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421hulian.jpg (258×357)

《金门忆旧》(作者提供)

 


 

曾建元: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博士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国立台湾大学客家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兼副主任

 

胡琏在台湾的勳业与事功,完全奠基在金门。他也因此被誉为金门王和金门现代恩主公,与唐代开浯的牧马侯陈渊千古齐名。《金门忆旧》一书,是胡琏有关金门的回忆录,初版于民国六十五年,隔年胡琏就去世了。这是解甲归田多年后的胡琏对自己精心经营的金门的人生回望。写作此书的时候,胡琏每週都到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旁听李守孔的《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和林瑞翰的《宋史专题研究》,除了病假外,风雨无辍,他在江西组建第十二兵团和怒潮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时,总以南宋丞相文天祥故事激励士气,文天祥在零丁洋裡叹零丁,四顾茫茫,国破身亡,胡琏却以助军古宁头大捷扭转乾坤,建设金门为海上长城,固若金汤,俯仰顾盼天地幽幽。生前戍边严阵以待,身后永世魂护台湾。

   

民国三十八年,胡琏以党军模式在江西重组国军第十二兵团,起用柯远芬为副司令官,计画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边区建立游击根据地,与台湾遥相呼应。而这也是李宗仁代总统所任陆军总司令张发奎《防卫湘赣粤边区计画》的一环。胡琏、柯远芬,以及十二兵团裡的悍将高魁元,都是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的同学,蒋中正、陈诚的学生。胡琏和柯远芬心裡想的,就是孙中山继承自列宁(Vladimir Ilyich Lenin)十月革命的经验,以党建军、以党建国,当年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一片山区建立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胡琏在此招募流亡学生,以「上马杀敌,下马治民」为军政干部人才培育的目标,创立了怒潮军事政治干部学校,这是他在中国大陆内部经营反共复国事业的资本。

  

在闽浙赣粤边区建立游击根据地的构想,抵不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路而南的强大攻势,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中正在国立浙江大学史地学系教授张其昀的建议下,下野之前即已布局撤退台湾,作为蒋中正中央系国军的嫡系部队,胡琏接受了蒋中正的建议,乃率领兵团大军和怒潮学生分由江西经闽西、粤东两路杀出,沿梅江抵汕头,自九月底起分批离开中国大陆,其中第十八军高魁元部先应东南军政副长官罗卓英之请渡海驰援金门,十月中再有第十九军刘云翰部在东海和台湾海峡故意迷踪,突然于十月二十四日转向登陆金门料罗湾,支援福建省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李良荣第二十二兵团和先遣的高魁元第十八军防卫作战,胡琏临危受命,接任福建省政府主席,指挥国军反攻,赢得古宁头大捷。战后开府金门,第十二兵团改编为金门防卫军,就任金门防卫司令官,而以怒潮学生投入部队、金门战地政务和支援中小学教育,从此展开他在战后金门十年的建设。

  

胡琏建设金门战地的指导思想,表现在柯远芬在怒潮学校〈现代战争思想〉演说中所宣示的三大教育宗旨:一、现代战争的观念,是以武力为中心的思想总体战;二、现代战争的形态,是以攻击为渗透,防御为网形;三、现代战争的方法,是以群众为基础,武力为后盾。

 

孙中山建国程序论中第一阶段的军法之治主张,更赋予了胡琏和柯远芬规划战地政务的正当性基础。当然,金门并非军事占领地,却是战地和前线。胡琏想像反攻大陆战争开动时,他的兵团必定在第一线打前锋,在收复的失土上迅速建立统治秩序,也将成为他的重要任务,如此一来,他必须拥有一批可以协助他在收复之地实施军事接管的优秀干部,这是他何以不愿将怒潮学生直接送入陆军训练司令兼台湾防卫司令官孙立人在高雄县凤山镇主持复校的陆军军官学校的原因,胡琏没有机会在江西老苏区一展身手的战地建设构想,在位于台湾本岛的中央政府对其鞭长莫及的情况下,金门正好提供了他绝佳的军事统治实验场地。蒋中正、陈诚、蒋经国等台湾实力军政首长虽对胡琏的霸气和领导才华有所忌惮,对胡琏忠党爱国之心则毫不怀疑,绝对信任,这也是大将军胡琏号称金门王而何以受国家的权倾倚重了。

  

