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闻社 北京时间:2007年06月18日23时48分 发布 |
中國當代知識份子的命运:紀念“反右運動”五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将在洛杉矶召开 自1957年“反右运动”发生以来规模最大的以此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和洛杉矶蒙特利公园市市立图书馆召开。來自北美、欧洲和中國大陸大的近六十名學者将济济一堂,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的大背景下研究、探讨和争鸣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研讨会为期两天:6月29日和6月30日。主办单位为: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亚洲研究中心,南加州华人图书馆馆员协会和美国二十一世纪中国基金会。会议的第一天从早上10:10 到晚上7:30,将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人文教學樓(Humanities Instructional Building,HIB 110)召开。会议的第二天从早上9:00到下午5:00将移师新建成的蒙特利公园市市立图书馆二楼(2nd Floor of Monterey Park Bruggemeyer Library, 318 S. Ramona Ave. Monterey Park, CA 91754)的大型会议室举行。会议向公众开放。 两天的会议将围绕着 “五十年後再看反右”, “反右運動和中國知識份子”, “一個人的經歷和一個歷史時代”, “反右運動的前因後果”, “反右運動的重要個案研究”, “反右運動和中國当前的政治改革” 等重要课题展开。 1986年11月,当年被打成右派的许良英、方励之、刘宾雁等中国大陆的教授作家准备发起纪念“反右”三十周年历史学术讨论会。但是这一活动很快被中国官方扼杀在襁褓之中,邓小平随后发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还开除了方励之和刘宾雁的党籍。二十年后,除了刘宾雁先生已经仙逝, 许方两位都将在这一会议上发表论文和演说。现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物理系教授的方励之的发言题为《自由主义的终结和共产主义的退潮 -- 一九五七年和我》。原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许良英的发言题为《反右运动是当代中国第一次大灾难》,在他列出的當代中國4大災難:1) 反右,2) 大躍進,3)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4) 6.4大屠殺 中为“反右运动”做历史定位。 一批海内外对“反右运动”和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专家也将出席会议,在五十年后重审这一历史事件。他们中有美国哈佛大学资深研究员郭罗基教授、来自北京的著名作家戴晴女士、朱正教授、明州诺曼学院的丁抒教授、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中国研究与亚太关系讲座教授吴国光、法国政治与思想史研究中心的陈彦博士、美国德拉华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程映红、《北京之春》主编胡平、网刊《观察》主编陈奎德博士和新近刚被聘为中国大陆厦门大学教授的谢泳先生。 曾经主编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数据库》的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宋永毅教授也将向大会报告他们正在编撰中的另一个当代中国政治史的重要数据库《中国“ 反右运动”数据库》。 一批当年遭受迫害的“右派分子”甚至“极右分子”也将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这一盛会。他们中有至今唯一没有被“改正”的学生大右派林希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五一九運動”的参与者陈斯骏;中国戏剧影视评论家杜高;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最大的学生右派冯国将和叶国荣;军队右派分子沈力成和龚定国;交通大学学生右派张成觉等。一些大陆当年被打成“右派”的知名人士也纷纷提供了书面发言,他们中有著名诗人流沙河和邵燕祥,原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杜光等。 当年一些全国闻名的“大右派”的后代也将与会。如沙文漢1957年在浙江省省長的任上,因被打成右派而聞名全國。他的女儿沙尚之将以《沙文汉的政治民主诉求及对中国社会特点之探讨》发表书面发言。当年清华大学“大右派”黄万里的女儿黄肖路也将与会。当年被打成右派的北京大学教授、现旅居美国的巫宁坤和他女儿巫一毛将一起与会。刚刚出版了自传体的英文畅销书《暴风雨中一羽毛——动乱中失去的童年》的巫一毛将以《我们这些小右派》为题发表精彩演说。 發生於1957年的“反右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和它的領袖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發動的第一場大规模渤海知識份子的群眾性的政治運動。它在中國當代史上,尤其在研究中國當代知識份子的思想歷程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 1957年的“反右運動”不僅在精神和肉體上摧殘了作為社會良心的中國知識份子群體,消滅了他們的批評聲音,更給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首先,它使中共把它在1956年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確立的經濟建設的工作重心重新轉移到了階級鬥爭,意識形態鬥爭的重要性從此壓過了經濟的發展。為後來的“大躍進”、六十年代初的“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都開了先河。其次,它在整個中國社會中開創了“以言定罪”的先例,大規模的政治迫害運動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從此失去了批評政府的社會良心的作用。再此,它在實質上消滅了當時尚存的中國民主黨派。隨著一大批各民主黨派的領導人被打成“右派”,它們實際上失去了參政議政的功能,淪為中共一黨專政的“花瓶”。最後,“反右運動”鞏固了毛澤東在中共黨內最大最權威的獨裁者的地位。黨外的反對勢力被肅清後,政治鬥爭從共產黨對黨外勢力轉變為共產黨內部不同路線的鬥爭。簡言之,“反右”為毛澤東一步步發動文革,打擊他的黨內戰友埋下伏筆。鑒於這一歷史事件無容置疑的重要性,“反右運動”一直是美國中國當代史教學和研究的重點之一。自60年代以來,已經有數百部(篇)研究這一事件的著作出版。 研究和探討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還有著它的當代意義和迫切性。從中國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在1957年對政治民主和學術自由的呐喊,到1989年天安門廣場上波瀾壯闊的學生運動,乃至今天一部分中國知識份子積極參與和推動的公民維權運動,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條民主自由思想的發展軌跡,一個值得我們總結歷史經驗,進一步推進中國民主的當代研究課題。另外,中國政府雖然在1978年為幾乎是全部的“右派”平了反,但是它仍然在理論上堅持“反右運動”是正確的。這就給中國大陸的學術界研究和總結歷史教訓是指了障礙。而當年被打成右派的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們,不少已經逝世,他們中最年輕的也已經年近七十。 從這一點來說,為厘清真相而搶救他們的歷史記憶都刻不容緩。 (会议会务组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