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发起捐款号召后就去了四川灾区
记者:老罗,你是什么时候去的?
老罗:12号地震,13号我们在家看了电视,再加上我做牛博网的合伙人黄斌是四川德阳的,他那里也是受灾区,我们看了报道,开始没当回事,头一天说电视时大家还拿这开玩笑呢,后来看了电视报道觉得惨得没法儿想象,8级听着也特别恐怖,后来晚上商量,看看能不能去做点儿什么,后来13号的机票没订到,就觉得那就正好,准备一下再走。就商量了一下,以后以前做过一次给黑窑工的捐款,也有一些律师给写过的相对成熟的用过的规则条款的样板,拿那个改了一下,也避免说什么煽情的话,把事情干巴巴的讲完,发起了一个号召捐款的,然后我们就出发了,14号中午的飞机,结果晚点,直到晚上才到。
记者:你们第一批过去几个人?
老罗:第一批,我、黄斌、王老板,也是牛博的作者,他现在也是网易的员工,你们同事。
记者:王小山吗?
老罗:不是,就叫王老板,一个小伙子。韩寒刚好在北京完成了赛段的赛车,闲着没事儿,我给他打电话,他刚好也想来,所以我们一起来了。
记者:你们的捐款倡议是在几号发的?
老罗:13号。13号发完没走成,14号走的。
没想到只用三天募捐就达到了80万
记者:老罗,你给我介绍一下咱们牛博从发出倡议到募集物资、最后送到灾民手里全套的流程好吗?
老罗:这个流程指什么?
记者:从发出倡议,接到捐款,把捐款送到灾民手里,或者送到有关单位手里,这套流程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
老罗:13号发了公告,14号我们人就到了,为什么比较快呢?我们第一个用的建行的帐号刚好就是上次给黑窑工捐款的帐号,当时为了给黑窑工捐款用过一次,那次结束以后,那个帐号始终没再动过,这次就把帐号又公布了一次而已,所以很简单。海外捐款用退票,也是上次黑窑工捐款的,国内支付宝也是上次捐款的,所以对我们来讲这个速度特别快,把帐号直接一公布就完事儿了。
记者:对,前期有比较通畅的流程?
老罗:对,规则也是上次制定的,简单修改了一下就用了。我们人到了这儿以后,第一天查的时候就到了20万的善款,第二天是30万左右,第四天又是30万左右。我们原来想组织得好的话可能能达到100万左右,上次黑窑工总共捐了16万左右,这次能达到100万就很理想,结果只用了三天就达到了80万
老罗:然后我们到这儿是这样,14号到了,也有一些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体育媒体的记者朋友们也在,大家晚上简单吃了饭、聊了天,这次搞的特别顺利的原因是有成都本地的几个朋友,一个是在我们牛博网写博客的宋石南,还有王老板和宋石南以前就认识的朋友,这边好象在做电器的正泰集团上班的,叫郑亮,他原来也是在他们企业里负责,反正是做生意的吧,相对于我这种人来说。他有车,也熟悉车队,帮我们采购能买到最便宜的东西。
根据常识买了物资后直接进入灾区
记者:等一等,老罗,你现在说到在当地有个采购行为,是不是你当时去了之后,在当地采购的东西,而不是从北京发物资过去的?
老罗:没有,全是在当地采购的。有成本问题嘛,买完了以后运到这儿不是有一个运费吗?
记者:对,所以这也是我想了解流程的原因。
老罗:因为有这个叫郑亮的人替我们负责采购、车队等问题,所以特别顺利。还有一个叫廖新的,他也是宋石南他们的朋友,都是特别热心肠,请好几天假陪我们搞这个。第一第二天特别顺就是这个原因,我们晚上到了成都以后吃饭,他们已经把第二天要买哪些东西,郑亮还给我们提供了免费的用车,最后我们才花钱雇车。
记者:当时你去的时候有想到灾区需要哪些东西吗?还是到了当地知道的?
