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從內蒙調中央連任10年的副國級領導布赫逝世。官方對其極盡殊榮,訃告稱「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民族工作領導人」。 黨報《北京日報》的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新聞標題則是:「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布赫逝世,一家三代奉獻蒙古」。
這個標題的差錯先不說,內蒙古簡稱是內蒙,而不是蒙古,否則會引起外交糾紛。廣大網民紛紛留言評論,我家三代也想奉獻內蒙。為什麼?
布赫長期任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其父烏蘭夫,也是從內蒙主席到國家副主席,其女布小林是現任的內蒙主席。因此民間把這家原姓雲的蒙古族家族稱為「內蒙王」,現在則是「內蒙女王」。
布赫家族的情況比較特殊,如此延續安排,應該有維護民族地區團結穩定的統戰考慮。但家族政治、裙帶關係在中國是不爭事實。現任高層領導的情況不好說,民間各種傳聞也不提,就說說離任領導和官方媒體確認的事實。
前總理、人大委員長李鵬的兒子李小鵬,從華能電力的董事長,到山西省長,再到交通部長。最近出任浙江嘉興市長的70後胡海峰,此前也任國企領導,其父是已離職的胡錦濤。最近調任陝西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的胡志強,長期擔任榆林市委書記,其父是山西省委前書記胡富國。至於薄熙來、令計劃家族,再說就不厚道了,一是代表人物已倒台,另外兄弟姐妹、兒子,或抓,或逃,或亡。
中國官媒曾批日、美等國的家族政治、裙帶關係,什麼爺孫首相、父子總統、夫妻雙簧。確實這種現象在西方民主國家並不少見。子承父業,家族有從政的傳統,就像體育、藝術、書香世家一樣正常。但和中國最大不同是,最終要靠民選上台,而且是競爭性選舉。
中國各級政府有個形式上的選舉,但是間接選舉,不是海選,而是有人代表選民選,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性選舉,結果早已內定。現任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公開發文,含蓄地提到陪選:「當年,我被列為上海市副市長的差額人選。組織意圖十分明確,上海市也從未出現過組織意圖落空的情況。我們都是黨的人,必須聽黨的話。因此我暗下決心,絕不能讓這種現象在我身上發生。在投票過程中,那些發自內心認可我、支持我的代表都按組織意見投了票。雖然自己被『差』了下來,但完全實現了組織意圖。」
至於各地、各機關真正的一把手書記則連選舉程序都不走,直接由黨任命。這當中會不會像陳雲說的:「還是用我們自己的孩子放心?」
這些是中央、省市的情況。到了廣大的基層縣,則完全是盤根錯節的家族政治、裙帶關係網。曾在河南新野縣掛職兩年的北大社會學博士馮軍旗調查發現,在這個副科以上領導幹部1013人的縣,具有血緣和婚姻關係的政治家族就有161家,每十個幹部中至少有一個背後有家族勢力,20%幹部屬官二代。
過去工農子弟除了考上大學,很難吃上皇糧,成為國家幹部。現在大學普及,有錢就能上,上了也白上,畢業以後的就業是另外一回事。最低級公務員可以考,領導職務則是選調。考上以後的升遷,則基本是提拔任命,需要關係。
當年無產階級革命家鬧革命,打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旗子。革命成功後,則是紅五類、黑五類的階級劃分,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遇羅克用生命的代價寫成《出身論》,反對血統論和株連,好不容易換來恢復高考後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唯才是舉。
可是現在又進入了「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拼爹、拼乾爹時代,政治上則提出「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這讓沒有紅色基因,或吃了轉基因的我們,如何是好?
喬木: 從「內蒙王」看家族政治
布赫(左圖)長期任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其女布小林(右圖)則是現任的內蒙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