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网络图片)
─旅行的真谛除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行所未行和食所未食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所未思。─
傍晚6点左右大外甥接王先生的电话,告知他们已在宾馆大厅恭候,请我们下去一起去吃晚饭,我们从二楼住处下到宾馆大厅与王先生见面,经来接我们的王先生的那位下属介绍,王先生和他的内兄和我们一一握手,并表示欢迎我们到西藏旅游。王先生皮肤白净,留的是时下流行的老板头─平头,其言谈举止流露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所具有的谦和与真诚,目光显示出一个成功商人的精明与老练,看上去不过卅来岁,但从他的女儿已经在美国留学来判断,王先生应已四十出头,他是那种外形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的人,这一点通常表示这个人有着一帆风顺的人生经历,而王先生的内兄与王先生则属于完全不同类型的人(这位先生因我已记不清他的姓名了,以下我把它称为X先生吧!),这位X先生皮肤较黑,瘦削的四方脸上已刻滿飽经滄桑的皱纹,目光坚毅、言谈沉稳,X先生左手端一个自备的茶杯并夾着一支香烟,右手拿着一个时尚的钱包,和我们握手时把钱包夾在左手腋下,其形象举止表明他是一位历经了许多磨难,经过了艰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商人,X先生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看上去的年纪比他的实际年纪要大许多,以X先生正准备把他的女儿也送到美国去留学这一点来判断,X先生的年龄不会超过五十岁,但看上去已是个六十岁左右的人了。
我们一行六人(还有一位从王先生的家乡来的新下属)来到拉萨一家江浙风味的酒店,在一个大包厢刚座好,又来了四位客人,其中一位有着模特般高挑身材、举止端庄大方看上去卅来岁的女士是王先生的姨妹,也就是X先生的亲妹妹是他们这家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王先生是总经理),另外三位是从事建筑工程的四川老板,也是这家房地产公司的股东。晚餐开始后免不了互相敬酒祝酒,相互交谈,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王先生中学毕业后便开始在家乡浙江台州进入服装行业,先是小本经营服装,后来发展到有了自己的服装公司,既从事服装的生产又从事销售,生意越做越大,也有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前不久才应姨妹和X先生的邀请来拉萨担任这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内兄X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便己流浪到青海西宁一带做木工,为当地人制作家具,在青海经二三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西宁市一位成功的商人,正是他以他那经商的精明头脑和能吃苦耐劳的精神,终于在拉萨这座房地产业方兴未艾的神秘城市发现了商机,于是联络了他的小妹在拉萨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又邀请了四川在拉萨从事建筑业的三位老闆入股,前不久又邀请王先生入股并担任总经理使公司实力大增,已在拉萨建成了规模较大的小区,一期建成的楼盘已销售一空,第2期工程已建成,目前正在热销中,现在又在拉萨中心地带竟购得一块地皮,计划在这块地皮上建一座集娱乐、餐饮、住宿、会议……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豪华宾馆。