老罗:常识就能判断,一般出了这种灾害,无非就是粮食、饮用水、帐篷、药品,就是这四大样,来的时候脑子里这点儿概念还是有的。我没别的意思啊,不好意思,好象说你没常识(笑),不是这个意思。
老罗:我们来了以后,刚才我说的那两个人(郑亮和廖新)已经帮我们安排好了很多事情,第二天早上开始干的时候我们两伙人一间不一样,我和黄斌的意思是先到受灾地区看一看,有个了解之后再买几车东西往那边送,另外两个朋友宋石南他们是急性子,他们的意思是,不用看,灾区缺的无非就是这几样东西,我们用车拉这几样东西,多拉一些,往灾区送就完了。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又是做好事,没有私心在里面,觉得没有必要说服对方。所以第二天宋石南他们那组带了四辆车往成都周边的受灾地区去,送了一天,果然也找到了很多需要救助的,第一天就开始把救助物品送下去了。
记者:买好东西之后你们就开始兵分两路,分别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了是吗?
老罗:当时有一个情况,现在饮用水已经不缺了,当时我们刚到那天,因为成都有谣传说水源受到了污染,所以居民抢购矿泉水,导致饮用水缺货,这也是郑亮帮我们解决的,用原来物价的矿泉水给我们解决了一两车,我和黄斌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到受灾害的重灾区,叫汉旺(音),去那儿的路上已经军事管制了,不允许进,我们就很失落,不知道怎么办,当时对情况一点都不熟,完全就是抓瞎,一腔热情到处乱走,后来发现有公路、国道的地带周边一般都不缺物资,然后我们想偏僻的地方可能还没有照顾到,我们就沿着乡边土路乱开,开出去十几二十公里,果然找到一些村子什么都没有,90%多的房子倒塌,因为当时那是农村,没有教室什么的,大家都在农村里干活,所以死的人也很少。
老罗:一般来讲死伤少的地方政府第一批是照顾不到的,肯定照顾死伤多的地方,所以这些村落除了死者和伤员被处理了以外,农民的生活政府当时是根本顾不上的。
民间组织最开始的捐助有很大的随机性
记者:也就是说咱们这次过去了之后,最开始的捐助还是有一些随机性的?
老罗:对,刚开始肯定是随机性的。像我们这种民间组织更是这样,因为掌握的信息也不全面,刚开始政府的应急训练这些好象也不够,我们去的任何一个救助现场都没有像新闻报道里\”忙碌而有序地进行\”,这纯属扯淡,我就没见过一个地方是有序的,全是乱糟糟的。我们民间组织去,当然更是乱糟糟的,所以头几天基本上没时间睡觉,忙得天昏地暗,都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信息不畅造成的资源调配不平均是尚未解决的大问题
记者:造成无序的状态是信息沟通的问题吗?
老罗:就是信息的问题,比如我们到了这儿看媒体的报道,发现某个村很困难,需要救助,第二天你到那儿去看肯定晚了,因为媒体的影响力很大,一旦说了哪个村哪个镇需要救助,各方的救助力量肯定都跑到那儿,昨天他还穷得不得了,吃饭都成问题,今天一看,救助物资已经堆积如山,根本用不完了。所以媒体的信息对于我们这种小团体,行动能力不够迅速的小团体来讲,没有太大意义。
记者:你们没和红十字会或官方组织做相关的接触吗?
