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共十八大新领导上台以来,中国政治出现了明显的左转后退,意识形态方面最为明显。
 
 
过去一些年,中国的大学为了标榜和国际接轨,为了某种政绩,或是为了培养所谓的国际化人才,一直在鼓励使用国外的原版教材,激励老师用英语讲授专业课。如用英语开设课程,校方会给一笔课程建设经费,教师的工作量和报酬也会比用中文讲授的课多算一点。根据我的观察,中国大学基本上都有这样的政策。
 
作为大学主管的教育部长也是这么说的,而且不止一次。在2011年3月8日的“两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现在的改革动力不足,应通过引进外来资源让中国的教育感受到外来压力”。他还指出:“更多引进外国资源都没风险,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党的组织,有中国的优势。我们还派那么多人出去,在资本主义窝里都不受影响,还怕在自己这里受影响?”
 
2013年10月15日,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八场,主讲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外国教育。”
 
然而最近,同一个袁部长大相径庭的一番话,让人再一次领教了中国官员变脸之快。1月29日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特别是加强教材建设和课堂讲坛管理。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
 
袁部长一番话引起舆论哗然,网民纷纷口诛笔伐,质问他前后分裂的言论是何意图?他所说的西方价值观念到底该如何界定?袁部长本人赖以成名做官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是不是来自西方?中国官方现在满大街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所谓的西方价值观不是用的同样的概念吗?
 
也许价值观还比较抽像,那就具体看看袁部长提到的教材,看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态度。在去年官方力推的电视剧《历史转折关头的邓小平》中,邓复出后第一个分管的工作是科技教育,第一件事就是引进西方教材。在当时国家财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邓小平为了引进教材的事,专门求助分管财政的李先念,特别划拨10万美元落实此事,并且说,这个回报至少值上百上万倍。
 
邓小平说这个话是在1977年。之后的30多年里,中国改革开放,像西方学习,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当有了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政治上推出实质是固步自封的“三个自信”后,对西方教材的态度也开始大逆转。以教材作为风向标,可看出中国社会近年来到底是进是退?
 
有网民质疑袁部长这么说,是为了他作为马克思主义工程首席专家所审定的系列教材开道,也有网民搜索疑似袁公子的袁昕在参与相关教材的出版发行产业。其实袁的这番讲话和态度变化,放在政治大背景和个人职位的升迁下,不难理解。
 
自2012年末中共十八大新领导上台以来,中国政治出现了明显的左转后退,意识形态方面最为明显,新近又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红头文件。在此背景下,袁部长紧跟形势,惟上是从,并无意外。
 
从个人升迁来说,袁今年65岁,作为部长级别,已到退休年龄,除非再上一步,升为副国级,方可延续仕途,养尊处优。过去有过教育部长、社科院长卸任后再升任政协副主席的例子,所以同为65岁的社科院院长王伟光重提阶级斗争、袁部长号召抵制西方价值观,不排除是为了讨上欢心、以利提拔。
 
对他们个人来说也算是好归宿,可对中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又是一番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