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监复:永别了,为民主奋斗一生,为自由滴尽心血的胡老!

度过九十六岁生日的第二天,胡老安祥地走了!

二○一二年九月十六日七时五分,胡绩伟老人平静、安祥地告别了苦难的人间.他前一天在沉睡中於北京医院心脏病重症监护室里同家人一起静静地度过了他的九十六岁生日。《人民日报》宿舍区三十一号楼的家中,一排书柜前放着胡老微笑的大照片,朋友们回忆起他就在这间会客室的沙发上侃侃而谈的情景,音容宛在。胡老遗像前摆放着十多个大小花圈,白色、黄色的玫瑰和菊花丛上有几株鲜艳的鹤顶兰,黑色缎带上写着生前好友的姓名和悼辞.于光远夫妇写的是“最好的老朋友绩伟,我们永远在一起”。去世前,李锐夫妇到病房探望。“六四”后中顾委重点批判的于光远、李锐、杜润生、李昌同《人民日报》社重点追查的胡绩伟的心是相通的。许良英、林京耀、姚监复和王德禄等人送的花圈上写的是“助推胡赵新政、力促新闻自由”;远在大洋彼岸的吴国光夫妇和回到祖国的王若水夫人冯媛的唁卡放在胡老遗像前;来自四川老家的花圈和中学校长代表四千名学生的送别信……等等反映出海内外友人和家乡人怀念这位傑出的老人的深情。原中新社记者高瑜及自由亚洲记者张敏,编辑、胡老新闻所的研究生朱晓明送的花圈上写的是“敬爱的胡老,您永远是我们的导师!”《炎黄春秋》杂志的全体仝仁和老社长杜导正夫妇送的花圈代表了新闻出版界的心意。《人民日报》农村部原主任、刘少奇秘书姚力文送的花圈两边的輓联是:“求真务实真君子,大公无畏大丈夫。”多年来与胡老共事的《人民日报》的老编辑、老记者一批批来家里的灵堂致敬、致哀、送别.为胡老编辑了多卷文集的夫人狄沙及陪伴胡老几年住院的女儿飞飞和女婿王镜率全家献上了花圈,祝愿父亲安息,他们在悲哀中接待吊唁者。在签名簿上人们看到了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胡德华和赵紫阳的女儿王雁南、女婿王志华的签名,德平还代签了李昭的名;朱厚泽的女儿朱玫也代表妈妈签上了熊振群的名。胡老家人说,当年的领导人胡启立(原中央常委)、阎明复(原中央统战部长)打电话表示哀悼之情。到九月十九日下午,签名簿已写满了一本,另一本也写了一半多。在平面媒体上没有胡老去世的消息,《人民日报》社离退休干部办发了一个简单的讣告,提到根据胡老本人和家属的要求,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告别会。讣告后面也没有胡老生平介绍.在封锁信息的严酷环境里,仍然有这么多人勇敢地来吊唁,证明胡老并不孤独,许多朋友想念他,祝他一路走好!

对胡老的崇高评价和可贵支持

在灵堂墙上挂着鲍彤、李洪林、郑仲兵写的悼词.鲍彤用潇洒的大字写了“哲人其萎”四个大字,送别他为之写序的《胡赵新政启示录》的作者胡老。二○一一年秋,胡老校对完书稿后,亲自对我交代:“老姚,你去找鲍彤,请他为我这本书写序,看他同意不同意。”鲍彤欣然应允,很快写出了初稿,胡老很高兴.

李洪林在胡老去世后的悼词中对他的一生作出崇高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你是耀邦同志领导思想解放运动最得力的助手,是当代中国新闻战线最卓越的领军人物。你是知识界少有的硬骨头.”“你的高风亮节将永存人间.”

郑仲兵在悼词中说:“共产党不要你,恰是你的光荣正确伟大。因为你是属於人民的。三十年前,你就提出:人民高於党,人民性高於党性。《人民日报》要代表人民对党进行舆论监督。”“共产党不要你,你活了九十六岁,还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胡绩伟万岁!”