老罗:没有,他们的效率……反正我是不太了解,我不想瞎说,但反正声誉(音)不怎么样,这中国人都清楚,我也没想过跟他们合作。我们前期想的是看媒体发布信息然后去发放(物资),结果发现不管用,就是我刚才讲的道理,一旦发布过了,那边物资就不缺了,然后我们就只好自己去寻找信息,直到今天来讲,其实我们也没有归纳出一个行之有效的、高效率的方式,我们只能这样:往偏远的地方去,到那儿投放了救助物资以后跟当地村民或镇里、村里的领导干部一问,他就说他们镇下面有七个村或者八个村,你今天救助的是比较困难的一个村,但是我们这里还有三个村比这儿还困难。然后我们当然就要求他马上提供信息,他提供完了以后我们第二天又组织人过去往他说的地方去,到那儿投放完了以后,如果村长、镇长提供信息最好,如果没有,发放物资的时候我们去的那个越野车就自己沿着周边偏僻的乡间土路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次是出去找了没找到的,总能找到一些线索,也就是说,实际需要救助的贫困地方还是很多,只是沿着公路国道的这边已经基本不需要了。
记者:是不是你说的话也可以理解为前期政府救援主要是一些比较边缘或灾难最深重的那些地方,但还有一些出现问题但不严重的地方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
老罗:差不多吧,死伤严重的地方肯定是政府优先照顾到了,死伤不严重,实际上政府条件也极其艰难,因为有的村,我们去的(?)村95%的房子都倒塌了,整个是一片废墟,但没怎么死人,这样的话政府肯定暂时管不到,但他们的生活处境很艰难,吃饭喝水都成问题,这就是我们能解决的。
救援物资基层分配存在\”大锅饭\”现象
记者:像这样的地方也受灾了,但受灾程度不算很严重,政府相关物资发放到位了吗?
老罗:政府的发放,媒体报道过或交通相对方便一些的地方救助基本都到了,我们到那儿都多少天了?今天21号吧,我们14号过去的,现在沿着公路国道周边的,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基本全照顾到了。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给你讲一下,我们去村里的时候村长告诉我他们村,比如有九个生产队,现在叫组,他说他们有九个组,这九个组人数也差不多,上下没有太大出入,他说,如果救灾物资送到他们村里,他就会给这九个组平分,基本上按人头平分,这样听起来公平,但我们实际了解到以后就发现了问题,因为这九个组,有的组临着公路边,除了村里平均发放的救助物资以外,总有过路的好心人、志愿者给他们一些东西,或者了解到以后第二天再过来送一些东西,但不临国道公路的深山老林里的组,那边没有人知道,所以就没有人救助。结果是大家拿到了村里统一分配的救灾物资,都拿到了一样的数量,但沿着公路边的人就拿到了更多额外的东西,我们发现了这个以后,也就不厌其烦的往深山老林里开,给那些相对得不到救助的组多分了很多东西。这些都是村里不太好解决的,因为村长肯定是要平分,要不然他们也有意见。
救助点物资有积压现象,依然存在援助盲区
记者:前两天我在其他网站看到记者写到你们直接把相关东西发到受灾的村民手里去,有些地方在前一段时间还出现过八个人吃一桶方便面的情况?
老罗:对。
记者:这种情况现在是不是已经得到解决了呢?粮食得到解决了吧?
老罗:肯定是比受灾害的头两天好多了,但我们仍然能找到很穷很穷的村,昨天去的一个村倒没到八个人一袋方便面那么恐怖,但他们那个村,村长跟我们说平均发放是每天一人一袋方便面和一瓶矿泉水,也就是说一天三顿饭只能有一袋方便面吃。
记者:一袋方便面肯定不能满足成年人的需要。
老罗:对,所以还是饿肚子的状态,虽然饿不死。
记者:你看到现在物资发放的现场是比较有条理的吗?
老罗:救助站里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我不知道是他们调度不力还是调查不清楚、车辆不够,反正看到的总是堆积如山的物资,到那个救助点附近,偏僻一点的农村问,他们总说领不到东西,我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志愿者直接发放赈灾物资有哄抢现象
记者:我今天看到一个报道,现在关于物资走救助点发放有这样一个流程,首先你要在你所归属的救助点先写一个东西报批,之后再调查,根据相关情况给你做物资的配送和发放,得写上一个配送表之后才能给你配,因为可能对救灾物资也比较慎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今天报道里还说有几个给部队做饭的女志愿者想去领大米和食用油,去了两次都没给她,因为她们没有拿所谓的条儿过去。而且也有人说,一些物资过去了之后,出现抢物资的状态,我们不在现场我们也不太清楚,这种无序的状态是不是很多?
