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发布“全球道路安全状况”报告,显示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突破25万,这一数字几乎是官方统计的4倍。有学者认为,中国交通道路管理及医疗救援措施不利,都是导致事故频发和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主因。
“世界卫生组织”本周一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2013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261,367人。这一死亡比例以十万人作为统计单位,中国为18.8,高于一般中等收入国家18.5的水平,更是高收入国家9.3比例的一倍。
随着中等收入人口基数的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市场之一。同时,有能力购买汽车上路的家庭也显著增多。但每年集中在春运或主要节假日期间,人口密集流动导致的道路阻塞及交通事故也日趋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
广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曾军认为,中国每年实际因交通肇事导致的死伤人数,显然超出官方公布的数字:
“因为交通导致的死亡,我觉得数字是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与车辆安全、获得驾驶执照的途径、对交通规则的遵守、路面监察等等有关。另外监管没有跟上车的数量,交通拥挤导致监管无法到位。”
法新社本周二的报道说,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58,539人,这一数字不足世卫组织公布的四分之一。而国际疾控研究机构的统计更显示,目前交通肇事死亡已超出癌症,成为中国人第三大意外死亡的主因。
清华大学公共问题学者贾西津教授认为,中国目前交通安全问题日渐突出,而政府管理部门在道路规划、交通执法及车辆管理方面亟需更有效的管理举措:
“交通拥堵的状况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其改善与道路规划、交通规则的设计,包括人们的守法意识、执法、停车等具体的交通规则有关。另外还涉及到城市的车辆管理、节假日期间的集中出行等等很多因素。”
贾西津教授认为,目前中国有关交通伤亡状况的政策研究,还过多注重如何提高驾驶人员本身对遵守交通规则的守法意识。但近期多起重大交通事故的调查均显示,交通规则如红绿灯时长、人行道的规范以及车道行驶设计是否合理,也均对普通公众的驾车行为构成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告还显示,中国男性在车祸死亡者中高达72%,而每四个中国交通事故遇难者中,就有一名是横过马路的行人。同时,大型远途客车人员超载,以及司机过长时间疲劳驾驶等因素都与中国庞大的交通伤亡人数有关。
曾军医生认为,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过高,还与目前医护部门的急救措施不力有关:
“很多车祸的发生,不是在医疗技术或医疗网络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真正重大的伤亡事故往往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如山区。所以,导致车祸死亡的因素很多。虽然,有时考虑到有一个公路绿色急救通道。但老实说,这种通道不是每天使用。如果没有一个跟得上的监管和严重惩罚制度,我想这方面依然不会见到好的效果。”
清华大学的贾西津教授则指出,提高医疗部门的紧急救护能力必须以政府合理规划道路及有效执法作为前提,而避免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显然是行政部门解决当前恶性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高发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