在胡老的遗像前,摆放着香港《争鸣》、《动向》杂志全体仝仁敬献的花圈,缎带上写着“胡绩伟先生是香港和海内外华人读者的良师益友”。多年来,香港的多份杂志,使大陆被噤声的胡老有了呼籲民主自由、反思历史教训的舆论场所,最终将陆续发表的部分文章结集出版了《胡赵新政启示录》一书。由於新世纪出版社鲍朴的高效率工作,二○一二年一月出版问世,胡绩伟在春节前作为礼品送给了自己的老朋友、老同事。他感到重病期间能在几年内把他的深刻反思形成了一本重头着作,生前由自己送出,非常高兴.他多次微笑地真情地向我这个记录者和出版方表示谢意。我们知道,没有香港新闻出版界朋友无私的勇敢的支持和帮助,《胡赵新政启示录》的许多思想只能留在他的谈话中,而不能成书留之后世。因此,这些香港媒体人的可贵支持是胡老十分珍视的情义,他真诚地感谢这些朋友。他的朋友们也可以自豪地坦然地说,胡老困难时期,他们作为友人义不容辞地尽力了,而且成功地帮助胡老出版了他的文章和书,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胡老生前的心愿实现了,达到了自己预定目标。但是,他又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老姚,能不能我们再合作写上十篇文章!?”我知道他的病情很重,就向胡老说:“你九十五岁了,仍然出了书,超额完成了历史交给你的任务。”他微笑了。朋友们,读者们,你们会感到,他满脸笑容的遗像是对你们微笑和致谢!

官方要胡老骨灰进八宝山,不如对胡老的书开禁

九月十六日胡绩伟去世后,代表官方的中宣部蔡名照副部长,在人民日报社负责人吴恆权等人陪同下,到胡老家中致以悼念之意,并向胡老家属表示,如家人同意,愿协助将胡老骨灰放进八宝山革命公墓。但胡老女儿、女婿表示不愿这样做,正在考虑是否在四川老家或其他地方安葬。

胡老一生中,挨过党内多少次霜风剑雨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特别是一九八九年后几乎被开除党籍,最后受到党章中没有的“留党察看六年”的荒唐处分,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受到了重大打击。中宣部给予胡绩伟的是不断地批判、打击,把胡老定性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宣传“资产阶级新闻战线的头子”,支持动乱的“头面人物”等等。现在,胡老逝世了,中宣部连一个胡绩伟生平也发不出来,却想要胡老骨灰进八宝山,是不是要给胡老戴上“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傑出的新闻战线的负责人”等政治帽子,最后把胡老为民主、自由、人权、宪政奋斗终生的形象进行乔装打扮,来为中宣部的宣传工作贴金?胡老本人以及家属看来已早做了准备:宁可归葬故乡,也不进八宝山。

当然,我记得二○一一年九月中宣部领导下的新闻出版署正式地通过我本人所属的党组织转告我:“不要在香港由鲍彤儿子出版胡绩伟的书《胡赵新政启示录》”。我回答说:“作者不是我,是胡绩伟。出版社是一国两制的香港正式的出版社。我都无权干涉、无权决定出版或不出版。但是,我可以如实转告他们领导机关的态度。为了准确起见,我希望有一个正式的书面意见,以免转达有错误.”可是至今没有收到书面意见。不过,有关部门又讲了,胡绩伟的书在香港出版以后,将按“扫黄打非办法处理”,即这本书是非法出版物。一位日本记者告诉我,她在香港买的胡绩伟的《胡赵新政启示录》过大陆海关时被没收,确实被当作“非法出版物”。这是胡老生前不愿看到的恶劣现象。

因此,中宣部与其想让胡老骨灰进八宝山,不如对胡老的书解禁,在大陆自由流通。

九月十一日下午当胡老由北京医院干部普通病房,按医生意见搬入心脑科重症监护病房时,他不顾医生不要激动、不能讲话的医嘱和家人的劝阻,仍然清晰地大声地对我说:“告诉高瑜,要她写文章给十八大为‘六四’平反。”杜导正在九月十二日探视胡老时,他又向杜导正说:“要为‘六四’平反。”胡老的遗言表明,这位老人最后惦念的是无辜的逝者、伤者和被整肃的群众。老人的遗愿是为八九死难者和受难者伸冤平反。不知何时这个遗愿才能实现?!

最后我编了两句輓联,纪念胡老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师:

“争民主奋斗终生,壮志未酬。
为自由滴尽心血,名垂青史!”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姚监复:永别了,为民主奋斗一生,为自由滴尽心血的胡老!

