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双赢,广为人知;不过,最近中美贸易战,不少评论便说两斗皆输,那就是错误理解经济理论某些条件之下,两国贸战不仅有输赢,胜方还可得净收益,负方则要贴钱埋单,显露出零和特性侵侵(特朗普)只揪大大(习近平),赢面高低怎分析,经贸理论派得上用场:第二回合侵侵加码,大大「震惊」有原因。

 

中美贸战第一回合未完全到肉,特朗普已二度出手,扬言9月份增征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货入口税10%,同时指出还可有「另外3000亿」。按美方说法,这是因应第一轮500亿关税「不见成效」而作出的加码惩罚。那边厢央媒报道,中国方面对美国的做法感到「震惊」。这样措辞很奇怪。共产党从来胆大包天不信邪,这回竟然既震且惊,而且宣之于口,示人以弱,显然乱了章法。

 

然而,大家看4月份特朗普宣布第一波提高对华关税以来的金融市场反应,便大抵明乎所以。

 

此期间,人仔对美元跌5%,上证综合指数跌15%,而且还是靠了国家队进场维稳的结果。香港方面,因为还未与大陆完全融合(快了!),所以港元波动相对轻微,但恒指也跌10%。

 

反观美国,同期间,道指平稳上升6%,标普500期指和纳斯达克100期指则分别上升7%和14%。也就是说,侵侵只揪大大,市场中人初步看好侵侵,包括最懂国情的强国投资者。这恐怕是中南海「震惊」的最大原因。

 

这点如果只看两国媒体一般报道和评论是看不出来的。北京已下令全国喉媒对贸战冷处理,报道一律只能照搬新华,不可做贸战专题,评论文字更要严守维稳纪律。表面上看,真箇风平浪静国泰民安(特别如果没留意11日央视提出平民大众面对贸战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风骨」)。

 

美国那边很不同,特朗普因为品德败坏而且到处树敌,不仅反对派跟他深仇大恨,连自己党友也经常拧拧头,所以贸战开打以来,亲民主党乃至中间派媒体变本加厉,负面评论排山倒海,消费者和生产者受损的报道充斥头版。例如,美国哈利电单车要把部份生产转移欧洲逃避关税的报道几乎成为上周的美媒最爱,但同样原因导致欧洲国家把一些在华生产输美产品的生产线移到美国,却只有日本报道了。乍看,美帝必是遑遑不可终日,「震惊」的应该是华盛顿嘛!

 

实情当然相差很远。笔者上周指出,中国打这场贸战有三不利。首先,西方特别是美国,近年来已经「失去童真」,渐渐看清中共邪恶,以贸战为序曲的一场对华冷战势所不免;中国打输,可能解体,周边民族必纷纷独立,和苏俄的下场一样其次,中国经济中期走势险恶,债务负担重,劳动供应萎缩,国进民退导致丧失活力第三,中国欠缺对美打贸战的武器和弹药。

 

中粉经常谈及北京的两个「撒手锏」,一就是对付美国在华投资,二就是大抛手上大堆美债,但这两招看清楚其实都不管用;若有用,早用上了(详见12日拙文)。因此,中方剩下的主要武器,能用的就只有报复性关税。然而,美方同样用这招,弹药却是中方的三四倍。这是因为关税的攻击对象就是对方卖到己方的货,故中方严重出超的那3600多亿就是美方的弹药优势,自己的劣势。

 

不过,打贸战除了要有弹药充足的优势,还要看本身承受攻击的能力。

 

越灵活越少痛苦

 

关税既是一种税,学过经济101的人大概都记得,政府在市场里打税,无论直接打在供应方还是需求方身上,市场机制都会自动分配「痛苦」,而分配的比率与哪一方须直接课税完全无关,而是由供求双方的价格弹性决定的:哪一方的价格弹性低一些,承受的痛苦就重一些所谓价格弹性高低,其实即遇到不利因素的时候能否灵活反应;越无法灵活反应的一方,越得挨打要灵活,一靠买方能够「逃离」个别高关税产品,转而消费其他低关税或无关税的替代品;二靠找到其他不受关税打击的国家的供应商。

