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表明,汇源果汁是一家离岸注册公司,注册地址为有世界避税天堂之称的开曼群岛。从公司属地上来看,汇源很难说得上是纯粹的民企。不过,多年以来,“民族品牌”却一直是汇源的“卖点”。这一点,与一直打“民族牌”的宗庆后有某种类似,宗的离岸公司和家人国籍问题被披露后,人们才知道“娃哈哈”也并不那么“纯粹”。看来,商家都知道要巧打“民族牌”,因为并没有人来“验明正身”。所以,消费者今后不要轻易就被“民族品牌”四个字忽悠了。其实,随着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纯而又纯的“民族品牌”将越来越不好找。
几年前,汇源在香港挂牌上市。作为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固然是为了融资,另一方面,从上市的第一天起就自然存在“待价而沽”的可能。只要买方出价使几大股东满意,买卖双方你情我愿,不存在垄断因素,他人何必横加指责?
汇源的被并购,更使一些人提出质问———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终极追求是什么,“不能忘记了,在‘民族工业’的语境之下,企业家还不能忘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实业报国的使命。对于明天的中国来说,被收购意味着你的传奇成为历史,并不能够再参与创造新的历史,也无法感受民族复兴征途上的种种壮举。”有人指责汇源老板朱新礼在可口可乐开出的“天价”面前选择了“出卖”,进而提出所有的“民族企业家”“如果不把‘产业报国’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而仅仅把个人最大化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那最终也不过是替跨国公司做‘为王前驱’罢了”……
对民营企业家的这种道义激愤与指责当不无道理,但却过于简单。与其质问中国民营企业家有没有使命感,不如质问、深思这些民营企业家为什么做出如此选择,他们的生存环境究竟怎样。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30年风雨历程。但时至今日,许多行业仍不许民营企业进入,民营企业仍受制于“官”,民营企业在贷款、融资方面仍困难重重,每次“调控”首当其冲的不是那些垄断性国企而是民营企业,一批批民企在“调控”中破产,能将“民族品牌”做成知名品牌的企业家大都在巨富之列、往往又面临着“为富不仁”的质疑的目光。更重要的是,这30年来始终有一种堪称“强劲”的观点,认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会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甚至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对国家民营经济的政策几次大幅度摇摆,明显缺乏连续性。在这种环境下,在未来预期确定性缺乏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家把自己一手创办、打拼出的企业伺机卖出一个好价钱,就不难理解了。
无论汇源果汁是否真正的“民族品牌”,人们对此事的反应之强烈,足以说明人们对“民族品牌”的强烈感情和希望。事实上,只有造就强大的民族企业才能有强大的“民族品牌”。汇源果汁被美国的可口可乐收购,但著名的美国国际钢铁集团却在几年前被印度的米塔尔钢铁公司并购,米塔尔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年产钢铁7000万吨,远远超过此前排名第一的欧洲阿赛洛钢铁集团。美国的著名品牌福特旗下豪华车品牌捷豹和路虎,也被印度的塔塔汽车公司成功收购,塔塔钢铁则斥资130亿美元收购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英荷科鲁斯集团。印度的“民企”能够将发达国家的世界知名品牌收入囊中,当然得益于民企的实力雄厚。据200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名前10的富豪中,印度就占了4名。他们的经营范围从钢铁、汽车、房地产到石油、石化、通讯、金融等各项在中国被认为国资要占绝对垄断地位的行业。
一方面歧视“民企”,一方面又希望产生、保有“民族品牌”,不啻南辕北辙。简言之,不“善待”民企,就不可能有持久的“民族品牌”;要想保住“民族品牌”,就要创造适合民企生长的土壤、环境。汇源被并购,再次说明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