老罗:是这样,有一些好心的救助者直接到村民里发放,他们觉得如果村里镇里统一调配,有可能被贪污,有可能效率低,不能及时发放,所以他直接去村里搞发放,我们第一天也是,结果也是险些出现问题。
记者:出现什么问题了?
老罗:我们看到过报导说有哄抢的现象,所以我们到了那个地方以后,大家都缺物资,怕乱,所以就找了那个村里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去维护秩序,还来了一个镇里的警察,当时就是见不着村里领导,想直接发放,到村里停了一辆车以后打开门,那个村大概四五百户人家,我们带的饼干将将四百多箱,很小的箱子,想一户人家一箱就差不多了,村里人也是这个建议,所以到那儿开始发放,让他们排队,村里有个女干事之类的领导,反正是一个公职人员,她告诉我,你往下发的时候排队的每个人给一箱。我说那如果有家来三四个人呢?
记者:重复排的话呢?
老罗:她说全村也没多少人,她都认得,她说一家来两个的话我就把他从队伍里剔出去,然后我就放心了,开始发放,结果发现根本不行,因为人太多了,而且速度很快,有的人家很快就骗到了三四箱,当时我心理上也很不舒服,大家都受了灾,而且事先也告诉饼干数量不够,我是善良的希望每个人知道自己领到一箱就不错了,不要再来了,但很多人嬉皮笑脸的,我当时忍不住,写文章也说了\”刁民\”,后来也觉得没有意思,不能指望他们多讲理,首先受教育程度就不高,又在深山老林里受了灾,不能要求他们觉悟特高,但我第一天确实是受了刺激,我离开的时候最生气的看到一家一个男的在那儿一脸得意的笑,跟他家里人嘻嘻哈哈的在村边儿的土坑儿上摆弄自己拿的东西,他们一家拿了五箱饼干。我当时气坏了,我指着那个人说,这个王八蛋自己就拿了五箱,我们一块儿去的就劝我,说不要这样说,就没再说,忍住了。但发放的时候我说为什么会有哄抢现象呢?比如说有的人排了两三次去,村民和村民之间可能不敢说,比如这个人可能是个村里的混混,他去排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村民不敢直接把他揪出来,但他会对我们大声抗议,你看这个人排两三次也不管。如果这个村维护秩序的人不能把那个人及时揪出去,后面就会很大声音的表示不满,冲到前面来,他怕再这样下去自己领不到。所以我怀疑很多时候出现哄抢就是类似这种情况,并不是说这些人像土匪打劫一样哄抢,而是因为现场处理不当,后面人怕自己再等下去就拿不到了,因为前面人已经有人拿到了三四箱,所以不停往前挤,就变成了哄抢。
记者:除了你刚才考虑的因素,也是因为现在的物流并不是那么通畅,很多人为什么要多为自己储备一些,多要几次呢,因为他觉得今天领到了有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领。
老罗:这个我也想过了,但我想说的意思是,我并不是想说我道德高尚,我只是说我道德方面正常,如果我是受灾村里的村民,咱们村四百人,人家(救援人员)来了,说基本上一户一箱,没有,这个时候我即使考虑到下面要挨饿,我也不会自己多领三箱,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是人家今天晚上就要饿肚子,我如果拿了一箱,也许明天会饿肚子,但都是自己村的村民,我不会让别人都饿肚子,我自己拿五箱回去。从这个意义上我对他们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一个是我刚才说的,他们可能本来也就是这个水平,再加上忍饥挨饿,受了灾害,心态也不是很平和,所以我后来没再提这个事情。然后我们回来的路上检讨,如果今天真出现了哄抢,这个责任肯定不在村民,是我们组织的方式不好。当时镇里的警察在发放快结束时提醒我们,你们这样发放迟早是要出问题的,我说那你有什么建议?他说他的建议就是把救灾物资拉到村政府和村委会的院里,去的时候只要让很多村民看到这个东西拉进去了,而且卸车的时候都是村民们过来打下手一起卸,大家知道大概来了多少物资,你们通常担心村里领导贪污,像这种灾害时期,村里领导也不敢贪污。因为大家都吃不上饭你再贪污,要被知道了肯定是要搞出人命来的,所以不用担心。后来我们多次下乡看的时候也发现乡镇领导现在都因为物资紧缺而焦头烂额,确实是一心想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然后每次发放,送到村政府院里时,确实有大量村民一块儿卸,所以到了物资他们想隐瞒也基本不可行,后来我们也基本放心了。后来那次发放之后我们每次都是跟村领导合作,把物资堆那儿,让他们组织发放。
需求信息随时在变,目前最缺的是帐篷
记者:老罗,除了直接的捐赠以外,你有没有看到其他的志愿者,采用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方式呢?
