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平请愿,官逼民反
回顾八九民运和六四事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使得学生从开始的请愿变为后来与政府的对立?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局对学生的请愿採取了暴力的对待方式,激起了学生的情绪反弹。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九日的新华门事件和二十二日胡耀邦追悼会上,当局出动武警力量面对学生,严阵以待并多次使用暴力恐吓,这对学生是很大的心理刺激。这些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他们在地方上都是备受保护,备受宠爱的人,也自认为是精英集团内部的人和未来的主人翁,对当局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外人。走上街头对他们来说,一开始并不具备反叛的意识,他们只是真的以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所以有话就要说。但是真的走上街头,突然发现面对这样的对待,委屈转化为愤怒,从此走上与政府决裂的道路。
去年,柴玲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她谈到了学潮刚开始时自己的心路历程,就是上述分析的典型例证。她说她四月二十二日在胡耀邦追悼会上目睹了军警的凶恶:「我那天来到广场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要给这个失势的领袖进行悼念和给校友们送一些食物和水。但是我在几个小时里完成了蜕变。被警察追赶和看到无辜的人被毒打的经历,揭开了我对在北大被公安警官羞辱和被售货员欺负的尚未好全的伤疤。在我心里,我下定决心再也不会继续做那个两年前在火车上哭着回家的少女了。我受伤害的自尊和新的愤怒让我忘记了什么是悲伤。从此以后,我绝不再跑了。……那天晚上,当一个政府将军队派到天安门广场,迫使这中国年轻的一代站起来的时候,中国现代历史出现了新的篇章。」(柴玲:《一心一意向自由──柴玲回忆》,香港田园书屋,二○一一,P90)
暴力维稳不能持久
回顾这一点,作为当局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反思都很重要。
对政府来说,他们习惯了用暴力维护统治,也嚐到了用暴力建立起来的恐惧带给他们的甜头。但是我认为他们应当学一点历史。历史上,暴力政权最后还是会垮台,说明暴力不是永远有效的。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暴力的使用使得像柴玲这样的很多人,原本对政权并未敌视,但是因为感到被羞辱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也许会很长时间埋在心里,但是早晚有一天,时机一到就会爆发出来。这就是暴力政权无法持久的原因。
而对学生来说,柴玲的心态很有代表性。大部分学生并非一开始就带着与政府对立的情绪走上街头的,他们不仅没有想与政府对抗,更没有任何与政府对抗的经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正是由於这一点,他们是准备相当不足地走上街头的。这与过去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有很大的差别。那些学运才真正是「有组织、有预谋、有策划」地进行的,而且是与作为反对党的中共的军事行动、政治行动配合进行的,当然可以起到撼动政权的作用。但一九八九年的学生仓促上阵,并未有实现周密的思想和实际的准备,这是导致最后双方力量对决时,学生落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反过来也说明,当局认定学生运动是有组织、有策划、有阴谋的行动,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原载《争鸣》杂志2012年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