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前副总编辑 陈雅明)
民建联葛珮帆在保皇铁票加持下,仍在区选中落败。她归咎选举政治化,但惹来网民讪笑,反问选举都不是政治,什么才是政治。
过往,大家一直都讲做好地区工作是区选的成功方程式,除了做好民生工作及跟街坊打好关系外,同时要当选就切勿将政治议题引入区议会,主动将区选去政治化。葛珮帆讲「区议会选举应主要注重民生,其政纲亦以地区工作为主,不应提及政治内容」,过往来说,并非无道理,今届却败选,遭网民讪笑,这说明,这条所谓的区选成功方程式已经不合时宜。
笔者居住深水埗屋村十五年,眼见民协竞选方式及政纲十五年如一,只强调自己在地区扎根多年,真心服务街坊,政治的归政治,民生的归民生。在区选中,选民甚至难以根据政纲分辨民协候选人跟保皇党的差异。民协恃着长年建立的地区组织票,以为每逢区选就十拿九稳。今届连冯检基都败阵,就知道民协那一套不再可行。
相比之下,新民主同盟16人出战区选轻取15席,主因就是新民主同盟以守护本土作为主轴,将民生议题连结政治议题,成功动员新世代投票。老实说,蛇斋饼糭及区议会提供的优惠,对我们这班首投族有什么吸引力?又怎样单纯利用民生优惠及街坊关系打动到我们?
过往几年,新世代清楚意识到许多本土议题是政治与民生不可分割,如自由行、走私客。新民主同盟在选举中主张守护本土、港人优先,就是适时回应,当然能吸引年轻选民支持。
同样地,下年立法会选举时,如果政党继续高举抽象的民主自由,没有妥善地回应本土议题,甚至继续民生的归民生,政治的归政治,恐怕难免大败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