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奥运会开幕式毁了张艺谋,现在春晚又毁了冯小刚。

一个很有趣的导演,拍了多部令人捧腹、饶有兴味的电影,但主导的春节晚会,却好比一个形容枯槁的老太太敷了三厘米厚的脂粉一样,乏味、无趣。看来“国字号”的文化节目,就仿佛是缠绵已久的麻风病人,谁沾上,活该谁倒霉。

这种结局,任谁都看得出来,聪明如冯导者不可能不知道,搭上春晚就会葬送其一世英名。所以,当初央视盛邀其掌舵马年春晚时,他是做足了坚辞不就的功夫,不过二十多天后,公布的总导演人选仍是他。后来他在接受访谈时,用一句话为自己打了圆场,说是欠某领导一个人情,不得不还。在注重人情的中国社会看来,这种解释颇能上得了台面。

然而忽悠归忽悠,冯导难以否认的事实是,他接受邀请主导了央视春晚,而且导出了比以往任何一届更为不伦不类、不尴不尬的春晚,让其江河日下、穷途末路的趋势愈加显著。在民众的诘难中,它大可旧调重弹,说是上头审查之故云云。但说到底,领导又没像当年香港的黑社会组织拿枪逼着人演电影那样硬要你接下导演的活,更没随时拿着枪逼着你导演春晚的每个节目。在大义、声名、人情和利益之间,你看似是牺牲了声名、选择了人情,而究其实质,不过仍是在丰厚的利益驱动下,放弃大义罢了。

仔细想想,也能理解冯导的选择,在中国要想做一个成功的导演,并持续地获取利益,不与既得利益者套近乎,甚至是结成同盟军,是不可能的。文宣系统掌控了一切文化的操盘,在其支持或者至少不反对之下,像冯小刚这样的导演才会大出风头,腰缠万贯,相反,只要你表现出不合作的姿态,立即就会遭致种种后果,国人多有所遇,不必详陈。因此,虽然有关领导没有真的拿起枪来逼着冯导,但是只要冯小刚还想在中国继续维持高额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名头,他也得像香港的那些演员那样,乖乖听话。

只是,冯某不要学那些婊子,既要以此牟利,又树贞节牌坊,那就显得很不地道了。婊子就得有个婊子样。

话说回来,真正让春晚味同嚼蜡、丧失生命的,并非冯导之过,而是以文化体制改革之名,行反文化改革、管控文化创新之实,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大框子下,再厉害的名导,也会变成一个平庸之辈,拍出一堆臭不可闻的破烂货色来。

该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人才到了某种环境下就成了一个庸才,其生产的产品立竿见影地没了水准,让民众不满意?为什么多年来高喊文化改革,繁荣文化,却只见文化日渐凋零,官八股文化大行其道,让民众倒胃口?

文化改革改成了如此惨不忍睹的模样,对其他改革,人们会乐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