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tong-2012a.jpg
图片:鲍彤(鲍朴提供)
Photo: RFA

我的消息来源限于道听途说。最新的喜讯据说是:网络要立法了,要民主了,因为领导已经宣布,对“善意”上网的人不打不压,要“包容”了。

有人兴奋。有人不觉得新鲜。我把自己归入后一类。我不认为它新鲜,根据有二。

第一,根据有中国特色的语言规律,“对善意不打不压”,其实是“对非善意要打要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就跟“还是自己的孩子靠得住”是“别人的孩子靠不住”的同素异形体一样。本来是同样的内容,给人的感觉却魔法般地大不相同。“别人的孩子靠不住”,显露了疑忌和敌意;“还是自己的孩子靠得住”,发出的是暖烘烘的亲子之情。同理,“对非善意要打要压”,不免狼牙太露,“对善意不打不压”,则酷似慈眉善目的好外婆。这种魅力在中国语言中很有特色,值得在“大外宣”中悉心领悟和效法。

第二,根据中国特色的思维规律,“善意”和“非善意”,是个因人而异根本不可能破解的谜。彭德怀的善意,毛泽东判定为恶意,庐山因此不得安宁;吴晗认为善,又被毛断定为恶,全国因而遭殃——这都是中国人熟悉的事。外国也有无数类似的事。既然投民主党(姑且简称为“民”)的票,当然就是反对共和党(姑且简称为“共”)当选。所以,对“民”的“善意”越浓,必定是对“共”的“恶意”越盛。政权也好,网络也好,咱们姓“共”的不去占领,他们姓“民”的必来占领。由此观之,到底是“善意”还是“恶意”,取决于最高领导姓“民”还是姓“共”!只要最高领导认为网络不是请客吃饭,不可以温良恭俭让,打压就是“法”中应有之义。

根据以上理由,好消息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只是挂个羊头而已。这种羊头,俯拾皆是,使人视觉疲劳,早已失掉新鲜感了。

遇到有人汲汲乎跑来攀近乎,掏出“血浓于水”的家谱,自当审察此人有无善意,是否骗子。但是,事关治国理政,就绝对不可以掺杂“善意”、“恶意”之类的不确定因素。请读者诸君明鉴:倘若“善意的腐败行为”、“恶意的反腐败言论”之类也得以成为法律语言,哪里还有“依法治国”存在的空间!

所以需要好好观察。“善意恶意”这条线,说不定就是敌我界限即“内部外部”,“左派右派”,“姓党不姓党”的翻版哩!

最终能够赢得人们信任和支持的网络立法,我认为,必须以保护公民权为宗旨,必须有国家保护公民的信仰自由、言论自由、通讯自由、新闻出版自由……不受政府和政党侵犯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