老罗:有做得比我们更专业的,也有做得比我们差的,我不是说他们人差,而是处理得可能相对草率一些,比如有些热心肠的拉了好多物资,到救助点一放就走了,实际上救助点的物资就因为运作效率问题发放不下去,他们带了好几车的东西往那儿一放就走人,这种我们见过,是个人志愿者,撂下东西就走。我觉得那边物资不是缺,而是过剩,下面的救助点缺,他们放到这儿实际上没有解决什么问题,这种我觉得处理得相对不太好。也有比我们处理得好的,他们人手很多,都是成都本地人,四川本地人,志愿者自己一人驾一辆小轿车,也有越野车,自己跑到那个地方,比如到了一个村,打听到十个组,他们就会十个组全去,了解到情况,把消息汇总以后他们就买了东西往那儿送,这就做得特别好,我们没法儿按那个方式做的原因是,我们在当地,能替我们这样了解信息并跑腿儿的人没有那么多,我们来时间也有限,不可能长期住在四川一待一两个月救灾,我们也就是待十几天就回去了,后面怎么弄我们也在商量,在计划,但不可能像他们那样那么大时间成本。
记者:你刚才说前期他们会有\”先锋队\”先过来踩点,看看情况,然后跟后方人打电话,把相关物资送过来,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流程了是吧?
老罗:对,我说了半天是我们没发现哪一种是最佳方案,因为他们那种方案也避免不了一种情况,实际上掌握到的信息是天天都在变的,比如今天我们去六个村发现某一个最困难,回来买了东西,第二天赶到那儿一看,第二天你去之前刚好有一辆救灾车到那儿,已经给他们发放了好多东西,那儿已经不缺了,这种情况也很多。
记者:听你们聊了半天,我觉得信息的问题是最困扰你的,除了信息以外你还有其他的困难吗?
老罗:其他的困难,我们在这边基本没有,首先牛博网网友捐的钱,就我们的工作量来讲,这个钱已经足够足够了,资金方面我们工作时从来没觉得有问题,除了有一次被建行冻结了帐号以外,当然我们捐款帐号有好几个,所以那个冻结给我们造成了一定困扰,但更多的不是实际工作上的,而是情绪上、心理上的,资金上没有出现太大问题,物资是因为有刚才我说的那个叫郑亮的本地朋友,他很熟这些,车队什么的全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帐篷,所有地方都缺,四川本地又买不到,这是唯一的问题吧。
记者:前两天我在问其他志愿者时他们说现在伤员能有帐篷,但是灾民都没有,好象最近汶川那个地方,包括四川大部分地方都在下雨,如果没有帐篷的话,大家连一个栖身的地方都没有。
老罗:对,这种情况在偏僻一点的村里是很常见的。
记者:你刚才也提到了水现在已经不缺了……
老罗:我们去的所有村都说不要水。
记者:而且我听他们说水都已经很多很多,这边一堆那边一堆,多得无法想象的地步了。
老罗:对。
记者:实际上像你刚刚说的这些,通过媒体到地方救灾,或者今天了解到这边缺,那边第二天再去的时候可能又不缺了,就是一个信息的问题。
老罗:对。我们那些朋友刚到的时候还雄心勃勃的想画一个灾民分布图,后来发现一个是我们的人手和工作量根本不可能实现,另外就算实现了,也得不停的更新,像我刚才说的昨天缺的地方今天已经不缺了,这种现象很常见。
志愿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资源需要整合
记者:现在能不能想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借助某个平台把相关信息汇总起来?
