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016:对抗中国的政治意识鲜明

2016122814C1DA99-F7F7-471B-AC5A-4653088744B1_w987_r1_s.jpg (987×555)

 

日本内阁府1978年起每年进行对中国感情的国民调查,图表显示21世纪后对中国感情恶化是趋势

 

东京 即将过去的2016年,是日本对抗中国的政治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鲜明的一年。二十一世纪初还乐于在中美之间扮演关键“第三者”的日本,2016年已意识鲜明地在防卫、外交、经贸、金融等各领域加强日美同盟,务求对抗致力军事和力争改变世界秩序的中国。

 

201614,日本刚过完新年假期、各行各业开工第一天,外务省公开批评的首个国家就是中国。外相岸田文雄在记者会上称,中国利用在南中国海建造人工岛机场跑道实施试飞行动“是国际社会共同忧虑的事务,日本为了维护开放和自由的海洋,希望与有关各国合作。”

 

当时日本共同社分析说,安倍政权明确了日本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立场,“显示了与美国等共同步调向中国施压的想法。”这是继2015年日本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还只是展示“支持美国巡航行动”的姿态以来,上升到合作对抗的立场。

 

防卫省每年发表的《防卫白皮书》今年继续强调中国威胁日本周边安全环境,并把加强的防卫态势从增设西南防卫部队向部署萨德导弹(THAAD)方面扩大。日本军机紧急升空对抗中国军机的行动2016年更成“家常便饭”,上半年平均每天近3次。2017年约436亿美元的史上最高额防卫预算也是主要用于强化自卫队、海上保安厅对抗中国威胁的部署和装备。

 

外交对抗

 

新年伊始的外交对抗立场贯穿了全年,日本随后通过向菲律宾、印尼、越南提供海上保安厅的退役巡逻舰和培训越南、菲律宾边防守护人员等,直接援助各国对抗中国争夺南中国海主权。

 

除了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东盟成员国外,日本对抗中国东盟影响力的外交2016年还延伸到缅甸、老挝等与中国传统友好的国家。其中缅甸获得日本未来5年超过80亿美元的巨大金额援助在东盟产生炫目效应,马来西亚、泰国等也正准备提升与日本“共同价值观关系”。

 

日本2016年也积极地与忧虑中国军事扩张的印度提升军事行动合作关系,今年64艘印度军舰抵达日本出席日美印“马拉巴尔”军演,目标是对抗中国在东中国海的军事行动。印度总理莫迪11月访日、再与安倍展示了“日印蜜月”关系,日本政府传出消息说:“安倍与莫迪讨论了不少合作对抗中国的事务”。

 

2015年起开始与台湾总统蔡英文建立友情的首相安倍晋三,今年继续通过政客带信、恢复45年来日本官方电视台NHK的交响乐团首次赴台演出等,探索着日台最大范围交往以对抗“一个中国”的制约。

 

安倍8月出席肯尼亚召开的第六届非洲开发会议,宣布对非洲的经济援助等,更被日本舆论形容为今年对抗中国的“宣言”。为了对抗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12月日本政府决定在埃塞俄比亚等非洲中国有影响力的地区新设3个驻外公馆。

 

日本的对抗意识令中国的警惕也上升到被一些日本网络为主的舆论形容为“神经质”的程度。12月安倍迎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日,尽管安倍的初衷主要不是要对抗中国,但中国新华社一早就发表评论说“日本‘拉俄围中’”。正苦于日俄首脑外交一无所获的安倍见势推舟,强调日俄接近还有对抗中国的战略价值,富士电视台一名评论员说:“果真如此,还算有点收获”。

 

年底安倍访问珍珠港、追悼75年前日本偷袭珍珠港造成的死难者,也被中国视为对抗中日历史纠纷,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针锋相对地说,中国也有很多追悼战争死难者的场所。

 

金融经贸

 

2015年日本社会争议该不该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投资银行,2016年在中国“加入还来得及”的诱导中,包括日本主流舆论在内,社会相当一致地相信专注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是最明智的抉择,尤其中国对南中国海主权争端仲裁宣称“废纸一张”,巩固日本对中国不守国际法、不尊重国际秩序的印象,即使在下半年美国传出川普政权可能加入亚投行的预测后,日本仍没显示悔意。

 

5月日本修改了《国际合作银行法》,通过放宽对日本企业参与海外风险较高的基础建设的融资,促进日企与中国争夺海外基础建设项目投资。此举当时中、韩传媒也都分析是“日本对抗中国的经济行动”。

