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刘京生
刘京生: 英雄之辩证
| 2014-07-08 05:16:00 | 本站首发
中国现阶段是呼唤英雄的时代,也不乏英雄。这个阶段的中国为英雄的辈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每一个不甘寂寞,不甘凌辱的平凡人都可能成为名垂千史的英雄。也许这些英雄的意志还不够坚强、信仰还不太确定,也许他们身上还有很多的弱点、缺陷、毛病,甚至于还有些难以启齿的龌龊,这都无妨,一样可以做英雄——历史不会因为这些瑕疵而将英雄遗忘!英雄的成长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且十分苛刻,需要充足的“营养”作为保障。民众的爱戴与呵护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掌握政治权力的人不断地在培育、浇灌、补充英雄成长所需的一切营养和能量——想不茁壮成长都难。
刘京生:为“虚无主义”声辩
| 2014-07-02 04:23:00 | 本站首发
虚无主义的确拒绝已知的一切权威,但这并不是非现实的,莫非只有屈从于中共的制度、法律、真理、道德才是现实的?或者一切对中共的质疑、揭露、批判由于没有直接的参与到“一些人的反抗”行动中就可以认为是非现实的?实际上一切所谓的非现实思想的彰显都是现实的产物,思想无不留下时代的印记。之所以质疑与批判渐渐的在蚕食着所谓的“主流”,就是因为这个“主流”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这种阻碍,最现实的阻碍是虚无主义崛起并不断壮大的源泉。我并不掩饰自己卑微的、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的角色,我并不会伪装成高贵、伪善、谦和,以我的视角看待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制度必须全面否定——只要社会上还存在一个卑微的、巨大的群体,只要这个群体没有得到这个社会的起码的尊重,我就会始终如一地高举质疑、批判、反抗的大旗。
刘京生:从高瑜“泄密案”看中国的法律制度
| 2014-05-17 04:48:00 | 本站首发
刘京生:与秦永敏先生商榷——也谈民主、团队、领袖
| 2014-04-10 05:28:00 | 本站首发
秦先生一方面强调了政治民主的必要性,一方面又认为民主不是唯一价值。“唯一”的提法我的确不赞同,但是民主是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条件则是勿容置疑的。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反映在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中,如果在思维习惯中总是首先强调什么所谓的“团队意识”、“团结”、“大局”则根本产生不出什么“精英”、“异己”、“先知”,都顺着已有的一切价值、义务、责任走就是了。请问:谁有权确定个人在团体中的领导地位?有组织化的规章制度吗?当您指责别人时您是否想到别人也与您有相同的权利来发表意见与看法?您的这些指责完全是个人的看法,个人的感觉,依赖一个人的看法、感觉引申出“阻碍民主”的结论实在站不住脚,且这个习惯很容易给人一种专制权威的印象,不自觉的让人联想到:与中共统治者有何区别?民主之路的确艰难,最难的是要首先彻底的清除掉那些自以为是的“精英意识”,民主价值的核心就是主权在民。
刘京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奴役
| 2014-03-20 05:05:00 | 本站首发
刘京生:民主转型的决定性力量在民间(下)
| 2014-02-25 05:14:00 | 本站首发
刘京生:民主转型的决定性力量在民间(中)
| 2014-02-10 05:40:00 | 本站首发
刘京生:民主转型的决定性力量在民间(上)
| 2014-01-29 05:16:00 | 本站首发
刘京生: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好的制度
| 2014-01-16 05:21:00 | 本站首发
挑战威权,挑战一切看似合理的、毋容置疑的、确定的束缚也是一种幸福——挑战者的幸福。这种幸福绝对不是皇权、寡头、专权者所赐予的,也不需要他们的认可。我们并没有高看他们,也并不低看他们,这实际是对他们的尊重:你是人,一个平常的人,与我们每一个人相同。你不能高于我们,这是因为,一切高于都可能产生一种骨牌效应:滥权、奴役、彰显恶。只要你希望处处彰显你的高贵,哪怕是“无意”的彰显,例如,多数人吃包子都是件极为正常的事,在你那里产生了轰动效应并引发与利益相关的连锁性反应,这就具有了极大的危险性: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具有了“真理性”,吃包子是真理,维稳是真理,诸如此类,在你那里全是真理,那么打压异己是不是也是真理?你可以去吃包子,这是你的喜好,但是,鼓噪吃包子的效应就是典型的奴役社会的特征。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好的制度,这个制度不仅要保证多数人的利益,更要保证少数异己的幸福生活——不是由统治者规定的、自我认可的幸福生活。
最新文章
- 余东海:万年梦想已成家--东海客厅论王道
- 大沽河往事(小說)47 逮捕壞地瓜
- RFA:新公民运动参与者组织旧金山集会 抗议中国当局审判许志永丁家喜
- 北约“新战略构想”拟将快速反应部队扩充近八倍,中国首次被列为“挑战”
- RFA:律师唐吉田被羁押逾半年后获准与外界接触
- 红码、黄码、“一巴掌”打得醒“盛世”中国人吗?
- 江棋生:恶赋红码,自取其败
《零八宪章》十周年
- 蔡楚:我们永远怀念张思之先生!
- 姜福祯:孙文广教授的最后搏斗
- 民主中国翻译:”天安门石碑“的故事 Stones of Tiananmen
- 陶业:大屠杀--极权主义的中国特色 (九)中英文对照
- 施英:一周新闻聚焦:台北六四烛光晚会揭幕“国殇之柱”,世界各地举行纪念六四33周年活动
- 陶业:大屠杀--极权主义的中国特色 (九)
- 陶业 : 制脑权- 极权主义的中国特色 (八)
- 解颜: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震荡与当代中国社会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