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4年以来,企业资金链断裂事件频出,其中不乏高利吸贷。5月27日晚间,柳州公安通过微博通报了正菱集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要求与正菱集团有集资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有消息称,该案涉及约2000人,涉及银行资金70多亿元、民间资金30多亿元,将成为广西最大非法融资案。与此同时,5月28日,涉案资金近52亿元、牵涉6000多人的浙江温州泰顺立人集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在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结束,将择日宣判。

相比国有企业,大陆民营企业贷款困难,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向周边亲朋好友募集资金,是一种长期通行且有效的方式。正常情况下,类似集资,无论盈利还是失败,多与项目的生命周期相伴随,成功了,分红或者付息,皆大欢喜;失败了,还本付息,重新再来,也比比皆是。近1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民间资金充裕,经济机会大量浮现,一些民营企业在成功之后,越来越采取激进的发展战略,大举扩张,甚至不甘于固守本业,采取过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情况下,越过周边亲友,而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就成为了难以避免的事情。

出于GDP政绩的需求,地方政府对类似行为大多网开一面,乃至鼓励其做大做强,在柳州正菱等已经暴露出来的事件中,除了大量的民间借贷之外,也有相当巨量的银行贷款,这与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此外,各级监管部门不仅要配合地方政府的意志,个人也能够从中获得各种利益,监管力度也就形同虚设,如温州立人集团,从1998年开始,就以投资办学外项目投资的名义,在泰顺、内蒙、贵州、江苏等地设立了14个融资平台,共融资达87亿元之多,这与地方政府的包容和相关监管部门的无视当然是分不开的。

当经济大环境有利的时候,这种激进扩展战略可能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从而为企业本身、地方政府带来相当收益,参与其中的普通民众,也大多陶醉于源源不断的高息收入,而不觉风暴之将至。可是,台风来了固然猪都会飞,经济大环境却总有调整的时候,此外,激进扩展战略的成功,也会刺激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加入到这种游戏当中,骗子多了,傻子就不够用了,资金越来越紧张,融资成本随之不断上升,柳州正菱在融资的一开始,月息不到2分,后来资金紧张时,月息高达5分、6分,这固然刺激了更多民众借钱给正菱,但如此之高的利息,是任何真正的产业扩展都无法负担的,实际上已经将融资变成了一种旁氏骗局,借新债无非是为了还旧债,柳州正菱借贷达100亿,可实际资产额不过40多亿,就是明证。

加入WTO前后,中国经济开始了一轮起飞行情,类似柳州正菱或温州立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随着各种有利条件的变化,中国经济大环境也开始出现调整,这样的旁氏骗局也就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在这方面,柳州正菱不是最早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根据有关统计,中国民间借贷利率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了23.5%,与此同时,大陆GDP的增长率,却悄然告别了10%以上的高增长率,跌落到了8%的下方。试问,究竟是从事怎样的业务,才可能支撑这么高的借贷利率水准?也因此,如此之高的平均借贷利率的背后,还不知道有多少类似柳州正菱这样的故事正等待爆发。

不过,相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这些潜藏的定时炸弹却很难被探测出来,首先,在任期制度之下,地方政府总是倾向于将问题向后移交,不仅在平时存在纵容的情形,即使问题开始浮现,也多采取拖延的态度,或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加以掩盖,这也就造成了屡见不鲜的场景:类似事件要么不爆发,一旦爆发,就无药可医。其次,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有麦道夫这样令人震惊的旁氏骗局,但是,由于存在相对自由的舆论环境,以及相对独立的分析机构,这样的骗局并不多见,且在事发之前,就已经遭遇到了质疑。相比之下,无论是媒体还是分析机构,在大陆的类似事件中均难能发挥作用,几乎都是在相关利益人报案、公安机关介入之后,类似情况才会在媒体上被披露出来。

更令相关利益者难以接受的是,事件一旦爆发,以维稳的名义,各种工作也就随之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想尽量保全自己的利益,只能是听天由命了。也因此,常常会出现这样啼笑皆非的事情,一旦某个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吹草动,相关债主就蜂拥而至,拿走一切可以搬走的东西,因为,这些债主深知,这是他们还能拿回自己一点利益的唯一机会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放缓,可以预期,类似柳州正菱这样的事件还会频繁发生,这不仅意味着天量的财富蒸发,进一步拉低经济发展的速度,还会因此带来越来越多的维权行动,加大各级政府的维稳压力。只有潮退了,才知道有多少人在裸泳,在中国经济的退潮时分,越来越多的旁氏骗局还将逐渐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