 

贸易对抗中国的意识也很鲜明,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圈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6年不但已在日本获得国会正式批准,而且在美国迟迟没推进的形势下,日本更积极地推进法律程序,务求构筑对抗中国主导的FTAAP(亚太自由贸易圈)的贸易同盟,即使面临美国可能退出TPP的挫折,日本也按部就班、义无反顾地推进每一程序。

 

进入12月,日本正式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的地位,虽然此举看来是追随欧美步调,但来自政府的消息说,日本早就对中国政府庇护国营企业体制并刻意压低钢铁、化学产品价格以求扩大出口、扰乱国际市场价格秩序的手段强烈不满,认为这也是中国崛起以来,力求推翻迄今为止的国际秩序、自创有利中国的规则来与西方对抗的手段之一,决定遏止的政治意识下作出的定论。

 

改弦易辙

 

1972年中日建交后经过10年蜜月期,1982年因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中日纠纷开始。另一方面随着苏联1991年崩溃、东西方冷战结束,中美抗苏阵营失去凝聚力,而日本与美国60年代起、80年代达到高峰的贸易摩擦刺激社会反美意识,而改革开放出成果的中国又令日本看到经贸“新大陆”,日本国内主张“日本应在中美之间作关键第三者”的呼声常见,并在当时走马灯式的政权中一再得到回应。

 

二十一世纪初小泉政权虽在历史认识上与中国恶化了关系,但其它方面他仍坚持“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是机遇”的观点。2006年接任首相的安倍晋三也曾接过“机遇论”,但中国90年代起每年两位数增长的军费大幅增强的海洋军事,令安倍政权开始警惕,提出与澳大利亚等亚太海洋民主国构筑“自由民主之弧”的战略,但当时否认是对抗中国。

 

201212月安倍第二次执政后,正值中国以反日运动加强向日本外交、经贸施压的力度,安倍政权除了日本每年发表的《防卫白皮书》公开强调中国军事威胁日本安全,并把“自由民主之弧”的外交战略升级到日本与美国(夏威夷)、澳大利亚、印度构筑太平洋“钻石安全网”外,伴随日资撤离中国、社会远离中国制品、文化等民间趋势,安倍政权对抗中国的政治意识在各领域扩大。

 

对抗土壤

 

日本民意对中国感情恶化是政府对抗中国意识的土壤。无论日本内阁府每年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还是日本民间非盈利机构“言论NPO”每年与中国合作实施的两国民意调查结果,都说明日本人对中国印象变坏10年来持续恶化趋势,2016年继续维持着89成水平。

 

除了历史、领土这些早已存在的纠纷原因外,日本社会近年极端不满中国袒护朝鲜的政策和主持朝核危机六国谈判等令朝鲜争取到时间,并在中国持续对朝贸易中,得以继续开发弹道导弹与核武器。2016年朝鲜加快弹道导弹发射与核验的频率,每一次在日本只有两个结果:警惕朝鲜和怨恨中国。

 

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强行动作和抵制国际仲裁结果则是日本社会近年进一步不满中国的要素,连一向在历史、领土问题上显示理解中国立场的《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主流传媒也严厉批评中国的南中国海行动和抵制国际仲裁的态度,并对安倍政权对抗中国的举措日趋沉默。

 

防卫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增田雅之指出,日本身边的超级大国-中国始终是日本的忧虑,“但40多年前中日建交时,中国的军事不足以威胁日本,当然不持有核武器的日本不足以与中国对抗,但至少日本没威胁感。其它方面也因中国政治运动等,亦构不成与日本竞争的关系。随着中国崛起的大国化,军事强大、海洋扩张从太平洋、印度洋,到北极海,包括日本在内,很多国家忧虑迭起。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大工厂乃至大市场,各国依赖中国越大,不安也就越大,稀土事件让日本觉醒,曾经投奔中国的许多日本企业也尝尽苦头”。

 

研究东北亚问题的增田说,对日本来说,当然日美同盟是对抗中国的理想结构,但随着美国国力衰退和中国影响力扩大到全世界,光是日美同盟的力量不足以对抗,需要和其他国家也结盟,全方位地展开才能确保安全。而且忧虑中国的不只日本,国力薄弱的小国家不敢公开对抗,却会更急于结盟,这也成为日本的契机。

 

 

 

 

 

 

