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反右背景

反右专辑
BBC
中文部记者 嵇伟


反右运动


2007年是反右运动50周年。50年前的这场波及中国各阶层的大型政治运动使一百多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陷入了政治的最底层。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发动的反右运动,对中国后来历史的走向以及当今中国的思想与政治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至今未能正视半个世纪前的这段历史。然而,了解这一历史才能了解现在的中国。BBC中文部记者嵇伟采访了大批反右运动的当事人和研究这场运动的学者,制作了八集特别节目。







第一集:反右背景

2007年6月底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反右运动五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的主持人之一、反右和文革的研究学者宋永毅教授说:“1956年苏共的解冻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实际上是对整个斯大林主义提出了挑战。 斯大林主义在中国的忠实执行者是毛泽东。所以毛泽东要搞反右,就是把赫鲁小夫在国际上的引起的这种自由知识分子拥护的这么一种解冻的倾向压制下去,绝对不让民主有任何可能。”

赫鲁晓夫报告在中国共产党内也引起相当大的震荡,在纽约的中国政治评论家和《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否定斯大林在所有的共产党国家引起了很大的地震,也影响到中国。中国在开八大会议强调,要反对个人崇拜。在新通过的党章报告不但写有反对个人崇拜的字句,包括毛泽东思想也不怎么提了。”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特殊的一次会议,它一共开了两次,第一次会议在1956年9月,第二次会议在1958年5月。在反右运动前后召开的这两次会议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也能说明反右运动发动前的党内背景。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讲座教授、中国政治评论家吴国光指出:“八大一次报告,刘少奇的政治报告大约有四万五千字, 很长的,其中有四次提到毛泽东的名字。到了一年半以后,1958年5月, 同样一个人刘少奇做的政治报告,篇幅减少了一半, 大约两万两千字, 提到毛泽东的名字23次。毛亲口说:1956年这一年,我心情压抑,非常不愉快。”

但是在1956年初,中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毛泽东还非常兴奋的表示,要在不久的未来完成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5年内赶超英国。但是他的经济浪漫主义不仅导致国内物质供应的短缺,更引来了刘少奇、周恩来和陈云等党内高层领导人的反对。

吴国光说:“1956年的初夏,共产党内主管经济的领导人,提出来反冒性。56年的六月,在刘少奇的策划下,写了一篇社论,叫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冒进。马泽东在55年的12月,给下一年的八大定调子,就是反对右倾保守。结果到了六月份,这帮中共领导人全部反对冒进。反右倾保守就变成是不再被提起的话题了。你如果看毛在1956年到57年间讲的话,他明确地说,‘反冒进就是反我’。所以我想毛感觉到,他在中共制定政策的权威已经削弱了,他个人在中共政治局的影响力也大大下降了。正好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何鲁晓夫的二十大,批判斯大林,毛就感觉到,‘你看我还没死呢,我的同事已经开始对我这个态度了\'。”

除了共产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之外,当时的中国政局并不稳当,中国工人、农民和学生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罢工罢课和示威活动。

至少出版了五本有关反右运动纪实文学的著名作家叶永烈说:“在中国开始出现了很多学生游行,罢工。1957年的上半年,越来越多。毛泽东就提出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概念。随着事件的发展,他就提出来中国共产党要整风。在接下来是民族党派整风。”

2005年去世的著名右派刘宾雁采访过当时的工人罢工。原北京大学教授、研究中国当代思想史的学者钱理群介绍说:“当时有很多农民工人在闹事。刘宾雁在57年五月奉刘少奇的指示到上海罢工的一个工厂调查,戴黄到农村去调查。他们调查的结果是一样的:现在的工厂农村都开始出现了特权的阶级。这个特权的阶级跟工人和农民有冲突。所以他们分别上报毛泽东。”

但并不是所有研究反右运动的人,都同意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对反右运动有决定性的影响。法国政治与思想史研究中心的历史研究学者陈彦博士认为,反右运动是共产党制度的产物,与外界背景没有多大关系。\"共产主义的集权主义和希特勒的纳粹的集权主义重大不同的是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比希特勒的要强大得多。因为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有理想的光圈,他是乌托邦标榜的平等和支援美好的将来。一直到现在都应该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之一。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之下,意识形态公用,就是把所有的社会个体都筐在这个意识形态大的构架之下。灌输这个意识形态,让你接受。你如果全部接收这个东西,就说明你认同了我的意识形态。但是,还有不认同的,你怎么办?我用暴力的手段强迫让你来认同我。反右在这个机制下发生的。我让你给我提意见,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我等着你认同我的意识形态。但是结果是你确实是提出了很多批判性的意见,这些意见都是针对共产党的合法性。比如说政治设计院,平反委员会,储安平的党天下, 就表示意识形态的认同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用国家机器的手段来镇压,就是他逻辑上正常的推进了。\"