从交谈中了解到以王先生和他的姨妹兄弟为主的这家房地产公司和中国大多数私营企业一样是一家带有浓重家族色彩的公司。晚餐后王先生开车带我们到他们公司建的小区和公司参观,并让我们从电脑上看正在筹建的豪华宾馆的效果图。然后王先生开车把我们送回宾馆,要我们好好休息,这几天在拉萨的行程他已与旅游公司联系好了,明日在宾馆早餐后,便会有旅游公司的导游王小姐打电话来,我们跟随她去游览即可。王先生告辞后,我们拿出黄君为我们准备的、由华西医科大学专门为进藏人员研制的一种抗高原反应的口服液每人服了一支,以做到有备无患,到拉萨后虽无重大高原反应,但仍有不适的感觉,一是较难入睡,二是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产生一种需要作一次深呼吸的感觉,这大概也是较轻微的高原反应吧!27日一早醒来洗漱完毕,就到宾馆餐厅去吃免费提供的自助早餐,有的品种虽不大合南方人的口味,不过由于早餐的品种较多,还是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品,如稀饭、花卷、榨菜等清淡食品,刚吃罢早餐,八点不到就接到导游王小姐的电话,她已在宾馆大堂等我们,我们连忙回房间戴好遮阳帽和防紫外线墨镜、拿上摄影器材赶到大堂,秀发披肩、身材娇小、披着一条紫红色藏式披肩的导游王小姐便笑着迎面走來,问道:“你们就是王总的朋友吧?”我们连忙点头称是,她与我们三人一一握手后,说道:“欢迎你们到美丽的西藏旅游,你们在西藏的这三天,就由我来陪同你们一起游览各个景点,今天游的景点都在拉萨市区,距这里都不远,我们就步行去,一路还可浏览一下拉萨的市容”。我们都说这正合我们的心意,王小姐说:“参观布达拉宫是安排在下午,上午我们就到大昭寺参观游览,有时间就到市内的其他景点参观一下”。我们沿着途经布达拉宫广场的北京路信步朝前面的大昭寺走过去。拉萨的街道由于多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故大多比较宽阔,由于有专人打扫,也比较清洁,路上的行人、车辆与内地的城市相比也不祘多,只是每走不远就会遇到三、五人一队荷枪实弹的武警巡逻队,每个十字路口或重要单位附近都会有固定的或是支着大太阳伞的治安岗亭,里面有两叁人、叁伍人不等的便衣治安人员带着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过往行人,越靠近布达拉宫、大昭寺一带,这类武警巡逻队和治安岗亭就越多,让人感到有点大刹风景,尽管“3.14”事件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当局仍然保持这种视民众为敌人的态势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不久便到达了大昭寺前面的广场,只见广场上左右各立着一个下部为园柱形、上部为园台形的巨大的焚香炉,不断有来自各地的香客把购来的大把藏香投入焚香炉内,焚香炉顶部园形的炉口不断有袅袅青烟飘出飞扬直上。广场上早已熙来攘往挤滿了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国的游客以及专程到大昭寺朝拜、许愿、还愿的来自西藏各地的虔诚的佛教徒,也有来自西方、东南亚和内地的佛教徒专程到此朝拜许愿的。
大昭寺两侧的白墙下都宻宻地放了两三排有外套的海绵拜垫,以供来自全藏、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顶礼膜拜,这种虔诚的礼模拜形式不同于内地的撮揖叩头,而是先撮揖然后跪倒,再全身五体投地地葡伏在地上,然后爬起来再如此重复多遍,同时口中还要不停地祷告、许愿或唸经文。据导游王小姐介绍,每年都有不少虔诚的居住在远离拉萨数百里甚至一千多里外的藏民为显示其对藏传佛教的虔诚,不惜从遥远的家乡戴着厚厚的护掌、护膝一路朝拉萨行三步一五体投地式的礼拜,来到他们朝思暮想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朝拜,路途遥远的一路拜来要被地上的砂石磨破好多套护掌和护膝以及衣裤,甚至拜到掌破膝烂都在所不惜,他们宗教信仰虔诚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由于要对大昭寺行五体投地式膜拜大礼的国內外信众太多,许多信众或因有事不能久等,或因朝拜心切来不及排队等待空出来的海綿拜垫,干脆就在大昭寺前巳被朝拜者磨得发亮的石板地上行此五体投地式的膜拜大礼,这些人信仰的虔诚与急迫令人顿生敬佩。
在大昭寺前的广场上还竖立着两根直径三、四十厘米的园柱形高杆,在这里我实在想不出用个什么词来称呼这两根东西,把它们称作柱吧,又太高;把它们称作杆吧,又太粗,暫且把它们称作“柱”吧!这两根“柱”分别竖立在两个高两米多直径也是两米多上小下大的园台之上,园台上纒滿了各地信士们奉献的五光十色的经幡;园柱从上到下也都纏滿了五颜六色的经幡,园柱高约30米,柱的顶部各立有一座身着华丽服饰的儿童佛像,一个年龄稍大,另一个看起来年龄稍小,这大概就是先后在大昭寺供奉过的、大昭寺的镇寺之宝,一个是唐代土藩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藉夫人尺尊公主从加德滿都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镏金铜像的复制品,另一个是唐朝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镏金铜像的复制品吧!这两尊立在三十余米高的经幡柱上的释迦牟尼八岁和十二岁时的等身镏金佛像似乎是在向来自远方的朝拜者昭示:来自远方的人们啊!你们要朝拜的供奉释迦牟尼少儿时的等身佛像的大昭寺和小昭寺就在我的脚下。
