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八年冤狱、四次被判死刑的念斌终获无罪释放。
 
 

经历了八年冤狱、四次被判死刑的福建人念斌,8月22日被福建高院宣布无罪当庭释放。这个消息在律师团、体制内媒体人及改革支持者等人群那里造成了不同的反应,围绕念斌平反的阐释各出依据,对平反意义的阐释互有冲突,显示出混乱的一面。

包括张燕生、斯伟江在内的念斌律师团发表了一份声明,简短说明了案情经过之后,表达了“两个感谢与一个希望”:感谢最高院与福建高院,感谢记者及那些将此案推进全国舆论范围的长期关注者,希望以念斌案为“标本”,推进冤案平反工作。

显然,这份声明鼓励了体制内的司法力量,但它也对有资格接受这份鼓励的人进行了区分,基本上没那一手炮制冤狱的地方公安什么事。此外,声明也很节制地谈及念斌案的示范作用——限定在“为平反冤狱做出启示”的范围内,对依法治国甚至与正义,都相当审慎。

作为这么多年来坚持念斌无罪而与公检法周旋的律师团来说,直接面对无罪辩护时的压力涌动,疲累可想而知。律师团经过漫长而压抑的上下求索过程,对念斌案的感情与专业投入都是外人无法想像,他们对平反的动力来源给予“一分为二”的声明,可以理解。

可在其他一些人那里,对念斌获得平反就没有这么客气与克制,这些不准备讚美的人藉由念斌案看见了司法运行的恐怖事实,无论是在措辞上还是在立场上,都坚守“绝不原谅”的倾向。这些不准备讚美的人拒绝做出推论,比如从念斌平反推断出“法治风向在改变”。

平反念斌的做法,很容易被加入到一个联想的“清单”里.现在,这个“清单”中至少有了定下“依法治国”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有了最当作“大老虎”打掉的前政法委首脑周永康,甚至还有借邓小平诞辰纪念所鼓吹的改革念想。念斌案被纳入其中,作为乐观举证的材料。

但这些不能说服那些不准备唱讚歌的人。在他们的眼中,除了念斌,还有那么多以非法罪名、以法治的名义关押拘禁的人,还有那么多蒙受冤狱的人,甚至念斌案本身,还有那么多需要为刑求及一系列伪证负责的人未被追究。总之,他们拒绝将念斌案作为法治春晓的孤证.

念斌实际上已经死了四次,前三次死刑判决是同一个审委会作出的,而审委会是实现法治要消除的障碍之一。但是从念斌案平反,到法治转机降临之间,有着漫长的灰色地带。这是一个可以轻易判定生死的地带,因为庞大的规模和严密的建制,它给真正的法治制造巨大的悬疑。

对那些在平反念斌与推行法治之间建立因果联系的观点,不仅需要对轻佻的取态作出说明,更要对司法体制“反求诸己”的动机、意愿与可能性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否则难免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作为个案的念斌平反,只怕承担不起为法治开新局的幻觉.

律师团可以做出有限度的感谢,但是对於不合时宜的乐观情绪及其蔓延,还请参照那些不准备唱讚歌的人,看看个案平反的局限性,看看冤狱清算的艰钜性,也再看看不法治做营造的罪恶。念斌与制造冤狱的那些人,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就是法治期待与司法现实的悬崖。

念斌是幸运的,并非在於什么灵光乍现的法治窗口,而得益於杜绝了幻想、迎战司法邪恶与体制荒谬的律师群体.归根结底,念斌平反,法治没有赢,也没有谁是赢家。想一想聂树斌们,想一想浦志强们,那种念想中的改变远未到来,讚美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