民主中国 | minzhuzhongguo.org

日本2016:对抗中国的政治意识鲜明

2016122814C1DA99-F7F7-471B-AC5A-4653088744B1_w987_r1_s.jpg (987×555)

 

日本内阁府1978年起每年进行对中国感情的国民调查,图表显示21世纪后对中国感情恶化是趋势

 

东京 即将过去的2016年,是日本对抗中国的政治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鲜明的一年。二十一世纪初还乐于在中美之间扮演关键“第三者”的日本,2016年已意识鲜明地在防卫、外交、经贸、金融等各领域加强日美同盟,务求对抗致力军事和力争改变世界秩序的中国。

 

201614,日本刚过完新年假期、各行各业开工第一天,外务省公开批评的首个国家就是中国。外相岸田文雄在记者会上称,中国利用在南中国海建造人工岛机场跑道实施试飞行动“是国际社会共同忧虑的事务,日本为了维护开放和自由的海洋,希望与有关各国合作。”

 

当时日本共同社分析说,安倍政权明确了日本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立场,“显示了与美国等共同步调向中国施压的想法。”这是继2015年日本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还只是展示“支持美国巡航行动”的姿态以来,上升到合作对抗的立场。

 

防卫省每年发表的《防卫白皮书》今年继续强调中国威胁日本周边安全环境,并把加强的防卫态势从增设西南防卫部队向部署萨德导弹(THAAD)方面扩大。日本军机紧急升空对抗中国军机的行动2016年更成“家常便饭”,上半年平均每天近3次。2017年约436亿美元的史上最高额防卫预算也是主要用于强化自卫队、海上保安厅对抗中国威胁的部署和装备。

 

外交对抗

 

新年伊始的外交对抗立场贯穿了全年,日本随后通过向菲律宾、印尼、越南提供海上保安厅的退役巡逻舰和培训越南、菲律宾边防守护人员等,直接援助各国对抗中国争夺南中国海主权。

 

除了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东盟成员国外,日本对抗中国东盟影响力的外交2016年还延伸到缅甸、老挝等与中国传统友好的国家。其中缅甸获得日本未来5年超过80亿美元的巨大金额援助在东盟产生炫目效应,马来西亚、泰国等也正准备提升与日本“共同价值观关系”。

 

日本2016年也积极地与忧虑中国军事扩张的印度提升军事行动合作关系,今年64艘印度军舰抵达日本出席日美印“马拉巴尔”军演,目标是对抗中国在东中国海的军事行动。印度总理莫迪11月访日、再与安倍展示了“日印蜜月”关系,日本政府传出消息说:“安倍与莫迪讨论了不少合作对抗中国的事务”。

 

2015年起开始与台湾总统蔡英文建立友情的首相安倍晋三,今年继续通过政客带信、恢复45年来日本官方电视台NHK的交响乐团首次赴台演出等,探索着日台最大范围交往以对抗“一个中国”的制约。

 

安倍8月出席肯尼亚召开的第六届非洲开发会议,宣布对非洲的经济援助等,更被日本舆论形容为今年对抗中国的“宣言”。为了对抗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12月日本政府决定在埃塞俄比亚等非洲中国有影响力的地区新设3个驻外公馆。

 

日本的对抗意识令中国的警惕也上升到被一些日本网络为主的舆论形容为“神经质”的程度。12月安倍迎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日,尽管安倍的初衷主要不是要对抗中国,但中国新华社一早就发表评论说“日本‘拉俄围中’”。正苦于日俄首脑外交一无所获的安倍见势推舟,强调日俄接近还有对抗中国的战略价值,富士电视台一名评论员说:“果真如此,还算有点收获”。

 

年底安倍访问珍珠港、追悼75年前日本偷袭珍珠港造成的死难者,也被中国视为对抗中日历史纠纷,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针锋相对地说,中国也有很多追悼战争死难者的场所。

 

金融经贸

 

2015年日本社会争议该不该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投资银行,2016年在中国“加入还来得及”的诱导中,包括日本主流舆论在内,社会相当一致地相信专注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是最明智的抉择,尤其中国对南中国海主权争端仲裁宣称“废纸一张”,巩固日本对中国不守国际法、不尊重国际秩序的印象,即使在下半年美国传出川普政权可能加入亚投行的预测后,日本仍没显示悔意。

 

5月日本修改了《国际合作银行法》,通过放宽对日本企业参与海外风险较高的基础建设的融资,促进日企与中国争夺海外基础建设项目投资。此举当时中、韩传媒也都分析是“日本对抗中国的经济行动”。

