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对媒体的控制加紧,同时,官方利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来为这种控制论证,国内外的一些国人在这些问题上也确存在一些模糊的看法,这里笔者觉得有必要加以讨论。

媒体的功能与批评的权力

自现代媒体诞生,其功能不外乎是传达信息和刊载各种意见,它既是社会舆论的反映,也反过来影响社会舆论。从其产生、与权力的关系就是纠葛难分。对一个开放的社会,媒体是一种监督和批评的权力;而对一个专断制度,媒体只是权力的工具。因不同的观念、利益和各种现实因素包括媒体能量的限制,我们很难说这世上有绝对客观的媒体.但不能因此说,那些以客观为原则、至少理论上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的媒体与那种自我定义就是宣传、进行信息筛选性报道的媒体两者本质上毫无区别.在一个多元社会,某些媒体因利益影响可能具有某种倾向,但因多元需求和利益的存在,毕竟会有其他的媒体加以平衡,不会就某事的报道看法人为地造就“舆论一致”“统一思想”。

这并不是说,在一个开放社会中,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受资讯的局限、情绪和看法的影响,在某个时期,一些媒体可能具有类似的观点和倾向,甚至与政府完全相同的立场和观点,但这与刻意歪曲、隐瞒还是根本不同的。一旦民意发生变化,新的信息得以披露,批评检讨声音起来,其主调甚至与政府完全相反,此时,这种声音能否被允许存在,这才是关键.以美国为例,因受“九一一”的刺激,许多媒体和民意在伊拉克战事上有相当盲目的倾向性,也因此可能忽略了其他的信息和观点.一旦冷静下来,批评检讨伊战的声音就会兴起,对伊战的立场也就发生转变进而批评.

或许,刊载批评别人的信息和文章都不难,但对某一媒体或一个国家来讲,问题是可不可以刊登批评自己或自己国家的信息和观点,这是衡量一个媒体是否自由公正和一个国家是否开放的最重要的标准。BBC可以报道自己发生的丑闻;法国国家电视台每天有对政府和领导人的批评……;相比起来,与中国的媒体多为领导人的颂扬、为国家政策的辩护,只在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点缀一些批评的佐料,何者更为可信合理?

斯诺登与网络监控

谈及此,我们来讨论一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斯诺登事件。在笔者看来,斯氏冒如此风险,揭发此事,值得尊敬。从对美国和世界民主的发展来看,是件好事,可以提醒即使是一个民主国家的权力在信息时代也可能有对公民权利的侵蚀,让人警觉,避免让这种监控发展到破坏法治和民主的程度;同时也提醒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某些霸权行径进行抵制和批评.不过事实上,这种国家权力与自由的限度之间的紧张,是一个政治哲学探究的悠久课题.与国家到底要不要警察、警察在多大程度上能干涉公民自由这种问题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因为现代恐怖主义和网络发展将这个问题再一次以极其尖锐和複杂的形式呈现出来。多年前,“九一一”事件后一个月笔者在一篇文章里就曾谈及必然要出现的这种监控防范和对自由可能侵犯的状况.

尽管如此,这种监控和一些专制国家的网控还是有三个重要的差别.(一)美国的政府是经过公民授权的政府,这种授权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政府有进行监控的权力,只是在何种程度上,这种监控不发生异化反过来侵犯、危及到公民基本的权利;如何确定其边界,这是需要时时警醒的一个问题.(二)是这种监控毕竟是以维护公民的生命和权利为最终目的,这与那种以监控异议人士和批评的声音、主要是服务权力甚至是利益集团的监控是有着重要的不同。到现在,我们似乎还没有听到美国方面国家滥用这种监控的消息,似乎还是局限在反恐的范畴,没有人因对政府、某领导人在网上进行批评或者试图组织某种抗议而受到逮捕,甚至听说因国家利用这种系统收集信息起诉那些偷税漏税等本属不法的人士。(三)是这种监控被暴露和受到控制的可能远较那些专制国家大得多。斯诺登的出现本身说明了这一点.尽管相当多的美国人对这种监控表示理解和支持,但鉴於国家权力的性质,国家对此作出相应调整、增加某种制约和“透明”也是可以预见的。

至於与此事相关的对他国的监视,事实上国际间没有一天各国不出於自身的利益对他国进行情报活动,只是今天加入网络方式而已。美国有权利批评中国的黑客攻击,中国只要有事实也完全可以就此批评美国,这种批评包括斯诺登的揭发最终都会有助在世界上建立一个公正的网络管理体系。

争取自由、习惯自由与享受自由

显然,就中国人来讲,任务是双重的,因此也尤显艰难.既要争取改变国家权力现有的垄断信息的传统形式,又要防止和减少国家滥用现代技术来强化统治、剥夺公民权利的可能。因此,争取一般意义的表达和信息自由和争取网络自由成为一个一体的过程。这些年事实上往往是公民借助於有限网络自由倒逼传统媒体,从整体上拓展了中国的舆论空间.

是在这种国内媒体受到严格控制、无法自由攫取信息和表达的背景下,海外媒体才成为国人青睐的一种选择。但或许是因长期受到国内媒体表达形式的影响,在一些可以理解的爱国情绪的作用下,某些翻墙阅读的读者对海外媒体上出现的一些不同观点和批评却显得有些不适应,甚至反感。这与其说是海外媒体的问题,也可能说是国人的一些认知和信息摄取习惯造成的。对海外媒体来讲,它没有任务要为中国唱讚歌,即便是对本国,也常以批评为主。因此,对那些费尽辛苦翻墙过网来阅读海外媒体的朋友,心理上就要有所准备,不要奢望常看到对中国那些国内媒体式的讚颂,否则大可不必费此周章,看央视或国内报刊就好了。国内不能正常批评,国外再没有点批评声音,这状况对中国进步绝不会有益。

习惯自由,就要习惯听取批评和不同的意见;享受自由,就是享受能够自由批评政府和他人而不必被迫接受某种强加的观点的自由,当然同时也是可以拒绝他人的批评、却不能禁止他人批评的自由。中国的古训是“见贤思齐”“闻过则喜”。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从来都是真正自信者的表现,也从来是一个人、一个国家进步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