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3月22日),香港《明报》的关于“习近平思想”的独家报道引发各方关注。该报援引不具名的“北京消息”透露,中共中央办公厅已着手在今年秋天召开中共十九大时修改党章,概括国家主席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的“习近平思想“”将会写入党章。果真如此,习近平的“思想”的在党内教义的地位,甚至可能超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直接与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并列。
《明报》消息称,消在传达范围极为有限的中办2017年4号文件中,修改党章及修宪动员准备排在其他任务安排之首,是今年中办工作要务之一。
除了进入党章外,“习近平思想”也将通过修宪程序写入中国宪法,而据说,除写入习近平思想、确立国家监察委的宪制地位外,国家主席任期也可能会有重大修订。
如果今年秋天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思想”,从程序上看,明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启动修宪,如果顺利,最迟在2019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宪法修正案。
目前,中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任期为每届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而中共党章对总书记任期并无明文规定,据说,这次修宪,有可能删除国家主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措辞,仅保留“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的表述。
明报的报道在关心中国时政的圈子中引起不小反响,但由于话题的敏感和严格的审查,这一话题的讨论在墙内几乎被删除殆尽。
传统来看中国国家主席的职务主要是礼仪性质的,从江泽民时代开始,党的总书记兼任国家主席开始形成惯例,在对外交往中,主席不再翻译成“Chairman”,而是更加美式的“President”。
因此,国家主席任期限制的改变,暗示着某种党的总书记任期延长的可能性,对中共最近三十年形成的最高领袖不成文的任期制默契的冲击,极为深远。
从历史比较来看,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1999年修宪,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2002年,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在中共十六大确立为指导思想;2004年修宪时写入宪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党内地位相对弱势的惟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只写入十八大修改的党章,并未在其后写入宪法。
在中共党内的政治话语体系中,“提法”非常重要。
有的分析者认为,“思想”更多是对于某种自成体系的学说的总称,“理论”的涵盖范围则要小一些;而这与领导人的个人风格有关:毛泽东对哲学“极具偏好”,,而邓小平则更像一个实用主义者。
“思想”这一提法,直接延续了毛泽东的规格,可以与邓小平“理论”并列,完全超过了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这种仅在某个领域和角度发展了执政理论的格局。
仅从外界观察来看,相关的造势和布局已经隐约展开。改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
该书由中国外文局属下的外文出版社出版,被翻译成主要的外语语种,在多个国家发行,甚至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都以此书作为政府公关的道具。
最近,央视日前播出3集短片《初心》介绍习近平的从政经历,《初心》的说法,出自习近平去年在中共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这类片子的拍摄,显然必须得到最高层的许可和支持。三集短片《梁家河篇》讲述习近平在陝西梁家河插队当知青,《正定篇》讲述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和书记,《宁德篇》则讲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的工作生活经历。
根据高层智囊施芝鸿的解读,习近平的治国思想大致可概括为“四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根据他的说法,把习和江隐约对立的“告别‘三个代表’、迎来‘四个全面’”则是“挑拨性言论”。
不过,根据明报的说法,去年10月于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中共六中全会时,曾有与会中委提出,现时确立“习核心”是否为时过早,并质疑是否应待今年召开十九大时才确立,对此,政治局常委兼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明言,这是党中央的决定,只需落实,无须再讨论。
从这一细节隐约可见,在目前格局之下,习近平的核心地位并非无可争议。但总的来说,如有评论者指出的,王立军闯领馆事件导致的薄系垮台,以及保福寺车祸导致的令系崩溃,给了总书记前所未有的机遇掌握全局。
李鸿忠的一次讲话隐约可见背后的博弈。2月19日,天津市委召开了传达学习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和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精神的会议。
李鸿忠赞颂习近平去年年底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纵贯古今、指引方向、气贯长虹”,展现了习的思想、理论、情怀、人格魅力、政治家境界;习近平解决中国重大问题的“真功夫”;习近平“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以及他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的“领袖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