回溯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的历史,几乎每一个篇章都离不开与不同政治见解者的斗争,也就是所谓的政治运动。从1949年到反右运动之前的1956年,短短七年中发起过的政治运动包括1950年与土改运动并行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然后是连续几年一连串直接针对知识分子的《武训传》批判、《红楼梦研究》批判,和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紧接着就是1955年导致两万一千三百多人被判死刑,四千多人自杀或失踪的肃反运动。但是令许多后来者费解的是,在刚刚经历了三反,五反,尤其是肃反这样惨烈的政治运动之后,几乎成为惊弓之鸟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在57年春夏之交的\'帮共产党整风\'的鸣放运动中又敢站出来说话,给了毛泽东一个开展反右运动的最直接的口实呢?这也是反右运动不可或缺的背景。

宋永毅认为:\" 因为三反,五反还不是大规模的针对知识分子的。 基本上还是针对旧王朝的残余。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上来说, 正是因为三反,五反,1955年搞错了很多知识分子,积累了很大的民愤。知识分子敢于于提这个意见。\"

但是象武训传批判、红楼梦研究批判和对胡风反党集团的批判这些针对知识分子的运动呢?叶永烈说:\"针对知识分子的这三件事情都不是太大的事情,都是局部的。所以在知识分子中间影响还不是太大。尤其是在毛泽东提出的言则无罪,欢迎民主人事帮助共产党整风。在这样的背景底下开始大鸣大放。这个时候知识分子才开始说话。\"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观察》网主编陈奎德也认为,是毛泽东的几次报告感动四切┍纠匆丫闹斗肿印?本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觉得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在包括斯大林这个事件的刺激下,特别是毛泽东做出非常开明的姿态,做了几次报告,特别是关于人民内部讲话的报告,实际上他在上层知识分子和中共上层党内做的报告是非常开明的,就是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但开始很多知识分子还是有戒拒性。有一篇文章是非常典型的,代表知识分子心情的, 费孝通叫《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 乍暖还寒。这和毛泽东反复做了几次非常开明的报告有相当大的关系。也和 斯大林偶像被消除了以后,整个国际上比较开明的气候,有一定的关系。\"

在美国的反右运动研究学者丁抒教授解释当时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心理。\"有一句话就是,以前叫敢怒而不敢言, 现在是不敢怒也不敢言。过去还是提过一些意见的,都说你是反动组织,反动集团 ,这都已经有先例了。所以开始没有人敢提意见,大家还是观望,怕秋后算帐。有的人就提出来,要我发言,除非给我一个铁炕,保证你以后不加害于我。但最后在反复的劝诱下,还是开始提意见了。\"

在美国的中国政治评论家、《动向》杂志主编张伟国认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对共产党仍然抱有幻想。\" 我想这是有两方面, 一是共产党在49年之前与中国知识分子有合作的关系,或者讲他是在相当程度上利用了中国知识分子,要求中国推进民主和反对蒋介石黑暗独裁的这种向往。49年以后, 这种中国知识分子向往的惯性仍然存在。而且共产党在经济方面,在社会治理方面扫除腐败阴暗角落,比如说妓女,嫉妒等。好象是给社会带来的一种新的气象,让知识分子感到有某种希望,所以他们还跟共产党的失误表示他们的愿望。最根本是实际上没看透共产党的本质, 对共产党还抱有希望。\"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敢说话,是因为中国刚刚经历了共产党统治最好的时光。著名中国作家、原光明日报记者戴晴就持这种观点。\"从1949年到1956年,那个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共产党统治中最好的六年,虽然那时包括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还有寒战,可是还是觉得是最好的。因为中国的苦难太多了, 二十世纪初以来就没有过安定的时候。中间就仅仅有几年才是没有战争的。那么的运动的对象命运固然悲惨,但是他们在整个人口的比例里边,毕竟是一个小的比例。\"

那么当时各界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对共产党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批评,导致后来一百多万人的厄运呢?

丁抒教授总结了57年知识分子所提的几大类意见。\"有几大类意见主要是肃反的, 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全国审查的四百万, 这个审查都是利益攻心的,所以很多人对肃反提了意见。另外是想苏联一边倒提了意见, 可是对学生来讲,他们提意见就更广泛的指向社会的痹症,包括一党专政的弊病问题。 统战人士和民族党派人士提的意见最尖锐的就是一党专政和党天下的问题。\"

这场帮助共产党整风的运动,在几个月后演变成百万知识分子的噩梦。那么毛泽东究竟为什么要发动反右运动?整风是不是他引诱知识分子上钩的大阴谋呢?在下一集节目中,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第一集:反右背景

