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刘晓波

独立中文笔会授予陈云飞2022年度刘晓波写作勇气奖

独立中文笔会认为,陈云飞是中国民主运动“八九一代”的杰出代表,自此一如既往,矢志不渝,坚忍不拔,无惧各种打压直至长期监禁,坚持以自由写作和“行为艺术”等和平非暴力方式抗争专制,弘扬民主自由理念,敦促当局纠正历史错误,为八九死难者和家属讨还公道,并穷一己之力帮助六四难属和维权公民,是弘扬刘晓波精神遗产的卓越典范,获本年度“刘晓波写作勇气奖”实至名归。

阅读更多

刘晓波: 非暴力抗争的开拓者与殉道者 

正如陈军所说:“刘晓波以自己的殉道,将中华民族的苦难提升到人类共同记忆的高度。”刘晓波的苦难和牺牲精神,更胜曼德拉、昂山素季一筹。在中共的极权统治下,不可能出现第二个政治性组织,不可能发出与官方不同的另一种声音。但愿如同刘晓波所说:“一个殉难者的出现,就会彻底改变一个民族的灵魂。”

阅读更多

徐琳:我也来为刘晓波辩论一下

关于他倡导、践行的非暴力抗争,那是一种斗争方式,其最终目的就是要结束中共的一党独裁,这没有什么可非议的。任何斗争方式,只要是以结束中共独裁为目的,都是可以采用的。多一种斗争方式,对于更早地结束中共独裁就更有利。

阅读更多

施英:一周新闻聚焦:纪念刘晓波逝世五周年,他的精神遗产仍在黑暗中照亮中国

2009年,刘晓波因参与起草主张宪政民主的《零八宪章》,被当局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起诉并判处11年监禁。他在狱中被诊断身患癌症后,当局没有给予及时治疗,并禁止他出国治疗。六周后,刘晓波于2017年7月13日病逝。海外民运人士在刘晓波遭中国迫害致死的五周年当天,在纽约、柏林、伦敦、日本和台湾等地举行纪念活动。同时,许多海外民运人士还发表文章纪念刘晓波。

阅读更多

吾尔开希 : 为刘晓波争辩

最后,我尝试解读我对"我没有敌人"的理解。有人会说:你沒有敌人,难道共产党不是敌人吗?难道要投降吗?他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他主张为自已为理想活著,现在有理想,未来有神圣的目标,在理想和目标之间有障碍,他只为神圣的目标活着。"敌人"只是障碍,我只有理想和目标。任何歪曲成别的意思的人首先可能智商不足,其沒可能别有用心。

阅读更多

姜福祯:我们为什么纪念刘晓波?

我们为什么纪念刘晓波?从个人视角出发,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是刘晓波一生都在践行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刘晓波是当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最炫目的领军人物,他深知言论自由是自由之母,他说:"为了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之权利,当尽到一个中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我的所做所为无罪,即便为此被指控也无怨言。"

阅读更多

刘晓波价值永存一一纪念刘晓波去世五周年

刘晓波一生追求民主、自由,2008年参与起草和推广《零八宪章》,2010获诺贝尔和平奖。从此,他将中国人对民主的不懈追求铭刻在民主世界的谱糸中,同时这也是西方世界对践踏民主价值的"中国模式"的否定。因此,刘晓波的精神遗产已超出他的个人行跡。藏否由人,价值永存!

阅读更多

RFA:刘晓波逝世五周年 中国狱中政治犯健康堪忧

在刘晓波逝世五周年之际,国际人权组织"无国界记者"公布了一份中国新闻自由捍卫者名单,呼吁当局立即释放这十五位健康状况堪虑的狱中人士。维吾尔族学者伊里哈木•土赫提的女儿菊尔向本台表示,她担心狱中的父亲会面临与刘晓波类似的命运。

阅读更多

RFA:五年后刘晓波的精神遗产仍在黑暗中照亮中国

2017年7月13日,中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在沈阳逝世。五年过去,他的海外友人没有遗忘刘晓波留下的精神遗产,他们在伦敦的皮卡迪利•圣詹姆斯教堂内,约50人聚首,缅怀刘晓波这位“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由德国赶到伦敦的国际笔会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廖天琪发言时提到,刘晓波一生曾四次入狱,但最后一次未能活着重获自由,她批评中共正意图抹去刘晓波在人们脑海的印象。

阅读更多

魏京生:刘晓波逝世5周年纪念发言

刘晓波是我的好朋友,但我们只见过一次面。那是在九三年我假释在北京的时候,在一个异议作家们的家庭聚会上,摄影师毕福剑邀请我和大家谈谈当时的形势。话题很快转到了异议人士的生存权上。刘晓波说:"我一说话就进监狱,怎么才能既发表言论又不会进监狱呢?"我说:"那要看中共的底线在哪儿,容忍度的底线就是不进监狱又能说话的界限。"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