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莉丝汀•库普福尔 2008年9月19日
文火/译
受污染的奶粉震动了中国社会。老百姓毫不含糊地批评经济与政治,他们正向政府讨个说法。
中国奶粉污染丑闻不断升级。自9月11日以来已有4名患儿死于肾衰竭,他们都饮用了三鹿公司搀杂化学物质三聚氰胺的奶粉。还有158名患儿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断患儿超过6000名。医院人满为患,数千名父母为其独苗的健康担忧。三聚氰胺广泛用于树脂和洗涤剂的制造中,通过这种添加物能使稀释的牛奶蛋白质含量提高。
这一做法在中国牛奶业中显然不是个案。正如在刚过去的星期四所揭晓,官方对乳制品行业知名企业的检查中发现,约10%的产品三聚氰胺含量均在每公斤0.6至8.6毫克。
中国老百姓的反应不只是气愤和失望。很多人第一次由奶粉丑闻看到无处不在的生命威胁,正是遍布全国的腐败和利欲熏心的毒瘤所致。多少年来中国百姓必须得忍受中小事故的消息:非法矿场、有毒食堂、隐瞒工厂爆炸等。体制性的缺失使今年的恶性灾难加剧:首先是二月雪灾中官方反应的缓慢与不协调;然后在五月四川地震中低劣的教学楼墙体如马粪纸般坍塌;以及因缺少预防措施,九月初在山西发生一起致命的溃坝泥石流。奶粉丑闻是这一系列棘手灾难的临时终点:早在四年前,东部省份安徽就已有13名婴儿因搀假奶粉丧生。指望中国政府有所改善——徒然。
“那些骗子们没有孩子吗?”北京东城区一家面馆女主人郭桂诚(音译)问道。“这些事情老是发生,因为这儿的人整个掉钱眼里去了,哪儿顾得上什么道德。”郭从她的厨师那里听到,其它的面馆有用化学药物做面条的,为了让面更劲道、更耐煮。
互联网用户以匿名作掩护提出很多问题。有些人根据前一次中国产品的大丑闻——2007年夏因用铅超标涂料加工欧美玩具而被召回——现在中国人已不把西方国家视作过于挑剔的起诉方了。他们在质问本国体制时也援引了一些正面典型。“外国公司不只想着挣钱,而且承担社会责任。中国的公司一心向钱看。”机关报《人民日报》“强国论坛”的一名用户写道。另一名用户跟帖,“雀巢制造商没被查出三聚氰胺,我现在只相信外国产品。”一位匿名博客“月光与互联网意志”甚至在网站上号召,“您要是真的爱国,就一点别买‘中国制造’产品。”他谴责只会使情况变糟的官商利益勾结。一位署名为Jianqun的网民在文章中冷嘲热讽地说,抵制外国产品的时代该是一去不复返了。
唐学鹏,一位较少感情用事并理性分析的作者在其文章——《三鹿奶粉事件与民主化监督》* 中指出:中国的片段管理、不能联动协作和立即溯源追查。然后他提出与英国、美国、日本的质量控制体系作比较。他的文章被转发到各大网络论坛的显著位置——没有进一步评论。北京政府对西方模式的观点很有成见。因为太多公开的烦心事——西藏抗议等事——使它为其自身合法性而经常煽动、利用网上的反西方情绪。
患病事件正被公开讨论,之所以患儿病例长时间被隐瞒,原因显然不仅在于三鹿公司,也在于中国的卫生部门。早在7月16日就上报给甘肃官方:首例死亡事件、大量婴儿异常地患肾结石病。省政府在国家卫生部的领导下才做了一次全面检查。
在丑闻真像曝光后,北京更加不遗余力地显示了决心。温家宝称奶制品市场“混乱”——中国总理口中非常明确的词语。情报和宣传部门突出标题,在印刷媒体和电视具体报道中评论并对事件进展定期更新。国务院于周四废止食品质量免检制度。迄今已有18人被官方调查拘捕。每一例丑闻都毫无疑问使中央政府更加难堪,百姓将大错小错归结于体制上没有大变革。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可读出这一情形——未被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