度过九十六岁生日的第二天,胡老安祥地走了!

二○一二年九月十六日七时五分,胡绩伟老人平静、安祥地告别了苦难的人间.他前一天在沉睡中於北京医院心脏病重症监护室里同家人一起静静地度过了他的九十六岁生日。《人民日报》宿舍区三十一号楼的家中,一排书柜前放着胡老微笑的大照片,朋友们回忆起他就在这间会客室的沙发上侃侃而谈的情景,音容宛在。胡老遗像前摆放着十多个大小花圈,白色、黄色的玫瑰和菊花丛上有几株鲜艳的鹤顶兰,黑色缎带上写着生前好友的姓名和悼辞.于光远夫妇写的是“最好的老朋友绩伟,我们永远在一起”。去世前,李锐夫妇到病房探望。“六四”后中顾委重点批判的于光远、李锐、杜润生、李昌同《人民日报》社重点追查的胡绩伟的心是相通的。许良英、林京耀、姚监复和王德禄等人送的花圈上写的是“助推胡赵新政、力促新闻自由”;远在大洋彼岸的吴国光夫妇和回到祖国的王若水夫人冯媛的唁卡放在胡老遗像前;来自四川老家的花圈和中学校长代表四千名学生的送别信……等等反映出海内外友人和家乡人怀念这位傑出的老人的深情。原中新社记者高瑜及自由亚洲记者张敏,编辑、胡老新闻所的研究生朱晓明送的花圈上写的是“敬爱的胡老,您永远是我们的导师!”《炎黄春秋》杂志的全体仝仁和老社长杜导正夫妇送的花圈代表了新闻出版界的心意。《人民日报》农村部原主任、刘少奇秘书姚力文送的花圈两边的輓联是:“求真务实真君子,大公无畏大丈夫。”多年来与胡老共事的《人民日报》的老编辑、老记者一批批来家里的灵堂致敬、致哀、送别.为胡老编辑了多卷文集的夫人狄沙及陪伴胡老几年住院的女儿飞飞和女婿王镜率全家献上了花圈,祝愿父亲安息,他们在悲哀中接待吊唁者。在签名簿上人们看到了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胡德华和赵紫阳的女儿王雁南、女婿王志华的签名,德平还代签了李昭的名;朱厚泽的女儿朱玫也代表妈妈签上了熊振群的名。胡老家人说,当年的领导人胡启立(原中央常委)、阎明复(原中央统战部长)打电话表示哀悼之情。到九月十九日下午,签名簿已写满了一本,另一本也写了一半多。在平面媒体上没有胡老去世的消息,《人民日报》社离退休干部办发了一个简单的讣告,提到根据胡老本人和家属的要求,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告别会。讣告后面也没有胡老生平介绍.在封锁信息的严酷环境里,仍然有这么多人勇敢地来吊唁,证明胡老并不孤独,许多朋友想念他,祝他一路走好!

对胡老的崇高评价和可贵支持

在灵堂墙上挂着鲍彤、李洪林、郑仲兵写的悼词.鲍彤用潇洒的大字写了“哲人其萎”四个大字,送别他为之写序的《胡赵新政启示录》的作者胡老。二○一一年秋,胡老校对完书稿后,亲自对我交代:“老姚,你去找鲍彤,请他为我这本书写序,看他同意不同意。”鲍彤欣然应允,很快写出了初稿,胡老很高兴.

李洪林在胡老去世后的悼词中对他的一生作出崇高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你是耀邦同志领导思想解放运动最得力的助手,是当代中国新闻战线最卓越的领军人物。你是知识界少有的硬骨头.”“你的高风亮节将永存人间.”

郑仲兵在悼词中说:“共产党不要你,恰是你的光荣正确伟大。因为你是属於人民的。三十年前,你就提出:人民高於党,人民性高於党性。《人民日报》要代表人民对党进行舆论监督。”“共产党不要你,你活了九十六岁,还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胡绩伟万岁!”

