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汤圆你有尝试吗?
 

打麻将(麻雀)多年来是深受不少华人欢迎的娱乐活动,特别是春节、喜宴,麻将的热闹声往往是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期有研究指,香港麻雀活动不再普遍如昔,打麻将的人数都愈来愈少,到底背后原因是甚么?BBC中文采访了几名麻将爱好者,问问他们的看法。

香港麻将爱好者的看法

“空间问题!”38岁的王先生直截了当地这样回答。王先生任职市场营销,自言十分爱打麻将,“享受与朋友大打一片的时光”,但由于他仍与父母、弟弟同住,不想花钱到麻将馆或是雀会等地方消费,又想和朋友打麻将,便要等待家人不在家的时候才玩麻将。

“我的家人都不打牌,他们只是觉得很无聊……到外面打牌要抽水(即麻将馆从嬴家身上抽取部分获胜金额),哪可能可以打麻雀。”王先生说,假日他都只会在家中对着电脑,或是逛街。

 

另一个原因是噪音问题。王先生住在香港的公营房屋,隔音效果不佳。“除了害怕打扰家人,最担心的便是有邻居投诉。”他说。

香港法例中有一条《噪音管制条例》,订明在任何时间于住所或任何公众地方,因为进行任何消遣活动,发出的噪音“对任何人而言是其烦扰的根源”,即属犯罪。根据香港环境保护署资料,有关条例没有具体确定可接受的噪音声级,一般是靠警方现场判断。而因为打麻雀产生噪音而被罚,甚为罕见,一般警方会希望住客或大厦管理处自行处理。

“有时候也不是担心罚款的问题,是邻里关系的问题。”王先生说。

不过,对一些家庭来说,并不存在“土地问题”。梁太太也是住在公营房屋的麻将爱好者,她在下午丈夫上班、子女上学的时候,都会相约近邻于四方城决战,从来没有人投诉噪音问题。

当听说香港打麻将的人数减少了的时候,她感到很惊讶。梁太太问:“怎么可能?我每周打几天呢。”她说,打麻将是便宜的娱乐,“最多也只是输几百块,哪一家赢了便请吃饭”,她认为打麻将是反映一个人性格的好方法,坦言如果麻将桌上合不来,现实生活中也不会“很搭”(合得来)。 
 
 

“你没有听过刘德华讲的吗?人品好,牌品自然好。”她引述2002年香港电影《呖咕呖咕新年财》的经典对白:“我觉得大家是要学麻将,未来我女儿带男朋友回来,我一定要求他跟我打麻将,看一下他人品。”

香港中文大学麻雀研究学会创会会长吕卓仁同学说,自小与家人一同打麻将,形容麻将是“联系年轻人、成年人、老人家”的工具。他在大学创立学会,致力推广香港麻将,让大学生有空间尽显牌技,这个学会曾牵头举办全港大专生麻雀大赛,有300多人参加。

学会总务、就读文化管理系的季歆智认为,年轻女性在学打麻将的时候,欠缺男性的动力和好奇心。

她坦言,在念中学的时候,觉得麻将很复杂、规则太多,很难去学懂,一度想过放弃,但后来有同学鼓励下才喜欢上打麻雀。她曾经在学校的宿舍,逐户拍门邀请同学打麻将,一般而言,男同学对打麻将的反应比较热烈,但她认为打麻将不分性别。

季同学提到小时候学打麻将,得不到家人的认同,家人认为沉迷麻将、赌博并非好事。她在大学时,认识了许多完全不会打麻将的同学,当时她感“十分惊讶”。但事实上,可能许多同学也有差不多的经历,家人希望子女专心读书,而没有把麻将直接传授给下一代。 
 
在中国大陆,一些水上乐园会在夏天时提供水上麻将,让大家在泳池里打麻将。
 

女性地位提升

据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去年调查访问了5000名香港人,发现香港各个年龄层每周均打麻雀的人数下跌,由五年前10%,跌至6%,其中跌幅明显的是55-65岁群组,以前每月打麻雀人数高达四成,现在则只有不足两成半,而年轻人中,仅2%表示会每周打麻雀。

