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来,大多在医院度过。躺在病床上望着不断更换的药瓶,感受着流进血管的药液,内心里的热情似乎在冷却。不过,妻子的忙碌,朋友的问候,不断增添着我的乐观与希望。但点燃我内心新激情的则是太平洋对岸的一位黑人领袖——奥巴马。
在民主党初选时,我对奥巴马并不怎么了解,内心支持的是希拉里。她是一位能力出众,性格坚强的伟大女性。不过,看到奥巴马的演讲后,我心里的天平开始倾斜了。他拥有林肯的领袖气质,拥有肯尼迪的希望眼神,拥有马丁。路德。金的鼓动口才,更重要的是,他拥有重造美国的新梦想。这种梦想既是一代代前辈持续努力的自然结果,也是开辟美国新未来的起点。正如奥巴马所说,美国传统中有一种伟大的元素,一直潜伏在美国人的实践当中,现在应该让它发扬光大,成为一个新美国的强大基石。
那块基石就是“共和”,奥巴马要带领美国人奔向新的共和梦想。
无论美国人还是非美国人,大都相信这块土地上的主流传统是自由主义。自从路易斯。哈兹写就《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之后,这一论断似乎变得更加确信无疑。这个传统来源于欧洲近代一种流行的信仰,它被杰佛逊写进了美国独立宣言,那就是人们经常引用的一段话:“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哈兹认为,这句话是美国自由主义传统的奠基石,决定了美国历史发展的方向。自其立国之日起,美国人就普遍信仰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认为个人的成败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其他。
哈兹的结论的确揭示了美国传统中的一个核心元素,那就是个人奋斗。奥巴马的成长经历就是这种元素的见证。他在2004年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主题演讲时说:“我出现在这个讲坛上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我的父亲是个外国留学生,在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出生并长大,他幼时牧羊,在铁皮顶做成的简陋小屋里上学。他的父亲,我的祖父,是个厨师,一个佣人。”他为蕴育这种奇迹的美国传统而感动,称赞“美国是一片神奇的国土,它对于许多未曾来过的人而言是自由和机会的象征。”
然而,信仰与现实往往有很大的距离。坚信个体自由和平等的美国人也经受了长期不自由和不平等的历史。对原住民的赶杀、对黑人的隔离、对妇女的歧视、对穷人的剥夺……一页页地书写着美国历史上的黑暗图景。然而,美国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并不回避这些黑暗,总是不断地有人站出来,用勇敢而富有成效的行动来改变历史,一步一步地、不可逆转地将黑暗变成光明。在这种持续的努力中,他们不是要抛弃自己的传统,而恰恰是坚守着传统中的核心元素,不断兑现着祖先许下的美好诺言,让祖先开创的传统生长出更美丽的花朵。
时至今日,美国的生活方式中仍有黑色或灰色的部分,美国人看到了,奥巴马也看到了。
自由主义传统在美国现实中有两大支柱,一是自由的市场经济,二是选举的民主政治。它们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受到挑战,又不断得以修正,至今仍然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支配性的地位,这是自由主义信仰不倒的坚强基础。可是,在当今的美国,这两个支柱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尤其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其基本的信条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怀疑。
无论是自由市场制度,还是选举民主制度,其设计的背后躺着这样一个道理:一个社会的总体福利来源于个体福利的累加。促进总体福利是美国人立国的一个基本原则,在上述逻辑的转换下,这个原则被纳入了自由主义的传统。尤其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这种传统转变成了教条化的斯密主义,其中两个核心的教条就是:人人为己天经地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金融海啸的到来让美国人陷入了恐慌,这是自1929年以来的最严重的恐慌。如果只想短期内克服这种危机,估计只需要经济专家开一点药方就行了。但如果要让美国人有一个更安全、更有希望的未来,就需要对美国的传统理念和制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
很多美国人认识到,这次危机是华尔街的商业精英们玩出来的游戏。那些核心的玩家知道这种游戏的危险性,知道它迟早有一天要崩溃,但还是要玩下去。为什么呢?正如一位华尔街经理在国会作证时所说:“为了赚钱,我们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根据美国现有法律,那位经理所在的公司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问题的根本不在这里,而在于这种危险的游戏可以按现有的法律合法地玩下去。游戏玩砸之后,富豪们的利益固然要受到一些损失,但他们照样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真正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他们对是否要玩这种游戏,如何玩这种游戏没有什么发言权,甚至对此一无所知,最终却要承受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带着老人、儿女过着更为艰难的日子。