胡琏以兵团干部和怒潮子弟为枝干,在金门实施战地政务,最早一度设立金门行政公署接管金门县政。然而,要达到网形防御和群众动员作战军民一体的程度,则必须根本地将金门从「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传统社会,改造成高度军事政治动员的战斗共同体。这一任务,则主要由胡琏怒潮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来承担。胡琏以金门行政公署任命的村长取代传统乡绅在基层社会的领袖地位,并在各村派任村指导员,对基层民众进行反共意识形塑和战备训练,同时建立户籍纪录,而以五户联保连坐制度,建立保密防谍的网络。村指导员可谓金门防卫军在各村的代表,民国四十二年后,金门在民伕徵调的基础上成立民防指挥部,各村民防中队即由村指导员或其后改称的副村长负责组训,实施政治、军事和军勤教育。胡琏在金门创立福建省立金门中学,由怒潮学校教官进驻任教。胡琏还通过国军和民防队的政治教育,以党国思想和三民主义对金门军民进行精神武装,并有《正气中华报》的发行,作为金门军民共同的精神食粮。胡琏在金门岛上树立一系列的精神地标,如太武山顶的毋忘在莒泐石、太武忠烈祠、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国父孙中山铜像、无名英雄像、无愧亭、莒光楼等,强化国军官兵的政治意识、提醒其历史使命,鼓舞其士气,也荣耀著他们的国魂。  

  

胡琏驻守金门期间曾经发动过几次反攻大陆登陆游击作战,但都只是战技的锻鍊,真正大规模的反攻和占领计画从未实现,其原因除了两岸已被镶嵌在冷战结构,而各为美国和苏联的代理人,不可能单独破坏东亚区域恐怖平衡,以致国军若无美军支援,便不具备单独发起大规模反攻作战的能力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对岸也实施网形防御,以党国严密的社会控制和狂热政治运动形塑的人民群众配合解放军的国防,使国军骚扰性的游击战,一深入敌境便如陷入泥淖当中,动弹不得。

  

胡琏兵团十万官兵进驻金门,首先即为战后人口仅三万七千人的金门带来庞大的生活环境压力。当时国家实力有限,金门实施战地管制,以往支持金门经济的侨汇断绝,胡琏许多时候必须开源节流,自想办法筹措建设经费。压榨国军官兵和民防队员的劳动力和国防经费的挪用,重政务而轻军事,可能是胡琏主政金门期间最受訾议的地方,比如中央公路的兴建和维护;以粤华合作总社包办物资供应和金门香港贸易、发行金门单行货币粤华合作总社银币流通券、以台湾大米换取金门高粱而建立金门高粱酒生产与销售体系兼以解决金门粮食问题,则都是胡琏具有创意而效果奇佳的生财之道。金门有今天鬱鬱葱葱的人造森林、以中央公路伯玉路为中心贯穿全县的交通网、金门高粱酒厂支撑起的丰富地方财政、文风鼎盛高等人才济济的文化风貌等等,无不出自当年胡琏颇富远见的规划。

  

胡琏在金门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三十八年十月底古宁头大战后期接掌金门防务,十二月正式就任福建省主席、金门防卫司令官,四十年再兼任福建省游击总指挥,到四十三年六月赴桃园县出任陆军第一野战军团司令,但仍兼任福建省主席到四十四年二月。这一时期,亦正值韩战期间,美国第七舰队协防台湾,台湾无立即遭受入侵威胁,胡琏因而必须抢进完成金门防御工事。这一阶段胡琏治浯的施政重点为:「固国防,裕民生,人人纳入组织,个个皆能战斗」,成就为古宁头战后金门的重建,使金门成为军民一体的战斗共同体。胡琏对金门实施军事统治,设立金门行政公署接管金门县政府职权,四十二年二月结束全面军管,恢复金门县政府。这一期间则历经了三十九年七月大二担战役、四十一年十月南日岛战役、四十二年二月湄洲岛战役和四十二年七月《粉碎计划》东山岛战役。大二担战役系源自解放军主动由厦门进攻烈屿乡之大担、二担两岛,时国军三谿部队史恒丰部通讯中断,幸赖小兵赖生明冒死传送军报,加以颱风天助,乃获大胜,大担、二担此后改名大胆、二胆。南日岛、湄洲岛和东山岛战役,则皆为与美国政府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设立之西方企业公司(Western Enterprises Inc.)合作,以突击实战验收国军战技训练成果,东山岛战役为解放军击败,其后国军则未再对中国大陆沿海发动突击。

  

