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最善良、最有耐心的老百姓在中国。

中国的社会矛盾不是不复杂尖锐,但当苏东剧变时,中国人民愿意给执政当局一次机会;当阿拉伯之春时,中国人民愿意再给执政当局一次机会。

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公民利益,组织利益应当服从于国家利益,对公民、历史和国家负责任的执政者,会抛却狭隘私欲、私见,天下为公,顺应历史大势并紧赶历史潮头,为公民谋福利,为国家谋未来。

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寄望于这个国家政府牢记承诺,诚意革新,谨慎施政,服务于民,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

维护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解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枷锁。

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危险境地的深刻原因之一是,民营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上。各种限制、束缚和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使得民营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对前景不乐观,因而寻求移民海外,催生了第三波移民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说明执政者充分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困境的症结所在。现在关键是要落实好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平权问题,使它们享有同等国民待遇,为它们的发展提供平等的发展起点、机会,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停止政府干预企业的自主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强制推动“国进民退”、采取行政和法律措施剥夺民营资本。只有民营经济得到了解放,中国发展才会克服困难,迎来第二春。

捍卫公民站着说话的权利,切实保障公民言论出版自由。

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声明,中国人民依法享有言论出版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此也进行了明文规定。国家政府多次强调,要让人民活得有尊严,而尊严体现于物质的丰裕和精神的完满以及言论在法律下的自由。但事实与此相比,差之甚远。

一个细微却确凿的证据是,互联网上还有太多的“敏感词”,网络搜索工具对一些特定内容无法进行查询,一些政治性网站强行受到关闭,有关部门经常性地要求网站删帖等等。而在出版领域,审查制度始终存在,更可笑的是,将一些书籍列入“禁书”名单。

这些显然都是违背宪法精神和政治承诺的,也是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的。执政者应该明白,让人民自由说话,天塌不下来。真正能够让天塌下来的,是执政者的闭目塞听、盲目自信和愚蠢施政而已。

依宪治国,遵行法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反宪政潮流之后再次确认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宪法作为根本保障,就无法保持稳定,社会就会失序,国家无从发展,人民无从幸福。

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依宪治国,是政治运行的基石。在宪法框架下,政治家从事政治,学者从事研究,评论家针砭时弊,企业家从事商业运营,农民从事生产,大家各司其职,相互平等,才能确保国家持久繁荣和稳定。

宪治最终要体现于法治,社会的有序、公平和正义取决于法治实施的水平。一段时期以来,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社会稳定,但却越维越不稳,就在于以暴易暴,恶性循环。理当模范遵行法治原则的政府,却毫无法治意识,采取强制方式维护社会秩序,才是激起民变的重要原因。

让国家社会重归安宁、有序轨道者,唯法治而已矣。一切都奉宪法和法律为尊,一切纷扰、纠葛和冲突,都在法治的方式下解决,让人治无所遁形。

体恤民情,保障民生。

所谓的改革,往往都是一部分人牺牲其利益,以成全其他人,所以国家的每一轮改革,每一点发展,都有大批的“受害者”。

正因如此,改革就是要让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口号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地体现在民众收入增长上。多年来,人民收入增长的幅度远远小于经济增长的幅度,与此同时,少数既得利益者享受了大部分的发展成果,由此导致贫富两极分化愈演愈烈。最大的民生问题,说到底还是不断随着经济发展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

其次,是要切实保障为改革为发展做出牺牲的民众的利益,为他们提供有效的补偿,比如农村失地农民,比如城镇下岗职工。

第三,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体系的建设不能采取割肉补肉的方式,而应实现民众利益最大化。比如推行延迟退休制度,就是典型的割肉补肉的方式,通过加重民众负担来填补养老金的缺口,而养老金缺口的责任者并非普通民众,而是其内部不公平以及管理不善所致。解决养老金问题,真正该做的是减少政府公共支出、全民公平缴费、加强基金的保值增值等。

加强自我约束,实现制度反腐。

摸着石头过河大体是没错的,但如果明明有座好好的桥矗立在前方,却偏偏要摸着石头过河,不仅是低效的,而且势必无法完成过河。在廉洁政治建设方面,没有捷径,依靠个人自觉不行,最终只有法律制度才靠得住。

执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八项规定、巡视制度等等一系列的制度化措施,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必要的,希望长期坚持,认真贯彻。但在国家层面,必须从一个组织的狭隘范围走出来,在反腐败立法和体制机制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专门制定反贪污贿赂法,全面实施公民们期盼已久的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以及加强反腐败机构的统一领导和独立性,鼓励公民、媒体和社会组织对贪腐现象的监督等。

目前的反腐模式,还不是长效机制,会随着领导者的个人认识和风格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无法有效遏制腐败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