 

贸易对抗中国的意识也很鲜明,美国主导的自由贸易圈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6年不但已在日本获得国会正式批准,而且在美国迟迟没推进的形势下,日本更积极地推进法律程序,务求构筑对抗中国主导的FTAAP(亚太自由贸易圈)的贸易同盟,即使面临美国可能退出TPP的挫折,日本也按部就班、义无反顾地推进每一程序。

 

进入12月,日本正式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的地位,虽然此举看来是追随欧美步调,但来自政府的消息说,日本早就对中国政府庇护国营企业体制并刻意压低钢铁、化学产品价格以求扩大出口、扰乱国际市场价格秩序的手段强烈不满,认为这也是中国崛起以来,力求推翻迄今为止的国际秩序、自创有利中国的规则来与西方对抗的手段之一,决定遏止的政治意识下作出的定论。

 

改弦易辙

 

1972年中日建交后经过10年蜜月期,1982年因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中日纠纷开始。另一方面随着苏联1991年崩溃、东西方冷战结束,中美抗苏阵营失去凝聚力,而日本与美国60年代起、80年代达到高峰的贸易摩擦刺激社会反美意识,而改革开放出成果的中国又令日本看到经贸“新大陆”,日本国内主张“日本应在中美之间作关键第三者”的呼声常见,并在当时走马灯式的政权中一再得到回应。

 

二十一世纪初小泉政权虽在历史认识上与中国恶化了关系,但其它方面他仍坚持“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是机遇”的观点。2006年接任首相的安倍晋三也曾接过“机遇论”,但中国90年代起每年两位数增长的军费大幅增强的海洋军事,令安倍政权开始警惕,提出与澳大利亚等亚太海洋民主国构筑“自由民主之弧”的战略,但当时否认是对抗中国。

 

201212月安倍第二次执政后,正值中国以反日运动加强向日本外交、经贸施压的力度,安倍政权除了日本每年发表的《防卫白皮书》公开强调中国军事威胁日本安全,并把“自由民主之弧”的外交战略升级到日本与美国(夏威夷)、澳大利亚、印度构筑太平洋“钻石安全网”外,伴随日资撤离中国、社会远离中国制品、文化等民间趋势,安倍政权对抗中国的政治意识在各领域扩大。

 

对抗土壤

 

日本民意对中国感情恶化是政府对抗中国意识的土壤。无论日本内阁府每年发表的《外交舆论调查》还是日本民间非盈利机构“言论NPO”每年与中国合作实施的两国民意调查结果,都说明日本人对中国印象变坏10年来持续恶化趋势,2016年继续维持着89成水平。

 

除了历史、领土这些早已存在的纠纷原因外,日本社会近年极端不满中国袒护朝鲜的政策和主持朝核危机六国谈判等令朝鲜争取到时间,并在中国持续对朝贸易中,得以继续开发弹道导弹与核武器。2016年朝鲜加快弹道导弹发射与核验的频率,每一次在日本只有两个结果:警惕朝鲜和怨恨中国。

 

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强行动作和抵制国际仲裁结果则是日本社会近年进一步不满中国的要素,连一向在历史、领土问题上显示理解中国立场的《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主流传媒也严厉批评中国的南中国海行动和抵制国际仲裁的态度,并对安倍政权对抗中国的举措日趋沉默。

 

防卫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增田雅之指出,日本身边的超级大国-中国始终是日本的忧虑,“但40多年前中日建交时,中国的军事不足以威胁日本,当然不持有核武器的日本不足以与中国对抗,但至少日本没威胁感。其它方面也因中国政治运动等,亦构不成与日本竞争的关系。随着中国崛起的大国化,军事强大、海洋扩张从太平洋、印度洋,到北极海,包括日本在内,很多国家忧虑迭起。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大工厂乃至大市场,各国依赖中国越大,不安也就越大,稀土事件让日本觉醒,曾经投奔中国的许多日本企业也尝尽苦头”。

 

研究东北亚问题的增田说,对日本来说,当然日美同盟是对抗中国的理想结构,但随着美国国力衰退和中国影响力扩大到全世界,光是日美同盟的力量不足以对抗,需要和其他国家也结盟,全方位地展开才能确保安全。而且忧虑中国的不只日本,国力薄弱的小国家不敢公开对抗,却会更急于结盟,这也成为日本的契机。