益普索研究总监张怀乐对BBC中文表示,研究发现少了香港人打麻将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大家热衷上网,是次调查中,受访者在互联网上的活动,例如网购、看新闻、影片等有录得显著升幅。不过网上游戏则没有升幅,线上线下的麻将也许没有关系。

这个研究没有和“空间问题”直接扣上关系,不过一些有趣的数据同时显示,女性地位提升,或改变了她们打麻将的模式。
 

研究显示,女性每月喝酒的人数从2012年的25.9%,提升至30.8%,但男性则是由43.2%,跌至28.1%;其中,女性在每周酒精消费量上,大幅上升151%。调查亦指,女性赌博人数也较2012年上升两倍。

张怀乐认为,这反映香港多了事业女性,衍生了不一样的娱乐习惯。“打麻将本身主打家庭主妇,但今时今日女性上班时间也不够用,不会花时间打麻将,反而会花时间在喝酒等社交活动上。”

以前在香港,女性好赌好酒也会被负面看待,甚至有“烂赌婆”等难听的标签。张怀乐认为,现在女性地位提升,也比以前有财政能力,社会上对于她们喝酒、赌博也持更开放的态度。

“香港麻将”会被取代?

香港愈来愈少人打麻将,也愈来愈少人打“香港麻将”。在香港,麻将近年经历了很大的转变,麻将馆由主力经营香港麻将,逐步转攻大陆市场。一些麻将馆会以“祖国全冲牌”、“爱国深圳牌”(又名跑马仔、推倒胡、杠牌)作招徕,甚至会为大陆旅客提供交通费。

麻将在各地均有不同的演变,北京、上海、四川、广东、台湾以至日本、韩国都各有不同牌例,无论是打法、结算甚至麻将的数目也不一样。据香港麻将权威简而清所撰写的《开台》,香港麻将源自广东麻将,打法十分类似,不过在计算番数(台数)上有不同的规则。

曾在香港某麻将馆工作二十年的张先生说,以前香港的麻将馆均是打香港麻将,但在他退休前,已演变成打大陆麻将为主。他说,“跑马仔”相较香港麻雀,是一种节奏明快、规则简单的赌博活动,大陆旅客较为豪爽,所以麻将馆乐于做大陆客人生意。他说,由于以往麻将馆形象较差,所以无法吸纳新的客群,多年来主打中年人生意,但“土地问题”同样困扰香港传统麻将馆,要面对租金成本上涨等问题,所以主攻大陆旅客生意是无可厚非。 
每年盛夏,四川省都江堰的麻将爱好者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应对高温天气——水中打麻将。
 

张先生不担心香港麻将会失传,他认为香港人打麻将的频密程度减少了,但不代表他们不会打,只是花时间在其他活动身上。“过年时总会听到麻将的声音,有些人就是一年打一次,这样就够了吧?……现在年轻人都爱上网当宅男吗。”

BBC中文联络了多间香港麻将馆,全部拒绝接受访问,但其中一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负责人向BBC中文强调,现在麻将馆仍有部分位置预留给专门打香港麻将的客人,但人数的确比起“跑马仔”的为少,而希望玩“跑马仔”的不单止是大陆人,也有不少是香港人。

不过在香港中文大学创立的麻雀研究学会的吕卓仁同学,有不一样的看法。这位资讯工程系学生说,他的学会有规定,不容许会员在学会内玩大陆传来的“跑马仔”。他解释,这是因为“跑马仔”的赌博性强、竞赛程度较低,如果不赌钱的话,并不是“有趣”的活动,但相对其他麻雀,即使不赌钱,也是十分有趣。

而且,他认为,今时今日的香港麻雀反映了香港特殊背景,即使是源自广东麻将,但经历多年转变,揉合了香港人独有的思想和想法,只有香港人才会打的麻将。他成立学会的目的,也是要推广香港麻将。

“这是香港人打的牌,为甚么不留住它?反而要打其他牌种?我觉得不是很合理。”他对BBC中文说:“一旦被取代,香港麻将便会消失,我不认为是一件好事。”他说,如果长大后发现自己子女只会打大陆麻将,“我会好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