在等候进大昭寺参观时,不时见到三、五人一队的全付武装的武警巡逻队走过,我问导游王小姐平时是不是也这样?她四处张望了一下确定周围没有武警也没有便衣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对我们说以前也是这样,只不过“3.14”事件之后武警、治安岗亭、便衣就更多了,然后又交待我们,到了里面不要乱说话,不要和里面的工作人员说话,更不可问他们一些敏感问题,因为到处都有便衣在监控着寺庙里的一切,又关照执美国护照的大外甥和他的儿子要特别注意,听了王小姐的这一告诫,让我们原本轻松愉快的心情顿时平添了几分不快。
到进大昭寺参观时,王小姐告诉我们我和大外甥父子购买的分别是中国人使用的和外国人使用的不同门票,要分别从专供中国人和专供外国人进出的通道进出。因为按当局的规定港、澳、台和外国人入藏旅游,必须事先向旅游公司提供个人资料由旅游公司代为向有关部门办理入藏许可证方可随专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旅游团队入藏旅游,他们不得与中国人在同一旅游团队,甚至不能与中国人乘同一辆旅游车,他们当中如有记者之类的人通常是不能取得入藏许可证的。听王小姐如此介绍,我不由得感到奇怪,在国内新闻媒体和官方的报导中,中国人不是生活在由“光荣、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带给他们的民主、自由、和谐幸福的生活之中吗?如此“幸福美好”的现实生活为何怕被外国人看见?难道是怕外国记者看见中国人如此幸福美滿的生活,而自己却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万悪的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会心生嫉妒而做出某种破坏中国人幸福美滿生活的儍事来,而对他们小心提防?或者是被当局和紧跟当局的某些学者说成是未來世界各国发展楷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属于中国当局的专利,害怕我们付出了六十多年时间、牺牲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和其他许多精神上、物质上其他国家无与伦比的惨重代价而发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以作为全世界楷模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会被处于水深火热的世界资本主义各国在试图不向中国付出任何专利费的情况下,便想通过他们的新闻记者跑到中国来,把这种宝贵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偷偷学去?所以才对这些海外游客和新闻记者严加防范,大概由于新疆、西藏这些地方“中国特色”更加突出、社会更加”和谐”、发展模式更加“先进”,所以严防这些“国粹”被外国游客和记者学去的任务更加繁重,这大概就是新疆自“7.15事件”以来、西藏自“3.14事件”以来严格限制外国人特别是外国记者进入这些地区的根本原因吧!
举目环顾四周的藏人,他们大多仍身着传统的色彩斑斓的藏装,不过从部份藏人的衣着打扮上也能看到现代衣着的影响,男藏民也有藏式衣着下配牛仔裤或上配夹克衫、西装的,甚至全身西装革履的也有,女藏胞更是除保持藏族妇女特有的横条彩裙和漂亮的藏式左右肩不同的藏装外,有的在外面套上一件西式上衣,或足踏一双时髦的高跟鞋,如此打扮的多为较为年轻的藏族男女,年纪大一点的藏人仍然身着传统的藏式服装外穿一件藏袍,上身保持一只袖子不穿,中间扎一根漂亮的腰带、足登一双藏靴、腰挂一把带银质刀鞘的藏式小腰刀、头戴藏式礼帽(冬季多为皮帽),一手摇着转经筒,口中不停地轻声唸着经文或祷告文,女的也是如此,只是下身着的是藏裙,头上不戴帽子、头发梳成许多小辫子而已。看这些藏人都显得谦和、文静、虔诚,几乎没有见过他们大声喧哗或争吵,看到这些虔诚信仰仁爱、普渡众生、忌杀生、相信善悪报应和转世轮迴的藏传佛教的藏人,让你很难相信他们会干出“3.14事件”期间内地新闻媒体和当局宣称的那些明显与他们世代的信仰相违背的无端杀人放火、打砸商铺等暴行来。
在排队等候进大昭寺参观时大外甥父子和导游王小姐(外国人不允许在没有导游的陪同下单独行动)在专供外国人的进口通道排队,我只能在专供国内游人的进口通道排认,王小姐告诉我,不管是他们还是我先进去,进去后都在进门后的空坪等候,以便她带我们一起游览、讲解。
