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開的第七屆「健康中國論壇」上,衞生部原部長高強忍不住吐槽:「醫療投入,國家投那麼多錢,怎麼老百姓根本就沒什麼感覺?」、「醫院創收,只給你買設備,不給你發工資。」、「慢病防控,病人越來越多,只會等病人上門。」、「醫保報銷,越是進口的、療效好的藥,越不報銷。」、「藥物審批,幾個人關著門批藥,能不腐敗嗎?」、「健康產業蓋房子,不是做房地產。」等等,可謂火藥味十足,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中國的官員,只要在官職前面加個「原」或者「前」字,就突然覺得他們都會說人話了,而且也能有真知灼見了。高強的這些吐槽,可謂句句都吐在槽點上,道出了醫院、醫療、醫藥等方面長期存在的弊病和問題,說明他深知中國醫療衞生系統的病根和病因所在。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高強原部長深知衞生系統的陳年頑疾,為何在退下來後才吐槽,而在位時沒有認真解決呢?
退休之前悶聲當官,退休後才敢說實話。這與當下的幹部選拔任用制度密切相關。
中國官員的產生,是領導推薦,組織考察,集體決定。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領導推薦。你是千里馬,沒有伯樂,你也只能糗在馬棚裏。所以官員往往都敬畏領導。敬畏領導的具體表現,就是領導怎麼說,自己也這麼說。只要你官沒當到最大,講話就要處處小心。禍從口出,最安全的就是多講官話、套話。儘管是廢話,但講了保險。
明代張居正說:「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在於眾,斷之在獨」。在缺少公眾監督的情況下,個人的獨斷專行往往不會有好下場。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最高領導人講話可以隨意,其他人恐怕都只有引用的份兒。所以,官場上的都是聰明人,有時要揣著明白裝糊塗。而退休了,從圈子裏逐步退出來了,反倒清醒起來。在職講原則,退休講本質,高強在官場混了那麼多年,這點道理自然心知肚明。雖然官當到衞生部長,但是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事,也不是衞生部一個部門能說了算的,涉及到發改委、財政、社保、民政等多個部門和利益集團,想必是他當年也是有苦難言,力不從心。
在官場上,如果讓官員依附於一個組織,成為組織的傳聲筒、代言人,生是組織的人,死是組織的鬼,那麼就永遠也別指望他們在台上講真話、講心裏話。他們永遠是「雙面人」,官話、套話、廢話講多了,人話自然就不會講了。在職講真話是找死,退休講真話是找樂。整個官僚體制,靠一幫整天講官話、套話、廢話的人來維持,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就成了家常便飯。
要讓官員成為一個正常的人,講人話、辦人事,惟有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還權於民,改變現有的幹部選拔任用制度,讓官員由依附組織,變成依附選民。這樣才能使官員們無論台上與台下、在職與退休,都能夠敢講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