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想:高考改革避重就輕
最近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是,力度大的改革,如果方向搞錯了,副作用更大。此改革方案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大約有幾條:1,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省份。這樣使得成績有了可比性。 2,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 3,外語可以考兩次。有的改革方向不錯,但缺乏細節。比如,高考總成績改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另一部分是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14個科目,每門都「學完即考」,將來報考時,根據報考高校要求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那麼,如果要向做到各個不同的中學成績可以比較,這14個科目必須是全國統一出題,統一監考,那要付出多麼大的成本?沒說明白。有的改革則缺乏操作性。比如,不分文理科,要求語文、數學、英語必考,然後考生根據報考高校提前發布的招生報考要求和自身特長,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其實,這個「6選3」其實就是文理科,前3為文,後3為理。還是分了文理科。如果有個別學校宣布文理交叉選3科,那麼,孩子們需要將各科成績的不同的排列組合,發給各個高校?這得報考多少次?總體來看,改革力度貌似挺大,實際上避重就輕。根本沒有觸及當前中國高考的3大核心問題:1,北京、上海等地考生的特權。 2,自主招生黑幕。 3,最重要的:高校產權改革。中國高校最大的問題,是絕大多數高校都是公有制。在公有制的前提下,任何改革都難以奏效。現在,教育部把高考的改革完全定義在「考什麼,如何考」上面,以此掩飾他們拒絕進行產權改革的用意。在公有制下,高考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只能是全國考同樣的題目,用同樣的錄取線。以前中國高考是:「試卷統一,錄取不統一」。後來,北京、上海等地的高錄取率引起了全國人民的譴責。教育部提出的對策竟然是:各地分別出題,讓你們沒有可比性。這種改革是非常無賴的。大家寧願回到「試卷統一,錄取不統一」的時代,因為那樣,至少讓特權赤裸裸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在公有制下,任何自主招生都是特權的福地,教育部的人可以為自己的親友謀福利。應該取締所有的自主招生,讓所有的考生去拼成績。當然,最理想的改革是產權改革。試看世界各國,尤其是那些教育發達的國家,哪有高校教育全被公有製統治的?公有製的高校必然腐敗,必然以權謀私,任何人在哪個位置都會以權謀私。中國當前的高校改革,一個將絕大部分高校私有化,然後,這些私有的高校願意怎麼招生自己招去。願意聯合招生,可以;願意獨自招生,可以;願意賣文憑,可以,只要你不怕砸了自己的牌子。只要大部分高校是私有制的,俺麼,剩下的那些公有制高校,也不會像現在一樣,充滿暗箱操作。教育部是不願意看到高校私有化的,因為,那意味著教育部權力和特權的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