大昭寺始建于唐代公元647年,是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为纪念他来自尼泊尔的妻子尺尊公主而建的,后经历代修繕扩建才达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辉煌程度,大昭寺由于其巨大的历史、文化、艺术、建筑和宗教上的价值,己于2000年与布达拉宫一道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当年修建大昭寺据传是为了供奉尺尊公主从尼泊尔带来的一尊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镏金铜像,大昭寺所处位置据说原来是一个湖泊,当时用羊驮土填湖建寺,所以开始被称作“羊土神变寺”,后来才改名为大昭寺。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为颂扬佛祖的功德,召集各教派僧众在这个寺院举行隆重的传昭大法会,此后这个寺院才改名为大昭寺。它占地二万五千平方米,是西藏现存的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它把西藏、唐代中国、印度、尼泊尔的建筑风格完美地融为一体,成为世界寺庙建筑史上的一个光辉典范。西藏的各座寺院都各属各的藏传佛教派系,只有大昭寺是藏传佛教各派系共尊的神圣寺院。五世达赖在西藏建立并完善了西藏的政教合一的西藏地方政权之后,西藏的地方政府机构“噶厦”就设在大昭寺内,活佛园寂后选定其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籖”仪式也在此举行,1995年那次在国内外特别是藏民和藏传佛教界引起重大争议的、由当局操纵的确定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籤”仪式也是在大昭寺举行的。
进大门后经一过道便进入了正殿前的一个天井,我们在这里会合后便跟随王小姐先进入正殿参观,正殿高四層,其余三面殿堂的高度比正殿要矮,为两三层的建筑,正殿供奉的是大昭寺的镇寺之宝是由唐代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镏金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铜像,我问王小姐,大昭寺不是为了供奉尺尊公主从尼泊尔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镏金等身铜像而修建的吗?为何这里供奉的却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镏金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铜像?王小姐说原来这里供奉的确是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铜像,后来文成公主来了才把她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铜像供奉在这里,另在附近建了一个小昭寺用来供奉尺尊公主从尼的尔带来的八岁等身铜像。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松赞干布所处的吐蕃时代正是中国的“大唐盛世”,无论是疆域的广袤、国力的強盛、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都是地处荒僻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撮尔小国尼泊尔所无法比擬的,松赞干布和他治下的吐蕃僧众,不论是出于对強势的大唐帝国的尊重;还是迫于大唐帝国的威慑,也就顾不得始建大昭寺的初衷和先来后到的次序,不得不让随尺尊公主先到的八岁等身铜像从为它而建的大昭寺的莲花宝座上迁出,屈就在新建的小昭寺大雄宝殿内的莲花宝座之上。这种做法,也许笃信佛教、四大皆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尺尊公主能泰然处之,不予计较,但我总觉得这种做法有违佛教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宗旨,也有点势利。