老罗:我们看过老家在秀水镇,地震以后回去一趟然后出来的,在论坛写那个地方怎么怎么惨,政府援助怎么怎么不力,讲了一堆这些东西,第二天我们拉了四车物资赶到那儿,到那儿一看确实情况不是非常好,但相对我们去过的其他贫困村,那儿基本就是一个不需要救助的地方了。很多在网上个人提供信息的局限性又在哪儿呢?这些人只去过一两个地方,他又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样,所以他就假定他看到的是人间最惨的地方,实际上我们多个村比较起来就发现那里其实还说得过去。比如他们那儿虽然吃不着大米,整天吃饼干,就在那儿抱怨,当然这种抱怨我们也理解,因为让我们天天吃饼干我们也受不了,可是我们去过的很多村儿见到饼干就激动得不行,因为他们那儿干脆就缺死了,这样的话,如果没有一个大规模搜集信息、互相考证再发布的平台的话,单是从网上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看到的,也不解决问题。我整个工作下来感觉最难的还就是信息问题。
记者:现在大概在那儿待了八九天了,一个多星期,你走了多少村了?
老罗:我们去的地区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彭州周边的村子,还有一个是绵竹周边的村子,主要去的就是这两个地区。然后去了多少个村子……有的村子很穷我们去过两三次的也有,因为一次去只能救助两三个小组,他们那个村里的组,所以有的村反复去了几次,总共加起来应该就是十几个村子吧。
灾区需要有特殊技能的志愿者,志愿活动应该有序进行
记者:老罗,我看到一些报道,说是有些志愿者过去了之后,相关物资发放完了之后,反而自己也成了需要被援助的人了,这也是咱们政府在有关地方设立关卡的原因,希望志愿者不要盲目地进来了,相比来说你们有好多的组织经验,毕竟前期有组织,在当地也有人能够帮你们做一些事情,你看到无序进行的志愿活动多不多?
老罗:无序进行的特别多,因为这次灾害实在太惨重了,所以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不停地往这儿来,我们在大部分救助点看到的情况就是志愿者确实有点儿太多了,已经多出实际需要了。我们也看到一些政府的宣传,希望志愿者不要来了,因为确实太多。但我觉得两种情况还是应该需要的,一种是有特殊技能的,一些深山老林里需要救助的,但因为住得比较分散所以部队的抢险救助还到不了那儿,只能紧着人口集中的山区救助,比如来一个登山队,人人都是登山高手,车进不去的地方一个人背几十斤粮食往里进,给他们送,这种我们也见过,很感动,这种肯定是需要的。还有一种是像我们这种能够带着一些救援物资来的我觉得也永远都是需要的,政府现在来做肯定有很多照顾不到的死角。他们说你们乱搞救助,打扰了他们的正常救助进行,仅在交通特别拥挤的区域,这是存在的。比如就那么一条窄窄的国道,来了很多政府的救助车,满载着救助物资往里运,结果道路拥挤,很堵,有的人是热心肠的成都市民,开了一个小车,后面只是堆了三箱方便面,也堵在那儿占用了公路资源,这样的时候你说他们不用来了或是不该来,这是对的,但前提是他们要把公路的情况详细的报出来让大家知道哪些路段不要去,而不是一刀切地说救助者们都不要来了,我觉得这样还是不对的。
记者:包括你刚才提到的,救助者和官方的信息没有很好的有效地结合起来,再一个,物资的分配可能还是没有达到很需要的点都铺上,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现在物资感觉不缺,但是物资发放有很大问题
老罗:下一步打算是这样,因为我和黄斌也有很多自己公司的事情要做,我们出来这么多天那边也都乱七八糟的,然后我们计划周日回去,这样就是待了十几天吧,周日回去之前想解决的问题,要么能找到可以完全信任,替我们搞物资救助发放的一群人,但这很难。
记者:你信任的标准是什么?
