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法律系副教授、占中发起人戴耀廷)

 

 

因应过去几年香港政治生态的改变,今届立法会选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或会影响非建制派的部署。在2012年的选举,非建制派的有竞争力名单,差不多全部都是来自核心泛民政党。但雨伞运动后,相信一些伞后组织及本土派组织也有能力在一些选区派出有竞争力的参选名单。今届因议席重配,九西加一席,港岛减一席,都变成六席,也会影响非建制派在这两区派出名单的总数。

 

总结2012年选举的失败经验(实得比应得议席少),我有几点建议给非建制派去设定今届选举策略:

 

一、不能再用一张强名单策略,因那必会造成大量浪费票。

 

二、非建制派要做全面协调,就要由核心泛民政党、伞后组织及本土派组织共同商讨。虽然大家存在不少分歧,但令建制派不能再完全主导立法会,应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因此,非建制派各方在选举策略上达成共识,应还是有可能,虽然当中涉及的政治操作,肯定非常复杂。

 

三、非建制派最有利的选举策略,应是参考应得议席数目、所可能得票的百分比及各区的情况,订出各区最多可以有的有竞争力参选名单数目。若今届在五个选区得票率与上届相若,非建制派在各选区按比例理应分得的议席(N)如下:港岛3席、九西4席、九东3席、新西5席、新东5席,共20席。

 

 

可设定共同初选机制

 

参考2012新东选举结果,非建制派得票57.6%,应得9席中5席,但最后取得6席,即该区66.6%议席。那即是说,若能在选举策略、参选名单及选民投票策略协调得宜,把非建制派57.6%的选票转化为66.6%议席是完全可能,因为实际得票百分比与N1所需选票相差并不很远(约10%)。因此,今届在新东采用N1策略是合理的,可派出6张有竞争力的参选名单。

 

相同情况也适用于港岛及新西,只要非建制派能得回上届相近的得票率,在港岛有54.9%选票,在新西有57%选票,在这两区采取N1策略,起码可保住应得议席不失,甚或能如新东般取得议席进账。非建制派可在港岛派出4张及在新西派出6张有竞争力的参选名单。

 

不过在九西及九东就未必能做到N1。在九西,上届非建制派得票62.1%,今届议席由5席增加至6席,故按比例N已是4席。要做到N1,就要取得该区80%议席,实际得票百分比与N1所需选票相差实在太远,因此难度很高,除非建制派出选名单不合常理地多及得票大幅下跌。在九东,非建制派得票55.5%,按比例N3席,要做到N1,也是要取得该区80%议席,差距就更大。因此,在九西及九东,非建制派应采取稳健的选举策略,只派出与应得议席数目相同的参选名单,在九西派出4张及在九东派出3张有竞争力的参选名单,力保议席不失的机会才会较高。

 

四、为要在各区协调出最有利的参选名单数目,非建制派各方可共同设定一个公平及客观的初选机制(如以民调确定不同参选名单的支持度及竞争力) ,去决定哪一个组织能取得各区参选名单的有限名额。

 

五、要尽力避免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参选名单出选。这些名单虽可能只取得几千票,但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些名单本身无望取得议席,但有时候会左右最后的议席分配结果。

 

六、非建制派需共同进行全港选举工程,指引所有支持非建制派的选民如何有效地把选票平均分配至非建制派在各区的参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