美国人真的要转变观念了。
他们不需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观念,而是要从传统中寻找新的元素,或者强调那种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元素。正如前面所说,那就是共和的元素,它的基点就是“天下为公”。人类共同拥有上天恩赐的资源,为了过更好的日子,人类需要共同治理,并共同分享努力的成果。这个道理与“人人生而平等”那段话一样,拥有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
由于各种局限,人类暂时无法在同一个自由联合体中生活,只能生活在一个个称为“国家”的共同体之中。尽管人类在这种共同体内上演了各种各样的悲剧,但人类也越来越多地学会了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进行合作,增进大家的总体福利。这种福利并非个体福利的简单相加,其中的公共福利总是需要独立的关注,需要密切的合作。合作的结果是让这个共同体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美国联邦党人认识到了这个道理,体会到个体的自愿合作之艰难,所以他们将美国的制度从邦联变成了联邦。其实,“联邦”这个词还不足以表达他们的真实意愿,他们要建立的是一个更紧密的共同体,是一个大家能够一起共同奋斗,为之付出感情和牺牲的共同体。所以,美国宪法序言中的表述与独立宣言中的表述就不一样:“我们美国人民(thepeople),为了建立一个更完美的联合体(union),树立正义,保证治安,筹设国防,增进总体福利,并谋求我们以及后代享受自由的幸福,特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很少有美国人认识到美国宪法与独立宣言意味着不一样的传统:独立宣言承继着近代欧洲的传统,美国宪法则开创着新大陆的传统;独立宣言诠释着洛克/斯密的自由主义传统,美国宪法则代表着联邦党人的共和主义传统;独立宣言更多地反映了殖民地时代个人奋斗的传统,美国宪法则更多地预示着共和国时代团结奋斗的传统。
殖民时代个人奋斗的传统是如此地强大,如此地富有生命力,它带领着美国人民走过了两个世纪,创造了令世界人民惊羡的文明成就。但人们不应该忽视的是:在这种成就中,另一种传统照样起着重大的作用,那就是美国人的团结精神。这种精神几乎时时刻刻都存在,只不过在危机和灾难来临时表现得更为突出。不过,美国人自己也没有给予这种传统以足够的重视,他们日常的制度和实践还没有充分地浸透这种精神。
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之后,尤其是二战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识到这种传统的存在,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共同体,个人的自由和福利就可能毁于一旦。为什么美国宪法首先规定共同体的性质和目标,然后再于修正案中补充规定个人自由?人们对此会有不同的解读,但它可能意味着美国的共和传统将要拥有更重要的地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年轻的肯尼迪总统敏锐地把握住了这种传统,并准备在这种传统之上打造一个新美国。尽管他英年早逝,没能实现自己的使命,但他喊出的一句经典名言至今仍然让美国人热血沸腾,那就是“不要问国家能够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够为国家做什么。”如果放眼未来,这句话对美国人的意义不亚于独立宣言中的那句话。
肯尼迪的过早逝去让美国的伟大变革拖延了近半个世纪。里根时代让美国回复到更保守的自由传统,那种更积极的共和传统遭受轻视和压制。尽管里根及其后继者在特殊的时期带来了经济的活力,但同时也强化着少数人的权力,让他们对经济政治生活进行更加广泛而深入的支配。这种支配让普通的美国人对现有制度产生越来越多的不满。正如桑德尔所说:“我们有一种担心,无论作为个体还是集体,我们越来越不能控制那些统治我们自身的力量;我们有一种感觉,从家庭到邻里到国家,共同体的道德之网正在我们周围松开瓦解。”这意味着美国宪法所启示着的共和传统的衰落,金融海啸让这种衰落变得更加醒目。
现在,拯救危机的时刻到了,发扬另一种传统的时刻也到了。年轻的奥巴马承继着肯尼迪未竞的事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在他身上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奥巴马清楚地知道这种希望意味着什么,他认为:“与我们闻名于世的个人主义如影随形的,是美国传奇历史中的另一种元素。这个元素是我们作为一个民族荣辱与共的信仰。……它保证了我们追寻个体的梦想,却仍旧聚合为一个美利坚家庭。”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仅希望奥巴马能够打造一个更适合于普通人生活的美国,还希望他能够让美国人更好地承担起全球责任,让“天下为公”的理念和实践从狭隘的国度延伸到整个世界。
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希望中国的领袖和人民能够自信地挖掘和光大自己的传统。要诚记孙中山所言:“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同时,我们应该虚心地学习别人的经验,与其他民族一起,为创造一个共有、共治、共享的美好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