和导游一起随着磨肩接踵的人群进入大殿,大殿内显得金碧辉煌,正殿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十二岁馏金等身铜像,殿內采光不大好,除了里面数不清的酥油长明灯闪着忽明忽暗的昏黄灯光外,主要还是靠电灯照明,殿内的空气中香烟缭绕,充滿着一种稣油和藏香燃烧发出的有点怪异的混合香味,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不由自主地边参观边向前移动。正殿两旁分别还有供奉黄教创始人的宗喀巴殿、松赞干布殿、护法神班旦拉姆殿、羊神热姆杰姆殿及地藏王殿等主要殿堂,殿内的墙面上也绘有许多精美的彩色壁画,有描绘文成公主进藏过程和大昭寺建寺过程的壁画,画上的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那么遥远的古代,与内地及外国交流又如此艰难稀少的情况之下,藏民们居然能以自己的智慧和技巧绘制出水平如此高超的壁画,实在令人惊叹。此外还有两幅绣于明代的护法神唐卡,虽经历了四、五百年其色彩之鲜艳、绣工之精妙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只有正殿及它室内外的石板地面才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代始建大昭寺时得以保存至今的木石结钩建筑,正殿的门坎已被磨低了许多,现在已用一层厚厚的铁皮将它包裹起来进行保护,这层铁皮如今已被磨得光亮如镜;殿内外的石板地面也被磨得像现在被抛光了的大理石板那样光滑,这一切无不显示出大昭寺那悠久的历史。我们沿着狭窄的木楼梯爬上了三楼的平台,忽然看见一群藏族男女一边拿着一根粗粗的木棒不停地捣着地面;一边不停地唱着藏族民歌和跳着藏族舞蹈,还有一些人在用磨石不停地来回打磨地面,王小姐告诉我们,这是藏民在打“阿嘎”,原来这些藏民们是在维修大昭寺二、三层楼的屋顶平台,他们用砂、细砾石、黄土、石灰、稣油和水混合搅拌而成的一种类似于南方“三合土”的建筑材料来捣制地面和屋顶上的平台,他们先在地面或屋顶面(藏式房屋的屋面都是平顶)铺上一层这种调配好的混合建筑材料,然后男男女女在上面一边跳“阿嘎”舞一边用脚先踩紧这种建筑材料、一边用木棒捣实,还一边唱藏族民歌,以缓解单调的捣制工作带来的疲倦。到铺上的这层材料被捣压严实之后,就用一块专用的已被磨得发亮的磨石在已被捣实的地面或屋面上用力不停地打磨,直至整个地面或屋面被打磨得十分平整光亮才祘是大功告成。如果不祘水的话用砂、细砾石、黄土、石灰和酥油这五种原料组成的这种建筑材料我姑且把它称作“五合土”吧!用这种“五合土”捣磨而成的屋面、地面不但光滑平整,而且其強度堪与混凝土媲美,也不透水,水也不能把它浸发,这种材料和施工方式确是藏民的独创,在西藏的寺庙、民居建筑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不过由于“五合土”做起来费时费力,加之酥油价格昂贵(与其他建材相比),它在建筑上的使用已逐渐让位于价亷物美、强度好、使用施工简便的钢筋混疑土了,只是在对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历史文化遗址进行维修时,为保持其历史原貌仍在使用这种“五合土”之外,一般现代建筑和藏族民居中已鲜见有使用的,我想随着科技的进步曾经在西藏建筑史上发辉过辉煌而巨大的作用的藏式“五合土”及其施工工艺终将退出人类工程建筑的历史舞台。
站在大昭寺三楼的用“五合土”捣磨而成的、奶黄色的屋顶平台上环顾大昭寺各个融印度、尼泊尔、中国内地和西藏本土风格于一体的金碧辉煌的大殿,让人不断发出由衷的赞叹,我们都抓紧这难得的机会用像机把这些难得一见的美景一一拍摄下来。站在三楼屋顶平台上举目远眺白墙、红檐、红顶、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在和熙的阳光之下更显得光彩夺目,它顶部中间红色的宫殿─红宫和红宫两侧的白色宫殿─白宫都清晰可见。从这里拍摄布达拉宫的全貌是最理想的位置,其远近、角度都非常适宜,比在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上拍的效果还要好,对这种拍摄布达拉宫全貌的良机我们当然是不会放过的。
从三楼的阳台上下来,走出大殿绕大殿一周,共有380个转经筒一个接着一个地排列着,沿着转经筒的走廊依次用手转动这些经筒是来大昭寺朝拜的善男信女们的必修课。在大昭寺二楼西南角有松赞干布的法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塑像。大昭寺顶部有四座铜质镏金屋顶,俗称金顶,上面有许多精美的雕塑,其中有动物、人物、法轮和像经轮一样的铜质镏金园柱(上小下大),表面均塑有各种图案、佛像、动物,顶部为一头盔状屋顶,有飞檐伸出,飞檐上各塑有鸟兽,下挂铜钟,最大铜质镏金园柱下部直径约两米多上部直经略小,高度达五、六米。
2010年8月30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