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是著名宪政学者张祖桦先生为贵州民主人士陈西所撰《绿色文化工具书》而写的序言。尽管《绿书》尚未上市,但透过张祖桦先生的“笔墨”使我们对于陈西之作会收到“窥斑见豹”之果效。根据祖桦老师的解读可以知道《绿书》的核心思想在于“从根本上消解统治中国大陆许多个世纪的专制主义文化以及官方意识形态,通过建构一套新的分析框架和话语体系,来阐释和普及公民文化与民主常识,帮助吾国吾民拥抱普世价值,融入主流文明”。陈西先生之良苦用心,令人感慨回肠。
本刊特别感谢张祖桦先生的慷慨赐稿,使得我们能有机会在《零八宪章》月刊平台首发本文。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赐稿本刊,共同在《零八宪章》平台切磋思想,寻求共识,为中华文明与普世价值的对接搭建通达的桥梁。
来稿请寄:
陈西先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集数十年功力研究撰写的《绿色文化工具书》即将付梓出版,我作为有幸提前阅读到书稿的人之一,深感欣慰,在此谨表衷心祝贺!我认为,《绿色文化工具书》(以下简称《绿书》)是一本值得向读者推荐的倡导绿色文化、绿色哲学和公民教育的教科书。
陈西先生的《绿书》立意高远,意图从根本上消解统治中国大陆许多个世纪的专制主义文化以及官方意识形态,通过建构一套新的分析框架和话语体系,来阐释和普及公民文化与民主常识,帮助吾国吾民拥抱普世价值,融入主流文明。诚如著者所言:现象学推荐色彩作为我们的第一现象。在茫茫宇宙中,我们的星球推出自己的信息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星球。我们为什么不推出“绿色文化”,以“色彩学”、“文化学”的方法和理论来破解世界,重新建构我们的生活语言、社会话语和世界观呢?过去,人们把世界的常识建立在物质层面、或意识观念层面、或以伟人圣贤的话语为中心。这样的结果不但容易造成对人性的扭曲,对生活的割裂,还容易造成对人类社会的曲解或肢解。从有形的东西出发,我们不但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而且永远见不到天日(阳光、真相、正义、生活的要义、人生的价值)。我们惟有从无形的方向出发,去寻找,我们才可能事半功倍地寻着真谛。
陈西的《绿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真知灼见,给人以良多的教益和启示,举其要者有如下几点:
一、建构以自由为核心价值的文化色彩学。西学东渐以降,各种色彩学纷纷进入中国,如生活色彩学、性格色彩学、服装色彩学、性别色彩学等等,不一而足。据百度百科介绍:色彩学(color science)是指建立在二十世纪表色体系和定量的色彩调和理论上的一套色彩理论,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其理论奠立者是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和美国画家A·H·孟塞尔(1855~1918)。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它与透视学、艺术解剖学一起成为美术的基础理论。由于形与色是物象与美术形象的两个基本外貌要素,因此,色彩学的研究及应用便成为美术理论首要的、基本的课题。作为色彩学研究基础的主要是光学,其次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多门学科。因此它的产生与发展有赖于这些学科(尤其是光学)的长足进展,而色彩学研究的成果又为这些学科提供材料,推动它们的深入。自19世纪下半叶,色彩学研究的专门著作开始出现,如薛夫鲁尔的《色彩和谐与对比的原则》(1854)、贝佐尔德的《色彩理论》(1876)等。进入20世纪,色彩学更在现代光学、心理物理学、神经生理学、艺术心理学等基础上获得了长足进展。而色彩学的发展又促进了视觉艺术从19世纪向20世纪多元化时代的转变。
陈西先生的《绿书》博采众长,既吸取了色彩学的已有研究成果,又独辟蹊径,从文化和人文的视角入手,以普世价值观为参照系,着力于建构以自由为核心价值的文化色彩学。著者在《绿书》中写道“用色彩工具性的语言看世界、社会、人生,可有利于我们用理性,捷径有效方法破解各种人生观和文化疑难。这是色彩学、现象学、生理学、心理学、结构学、哲学人类学、法理学、宗教神学等跨学科的解读方法。这种工具论的新方法有利于我们走出狭隘的人种血亲文化、地域文化、意识形态、观念符号和权威文化,以色彩之维的方式来建构一个新文化,以这个新文化来感知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定位我们自己。”书中指出,从宇航员拍摄到的图片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居住的彩球是由红、黄、蓝、白、绿色构成的。红色由难得一见的火山、黑夜之中的森林大火、人类的流血来作证;黄色由黄土地、金黄色的秋收季节来呈现;蓝色由蔚蓝色的海洋和蓝天来表达;白色是由白云、冰天雪地、冬季来表达;绿色由绿绿葱葱的植被、和春色来描绘。“通过对色彩的破译,陈西先生提炼出五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即:红色文化、黄色文化、蓝色文化、白色文化、绿色文化。红色文化是恃强凌弱的文化,或者说是以暴制暴的强权文化。黄色文化是土地的文化,于是,黄色文化重乡土观念;民族主义,国家主权论。乡土观念可作其分辨是非的标准。蓝色文化,上,追溯无限、永恒;下,伴随着大海的涛声获得思想的自由和人身的自由。白色文化给予我们的是柔顺、亲和、谦卑和扶持。白色的纯洁无暇和无限性表示着健康、平实、严肃、生动、细腻、创新的趋向。绿色文化的普世价值是由其规定性决定的。承认普世价值就意味着承认绿色环境、绿色生活、绿色社会最适宜人类居住,绿色品牌是人类共识的品牌,绿色文化是我们人类可唯一认同的文化。因为,绿色是我们这个星球生态系统正常化的标志,绿色是我们人类和平安康存在的印证。绿色告知我们怎样的结构、排序、程序可达到善治,社会怎样才可持续发展,人怎样才能永葆青春常在。否认有普世价值的存在,或者不承认绿色的普世价值,实际上就是对自由、平等、人权、公正和善的存在的否定。
