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网络图片)


 

─旅行的真谛除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行所未行和食所未食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所未思。─

在当今诸多“爱国人士”特别是“愤青”们的眼里,王道士无疑是个愚昧无知、痴迷宗教信仰,为了一已之私愿(整修莫高窟的洞窟、重修三重楼、架设木桥)而不惜向外国人亷价(老实说以王道士的文化素养、阅历和知识水平来判断,王道士确实不知道藏经洞里这批文物的实际价值)出卖了这批宝藏中的大约三分之二(这三分之二包括了这批宝藏中几乎所有的的精品),是十足的卖国行为,是十恶不赦的千古罪人。富有冒險精神、信守承诺、有丰富考古知识的斯坦因、慧眼识珠的希伯和、鄂登堡、橘瑞超、吉川小一郎等则是不折不扣的疯狂掠夺和骗取敦煌文物的帝国主义份子和强盗。

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便将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正是由于王道士的愚昧无知、王道士对宗教的虔诚,为整修莫高窟筹措资金四处化缘而不得;滿清政府各级政府官员的无知、麻木不仁和不作为,才使得这些外国的探險家、考古学家有机可趁。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曾多次向当地官员和政府报告,请求政府予以资助以便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均未能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致使王道士对滿清当局完全绝望,不得已,王道士才被迫接受了这些“洋人”出资购买这些藏经洞文物的交易(从王道士一开始对闻讯赶到莫高窟的斯坦因采取避而不见一事可以看出向斯坦因出售藏经洞文物并非他的本意和主动)。正是由于斯坦因们富于冒險和孜孜孜不倦地在世界各地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收集的进取精神,以及斯坦因的信守承诺,正是由于这几方面的因素偶然地结合在一起才为人类当然也为中国将人类这一批巨大的、无比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宝藏的三分之二以上妥善地保存至今,并得到适当的保管、修复与整理,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全人类庆幸的好事,我想这也是一件值得没有狭隘爱国情怀的每一个中国人庆幸的事。

试想当年的王道士如果是个精明过人且具有丰富考古文物知识的道士,而且他也没有因虔诚的宗教信仰而怀抱重修莫高窟的宏愿所带来的资金困难,在发现藏经洞的宝藏之后,王道士向滿清当局报告后如果立即引起了滿清当局的重视,立即要求把藏经洞的宝藏全部运往北京保存,那么斯坦因及其后来的“洋人”们便不可能连买带骗地从王道士手中购买到藏经洞中三分之二的精品文物。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批数量巨大的珍贵文物的下场是不难想象的,这从1910年清政府下令将藏经洞余下的不足总数三分之一的经卷文物运往北京的遭遇不难看出,如果藏经洞的文物全部运往北京,先是啓运前便有部份文物精品落入王道士和当地官绅之手,这部份文物最终将流入民间,其他的全部文物在运往北京的途中一路上经各级地方官员和押运人员不断地私吞、盗送、盗卖而最终流入民间,以当时滿清政府的腐败程度和社会风气低下之程度判断,最终这批藏经洞的宝藏能运抵北京保存的恐怕也只能剩下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精品早已不在其中),就是这些到达北京故宫保存的这三分之一的文物,又将在清朝被推翻时,被宫中的太监、官员、杂役及新生的军阀们盗走一部份,而最终流入民间。这样故宫内能保存到解放后的敦煌莫商窟藏经洞的文物也不会比现在我们能在故宫(包括台北故宫)看到的多多少。至于那三分之二以上以各种方式流入民间的敦煌文物(其中包括几乎所有的精品),从清末直到“改革开放”前的这将近八十年中连连战乱不断、军阀混战、国共内战、八年抗战、解放战争,这期间各地兵匪横行,烧杀虏掠几无宁日,那些流入民间的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敦煌莫高窟的文物精品许多早已毁于战火和兵匪之手,侥幸能逃过劫难保存到解放后藏于民间的为数已不多的敦煌文物,其中不少又将毁于历次“运动”之中,如1958年的大跃进无数的经卷、典藉、字画作为废纸被送去造纸;许多铜、锡、铁制佛像被送去化铜、化锡和化铁,其中免不了许多敦煌文物。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破“四旧”时又必将有许多敦煌文物被作为封建遗物、宣扬迷信、思想反动的“四旧”物品被烧毁、被熔化、被送到造纸厂、被捣毁,恐怕只有极少量的敦煌文物能得以幸免,这样我们在故宫(包括台北故宫)能看到的敦煌文物比现在能看到的也不会多多少,而那些至今仍在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的博物馆里得到妥善修整与保管的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敦煌文化、艺术珍品(其中几乎包括了敦煌文物的全部精品)将在自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之日起到“改革开放”为止的这将近八十年中国的战乱、兵匪和一个接一个的运动中损失殆尽,世人包括中国人将永远无缘一睹这三分之二还多的珍贵敦煌文物的风彩。

