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九十多岁高龄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并正式成为中科院院士。这个被官媒称为“爱国”的举动,却在中国草民中引发铺天盖地的骂声。从八十一岁归国养老到至今,杨振宁为何不受中国民间舆论的待见?杨振宁“弃美入中”到底是出于爱国的理念,还是出于对实际利益的考虑?对杨振宁的滔天骂浪背后,显示了国人什么样的心态?
讨论嘉宾: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先生;政论作家,时局分析人士陈破空先生;普林斯顿社会学博士,政治与经济学者程晓农先生。
在开始杨振宁话题之前,几位嘉宾快评了一件事:最近网上流传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的一个片段:演员看一本小篆字体写成的赵国内奸名单,名单上惊现习近平、李克强、胡锦涛、温家宝等人的名字。后来发现,这个片段并非央视播出版本,而是有人加上后上网的。这件事因为发生在两会前夕,时机敏感,被许多网友评论。
陈破空表示,《大秦帝国之崛起》,表面上是历史剧,但显然是官方主导、体现所谓“主旋律”的宣传片,对应今日“中国之崛起”,而秦国,陕西省,又是习近平的老家,隐喻习近平的统治地位。这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极可能是习近平亲自下令制作的政治剧。然而,却发生插播或网络恶搞镜头,出现的“赵国内奸名单”,列入习近平、李克强、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等人的名字,原本是隐喻树立习近平的片子,却被人”钻了空子。是有心人的精心之作。这一镜头出现在两会前夕的央视黄金时段,可能会成为北京又一桩政治大案。
陈破空说,因当今中国被网民称为“赵国”,把习近平等人称为“赵国内奸”,就是一种强烈的政治隐喻。或许是海内外民主人士所为。也可能是江泽民派系,也很像毛左派的手法。如果是江系,反映中共党内的激烈斗争,达到何等程度,彼此结下深仇大恨,以至于,要借助包括电视剧在内的渠道来宣泄。如果是毛左派,更可能是高级毛左派,可能反感习近平的中美关系处理,反映党内对立的路线之争。
杨建利认为,现在难于判断这个插曲的真伪,以及究竟出自国内还是海外。如果是央视版本则是重大政治事件,做局者让习近平进退维谷。处理的话似乎是小题大做,不处理的话又龙颜不好看。如果出自国内反映高压下人民不敢言不敢怒,不敢高声反对习近平,只能偷梁换柱表达异议。如果出自海外的话便是司空见惯的政治喜剧。在这几种可能性中,如果是央视播出版最有意义,说明问题严重而且设局者是高手;他们仅通过难于辨认的篆体字两秒钟发出的信息是,习近平认为大权在握,但是再高压仍有高层对立,习近平处境艰难,中国政局险象丛生。
程晓农表示,我注意到,第30集23分左右是分两次拍摄的,因为年轻人胡子的无和有暴露了这个接口,但是,插曲发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则不清楚。不过,竹简名字出问题是道具的责任。我推断,原央视版本可能是真被做了手脚,如果是假的,为什么这一集在网路上被下架?这件事透出的信息是,中国各方人没有认真对待高层宣传的爱国崛起,反而大胆恶搞和胡闹,对高层没有敬畏之心。
在杨振宁话题上,杨建利表示,捧杨振宁的和骂杨振宁的居然都是用“爱国”说事,在中国,对基本政治权利、公民权利被严重剥夺的民众,“爱国”表达(有时是表演)是公共参与的唯一可能,这种表达或表演的真正获利者自然是当政者——“国家”的拥有者。可怜是被扭曲的爱国概念!享受副国级待遇的95岁的杨振宁加入中国籍显然不是为了爱国,然而,年青的杨振宁学成后不愿意陷于政治灾难和经济贫穷而没有回国為专制政权服务,也不见的就是不爱国。
杨建利说,我支持纳税人对用纳税人供养的、不服务人民的副国级人物进行批评(骂),当然在中国还有许多纳税人供养的不仅不服务人民而且还危害公民权利的正国级、副国级、省部级、、、人物,他们都应该被骂,但是民众不敢骂,楊振宁毕竟还是“皮”上的“毛”,是为数不多的、纳税人敢骂的、纳税人供养的“xx级”人物之一。能骂就骂,骂骂也好。
程晓农说,杨振宁95岁行将就木之时,以放弃美国国籍再为政府搞一次“爱国”炒作,其行其心实不可问。本来他放弃美国国籍,只需去美国使馆申明即可,本是私事,美国使馆也会保护其隐私;杨偏要高调炒作,把私事拿到社会上去宣扬,无非是为自己再搏一把最后的好处。说得好听点,是太会装;说得难听点,是精于算计到了极致。中国许多人对他非议很多,实在与他一生中的人格品行令人难以恭维,有莫大关系。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数以百计,他们退休后所过的无非是一个普通退休老人的平凡生活。而杨振宁却于垂垂暮年投效北京,仰赖中国政府供养,他早就老无所能了,却对政府的巨资供养以及“副国级“待遇坦然受之,毫无惭愧之意。他若是在国内努力工作、有所成绩,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尽管民间未必都认同,但口碑亦不至于如此之差。杨到中国定居,是去“吃白食”,他心里一清二楚,所以不断营造出政府想要的种种“形象”,以便换得更多好处。明明是,“我以残岁换厚利”,却偏要把图私包装成“爱国”,用卑劣冒充高尚。国人侧目,实属自然。
陈破空表示,杨振宁当年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国籍,他父亲不原谅。今天,他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以父亲的宿愿为借口,然而,他当年拥有的,是中华民国国籍,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倒不必苛求杨振宁像邓稼先、钱学森那样“报效祖国”—年轻时投奔红色中国,但杨振宁应该知道,是中华民国培育了他,让他学有所成,是美国为他提供了优良的科研条件而功成名就。饮水思源,他不应该忘本。杨振宁晚年归国,享受省部级或副国级待遇,他不是爱这个国家,而是爱这个体制,爱这种待遇,只有中国的当权者能够赐予他这种待遇。
陈破空说,杨振宁招人反感,不在于老夫少妻的婚配,而在于他们两人的炫耀,到处牵手高调秀恩爱,让人觉得很假。不在于他放弃美国籍、加入中国籍,而在于在这一过程中的说谎、矫情、尤其是夸大所谓“爱国”情操。杨振宁自己应该自重,注意一个公众人物留给社会的观感。美国与中国文化与制度不同,是杨振宁被骂现象的大背景。美国强调个人自由,几乎无人理会或炒作这类事情。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凡事上纲上线,民众习惯围观,具有审丑意识。另外,中国没有新闻和言论自由,民众只能拿杨振宁这种事情来炒作、宣泄,间接表达对体制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