在《绿书》首创的文化色彩学中,自由作为元价值,位居普世价值观的核心。诚如书中所言:绿色是养眼的色彩,在“看”的视觉里,依据视觉之性的要求,和色彩学科学性的证明,自然的绿色世界与人类社会的绿色世界同理,是有规律可寻,可操作的。换句话说,生命的自由之路是可求可望,是最值得人们去奋斗索取的。“一切学科或活动都以生命自由为目的,不断增强着全社会对生命自由权意识,生命的保障意识,使它活得更持久、更有耐力、更有质量,并警惕着权力对生命自由的伤害,金钱对生命自由的侵蚀。”因此,争取与捍卫自由,是《绿书》所倡导的文化色彩学的主要使命。
二、创造性地发展绿色哲学。以往的绿色哲学主要是阐释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强调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如绿色哲学的开创者、曾经担任过巴西环境部长并因在环境保护领域里做出卓越贡献而获得过诺贝尔特别奖的何塞·卢芩贝格,针对西方消费型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与掠夺,提出了自然是不可改良的观点,并将其作为理论基础,建立了绿色哲学体系。何塞·卢芩贝格认为:人类价值观的改变,是由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和经济生产发展所促成的。由于工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人类消费欲望的增长,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促使人们对接纳已久的现存价值观产生了怀疑,失去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而陷入消极与苦恼之中。这时人们的心灵是空虚的,是绝望的。何塞·卢芩贝格本人就是面对这种冲击,积极寻觅一种新的价值观。在生活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自然是不可改良的。以往的绿色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在自然界之上;我们赖以进行交流的一切组织机构以及生命本身,都取决于我们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以自然界主人的身份自居,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追求目标而自鸣得意,不断地向自然进行索取,这是非常有害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恢复,所谓的补救措施也只能是损人利己、嫁祸于人的权宜之计。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逐步否定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消费观念,提倡生活简朴和回归自然,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世界。
陈西在《绿书》中阐释的绿色哲学包含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但是进行了创造性地发挥和拓展。他在书中指出,绿色哲学和绿色文化的普世价值是由其规定性决定的。承认普世价值就意味着承认绿色环境、绿色生活、绿色社会最适宜人类居住,绿色品牌是人类共识的品牌,绿色文化是我们人类可唯一认同的文化。因为,绿色是我们这个星球生态系统正常化的标志,绿色是我们人类和平安康存在的印证。绿色告知我们怎样的结构、排序、程序可达到善治,社会怎样才可持续发展,人怎样才能永葆青春常在。否认有普世价值的存在,或者不承认绿色的普世价值,实际上就是对人的“最适宜性”、自由、公正、人权、善存在的否定。经过《绿书》的周详论述,陈西的绿色哲学既接续了中国古代道家提出的“善治”思想(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又连通了全球化时代的普世价值观,展现出一种悲天悯人,追求善治的大关怀。
三、消解专制主义文化毒素。否定和批判专制主义文化是贯穿《绿书》全书一条主线。《绿书》中指出:红色文化的宗教信仰是“枪杆子”,信奉以暴易暴,以强凌弱,以武力征服或压服;黄色文化的宗教是拜金主义和偶像崇拜;白色文化的宗教信仰是“三位一体”的神;蓝色文化的宗教信仰是民主与科学。而生命自由的标志色是绿色,这是全世界通行的色。意旨是: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自由权都应当是国家和国际社会保护的对象,生命自由权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无条件的,个人不得以生命作价,国家不得以生命为人质。无条件是对个体、对人类生命的肯定,无条件是超越阶级、党派、信仰、性别、出生、国家利益之争,穿越历史的憎恨和反感,不因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敬畏生命。具体地说,绿色之维拒绝国家拥有可剥夺生命的权力。绿色人认同一切维护生命尊严的文化,反对一切践踏生命自由的专制主义暴力文化。
