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已故中共元老邓小平退休后发表坚持改革的南巡讲话的20周年。有香港媒体载文说,如今中国的改革似乎又走到新的十字路口。虽然中共高层反复强调,不会放弃改革开放这面大旗,但大旗下的具体内容,恐怕令中国的左右两派都很失望。


1992年1月到2月,已经退休的前军委主席邓小平离开北京到南方巡视。年近九旬的邓小平沿途发表连串讲话称“谁不改革谁下台”,不改革只能死路一条等,推动陷于停顿的经济改革。香港《明报》1月3号刊文说,虽然中国高层反复高调强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但近年来中国有关改革的争论却甚嚣尘上。


文章说,微博兴起后,“改革已死”、“后改革”时代开始的言论蔚然成风。发表此类言论的不仅有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和维权者,也有企业家、学者和体制内的干部等。中国大陆青年作家韩寒去年年底在博客上连续发表三篇分别题为《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的文章,再次在知识界掀起争论热潮。


《明报》刊登的文章认为,吊诡的是,邓小平南巡20年后,中国社会对改革的质疑同时来自左右两个阵营:左派指责,改革30年多年,造成贫富悬殊、道德沦丧、贪污腐败等诸多弊端,已走上绝路,现在是结束改革开放、甚至革改革的命的时候了。自由派则指出,官方近年的连串举动,从压制言论、国进民退、权贵资本主义等,已窒碍了改革,甚至出现倒退,因此有“改革已死”之叹。


旅美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冉伯恭认为,中国这三十年的经济改革为中国带来的变化利大于弊,因此,改革必须继续下去,但目前的中国领导层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会启动政治改革的: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改革方面最成功的就是经济的改革,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从一个很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现在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尽管是一些人批评中国是国富民穷,中国30年来对人民的生活改善是大家看得出来的,好几亿人民脱离贫穷这是很大的成就。我的看法是中国十年后甚至是二十年后也不会变成西方这样的民主政治。”


海外多维网的报道说,在邓小平南巡推动改革开放20周年前夕,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表示,苏联解体给中国的教训就是要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第一,中国不能迷信改革,不能迷信制度的变革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不在于制度要不要变革,而在于怎么改。第二,改革是充满风险的,这是最起码的、最大的共识。改革也许会带来好的,也许会带来坏的,中国再不能把改革单纯地作为一个好东西,这是很最重要的问题。


美国民间机构劳改基金会的中国学者杨莉藜就中国国内有关改革的争论表示:


“近几年有关改革的发展方向或者说改革要不要的问题民间的争论一直都存在。改革进行了30多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可以说是改革的一个加速器。六四过后改革曾经处在一个停滞的阶段,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了一个讲话,改革就加速运转起来。民间的一些学者对改革进行评价分两种,一种是对改革进行全盘否定,这些人主要以推崇毛泽东思想的左派为主。主要观点是改革开放偏离了毛泽东的路线,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应该回到毛泽东时代,改革不应该进行下去。而另一派是民间的偏右的这一派,他们对改革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认为应该把政治改革放到更为重要的地步来,变跛足的改革为两条腿都强的这样一种改革。”


《明报》的文章还认为,对中共官方来说,从来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但由于今年是中共十八大换届之年,所以当局万事“稳”字当头,估计很难有石破惊天的改革之举。中国官方媒体对邓小平南巡20周年一句都没有公开报道,颇能反映中南海高层的心态。有关“不要搞政治运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的原则,大概也是中共总书记胡锦涛 “不折腾”理论的来源,从这一点看,中共不会放弃改革开放这面大旗,至于大旗下的内容,恐怕中国左右两派都会失望。


劳改基金会的杨莉藜先生表示,中国高层一直拒绝进行政治改革,这也给经济改革带来了不良影响:


“30年来的改革其实不是两条腿一般长的改革,是一种跛足的改革。政治改革做的比较弱,而经济方面这些年来开放的程度还是有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政治方面比较弱,对改革的经济成果的分配问题就造成了好多的社会矛盾。我本人也认为改革经过30年之后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这个瓶颈主要是制度上的瓶颈。政治方面的改革无法突破的话,现在国际上的经济环境又比较恶劣,那么中国的经济想要再继续创造奇迹是不可能的,重要的问题就是通过民间的压力来推动中共当局启动政治改革。”


中国有学者将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92年邓南巡讲话,以及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并列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大里程碑。但至今为止,中国官方继媒体对今年1月的邓小平南巡20周年,还没有任何高调的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