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中国,希望巩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英国首相卡梅伦抵达北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成为英国媒体周一(12月2日)共同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但对他此行的评论却各不相同。

机会

《每日电讯报》的一篇题为《在中国的机会》的文章说,英国首相卡梅伦开始了自2012年会晤达赖喇嘛、激怒北京政府后的首次访华。


该报说,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近年来,中国开始放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规模向海外扩展市场的结果。这次访问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发展贸易、鼓励改革和广交朋友的机会,但很不幸,卡梅伦首相选择的随行人员,可能给他访问中国的美好愿望笼罩上阴影。

文章说,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128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具有全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

中国所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对英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的企业在希思罗机场、泰晤士水务公司以及英国的核工业都有投资。

反过来,对于英国的企业,他们也将受益于中国放松经济政策、解除资本管制限制等的改革,使他们更容易在中国投资。

如果中国真的进行这样的改变,变得更开放,更少腐败,那么就有理由相信,英国可以利用这一潜在的黄金机会。

《每日电讯报》的文章还说,贸易和对话也可能有助于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随着中国对世界更开放,中国领导人就更可能意识到,民主和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批评

但其它英国报纸对卡梅伦此行的批评大于赞扬。

《每日邮报》说,随同卡梅伦此次中国之行的是一群老亲信,其中包括他的岳父阿斯特、退役的足球运动员索克斯、把《老大哥》节目引进英国电视界的巴扎尔杰特爵士。

但是《每日邮报》说,更值得关注的是,英国政府正在采取过于谦卑、避谈敏感问题、为了与中国的贸易而忽视中国人权的态度,文章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每日镜报》的文章更尖锐,该报批评卡梅伦首相“双重标准”和“两面派”。

卡梅伦前不久在斯里兰卡举行的英联邦峰会上批评斯里兰卡的侵犯人权事件,但这次却被中国吓住,对中国违反人权的状况保持沉默。

《每日镜报》的文章还讽刺地说:“卡梅伦坚定不移的原则是可以卖给出价最高的人的。”

《金融时报》记者吉米欧的文章则说,伦敦正在辛苦的讨好北京,但他认为,英国坚持此前在达赖喇嘛和西藏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也许效果会更好。

他说,希望获得在中国的更多市场准入,或者改善与北京的政治关系,用放弃普世价值的方法,不一定是得到中国领导人尊重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