《绿书》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不可复制,缺一不可的。这种独一无二的生成空间的存在,即是私人领域的存在,它与公共领域相对,是公权力的禁区。这个禁区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圣地。这里是自由的天堂,生命在这里不会遭遇到邪恶权力的惊吓。确切的说,公民的存在要有一个公域与私域区别开来的环境,这种环境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不受权力的染指,这样的环境才可生产出敬畏生命自由的文化。存在就是要认识到自己也是对方的一部分,存在是一种相互之间的事,存在的个体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彼此都需要对方。尤其是对异议者、对立一方的需求。那种对异议者,对立方的需求使我们产生了彼此之间的尊重与关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会“我反对”,“我有不同意见”,但是,我尊重你的观点、立场、和异己者的权利。我尊重你是因为,有了你这样的反对意见、观点、立场,有你这样异己者的存在,我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的精彩和完整,我才可以从你那里看到我的另一面,从你那里察觉到我不能察觉到的弱点。没有反对者我不完整,我必然残缺,我把我的反对者看成为我整衣冠必不可少的明镜,我的异议者是我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另一半。这种“必不可少”的意识里充满着宽容和开放性。于是就有:我爱我的另一半,我爱反对我的人,我爱与我立场观点有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我们会时常因异体的碰撞产生创造性的火花。我的异议者,对立面不是胁迫我的人,而是促成我开动生命力的引擎,启发我的创新意识的诱体。只有逐步消解专制主义文化毒素,建立尊重和保障个体生命和自由权的宪政制度,才能有效保障毎个个体生命的尊严与自由。
四、赋予公民教育新鲜的内容。陈西在《绿书》中特别指出,绿色文化的载体是公民,而不是老百姓。那种生产老百姓、臣民、党徒、信徒、或者把人当作工具的意识应当还是红色文化、黄色文化、或黑色文化的意识。公民是一种复数,公民的产生是私权与公权抗争或维权行为的结果,是驯服公权力的结果。对一个还未分清公域与私域,还未把公权力这头猛兽关进笼子里的民族,公民意识必然欠缺。所以,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李慎之先生说:“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
《绿书》认为,绿色的普世价值观像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和水分那样滋养着我们的肉体生命,同时,也滋润着人类的精神生命。它使人类像人,有尊严的存在,而不是像兽或魔鬼那样存在。绿色的普世价值观的“普世性”首先不是由认可和实行它的人的多少来规定,而是由其适宜于每个人和一切人的共性决定;不是由被代表的权威者决定,而是由每一个公民,经由公证的选票决定。绿色的普世价值观的不可辩驳性和道义上的正当性,它植根于人类普遍性的规则中。由人的共性而产生的普遍性规则是人的自然性、心灵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自然性表示人受自然因果律制约的本性,在自然性中,人以兽性表现自己;心灵性是指人所具有的自然情感、欲望、意志对内心世界的反映,经过信仰的洗礼,它们是非理性的,同时,又是理智的,有着调养、过滤、净化作用的;精神性是指人的一种反思能力,理性的能力,它创造出新的人生观,及其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重新考量,人的自主性、自决性、选择性能力产生,人不再活在肉体里,而是活在超越肉体的精神特征里,人已经成为人,他(她)争取有个性有尊严的活法;社会性是指人懂得以“公民”身份存在于社会关系中,人有生存的责任,人有担当和奉献的精神。在自然属性时,人与动物同类,它依本能存在;在心灵属性时,人因着与神的关系,被提升,成为有神性的人;在精神属性时,人因为有思想,他(她)们成为有自主性的人,精神的力量成为生活的支柱;在社会属性时,因人不再是个体,而是社会中的成员,是有权利的公民,人产生了时代感,责任感,从而,知晓普世价值,承担着社会驯兽师的政治责任,依保障人权的法律存在。
陈西认为,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真正的共和国,最重要的是造就千千万万具有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和能够驯服权力猛兽的驯兽师。正如他在《“89、64”——中华民族一次驯兽的失败史》一文中总结的:“89、64”惨案的发生表明,人类社会通行的文明行为还不被我们这个社会所认可,人类社会的普世准则还不被我们这个国家所接受。中华民族的自我驯化过程还未真正取得标志性的胜利。我们的国家还是兽性横行霸道,权力者、官员仍然在无法无天的鱼肉百姓。为此:中华民族需要大量的驯兽师,去规训权力,去建造制衡权力的笼子,去把权力者驯化成文明社会的忠实公仆。权力者在中国的利益分配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一旦它本身缺乏制约和透明度,就会带来各种社会不公不义现象。中国已经证明了自己在发展经济方面的能力,但要想实现公平正义,关键在于实现民主宪政,驯服权力。只有当中国的权力者像美国前总统小布什那样深有体会地说道:“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在中国,什么时候真正把权力者关进笼子里,避免其肆意害人,只有到这时,中国驯兽师的工作才算取得了成功。
陈西以雨果在《九三年》中的一段话作为《绿书》的结语:“老师,我们两人的乌托邦区别就在这里。您要义务兵役,我要学校;您梦想人成为士兵,我梦想人成为公民;您希望人拥有强力,我希望人拥有思想。您要一个利剑共和国……我要一个思想共和国。”使我想起《九三年》中的另一段话“我要人类的毎一种特质都成为文明的象征和进步的主人;我要自由的精神,平等的观念,博爱的心灵。”我认为自由、平等、博爱和成为公民正是《绿书》的关键词。
2011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