正是王道士的愚昧无知、正是王道士对宗教的虔诚和整修莫高窟的宏愿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困境、正是斯坦因们富于进取的冒險精神,在全世界不畏艰險地进行考古探索发掘,收集文物的执着追求、正是清廷的腐败、不作为、对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一事麻木不仁、不闻不问,才使得王圆禄道士在1900年6月22日凌晨发现的藏经洞内伍万余件经卷文物中的绝大部份(其中包括几乎所有的精品)躲过了它们如果留在中国必然要遭到的灭顶之灾,侥幸地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它们流落在世界各国的博物舘中,但它们仍完好如初地保存在世界各国博物舘的展柜中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往昔的灿烂与辉煌。

由此看来不论当初王道士和斯坦因们的动机如何,採取了什么不怎么光明正大的手段,客观上正是他们的行为举动,为世界也为中国保存了如此巨大、如此辉煌、如此宝贵的人类历史文化艺术遗产。如何评价王道士?如何评价斯坦因、希伯和、华尔纳、鄂登堡、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他们的功过是非,我想了解了这段历史之后,各人自有自己的判断。

参观完莫高窟,当我向导游交还无线耳机时,我对导游热情的服务、详尽的讲解及对在参观中提出的种种疑问都能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表示了衷心的感谢,顺便问了一下导游:“你对莫高窟的历史及展品的内容知识这么丰富、讲解得这么好,你是学旅游或历史的吧?”此时导游的神色忽然有些黯然,他回答道:“我既不是学旅游也不是学历史的,我在大学唸的是物理系,学的专业是光学是专门研究激光、微波、X射线这些科目的。毕业后因找不到适合专业的工作,只好到这里来当导游。我对莫高窟的这点知识,都是到这里后,临时找些相关资料自学得来的,实在谈不上丰富”,言谈之间流露出些许苦涩与无奈。我怕引起他更多的伤感,便匆匆挥手与他告辞了。

从导游身上我看到了当今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他就是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学非所用的现状的一个缩影。以这位导游在短期内便能掌握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有关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丰富知识,以及他在导游时所表观出的敬业情神,不难断定他在大学必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像他这样一位优秀的光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居然不能在我国光学科研、生产领域谋得一个工作职位,以发挥他所学专长一展宏图,不得已只能跑到沙漠戈壁之中的莫高窟来充当一名与其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导游,这实在是我国人才市场、大学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悲哀。

充当一名合格的导游具备高中或中专的文化程度便可胜任愉快,何须大学本科优秀毕业生?这不仅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人才的浪费。现在许多像这位导游一样优秀大学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不能谋得一份适合他们专业,能发挥他们专长的职位,往往不是因为这些职位太少,而是他们缺乏获得这些职位所必须的“关系”、“后台”甚至“金钱”,呜呼!哀哉!

从莫高窟出来后,通过与外面分隔开的栅栏拿回了各自的相机在莫高窟前招了许多照片。接着便到对面的敦煌莫高窟博物馆参观,其中陈列了许多来自藏经洞、莫高窟其他石窟和附近出土的历代文物,包括经卷、写本、文书、各种金属佛像(其中许多都镏了金)、精美壁画、绢画、绣品、绘画和其他珍贵文物,不过其中那些精美绝伦的壁画、绢画、绣品和绘画多为复制品,原件都保留在外国各大著名博物馆里,看了让人既感到遗憾又感到庆幸,遗憾的是未能在这些绝世精品的原生地看到它们真实的风彩。感到庆幸的是幸亏这些绝世精品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远走异国他乡,才得以躲过中国大陸从1900起到“改革开放”止的近八十年一个接一个的灭顶之灾,完好无损地保存到现在,使它们至今仍能静静地躺在世界各大博物舘的展窗里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辉煌壮丽。