反右专辑
BBC
中文部记者 嵇伟


反右运动


2007年是反右运动50周年。50年前的这场波及中国各阶层的大型政治运动使一百多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陷入了政治的最底层。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发动的反右运动,对中国后来历史的走向以及当今中国的思想与政治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至今未能正视半个世纪前的这段历史。然而,了解这一历史才能了解现在的中国。BBC中文部记者嵇伟采访了大批反右运动的当事人和研究这场运动的学者,制作了八集特别节目。







第一集:反右背景

2007年6月底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反右运动五十周年国际研讨会”的主持人之一、反右和文革的研究学者宋永毅教授说:“1956年苏共的解冻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实际上是对整个斯大林主义提出了挑战。 斯大林主义在中国的忠实执行者是毛泽东。所以毛泽东要搞反右,就是把赫鲁小夫在国际上的引起的这种自由知识分子拥护的这么一种解冻的倾向压制下去,绝对不让民主有任何可能。”

赫鲁晓夫报告在中国共产党内也引起相当大的震荡,在纽约的中国政治评论家和《北京之春》杂志主编胡平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否定斯大林在所有的共产党国家引起了很大的地震,也影响到中国。中国在开八大会议强调,要反对个人崇拜。在新通过的党章报告不但写有反对个人崇拜的字句,包括毛泽东思想也不怎么提了。”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很特殊的一次会议,它一共开了两次,第一次会议在1956年9月,第二次会议在1958年5月。在反右运动前后召开的这两次会议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也能说明反右运动发动前的党内背景。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讲座教授、中国政治评论家吴国光指出:“八大一次报告,刘少奇的政治报告大约有四万五千字, 很长的,其中有四次提到毛泽东的名字。到了一年半以后,1958年5月, 同样一个人刘少奇做的政治报告,篇幅减少了一半, 大约两万两千字, 提到毛泽东的名字23次。毛亲口说:1956年这一年,我心情压抑,非常不愉快。”

但是在1956年初,中国完成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毛泽东还非常兴奋的表示,要在不久的未来完成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5年内赶超英国。但是他的经济浪漫主义不仅导致国内物质供应的短缺,更引来了刘少奇、周恩来和陈云等党内高层领导人的反对。

吴国光说:“1956年的初夏,共产党内主管经济的领导人,提出来反冒性。56年的六月,在刘少奇的策划下,写了一篇社论,叫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又要反对冒进。马泽东在55年的12月,给下一年的八大定调子,就是反对右倾保守。结果到了六月份,这帮中共领导人全部反对冒进。反右倾保守就变成是不再被提起的话题了。你如果看毛在1956年到57年间讲的话,他明确地说,‘反冒进就是反我’。所以我想毛感觉到,他在中共制定政策的权威已经削弱了,他个人在中共政治局的影响力也大大下降了。正好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何鲁晓夫的二十大,批判斯大林,毛就感觉到,‘你看我还没死呢,我的同事已经开始对我这个态度了\'。”

除了共产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之外,当时的中国政局并不稳当,中国工人、农民和学生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罢工罢课和示威活动。

至少出版了五本有关反右运动纪实文学的著名作家叶永烈说:“在中国开始出现了很多学生游行,罢工。1957年的上半年,越来越多。毛泽东就提出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概念。随着事件的发展,他就提出来中国共产党要整风。在接下来是民族党派整风。”

2005年去世的著名右派刘宾雁采访过当时的工人罢工。原北京大学教授、研究中国当代思想史的学者钱理群介绍说:“当时有很多农民工人在闹事。刘宾雁在57年五月奉刘少奇的指示到上海罢工的一个工厂调查,戴黄到农村去调查。他们调查的结果是一样的:现在的工厂农村都开始出现了特权的阶级。这个特权的阶级跟工人和农民有冲突。所以他们分别上报毛泽东。”

但并不是所有研究反右运动的人,都同意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对反右运动有决定性的影响。法国政治与思想史研究中心的历史研究学者陈彦博士认为,反右运动是共产党制度的产物,与外界背景没有多大关系。\"共产主义的集权主义和希特勒的纳粹的集权主义重大不同的是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比希特勒的要强大得多。因为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有理想的光圈,他是乌托邦标榜的平等和支援美好的将来。一直到现在都应该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之一。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之下,意识形态公用,就是把所有的社会个体都筐在这个意识形态大的构架之下。灌输这个意识形态,让你接受。你如果全部接收这个东西,就说明你认同了我的意识形态。但是,还有不认同的,你怎么办?我用暴力的手段强迫让你来认同我。反右在这个机制下发生的。我让你给我提意见,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我等着你认同我的意识形态。但是结果是你确实是提出了很多批判性的意见,这些意见都是针对共产党的合法性。比如说政治设计院,平反委员会,储安平的党天下, 就表示意识形态的认同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用国家机器的手段来镇压,就是他逻辑上正常的推进了。\"

