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_Hkg10093846.jpg
资料图片:201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的潜艇在海上训练。(AFP PHOTO CHINA OUT)
1951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了“岛链”的概念,用来勾划美国政府的亚洲地理与军事政治上的战略安排。所谓“岛链”,就是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作为第一岛链,其目标就是封锁中国和苏联这个社会主义阵营联盟。南海问题的战略意义,因此而充满了“冷战”时期的政治气息。今天,中美两国有进入“新冷战”的迹象,南海问题自然成为两国角逐的战场,这是南海问题背后的第一层含义。

1968年,美国学者肯尼斯。埃默裡与日本学者新野弘在中国的东海和黄海进行了为期6周的地球物理勘测。这次联合了12位专家的考察,受到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的赞助。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出炉的“埃默裡报告”的主要内容,那就是:在台湾与日本之间的这片海域,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个世界规模的油田。南海问题背后的战略含义,至此进入第二个阶段,那就是能源战争的必争之地。这一时期,也因此也成为南海争端的正式起源。

随着全球化的进行和国际贸易的扩张,南海问题背后的第三个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那就是海上航运价值的问题。南海每年通过船只的吨位占世界船舶总吨位的1/2,也已经是苏伊士运河交通流量的两倍,巴拿马运河交通流量的三倍,世界贸易总额约15%是通过这条通道实现。据预测,发展中的亚洲国家的石油需求到2020年就将达到每天2500万桶,这些需求几乎都要从中东和非洲进口,其中大多数要经过这条通道。争夺这条通道的控制权,自然就是掌握亚洲战略优势的焦点之一,这也是美国一再强调“自由航行权是美国在南海的核心利益”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在南海问题的背后,我们还要看到两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第一,南海对于日本的重新崛起至关重要。当年新野弘在考察结束后上书日本政府,导致日本从七十年代初开始就通过抢占钓鱼岛和开始进行东海石油资源开发等动作,试图培养其在南海区域的实质影响力。有专家指出,在东南亚,尤其是南海,日本比美国有更大的直接利益。因此,南海问题,关系到日本是否能恢复到以前的大国地位;第二,在南海问题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跨国石油公司的影子。《石油战争》一书的作者威廉恩道尓在接受记者採访的时候就曾经指出,以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石油公司雪佛龙为代表的欧美石油公司,在南中国海地区十分活跃。美孚公司从上世界70年代“越战”时期开始,就在南中国海鑽探。因此,在南海问题的背后,其实还有大石油公司的牟利冲动,以及这样的冲动对所在国的战略佈局和国际政治的暗中影响。

最后,在现在白热化的南海问题背后,当然还有中国因素的存在。外界讨论比较多的,是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能源资源两项考量。但是,中国内部的问题,也对南海问题产生影响,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实际上,习近平推行强硬南海政策,使得他可以通过升高南海主权争端加大扩军备战的幅度和速度,借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力。同时,强硬的南海政策,也能够激发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转移经济下滑的注意力,提高习近平政府的民望。最后,南海政策制定的背后,还有中国政府内部的石油集团的利益的影子,这些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会在南海问题上力主强硬立场。

中美对峙,石油资源,航运价值,日本的再生之途,国际跨国公司,中国政治,这些因素错综複杂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南海问题走到了今天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