 

举例说,玩具消费者很难逃离市场,因为小孩子的玩具消费是很难取代的,需求弹性很低;所以,若特朗普对中国制的儿童玩具打25%关税,美国消费者只得承受此税担的绝大部份,中方却几乎完全不受影响。不过,如果美国玩具零售商能很快找到非中国进口商作替代供应,那就反过来,中国要吃全亏。所以,谁家受关税影响比较大,完全看这供需两方面的灵活性。

 

我们再看中国对美大打关税的两个产品大型客机和大豆。

 

中国从美进口波音机忽然贵了25%,它因此会考虑把原先给波音的定单转送空巴问题是,生产大型飞机的设备和零部件,不是话有就有那么灵活的;如果中国为要维持收货时间表要求「打尖」,空巴便可以,也需要提价(你猜会提多少?),甚至需把来自其他国家定单的交付日期顺延;但其他国家为什么要挨空巴的高价和延期呢?他们大可把定单改送波音。这样一去一来,波音纵有损失也不严重,反而是特朗普打铝材等关税,对波音不利而对空巴有利,问题才比较大。

 

大豆的情况几乎一样,但更有趣。说大豆,美国是世界最大生产商,巴西第二,但就进口中国而言,巴西第一,美国稍逊排第二。第三和第四的阿根廷和巴拉圭,出口额加起来也不过是美国的十分一不到,其他国家更未入流。大豆也不是说要就有,大幅辟地增产,最少也得等上一两个生产季才见效。已发生的是,中国向巴西多要货,巴西从库存和内销挤出额外一批应付,自己却要到巴拉圭和阿根廷补充;阿根廷今年失收,先给了巴西一部份,之后却要向美国买。兜一个大圈,美国出口并无太大损失;美农业部估计贸战影响轻微,今年便是对华大豆出口量也只减少一两个巴仙。

 

长远一点又如何?问题更小,因为长期供应和需求弹性都比短期高,因为无论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作反应。(这又是一个经济101的定理!)

 

中美两国经济谁更依赖谁,其实就是这个供求弹性哪个高哪个低的问题,不是靠打口水战解决。

 

中国输美商品,多的是中低端日用品和中等技术含量的零部件,种类繁多不可胜数;中国供应商当然有其优势,但虎视眈眈想取代中国出口的亚洲和拉美厂商多得很,一加对华关税,美方订单会很快从中国跑到韩,台,越,孟,印,墨等国,相当灵活。相反,中国进口美国的产品很多是非常大宗的农矿产品(如大豆) ,或是技术含量极高者(如客机,芯片),取代很难,缺灵活性。

 

还有就是,市场经济比国进民退的经济灵活,各种货品的价格弹性相对较高,这是打贸战时对中国不利处。特朗普推销员性格爱吹牛,讲话绝不可轻信,但在商言商,他说打贸战美国一定赢,倒有道理,不然中共怎会「震惊」?

 

猛加关税自损大

 

有人会问,中国对美出口顺差大,打贸战的弹药看似不够美国多,但可否以狂增关税率补救?回这个问题要引用一个经济303的定理,其实也很简单。

 

贸易理论明证,小国打关税绝不明智,唯一后果是己方消费者承担百分百的痛苦;但是,大国打关税就不同定理说,大国打关税,只要税率「不太高」,是有净收益的。关税对一国而言,正面看可增加政府收入,负面看会提高本国价格,对本国买家不利,但如果税率不太高,政府收益往往可用来补贴本国买家而有余。特朗普看来很小心,第二轮关税平均只打10%,很可能有净收益,对减少美国政府赤字不无小补。

 

中国弹药不够多,已经要靠提高关税率,因此打美国货进口的关税,有的已提高到40%,例如小汽车;再提高,肯定受伤更大的是自己,没有净收益不过,强国党已经下令人民闭嘴讲「风骨」,「舍小家为大家」;但证据和道理都显示,这个「大家」在这场贸战里不仅会受损,还很可能会输然而,为把美帝打个稀巴烂,关税打到天高也不是问题。能够为所欲为一定赢,这当然就是一党专政自以为的最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