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一波經濟衝擊 即將到來?

開年後中國經濟舉世矚目,總理李克強、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接連談話,為經濟打氣。去年8月,中國引發第一波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今年1月,又再次引發第二波衝擊。現在情況是:由去年8月到現在,中國經濟未見改善,且進一步惡化。這種情況下,發生第三波衝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那麼,第三波衝擊什麼時候到來?

第一,前兩波衝擊發生的原因。去年8月中旬,中國在沒有預警下突然宣布將人民幣貶值2%,立即引起全球恐慌,造成各地災難性的股災。今年1月4日,在人民幣維持穩定數月後,中國突然將人民幣貶值0.5%,引發中國史上的第一次股市熔斷風暴,又導致全球股市恐慌和拋售潮。兩波衝擊爆發的基本原因,都在人民幣匯價。

第二,人民幣貶值的原因。中國經濟持續放緩是基本原因,而經濟放緩則因為製造業和出口減速;歐美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減慢,又是中國出口下降的主因。北京15日公布數據顯示,中國今年1月出口,比去年同期下跌11.2%,對美出口跌9.9%,對歐出口跌12%;包括1月在內,中國的出口已連跌七個月。中國政府為拉抬製造業和出口,阻止成長進一步下滑,保住「中高速成長」,唯有將人民幣貶值,以提高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第三,情況惡化並變得危險。人民幣貶值是雙刃劍,一方面有利出口,但另一方面卻使中國國內資金出走,因為人民幣匯價下跌,商業和投資者放棄人民幣,改持美元,或直接從中國撤資。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從中國撤走的資金達6760億美元(還未計算沒有紀錄的)。資金大舉撤走,等於投資減少,對經濟不利,北京當然不希望資金撤走,因此運用外匯儲備,在外匯市場中購入人民幣,藉此拉抬人民幣匯價,使匯價不致大跌,只維持緩慢地跌。

但這種反市場的拉抬行為,使中國政府陷入極危險、難以持續的困境。因為入市購買人民幣,使中國消耗大筆外匯儲備,情況已到極危險邊緣;經濟專家甚至說,中國目前已經沒有足夠儲備,作為入市拉抬人民幣的彈藥。

據中國政府日前公布的外匯儲備資料顯示,今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減少9950億美元,已使儲備從2014年最高點的4兆美元,減少到1月底的3.2兆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已連續三個月大幅消耗儲備(去年12月消耗1079億美元)。因此眼前的危機是:如以目前的消耗速度計算,今年底前,將須再消耗10兆美元,等於負債了。

美國著名避險基金「海曼資本」經理巴斯(J. Kyle Bass)本月10日的「致投資者書」說,中國大幅消耗外匯儲備,實際上已到難以支持下去的危險關頭。他的論點是,一個國家必需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才能應付債務、外貿和其他外匯開支,稍作計算就可知道,中國至少需要2.7兆美元外匯儲備,才能應付基本運作需要;另一方面,中國約有三分一外匯儲備屬固定資產,不能作彈性運用,必須從3.2兆美元減去三分一,因此目前的儲備,實際上已下降至2.1兆至2.2兆。換言之,已不足夠2.7兆的基本運作需要。

如果外匯儲備已告急,最大影響就是:中國政府難以入市拉抬人民幣,就算繼續,也不能維持太久,到了觸及北京底線,就會停止入市,停止拉抬行為。這種情況出現時,人民幣匯價不會再有政府入市的人為操作,就會下跌,到那個時候,第三波衝擊就會出現。

第四,目前外匯市場,已認定匯價走跌。實際上,美國不少避險基本已認定,人民幣匯價將下跌,並且已經入市,買人民幣外匯期貨,希望從中牟取巨利。香港人民幣外匯期貨市場的「2017年3月期貨」已出現1美元兌7.02元人民幣兌的匯率;換言之,比目前跌5%。有些急進的避險基金更預測,今年底前,人民幣匯價將下跌10%。

第五,中國政府的意圖。北京當然希望經濟轉型成功,為中國找出一個穩定的新成長模式,以便長期維持「中高速」成長;但經濟轉型極為艱巨,現在和未來的情況,已不是北京所能控制。自去年夏天以來,北京在經濟政策上,仍扮演「英明神武」的角色,還像以前經濟高成長時期那樣,向全球說,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會保持7%成長,但經過去年股災和人民幣貶值的決策失誤,北京的政治化經濟宣傳,已經沒有人相信。北京希望維持人民幣地位,不希望人民幣大貶,只希望它緩慢地貶,但市場的壓力越來越大,當壓力超越底線時,北京就可能棄守,屆時第三波衝擊就會出現。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中國下一波經濟衝擊 即將到來?

