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大使凌晨四点武汉车祸不幸身亡。他的去世刷爆了朋友圈,成为微博热搜。从绝大多数网友的留言不难看出,吴大使是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是一位敢言的外交官,是一位退而不休、勇敢的人。只不过,他的勇敢是与“软弱”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和《环球时报》的争论,被不少网友定义为“鸽派”,标上“软弱”甚至“投降派”的标签。

 

我也是外交系统出来的,我知道中国有无数个外交官,早在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之时,他们就享受了国人远远不及的接触外界的机会以及满世界跑的特权,他们大多和吴建民一样,清楚外界是个什么样子,以及中国该怎么做才符合国家与民众的利益,但放眼看去,有几个外交官敢像吴建民一样勇敢地站出来,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在中国,宁左勿右,把喊打喊杀的极端民族主义等同于爱国主义,甚至把激进和呼喊口号当成是政治资本,叫嚣踏平东京、占领白宫、收复太平洋、搞定东南亚的大有人在,以《环球时报》为主的一批官媒更是把消遣中国外交当成生意做,这使得体制内的人,尤其是外交官,即便看到了哪些符合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也不敢贸然出来表达意见,更不敢“唱反调”。在这个国家,懦夫反而都是言语上的“勇者”,而只有直面现实的真正勇者,才敢于直面“软弱”。吴建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言论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不论鹰派、鸽派还是其他各种言论,都应该允许并充分传播,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由于极左思潮长期占据外交舆论领域,结果使得原本对外开放、正确吸收人类先进经、利国利民的事,反而成了不得不躲躲闪闪。游逛海外20多年后回到中国,我发现,一帮真正有有可能把中国引到引火烧身的邪路上的极端分子占据了外交舆论阵地。从叫嚣“中国可以说不”弄到世界都快要“对中国说不”,这些所谓的强硬派没有收回一分一毫的土地,没有取得一项进步的作用,却把中国在国际上弄得好像一个变态的暴发户,让本来举步维艰的外交更是内外受气、腹背受敌。

 

这就是吴建民这种敢言的体制内人士令人敬重的理由。这个时代需要吴建民这样的人,他的离开无疑是中国外交领域的巨大损失。我们不能误读世界,世界才不会误会我们。最能告慰吴建民大使的,就是我们一起记住这点。

 

那么,在一个巨大的外交群体都沉默不语,在一个歪曲甚至谎言充斥电视屏幕,在一个喊打喊杀就是政治正确与政治资本的时代,吴建民大使的勇气到底来自何方?他不怕被别人定为汉奸、卖国贼?他不怕被打击报复吗?

 

我认为,吴建民的勇气来自于他对世界和中国的了解,来自于对中国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的深层认知,来自于他对这个国家、对这块土地上民众的热爱。对吴建民最好的悼念,就是让我们感受他这份对国家与民众的热爱,以及继承他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杨恒均 2016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