胡琏遗下之金门防卫司令官由刘玉章接任,刘玉章亦为黄埔四期强将。金门军务与民政协调之问题,在胡琏卸任福建省主席后更形严重。四十五年六月,国防部颁布《金门马祖地区战地政务实验办法》,由金门防卫司令官兼任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与监督金门县政,并将福建省政府移驻台北县新店镇,才根本解决战地政务的制度问题。刘玉章四十三年到任未久,即于九月三日爆发九三炮战,解放军对金门展开密集炮击。刘玉章其后则採纳日本军事顾问团建议积极展开地下化防御工事,其功用在更大规模的八二三炮战中充分获得证明。刘玉章任满后升任陆军副总司令。九三炮战使美国警觉到协防台湾的必要性,美国国务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亲自动身到台北访问,十二月,《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在台北签订并经两国国会批淮而生效。惟美国承诺协防的中华民国领土仅限于台湾和澎湖诸岛,金门不在范围之内。九三炮战破坏了水头码头,提高了金门与香港贸易海上运输的风险,蒋中正总统于是下令停止。四十四年一月,解放军进攻浙江省舟山群岛大陈列岛,政府决定军民撤迁台湾,美国国会通过〈台湾决议案〉(Formosa Resolution of 1955),授权总统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在认为有必要时,得动用军队保卫台湾澎湖以外的中华民国领土,此则形同将金门纳入美国协防范围。

  

胡琏在金门的第二阶段为四十六年七月,回任金门防卫司令官,兼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与福建省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到四十八年十月底升任陆军副总司令。这一阶段他治浯的施政重点为:「精兵,简政,厚生,宏教」,即提高国军战力和战地行政效率、增进民生经济和国民教育。任内于四十七年八月爆发八二三炮战,金门遭受解放军疯狂密集炮击,因有国军被俘情报洩漏,金门防卫司令部翠谷水上餐厅于晚餐第一时间遭到抱击命中,副司令官吉星文、赵家骧、章杰同时中弹先后殉国,司令部对外通讯中断,逃过一劫的胡琏一时令不能出,全军未奉命而不得还击,此时有司令部直属抱兵第六九二营鲁凤三营长气急攻心,决定自行开抱,全体抱兵部队以为胡琏下令,士气大振,全力反击。而后国军再获得美国第七舰队军事支援巨抱而还击更加强烈。炮战持续四十六日后至十月始经两岸高层秘密折衝而停战。金门炮战因有先前地下防御设施之构工,而使军民伤亡降至最低。解放军以人道考虑单方宣布停战,改以实施单日象徵性炮击,持续到六十八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方才停止炮战,两岸终于全面停火。胡琏领导金门军民挺过八二三炮战危机。战后因战火诱发青光眼疾,为政府护送西德治疗,调任陆军副总司令,主持国军反攻大陆《凯旋计画》之研究,自此完全由第一线战场退出,也结束了在金门的日子。

   

胡琏初治金门之时,军民关系紧张,因为军队为了战备需要,经常强制徵用民力或百姓家产,胡琏用了许多心思改善军民关系,日后都对民众损失设法补偿,而胡琏拉拢民心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小手段,就是胡琏以自己的座车提供作为金门乡人嫁娶迎亲的礼车,军车亦提供乡人出外交通顺路搭载服务,对军营周边独居老人给予居家照顾,奖助在外留学读书的金门学子。大米换高粱、兴修水利、奖励养猪、进口香港舶来品、对邻近军营民宅免费供电、乡民军医院医疗免费等等政策,也都大大改善乡民的生活条件,受到欢迎。有一则故事说,民国四十年间,有天胡琏到乡村巡视,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田间工作,于是上前慰问,但老婆婆却对他比手画脚、大声吼叫,此事显示出当时金门人民的愤怒及不满。谁能想到,胡琏日后竟成为当代金门人崇敬喜爱的恩主公。

  

胡琏在本书最后,阐述了他的金门边防经验所凝聚出来的金门精神,为大无畏、亲爱精诚、刻苦耐劳与恬淡谦退四端。金门孤悬大陆边缘,时刻防卫解放军袭击,此为大无畏;兵团上下道义相繫、生死与共,此为亲爱精诚;前线孤岛资源匮乏,必须刻苦耐劳;兵团不称功,接受整军编遣,为恬淡谦退。今日两岸已走向和平发展与竞争的时代,儘管战争的威胁犹在,金门如何由两岸兵家必争之地,扭转乾坤,由中国自由和民主的示范和监护者,进而同时成为两岸和平的桥梁和两岸治理的政治实验区,这是金门人民对自己和台湾海峡两岸历史命运的道义责任,也是当代金门最佳的全民国防战略,更是金门精神在当代的发扬光大。

  

要认识当代的金门如何在战争的岁月中,从一个资源贫瘠、满佈废墟的蕞尔小岛,摇身一变为民生富裕的海上公园;从抱声隆隆的军事前线,如何转型为交通来往繁忙的两岸和平桥梁、自由灯塔、民主长城,《金门忆旧》一书,作为那以生命和鲜血见证的当事人的第一手史料和心路历程,凡是金门人,不能不看,在后方享受金门人牺牲的全体台湾国人,更不能不看。

 

 

民国一○六年四月十七日十时半 台北晴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