老罗:就是好朋友,我举个例子,大家来做好事,互相之间基本的信任都有,但如果不是我自己带来的人,比如今天分成两组出去采购东西,现场装车、发放灾区,我们效率高,这些人基本可以信任,比如拿出20万货款,10万给这个人,10万给那个人,让他们去灾区发放,基本一天一轮,早晨一大早起来买东西,买完东西装车,中午出发,下午送到,晚上赶回来,第二天又能去一个地方,我们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大公司和政府是不能实现这种效率的,但前提是能有几个人这样去发放让你放心,如果不放心,钱我全都自己管,这样今天要投放四个点,我早晨起来去这四个点买完东西天已经黑了,这就不可能。现在来了很多志愿者都很热情,都是好心肠、比较善良的人,可是我跟他素昧平生,我还真不敢拿着别人给我的救灾款,给一个我昨天还没有见过的人10万让他去买东西,如果我们要离开,必须能找到四五个可以比较放心的并且不是认识一两天的人来替我们做这个事情,这也是为捐款者们负责。
记者:现在关于相关救助可能已经从物资转到灾后重建上去了,其实就像你刚才说的那样,物资是不缺的。
老罗:发放不行。
记者:你觉得物流的情况出现在哪里呢?根据你了解到的情况。
老罗:这我还真不太清楚。因为我不知道政府和官方机构物资统一调配发放是怎么运作的,我们看到的表象是效率差,但内部是什么机制、什么原理导致了这个结果,我们真不是特别清楚。也可能就像你说的,发放几箱水、几箱面都要有人在那儿审批、签字,效率自然就下来了。
记者: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我今天看到的报道,要三级审核。
老罗:发放物资需要三级审核是吗?
记者:对,要是有时间的话您可以上网看一下,基本是这样的流程,有可能也是物流不畅的原因。老罗,你满怀一腔热血到了灾区,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我们在后方就不能说什么,只能说对你表示敬意,等你回北京之后再当面说。但我还想请你再回答一个问题,你对这次志愿行动做一个总结给自己打几分?
老罗:勉强及格,6分了不得。
记者:是吗?
老罗:对。
记者:回头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老罗:我可以这样讲,首先我认为我们也就打了个6分,10分满分打6分,但从我们身边接触到的一些志愿者来看,我们在这里面算是好的,我们看到的其他情况更糟糕,就像我说的,要么就像我说的,到那儿一扔就走了,要么就是自己找到了一个村儿,也没做比较,就认为这是全世界最惨的村儿,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
老罗:比如有时候我们内部也起争执,我们去了两个地方,一伙朋友去一个地方,跑到那儿问救助点的灾民需要什么,要水、大米、油还是什么,那儿的人说我们需要蔬菜、肉、油,说了一堆这个东西,他回来以后要往那儿送,我就不同意,我说,你看,蔬菜、肉、油这些他要是没有任何错的,他想要龙虾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我说我们自己能够提供的物资和资金是有限的,两边这样的情况一比较,你觉得应该送哪个?我说我肯定认为需要救助那些连米面都缺的地方。当然我可能跟这些朋友自己商量时语气没把握好,所以给他们造成的印象认为我想表达这样一种观念,一个灾民吃什么鱼、肉、油啊,他们认为我是这么想的,我当然不会这么想,但交流时可能有一些理解偏差,他们就这样,然后就很不高兴,他们认为我认为灾民只配吃方便面和白米饭,也有过这些小的冲突,但最后基本还是达成共识了,所以我们后来救助的也是特别需要帮助的点。
记者:好的,老罗,谢谢,辛苦了,等你回北京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