在胡老的遗像前,摆放着香港《争鸣》、《动向》杂志全体仝仁敬献的花圈,缎带上写着“胡绩伟先生是香港和海内外华人读者的良师益友”。多年来,香港的多份杂志,使大陆被噤声的胡老有了呼籲民主自由、反思历史教训的舆论场所,最终将陆续发表的部分文章结集出版了《胡赵新政启示录》一书。由於新世纪出版社鲍朴的高效率工作,二○一二年一月出版问世,胡绩伟在春节前作为礼品送给了自己的老朋友、老同事。他感到重病期间能在几年内把他的深刻反思形成了一本重头着作,生前由自己送出,非常高兴.他多次微笑地真情地向我这个记录者和出版方表示谢意。我们知道,没有香港新闻出版界朋友无私的勇敢的支持和帮助,《胡赵新政启示录》的许多思想只能留在他的谈话中,而不能成书留之后世。因此,这些香港媒体人的可贵支持是胡老十分珍视的情义,他真诚地感谢这些朋友。他的朋友们也可以自豪地坦然地说,胡老困难时期,他们作为友人义不容辞地尽力了,而且成功地帮助胡老出版了他的文章和书,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胡老生前的心愿实现了,达到了自己预定目标。但是,他又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老姚,能不能我们再合作写上十篇文章!?”我知道他的病情很重,就向胡老说:“你九十五岁了,仍然出了书,超额完成了历史交给你的任务。”他微笑了。朋友们,读者们,你们会感到,他满脸笑容的遗像是对你们微笑和致谢!

官方要胡老骨灰进八宝山,不如对胡老的书开禁

九月十六日胡绩伟去世后,代表官方的中宣部蔡名照副部长,在人民日报社负责人吴恆权等人陪同下,到胡老家中致以悼念之意,并向胡老家属表示,如家人同意,愿协助将胡老骨灰放进八宝山革命公墓。但胡老女儿、女婿表示不愿这样做,正在考虑是否在四川老家或其他地方安葬。

胡老一生中,挨过党内多少次霜风剑雨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特别是一九八九年后几乎被开除党籍,最后受到党章中没有的“留党察看六年”的荒唐处分,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受到了重大打击。中宣部给予胡绩伟的是不断地批判、打击,把胡老定性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宣传“资产阶级新闻战线的头子”,支持动乱的“头面人物”等等。现在,胡老逝世了,中宣部连一个胡绩伟生平也发不出来,却想要胡老骨灰进八宝山,是不是要给胡老戴上“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傑出的新闻战线的负责人”等政治帽子,最后把胡老为民主、自由、人权、宪政奋斗终生的形象进行乔装打扮,来为中宣部的宣传工作贴金?胡老本人以及家属看来已早做了准备:宁可归葬故乡,也不进八宝山。

当然,我记得二○一一年九月中宣部领导下的新闻出版署正式地通过我本人所属的党组织转告我:“不要在香港由鲍彤儿子出版胡绩伟的书《胡赵新政启示录》”。我回答说:“作者不是我,是胡绩伟。出版社是一国两制的香港正式的出版社。我都无权干涉、无权决定出版或不出版。但是,我可以如实转告他们领导机关的态度。为了准确起见,我希望有一个正式的书面意见,以免转达有错误.”可是至今没有收到书面意见。不过,有关部门又讲了,胡绩伟的书在香港出版以后,将按“扫黄打非办法处理”,即这本书是非法出版物。一位日本记者告诉我,她在香港买的胡绩伟的《胡赵新政启示录》过大陆海关时被没收,确实被当作“非法出版物”。这是胡老生前不愿看到的恶劣现象。

因此,中宣部与其想让胡老骨灰进八宝山,不如对胡老的书解禁,在大陆自由流通。

九月十一日下午当胡老由北京医院干部普通病房,按医生意见搬入心脑科重症监护病房时,他不顾医生不要激动、不能讲话的医嘱和家人的劝阻,仍然清晰地大声地对我说:“告诉高瑜,要她写文章给十八大为‘六四’平反。”杜导正在九月十二日探视胡老时,他又向杜导正说:“要为‘六四’平反。”胡老的遗言表明,这位老人最后惦念的是无辜的逝者、伤者和被整肃的群众。老人的遗愿是为八九死难者和受难者伸冤平反。不知何时这个遗愿才能实现?!

最后我编了两句輓联,纪念胡老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师:

“争民主奋斗终生,壮志未酬。
为自由滴尽心血,名垂青史!”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