展厅里还按原貌复制了两个佛洞,佛洞里面安装了良好的照明,让人尽情地拍照,祘是对参观佛洞时不准游人拍照的一种补偿吧!我们也在这两个仿制的佛洞中拍了几张照片作为纪念。

参观完博物舘已近中午,黄君和张先生立即招呼我们上车,赶回敦煌我们下榻的“飞天宾馆”,下午再转往鸣沙山、月牙泉游览。这里已属于典型的大陸性气候,早晚凉爽、中午酷热。此时外面气温已升至摄氏35度以上,我们刚一进暴露在烈日之下的汽车,顿时感到就像钻进了一个蒸笼,豆大的汗珠立即从身上冒了出来,汽车开动打开空调后,好一阵车内温度才降下来,约半小时后我们便回到了“飞天宾馆”,取出行李后到各人房间安顿好,便隨张先生到宾馆餐厅就餐。今天是张先生作东,我和大外甥都对张先生说,点几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菜就可以了,我们出来旅游,主要是为了见所未见、闻所来闻、玩所未玩、吃所未吃、喝所未喝。张先生黄君都点头称是。

张先生和黄君点了当地的醬驴肉、酿皮子、臊子面、烤羊肉串,还有基围虾、螃蟹(海产)、烤鸭、火锅、排骨汤……等菜肴。张先生问喝什么酒,大外甥就说:“喝敦煌本地产的白酒最好”,张先生就点了“大敦煌酒”。

在南方很少能吃到驴肉,这里的醤驴肉与四川的卤牛肉相似,不过好象比牛肉更细嫩一些,十分可口。酿皮子实际上是面粉洗去蛋白质(面筋)之后的纯小麦淀粉,烫成一种半透明的粉皮,再切成一厘米宽左右的粉条,加上几片加工好了的面筋,再加上芥末、蒜汁、辣酱和香油拌匀而成,很像内地用马铃著和红薯粉加工成的粉皮,半透明、吃起来富有弹性,其味道的好坏全在所用佐料的种类和用量的掌控之上。臊子面系手工制作的面条,煮熟后再挑到臊子汤中即成,臊子汤的做法是,先将臊子(猪、牛或羊肉、萝卜、洋芋等)在锅中先炒好再辅以豆腐、葱、蒜、香菜、虾片、芝麻等佐料再加上水稍煮而成,由于臊子汤的用料种类比内地的面要多,所以吃起来别有风味。至于“大敦煌酒”在内地虽很少见到,也没有什么名气,但喝起来醇香可口味道不错。据黄君介绍这种酒是用高粱、玉米、小麦和沙洲泉水,遵敦煌传统人工老窖工艺,结合现代科技酿制而成。据称在1996、1997年还在澳门和美国的国际酒展上荣获过金奖,从其味道判断恐怕此言不虚。

席间的主要话题大都离不开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宝藏这些方面,在对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壮丽发出由衷赞叹之余,又免不了对当今文化艺术的没落、衰颓、庸俗、官化发出一些叹息与无奈。在谈到王道士、斯坦因们的功过走非难以下个简单的结论,反映出事物的复杂性时,大外甥以一虔诚基督徒的身份突发宏论:“任何一件事都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就拿吃饭来说吧,首先吃什么好?怎么吃这是一个科学上的问题;其次人吃饭是为了什么?吃饭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哲学上的问题;最后,是谁创造了这些种类繁多的食物?是谁創造了吃这些食物的人?是谁創造了使世界生生不已的“食物链”?这就是一个神学问题”。这一番宏论听得张先生和那位司机如坠五里雾中,他们深为这番宏论的高深与玄妙和大外甥知识的渊博所折服连忙起身建议为大外甥的这番宏论干杯。

