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并不是在挑选不同政治见解的领导人,也不是在挑选不同的政治纲领,而是不同的政治官僚之间的角力。显然十八大并不是一次对既往政治结构的告别,而是旧的结构的延续。
7月份以来,天气灼热,不过关心中国时局的人士明白,目前最炙热的游戏还是中南海的权力斗争。根据惯例和官方事先透露的消息,中共十八大应该在秋天召开,假设一切照常,那么会期应该在9月底或者10月中旬,离现在不过两三个月时间.
对於这样一次备受瞩目的会议,除了民间偶尔传出一些消息外,十八大基本上还是浓雾锁黑箱。不要说普通公民,就算中共党的高级干部,也未必清楚十八大的基本格局,比如常委会将有几人构成,哪些人是入常候选人,其政治见解是什么,将通过什么程序进行选举等等。
中共并不是一个充分制度化的政党,因此过去的经验缺乏参照力。十七大、十六大的政治妥协或者政治安排不能平移到十八大来。十八大的格局,必须要依靠新的形势来分析或者猜测.
根据国际媒体报道和民间小道透露的信息,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各派权斗正酣,暗流汹涌。最近,纽约时报、彭博通讯社、英国金融时报纷纷深度报道中共高层腐败景观,其数据翔实,有板有眼,显然是政治高层借手国外媒体展开的针对各自对手的“形象谋杀”。“形象谋杀”的说法也许不确切,因为权力腐败,其实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高层本来就没有多少形象可言。
在权斗背景下,国内发生的社会治理事件也往往成为影响相关人物政治前途的大事,从而形成对事件本身的强力管控和扭曲。以天津蓟县商场大火为例,官方说法死亡人数是十人,而网络上传闻则有数百人之多,官方对当地社会的严密控制,对网络舆论的封杀,以及官方公信力之长期低迷,不能不让人怀疑官方数据之真实。这个悲剧引发舆论攻防战的结果,很可能会影响现任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入常的机会。
当然,在各式各样的饭局、咖啡馆、沙龙和微博等进行的民间政治私房话中,大多数人会庆幸的一件相对确定的事是,薄熙来终於无缘十八大了。的确,如果不是王立军事件突然引爆重庆大戏,薄熙来的入常机会几乎是铁板钉钉。如果薄熙来真的晋升最高层,谁又能料到他将搅起何等的血雨腥风呢?
薄熙来虽然无缘十八大,但是薄熙来的故事还在等待一个处置结果。如何处置薄熙来,如何应对薄熙来所代表的政治路线,都会引发複杂的社会情势,目前的领导层还没有完全消化薄熙来事件。对薄熙来个人的处置方式,也富有深意。如果薄熙来被轻微处置,没有十年以上的刑期,这说明薄熙来的政治生命还没有完全死去,考虑到中国社会的複杂性和对薄熙来评价的截然不同的立场,薄熙来完全可能借势未来的特殊事件,卷土重来,担纲成为某种政治路线的符号性人物。
不过虽然十八大格局待定,具体人事安排也有诸多版本,但是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习李体制将替代胡温体制,成为未来数年政治核心结构。而其他人员的安排,对於其背后的政治同盟和利益相关群体,也许意义重大,但是对整体的政治结构而言,则依旧是附庸之辈,不具有独立的政治意义.比如中纪委书记,固然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职位,也可以成为政治权斗中的利器,但是毕竟在固化的政治结构中,这只是一个附属性的职位,无法独立代表某种政治力量。而政法委书记是否入常,也只是官僚结构的某种安排,并不喻示任何新的政治变化。
因此十八大格局虽然扑朔迷离,但从目前可以观察的政治表象来看,除了被废黜的薄熙来也许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某种落伍的反动的政治路线,其他政治人物并没有展示任何新颖的政治观点,更别谈新的政治纲领,他们都类似複读机,重複着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之类的陈词滥调.
公众对十八大的期待,是希望十八大后新的政治领导层,能採取措施来解决社会结构性问题,启动政治改革,更多的是不断升级的社会矛盾带来的焦虑下的某种折射和移情。怀有这种期待的公众恐怕要失望了,十八大并不是在挑选不同政治见解的领导人,也不是在挑选不同的政治纲领,而是不同的政治官僚之间的角力。显然十八大并不是一次对既往政治结构的告别,而是旧的结构的延续.
还有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十八大并不是一次完全意义的权力交接。邓时代树立起来的政治潜规则——扶上马,送一程,依然会起作用。旧主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因此,演新闻联播的主角肯定会变化,但是新闻联播不会变,剧本不会变,真实的权力结构只是部分的改变了。新旧交错,其实更加增加了体制的僵硬程度。微博上有人形象地描述了当下政治结构的特徵:僵局,僵屍,僵屍粉。这种状态将继续一段时间.因此,十八大只是一个政治仪式,既不代表过去会过去,也不代表未来的到来。
因此,被寄予厚望的十八大也许并不重要,比这种政治符号变化更重要的是,社会情势如何变化?在经济危机日益深重,民间力量快速成长的环境下,如何形成逼迫政治变革的力量?这将是后续要分析的问题.
(作者系浙江学者,这是其系列评论中的第一篇,后续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