回溯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的历史,几乎每一个篇章都离不开与不同政治见解者的斗争,也就是所谓的政治运动。从1949年到反右运动之前的1956年,短短七年中发起过的政治运动包括1950年与土改运动并行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然后是连续几年一连串直接针对知识分子的《武训传》批判、《红楼梦研究》批判,和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紧接着就是1955年导致两万一千三百多人被判死刑,四千多人自杀或失踪的肃反运动。但是令许多后来者费解的是,在刚刚经历了三反,五反,尤其是肃反这样惨烈的政治运动之后,几乎成为惊弓之鸟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在57年春夏之交的\'帮共产党整风\'的鸣放运动中又敢站出来说话,给了毛泽东一个开展反右运动的最直接的口实呢?这也是反右运动不可或缺的背景。

宋永毅认为:\" 因为三反,五反还不是大规模的针对知识分子的。 基本上还是针对旧王朝的残余。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上来说, 正是因为三反,五反,1955年搞错了很多知识分子,积累了很大的民愤。知识分子敢于于提这个意见。\"

但是象武训传批判、红楼梦研究批判和对胡风反党集团的批判这些针对知识分子的运动呢?叶永烈说:\"针对知识分子的这三件事情都不是太大的事情,都是局部的。所以在知识分子中间影响还不是太大。尤其是在毛泽东提出的言则无罪,欢迎民主人事帮助共产党整风。在这样的背景底下开始大鸣大放。这个时候知识分子才开始说话。\"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观察》网主编陈奎德也认为,是毛泽东的几次报告感动四切┍纠匆丫闹斗肿印?本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觉得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在包括斯大林这个事件的刺激下,特别是毛泽东做出非常开明的姿态,做了几次报告,特别是关于人民内部讲话的报告,实际上他在上层知识分子和中共上层党内做的报告是非常开明的,就是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等。但开始很多知识分子还是有戒拒性。有一篇文章是非常典型的,代表知识分子心情的, 费孝通叫《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 乍暖还寒。这和毛泽东反复做了几次非常开明的报告有相当大的关系。也和 斯大林偶像被消除了以后,整个国际上比较开明的气候,有一定的关系。\"

在美国的反右运动研究学者丁抒教授解释当时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心理。\"有一句话就是,以前叫敢怒而不敢言, 现在是不敢怒也不敢言。过去还是提过一些意见的,都说你是反动组织,反动集团 ,这都已经有先例了。所以开始没有人敢提意见,大家还是观望,怕秋后算帐。有的人就提出来,要我发言,除非给我一个铁炕,保证你以后不加害于我。但最后在反复的劝诱下,还是开始提意见了。\"

在美国的中国政治评论家、《动向》杂志主编张伟国认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对共产党仍然抱有幻想。\" 我想这是有两方面, 一是共产党在49年之前与中国知识分子有合作的关系,或者讲他是在相当程度上利用了中国知识分子,要求中国推进民主和反对蒋介石黑暗独裁的这种向往。49年以后, 这种中国知识分子向往的惯性仍然存在。而且共产党在经济方面,在社会治理方面扫除腐败阴暗角落,比如说妓女,嫉妒等。好象是给社会带来的一种新的气象,让知识分子感到有某种希望,所以他们还跟共产党的失误表示他们的愿望。最根本是实际上没看透共产党的本质, 对共产党还抱有希望。\"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当时的知识分子敢说话,是因为中国刚刚经历了共产党统治最好的时光。著名中国作家、原光明日报记者戴晴就持这种观点。\"从1949年到1956年,那个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共产党统治中最好的六年,虽然那时包括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还有寒战,可是还是觉得是最好的。因为中国的苦难太多了, 二十世纪初以来就没有过安定的时候。中间就仅仅有几年才是没有战争的。那么的运动的对象命运固然悲惨,但是他们在整个人口的比例里边,毕竟是一个小的比例。\"

那么当时各界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对共产党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批评,导致后来一百多万人的厄运呢?

丁抒教授总结了57年知识分子所提的几大类意见。\"有几大类意见主要是肃反的, 按照毛泽东的说法,全国审查的四百万, 这个审查都是利益攻心的,所以很多人对肃反提了意见。另外是想苏联一边倒提了意见, 可是对学生来讲,他们提意见就更广泛的指向社会的痹症,包括一党专政的弊病问题。 统战人士和民族党派人士提的意见最尖锐的就是一党专政和党天下的问题。\"

这场帮助共产党整风的运动,在几个月后演变成百万知识分子的噩梦。那么毛泽东究竟为什么要发动反右运动?整风是不是他引诱知识分子上钩的大阴谋呢?在下一集节目中,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