午餐后,稍事休息,就又乘车赶往鸣沙山、月牙泉游览,刚一出宾舘大门,一阵热浪迎面扑来,此时气温已比从莫高窟回来时又高了许多,抬头一望,忽见湛蓝湛蓝的天空下飘着朵朵白云,这么兰、这么清澈的天空,我已经有好几十年没有见过了,记得小时候在长沙每当雨过天晴仰望天空时,也能看到现在在敦煌所看到的这种湛兰的天空和它下面的朵朵白云,可是随着解放后愚不可及的与天斗与地斗、乱砍滥伐、无止尽地开垦以及改革开放后目光短浅地不惜以牺牲环境來求发展效率低下的经济,造成的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巨大破坏,已使得原来抬头可见的湛兰天空逐渐远离了我们,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烟雾迷蒙的天空,即使在雨过天晴的时候,仰望天空也只能看到一片略带灰兰色的天空,这是因为阳光中穿透能力最强的兰色光线都无法穿透充满在大气层中的各种烟雾、化学气体和粉尘所形成的屏障而进入我们的眼球,看到这种在内地大部份地区早已看不到了的湛兰色的淸澈明亮的天空,我和黄君、大小外甥都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车出城后往西南方向行约5公里便到了鸣沙山、丹牙泉景区的大门,虽然周围都是沙山,但这里却是一大片绿洲,这里种了不少花草树木,如不看四周较远处的沙山,还以为置身于江南的某个公园。购票进入景区后,地面不是沙就是砾石,这些沙石很容易在游人行走时弄进游人的鞋子里影响行走,故有专门的摊贩预备了许多深统帆布防沙靴租给游人,深统防沙靴,深过膝部,在膝弯处、脚腕处都有带子札紧后可防止沙靴滑落,穿上它走起来非常轻便,防沙靴呈金红色,在阳光照耀之下走在金黄色的沙地上显得十分鲜艳夺目。

在去月牙泉的路边上横卧一块白色未加雕塑的天然巨石,上刻“鸣沙山”三个大字,字用漆描成鲜红色,它背后延绵不断的沙山便是鸣沙山,之所以称作“鸣沙山”,是因为每当刮风或晴天有人从沙山上滑下时都会发出轰轰的鸣叫声,是故称之为“鸣沙山”。我拿着相机站在路边上,正好看到三位游客骑着租来的骆驼在鸣沙山脚下漫步,我赶紧拍下了这一富有诗情画意的镜头。

由于从入口处到月牙泉大约有两、三里沙路,走起来十分吃力,我们便乘坐了景区内的交通车,车的四面都没有什么遮挡,便于游人拍照,仅车顶有蓬布以阻挡烈日的曝晒,如果时间充裕、且游人自已有兴趣也可以在入口处购一张乘骆驼的票,骑骆驼走到月牙泉,由于大外甥要拍一系列照片,怕时间不够,我们只好选择乘交通车直接去月牙泉,路上正好遇到一队骑骆驼的游客,有卄多头骆驼排成一长队,沿鸣沙山麓逶迤向月牙泉行进,蔚为壮观。对我们这些只有在动物园才能偶尔看到一匹骆驼的南方人来说,能一下子看到卄多头骆驼组成的驼队就在自己身旁缓缓前行的景象时,所感到的新奇与兴奋是经常与骆驼打交道的当地人难以理解的。

交通车经过一片林木茂密的绿洲之后,转过一个小沙山,在綠洲旁的三个木结构、上盖茅草的亭子便是交通车的终点。在这里下车,隔着一片沙漠便可看見不远处月牙泉旁青葱的林木和掩映在这些林木中的楼台亭阁。

下车后我们租了防沙靴穿上之后,便朝着我们心仪已久的月牙泉踏沙而行,我们朝月牙泉右侧的一个沙丘上走,走到沙丘高处月牙泉景区的全貌便一览无遗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右侧沙山下便是在斜阳照耀下波光粼粼的象新月一样的一弯清泉─月牙泉,它静静地躺在沙山环绕的低洼处,象是在向游人无声地诉说千百年来它所见证的世事沧桑,同时也向人们展示它神奇卓约的风姿和令人惊叹的顽强生命力,千百年来它顽強而且成功地抵御了风沙对它的侵袭、掩埋;烈日酷暑对它的炙烤和蒸发,让人们至今仍能一睹它的缦妙姿容。月牙泉的左侧是一个土丘,上面长滿树木,虽不十分高大但因有月牙泉的滋润倒也显得郁郁葱葱。有几个楼台亭阁掩映在綠树丛中,再加上紧靠着的月牙泉,看起来也有几分江南园林的韵味。远处和周围都是延绵不绝的沙山,可惜远处的天空此时突然布满了厚厚的云层挡住了阳光,使我拍下的月牙泉全貌的照片显得有些阴暗,有点令人感到遗憾,不过在这个一年难见几天阴雨天的大西北干旱地区,能拍到阴天的月牙泉也祘是难得的机会。