開年後中國經濟舉世矚目,總理李克強、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接連談話,為經濟打氣。去年8月,中國引發第一波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今年1月,又再次引發第二波衝擊。現在情況是:由去年8月到現在,中國經濟未見改善,且進一步惡化。這種情況下,發生第三波衝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那麼,第三波衝擊什麼時候到來?

第一,前兩波衝擊發生的原因。去年8月中旬,中國在沒有預警下突然宣布將人民幣貶值2%,立即引起全球恐慌,造成各地災難性的股災。今年1月4日,在人民幣維持穩定數月後,中國突然將人民幣貶值0.5%,引發中國史上的第一次股市熔斷風暴,又導致全球股市恐慌和拋售潮。兩波衝擊爆發的基本原因,都在人民幣匯價。

第二,人民幣貶值的原因。中國經濟持續放緩是基本原因,而經濟放緩則因為製造業和出口減速;歐美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減慢,又是中國出口下降的主因。北京15日公布數據顯示,中國今年1月出口,比去年同期下跌11.2%,對美出口跌9.9%,對歐出口跌12%;包括1月在內,中國的出口已連跌七個月。中國政府為拉抬製造業和出口,阻止成長進一步下滑,保住「中高速成長」,唯有將人民幣貶值,以提高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第三,情況惡化並變得危險。人民幣貶值是雙刃劍,一方面有利出口,但另一方面卻使中國國內資金出走,因為人民幣匯價下跌,商業和投資者放棄人民幣,改持美元,或直接從中國撤資。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從中國撤走的資金達6760億美元(還未計算沒有紀錄的)。資金大舉撤走,等於投資減少,對經濟不利,北京當然不希望資金撤走,因此運用外匯儲備,在外匯市場中購入人民幣,藉此拉抬人民幣匯價,使匯價不致大跌,只維持緩慢地跌。

但這種反市場的拉抬行為,使中國政府陷入極危險、難以持續的困境。因為入市購買人民幣,使中國消耗大筆外匯儲備,情況已到極危險邊緣;經濟專家甚至說,中國目前已經沒有足夠儲備,作為入市拉抬人民幣的彈藥。

據中國政府日前公布的外匯儲備資料顯示,今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減少9950億美元,已使儲備從2014年最高點的4兆美元,減少到1月底的3.2兆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已連續三個月大幅消耗儲備(去年12月消耗1079億美元)。因此眼前的危機是:如以目前的消耗速度計算,今年底前,將須再消耗10兆美元,等於負債了。

美國著名避險基金「海曼資本」經理巴斯(J. Kyle Bass)本月10日的「致投資者書」說,中國大幅消耗外匯儲備,實際上已到難以支持下去的危險關頭。他的論點是,一個國家必需一定數量的外匯儲備,才能應付債務、外貿和其他外匯開支,稍作計算就可知道,中國至少需要2.7兆美元外匯儲備,才能應付基本運作需要;另一方面,中國約有三分一外匯儲備屬固定資產,不能作彈性運用,必須從3.2兆美元減去三分一,因此目前的儲備,實際上已下降至2.1兆至2.2兆。換言之,已不足夠2.7兆的基本運作需要。

如果外匯儲備已告急,最大影響就是:中國政府難以入市拉抬人民幣,就算繼續,也不能維持太久,到了觸及北京底線,就會停止入市,停止拉抬行為。這種情況出現時,人民幣匯價不會再有政府入市的人為操作,就會下跌,到那個時候,第三波衝擊就會出現。

第四,目前外匯市場,已認定匯價走跌。實際上,美國不少避險基本已認定,人民幣匯價將下跌,並且已經入市,買人民幣外匯期貨,希望從中牟取巨利。香港人民幣外匯期貨市場的「2017年3月期貨」已出現1美元兌7.02元人民幣兌的匯率;換言之,比目前跌5%。有些急進的避險基金更預測,今年底前,人民幣匯價將下跌10%。

第五,中國政府的意圖。北京當然希望經濟轉型成功,為中國找出一個穩定的新成長模式,以便長期維持「中高速」成長;但經濟轉型極為艱巨,現在和未來的情況,已不是北京所能控制。自去年夏天以來,北京在經濟政策上,仍扮演「英明神武」的角色,還像以前經濟高成長時期那樣,向全球說,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會保持7%成長,但經過去年股災和人民幣貶值的決策失誤,北京的政治化經濟宣傳,已經沒有人相信。北京希望維持人民幣地位,不希望人民幣大貶,只希望它緩慢地貶,但市場的壓力越來越大,當壓力超越底線時,北京就可能棄守,屆時第三波衝擊就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