也在凝聚,另外,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圈子在不断收窄,许多群体被甩出圈子之外。这都是进行变革的现实动力,问题是如何将这种潜在的动力变成现实的动力。”

  报告认为,可能走出“转型陷阱”的道路只有三种:一是由政府实施改革顶层设计,并有相应的力量推动;二是利用现有可能的因素推动社会力量的发育,使社会力量成为打破现状的动力;三是在矛盾和危机推动下的被动改变,“但这要取决于既得利益集团的自省和觉悟”。

  不管哪一条路,报告呼吁,有四大措施是“不可回避”的:

  首先是,“汇入世界主流文明的方向”。报告认为,这个“世界主流文明”的核心价值包括“自由、理性、个人权利,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

  第二,“以政治体制改革再造社会活力”。

  “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是走出转型陷阱最现实的动力。”报告认为,可以将解决暗箱操作、促进权力公开运作、形成制约权力的机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近些年来,中央政府已在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第三,在民众参与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

  “实际上,近些年来,改革之所以会走样变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民众对改革的参与。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是由理想主义的激情来支撑的,缺少民众参与的弊端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但在理想主义消退之后,利益成为主导改革的重要因素,缺少民众参与的改革很容易演变为大规模的‘分赃’。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中就有很多明显的例子。”

  第四,报告最后呼吁,用“公平正义”凝聚改革共识。

  “在转型陷阱中,人们感受最深的、最不满的,是公平正义受到了破坏。因此,能够重新凝聚改革共识的,就是将推进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和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与法治建设应当是未来中国改革的核心内容。”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中国最需要的是一种勇气,一种能够正视既得利益格局,冲破既得利益格局,打破‘转型陷阱’的逻辑,走出目前僵局与困境的勇气。”报告最后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