当我们从拍月牙泉全貌的沙山上走向月牙泉边,以便从近处欣赏月牙泉时,由于月牙泉四周距泉水边十多米处用一圈铁栅栏把以不拘小节著称的国人拒之泉外,才使月牙泉得以保持泉水的清新。我想月牙泉管理当局在考虑铁栅栏与泉水边的距离时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为滿足游人想近距离观赏月牙泉的好奇心,这个距离不可定得太大;为防止不拘小节的国人随意向泉中抛投垃圾而造成月牙泉水质的污染,这个距离又不能定得太小。管理当局大概是长时间观察了国人抛投垃圾的统计平均距离之后才定下了目前这个十多米的距离,正是这个距离有效地将国人抛向泉中的垃圾阻挡在泉水之外,尽管如此,仍有少数极具投擲运动天赋的国人,能穿越铁栅栏的阻隔将轻飘飘的垃圾“成功”地抛到月牙泉的水面上,对此管理当局不得不配备专人每天沿泉边进行打捞,以确保泉水不遭垃圾污染。

月牙泉的南岸呈凹形,象南方一样长有许多芦苇,靠西头更为茂盛。这里的芦苇虽也呈令人赏心悦目的翠绿色,但与家乡湖南洞庭湖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比起来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原先我以为芦苇只生长在南方的水乡泽国,后来才知道芦苇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不论天南地北、不论严寒酷暑只要有点水,甚至有点湿润的地方都能看到它青翠的色彩和瘦高的身影在微风中点头摇曳。

为了使视野更为开阔,我们沿着月牙泉北边沙山的半山腰向西艰难地行走,以便沿途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在斜阳照耀下的月牙泉及其周围的景色,并从不同的视角拍摄一些照片。当我们走到月牙泉的西头在那里看到一颗很大的胡杨树生长在一个土墩上,我们除拍下这颗胡场树外,还特别拉近焦距拍下胡杨树那形状可随季节气候变化而改变的细长树叶的特写镜头,我的两个外甥和笨笨要跑到沙山山脊上去拍月牙泉夕照下的全貌,考虑到年龄和体力的因素,我告诉他们我不敢奉陪,約好我在游完月牙泉南面的景区后,先到乘交通车的地方等他们,我目送他们三人背着摄影器材向鸣沙山顶一步一步艰难地攀登,然后我便从西面进入月牙泉南面的景区,此时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景区内在夕照下的楼台亭阁,在远处毫无生气的沙山背景的映衬之下显得有些苍凉,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忆秦娥”这首词中的最后一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进入泉南面的景区时游人已十分稀少,使得夕阳残照下的这一切更显凄凉、冷清。

进入景区有一飞檐式古典琉璃瓦木结构的门楼,正中上方悬一黑色横匾上书“夕照”两个大字,与我进入的时间正相吻合,两根铁红色的门柱上,各挂一块黑底金字的匾,上写有一幅对联,左联为“古泉月影近”、右联为“沙山风林远”,对仗倒还工整,不知是哪位骚人墨客的佳句。里面有一四重飞檐的四层琉璃瓦木结构的八角形宝塔状建筑,第一层的进门处有一黑色横匾上书“山泉辉映”四个金色大字,两边立柱有一幅对联,左联为“汇滴水以为泉有容乃大”;右联为“聚粒沙而成山无欺自安”,这幅对联的作者估计是位深谙佛学真谛的文士。宝塔的第二层挂有两块横匾,一匾上书“鸣沙月泉”,另一匾上书“水月牙天”等几个金色大字从内容上看,题这八个大字的人还显示出了较为丰富的想象力。

第一层的里面有些当地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展示,并标有价格可供游人购买,宝塔的一层和四周的房间有旅游纪念品和食品饮料出售,也有专职的摄影师用那种立马可取的相机为游人摄影留念。

 

2010年8月30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